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流式豆类制浆除杂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31323发布日期:2019-02-10 23:53阅读:312来源:国知局
旋流式豆类制浆除杂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食品加工机械的技术领域,具体说是一种旋流式豆类制浆除杂器。



背景技术:

豆制品生产过程中必须去除混杂在其中的石子、碎铁屑等杂质,否则不仅容易损坏后续的加工机械,更会影响最终产品的质量。中国专利201320555640X公开了《一种旋流式新型洗豆机》,采用螺旋桨搅动箱体内的豆子,使比重较大的杂质沉降到箱体底部的凹陷部,最后通过排渣口排出。这种洗豆机中的螺旋桨对豆子的损伤严重,会产生大量碎豆子,且只能处理完一批、清空箱体以后再处理一批,无法实现连续作业,工作效率不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除杂效果好、豆子损伤小并可连续作业的旋流式豆类制浆除杂器。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本实用新型所述旋流式豆类制浆除杂器包括分离仓以及连接在分离仓输出端的脱水仓,所述分离仓为上端带有端盖的圆筒状结构,分离仓的下端连接锥状的集料斗,集料斗的下端安装卸料阀,在分离仓上端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输入管,所述输入管的轴线位于分离仓内壁的切线方向,输入管的内端与分离仓的内腔连通,输入管外端通过管道连接输送泵,分离仓的端盖上插装有输出管,所述输出管位于分离仓的中轴位置,输出管的下端延伸到分离仓的内腔中并低于输入管的内端、高于集料斗;所述脱水仓的下端带有锥状的滤斗,所述滤斗的内侧固定安装有锥状的滤网,所述滤网与滤斗之间设置有间隙,在滤斗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出水管,所述出水管连通到滤网与滤斗之间的间隙,在滤斗的下端设置有出料管,所述出料管连通到滤网的内腔;在脱水仓的上端通过连通管与分离仓的输出管连接。

所述输出管的下端带有喇叭口状的导流罩。

由于采了上述结构,该豆类制浆除杂器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除杂效果好、豆子损伤小并可连续作业,工作效率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分离仓和脱水仓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旋流式豆类制浆除杂器包括分离仓1以及连接在分离仓1输出端的脱水仓2,分离仓1用于分离杂质,脱水仓2用于将豆子脱水。所述分离仓1为上端带有端盖7的圆筒状结构,分离仓1的下端连接锥状的集料斗4,集料斗4是上大下小的结构,其上端对接分离仓1,集料斗4的下端安装卸料阀5。在分离仓1上端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输入管6,所述输入管6的轴线位于分离仓1内壁的切线方向。输入管6的内端与分离仓1的内腔连通,输入管6外端通过管道连接输送泵3,工作时,输送泵3将豆子和水的混合物料输送到输入管6,从输入管6输入的物料在分离仓1内壁的引导作用下沿着分离仓1的内壁螺旋下降,形成螺旋形下降的旋流,在离心力作用下,旋流中比重较大的颗粒更容易下降,最终沉淀在集料斗4的底部,需要清理的时候只要打开卸料阀5即可将沉淀的杂质排出。

如图1、图2所示,分离仓1的端盖7上插装有输出管8,所述输出管8位于分离仓1的中轴位置,输出管8的下端延伸到分离仓1的内腔中并低于输入管6的内端、高于集料斗4;另外,所述输出管8的下端带有喇叭口状的导流罩81。旋流物料中比重较小的豆子在输送泵3作用力的推动下通过导流罩81进入输出管8,从输出管8输送到脱水仓2。

在脱水仓2的上端通过连通管25与分离仓1的输出管8连接,分离仓1输出的除杂以后的豆子和水的混合物通过连通管25输送到脱水仓2中。所述脱水仓2的下端带有锥状的滤斗21,所述滤斗21的内侧固定安装有锥状的滤网22,滤网22的网眼小于豆子的颗粒,只有水可以通过滤网22,豆子被滤网22挡住。所述滤网22与滤斗21之间设置有间隙,在滤斗21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出水管23,所述出水管23连通到滤网22与滤斗21之间的间隙,物料中的水通过滤网22进入该间隙中,最终通过出水管23排出。

在滤斗21的下端设置有出料管24,所述出料管24连通到滤网22的内腔,脱水后的豆子通过出料管24排出。

为控制豆子脱水的效果,还可以在出料管24上设置限流阀26,通过控制出料管24的流量调节物料在滤网22上停留的时间,停留时间越长脱水越彻底。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