一种保持净水器过滤膜工作压力的废水比调节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76313发布日期:2019-02-15 21:14阅读:473来源:国知局
一种保持净水器过滤膜工作压力的废水比调节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净水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保持净水器过滤膜工作压力的废水比调节系统。



背景技术:

传统的净水器出厂即确定了该净水器适合某一特定水质,导致了生产上销售上的诸多不便,使某些净水器在不适合的水质状态下工作而故障频发,或者不能合理利用水资源,另外有部分净水器设置了浓水汇流,但是排放废水时使RO膜失去工作压力而停止产水,需要等废水排放结束后重新建立压力才能正常掺水,造成净水器效率不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保持净水器过滤膜工作压力的废水比调节系统,能保持废水排放前后过滤膜的压力稳定,提高净水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保持净水器过滤膜工作压力的废水比调节系统,所述废水比调节系统与净水器的净水回路连通,所述净水回路包括顺次连通增压泵和过滤膜,所述增压泵的进水端与净水器的原水口连通,所述过滤膜的纯水端与净水器的纯水口连通,所述过滤膜的浓水端与净水器的废水口连通,所述废水比调节系统包括第一限流回路和第二限流回路,所述第一限流回路的进水端与过滤膜的浓水端连通,所述第一限流回路的出水端与增压泵的进水端连通,所述第二限流回路的进水端与过滤膜的浓水端连通,所述第二限流回路的出水端与废水口连通,所述第一限流回路和第二限流回路的信号端均与净水器的控制板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限流回路包括第一限流阀和第一电磁阀,所述第一限流阀的进水端与过滤膜的浓水端连通,所述第一限流阀的出水端与第一电磁阀的进水端连通,所述第一电磁阀的出水端与增压泵的进水端连通,所述第一电磁阀的信号端与净水器的控制板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限流回路包括第一限流阀和第一电磁阀,所述第一电磁阀的进水端与过滤膜的浓水端连通,所述第一电磁阀的出水端与第一限流阀的进水端连通,所述第一限流阀的出水端与增压泵的进水端连通,所述第一电磁阀的信号端与净水器的控制板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二限流回路包括第二限流阀和第二电磁阀,所述第二限流阀的进水端与过滤膜的浓水端连通,所述第二限流阀的出水端与第二电磁阀的进水端连通,所述第二电磁阀的出水端与净水器的废水口连通,所述第二电磁阀的信号端与净水器的控制板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二限流回路包括第二限流阀和第二电磁阀,所述第二电磁阀的进水端与过滤膜的浓水端连通,所述第二电磁阀的出水端与第二限流阀的进水端连通,所述第二限流阀的出水端与净水器的废水口连通,所述第二电磁阀的信号端与净水器的控制板连接。

优选的,所述废水比调节系统还包括第一水质传感器,所述第一水质传感器的检测端与过滤膜的浓水端连通,所述第一水质传感器的信号端与净水器的控制板连接。

优选的,所述净水回路还包括前置预处理器,所述前置预处理器的进水端与原水口连通,所述前置预处理器的出水端与增压泵的进水端连通。

优选的,所述废水比调节系统还包括第二水质传感器,所述第二水质传感器的检测端与前置预处理器的出水端连通,所述第二水质传感器的信号端与净水器的控制板连接。

优选的,所述过滤膜为RO滤膜或纳滤膜。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中通过交替接通第一限流回路和第二限流回路,可以保证进行废水排放前后过滤膜的压力稳定,使得过滤膜在排放废水后无需重新建立压力,从而提高了过滤膜的净水效率;

(2)本实用新型中可以通过调节第一限流回路和第二限流回路接通的时间比来调节净水器的废水比,满足不同水质的净水需求;

(3)第一水质传感器和第二水质传感器用于检测相应位置的水质,然后将检测结果传输到控制板,控制板根据检测结果控制第一电磁阀和第二电磁阀的接通时间,从而实现根据水质自动调节废水比的功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废水比调节系统第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废水比调节系统第二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废水比调节系统第三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增压泵,2—过滤膜,3—原水口,4—纯水口,5—废水口,6—第一限流阀,7—第二限流阀,8—第一电磁阀,9—第二电磁阀,10—第一水质传感器,11—前置预处理器,12—第二水质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参阅图1-3,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保持净水器过滤膜工作压力的废水比调节系统: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一种保持净水器过滤膜工作压力的废水比调节系统,所述废水比调节系统与净水器的净水回路连通,所述净水回路包括顺次连通增压泵1和过滤膜2,所述增压泵1的进水端与净水器的原水口3连通,所述过滤膜2的纯水端与净水器的纯水口4连通,所述过滤膜2的浓水端与净水器的废水口5连通,所述废水比调节系统包括第一限流回路和第二限流回路,所述第一限流回路的进水端与过滤膜2的浓水端连通,所述第一限流回路的出水端与增压泵1的进水端连通,所述第二限流回路的进水端与过滤膜2的浓水端连通,所述第二限流回路的出水端与废水口5连通,所述第一限流回路和第二限流回路的信号端均与净水器的控制板连接。

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为:制水过程中,第一限流回路和第二限流回路交替接通(即第一限流回路接通时第二限流回路断开,反之亦然),可以保证过滤膜2的压力稳定;第一限流回路接通时,过滤膜2产生的浓水依次经第一限流回路和增压泵1再次进入过滤膜2进行过滤,提高了纯水的产水量;第二限流回路接通时,过滤膜2产生的浓水经第二限流回路从废水口5排出,此时,过滤膜2的压力不会发生变化,排放结束后过滤膜2无需重新建立压力,提高了过滤膜2的净水效率。此外,通过调节第一限流回路和第二限流回路的接通时间,可以调节净水器的废水比,从而满足不同水质的净水需求。

优选的,所述第一限流回路包括第一限流阀6和第一电磁阀8,所述第一限流阀6的进水端与过滤膜2的浓水端连通,所述第一限流阀6的出水端与第一电磁阀8的进水端连通,所述第一电磁阀8的出水端与增压泵1的进水端连通,所述第一电磁阀8的信号端与净水器的控制板连接;或者,所述第一限流回路包括第一限流阀6和第一电磁阀8,所述第一电磁阀8的进水端与过滤膜2的浓水端连通,所述第一电磁阀8的出水端与第一限流阀6的进水端连通,所述第一限流阀6的出水端与增压泵1的进水端连通,所述第一电磁阀8的信号端与净水器的控制板连接。控制板通过发送信号控制第一电磁阀8的通断实现第一限流回路的通断控制。

优选的,所述第二限流回路包括第二限流阀7和第二电磁阀9,所述第二限流阀7的进水端与过滤膜2的浓水端连通,所述第二限流阀7的出水端与第二电磁阀9的进水端连通,所述第二电磁阀9的出水端与净水器的废水口5连通,所述第二电磁阀9的信号端与净水器的控制板连接;或者,所述第二限流回路包括第二限流阀7和第二电磁阀9,所述第二电磁阀9的进水端与过滤膜2的浓水端连通,所述第二电磁阀9的出水端与第二限流阀7的进水端连通,所述第二限流阀7的出水端与净水器的废水口5连通,所述第二电磁阀9的信号端与净水器的控制板连接。控制板通过发送信号控制第二电磁阀9的通断实现第二限流回路的通断控制。

优选的,所述过滤膜2为RO滤膜或纳滤膜。

优选的,所述第一电磁阀8为常闭电磁阀,所述第二电磁阀9为常开电磁阀。

实施例二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为在实施例一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还包括第一水质传感器10,所述第一水质传感器10的检测端与过滤膜2的浓水端连通,所述第一水质传感器10的信号端与净水器的控制板连接。

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为:第一水质传感器10检测过滤膜2的浓水端的水质,并将检测结果发送到控制板,控制板根据检测结果控制第一限流回路和第二限流回路各自的通断时间,从而根据水质自动调节净水器的废水比,使净水器自动适应不同水质的净水需求,减少因水质不适引起的净水器故障以及水资源浪费。

实施例三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为在实施例一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还包括第二水质传感器12,所述净水回路还包括前置预处理器11,所述前置预处理器11的进水端与原水口3连通,所述前置预处理器11的出水端与增压泵1的进水端连通,所述第二水质传感器12的检测端与前置预处理器11的出水端连通,所述第二水质传感器12的信号端与净水器的控制板连接。

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为:第二水质传感器12检测过滤膜2的浓水端的水质,并将检测结果发送到控制板,控制板根据检测结果控制第一限流回路和第二限流回路各自的通断时间,从而根据水质自动调节净水器的废水比,使净水器自动适应不同水质的净水需求,减少因水质不适引起的净水器故障以及水资源浪费。

优选的,所述前置预处理器11包括PP棉滤芯、活性炭滤芯和超滤膜中的一种或多种。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并非局限于本文所披露的形式,不应看作是对其他实施例的排除,而可用于各种其他组合、修改和环境,并能够在本文所述构想范围内,通过上述教导或相关领域的技术或知识进行改动。而本领域人员所进行的改动和变化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则都应在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