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内置式定位结构的净水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80490发布日期:2018-12-07 22:45阅读:144来源:国知局
基于内置式定位结构的净水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过滤,尤其涉及基于内置式定位结构的净水系统。



背景技术:

图1示意性地给出了现有技术中的过滤装置的结构简图,如图1所示,所述过滤装置包括筒形滤芯11、固定件31、顶盖61和外壳71,固定件31与筒形滤芯11的一端连接并封闭筒形滤芯11的开口,所述顶盖61与筒形滤芯11的另一端连接;所述顶盖61的具有进口62,所述进口62与所述筒形滤芯11的内部连通;所述外壳71的侧部具有出口72。这种过滤装置具有多种不足,如:

1.过滤效果差,滤芯和顶盖61间通过胶连接和密封,在安装过程中,滤芯随着顶盖的旋转而旋转,容易造成顶盖和滤芯的分离,也即密封效果差,相应地降低了过滤效果;

2.管线布设不便;进口和出口不在同一侧,连接管线较为麻烦,相应地提高了装置的体积。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定位准确、过滤效果好、密封效果好、体积小的基于内置式定位结构的净水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

一种基于内置式定位结构的净水系统,所述基于内置式定位结构的净水系统包括过滤装置和外壳;所述过滤装置包括:

过滤组件,所述过滤组件包括筒形滤芯、底端固定件和顶端固定件,所述底端固定件与筒形滤芯的一端连接并封闭筒形滤芯的开口,所述顶端固定件与筒形滤芯的另一端连接,所述顶端固定件的具有凸起,所述凸起内具有通道与所述筒形滤芯的内部连通;所述顶端固定件的外缘的部分具有突出部;

壳体,所述过滤组件设置在所述壳体内;所述顶端固定件的外径等于或小于所述壳体的内径,所述滤芯的外径小于所述壳体的内径;所述壳体的外壁具有第一连接部;

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具有第一筒状部、第一延伸部和第二延伸部,所述第一延伸部沿着所述第一筒状部的径向延伸并与第一筒状部的外壁连接,第二延伸部呈环形地沿着平行于所述第一筒状部的中心轴线的方向延伸,并与所述第一延伸部连接,所述第二延伸部的远离第一延伸部的端部的部分具有外延部;所述第一延伸部具有第一组通孔,所述凸起与所述第一筒状部连接且内部连通;第二组孔设置在所述第一延伸部上;

盖体,所述盖体包括第二筒状部和环形延伸部,所述环形延伸部沿着平行于所述第二筒状部的中心轴线的方向延伸,并与第二筒状部连接;所述环形延伸部具有与所述第一连接部匹配的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筒状部设置在所述第二筒状部内,所述第二筒状部的内径大于所述第一筒状部的外径;所述第一筒状部和第二筒状部间的空间通过所述第一组通孔与滤芯和壳体间的空间连通;定位柱设置在所述盖体的内壁,并与所述第二组孔的位置对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的有益效果为:

1.定位准确;

内置在盖体内壁的定位柱和连接件上的第二组孔相互配合:定位柱插入第二组孔内,使得连接件很容易地安装在盖体内,且连接件不会转动;

2.过滤效果好;

盖体通过连接件与过滤组件连接,在安装过程中,先将过滤组件设置在壳体内,在盖体与壳体的相对旋转中,过滤组件不会上下移动,滤芯和顶端固定件之间连接牢固,不会分离,密封效果好,提高了过滤效果;

3.流体进口和出口设置在同一侧,降低了管线布设的难度,相应地减小了体积。

附图说明

参照附图,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将变得更易理解。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这些附图仅仅用于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并非意在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构成限制。图中:

图1为根据现有技术的流体过滤装置的剖视简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外壳的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外壳的另一结构简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下壳的连接部分的结构简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流体过滤装置的剖视简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流体过滤装置的各部件分离的剖视简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顶端固定件的俯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连接件的俯视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连接件的仰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2-9及以下说明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方式以教导本领域技术人员如何实施和再现本实用新型。为了教导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已简化或省略了一些常规方面。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源自这些实施方式的变型或替换将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下述特征能够以各种方式组合以形成本实用新型的多个变型。由此,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下述可选实施方式,而仅由权利要求和它们的等同物限定。

实施例1: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净水系统,所述基于内置式定位结构的净水系统包括:

图2-3示意性地给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外壳的结构简图,如图2-3所示,所述外壳包括:

上壳81,所述上壳81和下壳82扣合;

下壳82,所述过滤装置与所述下壳连接,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设置在所述下壳内;所述第一管道和第二筒状部52的内部连通,所述第一筒状部42和第二筒状部52间的空间与所述第二管道连通;

图4示意性地给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下壳的连接部分的结构简图,如图 4所示,所述下壳82具有自内向外依次设置的第一环形件83和第二环形件84,所述下壳的第一环形件83围成的区域内设置第一通孔85,所述下壳82的第二环形件84围成的区域内设置第二通孔86;

上壳81包括:

第一部分,所述第一部分的内部自上而下地逐渐膨胀变大;

第二部分,所述第二部分的底端为开口端,所述开口端的所处平面相对水平面倾斜设置;所述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的连接部所处平面水平设置,所述第一部分的顶端在所述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的连接部所处平面上的投影完全落在所述连接部所围成的区域内;

所述上壳和下壳的后侧具有重叠的通孔,该通孔包括:

自上而下设置的固定位和连接位(如圆形),所述固定位的宽度小于所述连接位的宽度。

过滤装置,所述过滤装置为至少二个,过滤装置串联;所述过滤装置采用如下的流体过滤装置:

图5-6示意性地给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流体过滤装置的结构简图,如图 5-6所示,所述流体过滤装置包括:

过滤组件,所述过滤组件包括筒形滤芯11、底端固定件31和顶端固定件21,所述底端固定件31与筒形滤芯11的一端连接并封闭筒形滤芯11的开口,所述顶端固定件21与筒形滤芯11的另一端连接;如图7所示,所述顶端固定件21 的具有凸起22,所述凸起22内具有通道与所述筒形滤芯11的内部连通;所述顶端固定件21的外缘的部分具有突出部23;

壳体91,所述过滤组件设置在所述壳体91内;所述顶端固定件21的外径等于或小于所述壳体91的内径,所述滤芯11的外径小于所述壳体91的内径;所述壳体91的外壁具有第一连接部;自上而下地,壳体91具有外径较小段和外径较大段;壳体91的内壁具有多个突起92,所述突出部23设置在所述突起92的下侧,从而阻挡所述过滤组件的向上移动;

连接件41,如图8-9所示,所述连接件41具有第一筒状部42、第一延伸部 411、第二延伸部47、第三延伸部48、第四延伸部49和加强部40;

所述第一延伸部411沿着所述第一筒状部42的径向延伸并与第一筒状部42 的外壁连接,第二延伸部47呈环形地沿着平行于所述第一筒状部42的中心轴线的方向延伸,并与所述第一延伸部411连接,所述第二延伸部47的远离第一延伸部411的端部的部分具有外延部471;所述第一延伸部411具有第一组通孔45,所述凸起22与所述第一筒状部42连接且内部连通;所述第一筒状部42与所述第一环形件83连接并密封;所述第一组通孔45设置在所述第一延伸部上411的第二延伸部47围成的区域内;第二组孔46,所述第二组孔46设置在所述第一延伸部411上,且处于所述第三延伸部48和第二延伸部47之间;

第三延伸部48,所述第三延伸部48呈环形地沿着平行于所述第一筒状部42 的中心轴线的方向延伸,并与所述第一延伸部411连接;所述第三延伸部48的延伸长度小于所述第二延伸部47的延伸长度;

第四延伸部49,所述第四延伸部49呈环形地沿着平行于所述第一筒状部 42411的中心轴线的方向延伸,延伸长度小于第二延伸部47的长度,第四延伸部49与所述第一延伸部连接;自内向外地,所述第二延伸部47、第三延伸部48 和第四延伸部49依次设置;所述壳体91的开口端(外径较小段)卡在所述第三延伸部48和第四延伸部49之间;

加强部40,所述加强部40连接所述第二延伸部47、第三延伸部48和第一筒状部411;

第一组齿43,所述第一组齿43设置在所述第一筒状部42的外壁,且处于所述第一延伸部411的背离第二延伸部47的一侧;所述第一组齿43设置在第二筒状部52内,且被环形台阶53阻挡。

第二组齿44,所述第二组齿44设置在所述第一筒状部42的外壁,且处于所述第一延伸部411的背离第二延伸部47的一侧;所述第二组齿44的外接圆的半径大于所述第一组齿43的外接圆的半径,并不大于所述内径较大部分的内径;沿着所述第一筒状部42的外壁,所述第一组齿43、第二组齿44和第一延伸部 411依次设置;

盖体51,所述盖体包括第二筒状部52、环形延伸部57及定位柱56,所述环形延伸部沿着平行于所述第二筒状部52的中心轴线的方向延伸,并与第二筒状部52连接;所述第二筒状部52的内壁具有环形台阶53;所述环形延伸部52具有与所述第一连接部匹配的第二连接部,如环形延伸部52的内壁具有内螺纹作为第二连接部,壳体的外壁具有外螺纹作为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筒状部42设置在所述第二筒状部52内,所述第二筒状部52的内径大于所述第一筒状部42 的外径;所述第一筒状部42和第二筒状部52间的空间通过所述第一组通孔45 与滤芯11和壳体91间的空间连通;所述第二筒状部52与所述第二环形件84连接并密封;所述第二筒状部52包括:

内径较小部分54,所述内径较小部分54的内壁具有环形台阶53;所述第一筒状部42设置在所述内径较小部分54内,所述第一筒状部42的外径小于所述内径较小部分54的内径;

内径较大部分55,所述第一组齿43分别处于所述内径较小部分54和内径较大部分55内;

定位柱56,所述定位柱56设置在所述盖体51的内壁,并与所述第二组孔 46的位置对应;

齿状部件,所述齿状部件设置在所述内径较大部分的内壁;所述第二组齿44 设置在所述内径较大部分55内的所述齿状部件围成的区域内,且与所述齿状部件相对设置;

所述凸起、第一筒状部和第二筒状部中至少一者的外壁具有环形凹槽,环形凹槽内设有柔性件,所述柔性件的外径大于所述外壁的直径。

流量传感器,所述流量传感器分别检测流进和流出过滤装置的流体的流量。

上述流体过滤装置的装配方式为:

所述突出部和突起错开位置,将过滤组件放入壳体内;旋转过滤组件,使得突起阻挡突出部,从而将过滤组件固定在壳体内;

将连接件安装在盖体内:第一筒状部插入第二筒状部内,第一组齿的上部被环形台阶阻挡,外缘被限制在第一筒状部的内径较小部分内,第二组齿处于内径较大部分内,并与齿状部件相对设置;定位柱插入第二组孔;

将盖体扣在壳体上,使得凸起插入第一筒状部内并保持密封,壳体的外径较小段卡入第三延伸部和第四延伸部之间;

旋转盖体,使得盖体的内螺纹与壳体的外螺纹匹配,从而使得盖体牢固地连接壳体。

实施例2: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基于内置式定位结构的净水系统,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

1.不再设置第四延伸部、第二组齿和突起;第一延伸部的外径仍然大于所述壳体的内径。

2.壳体的外径相同,不再具有外径较大段和外径较小段。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