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手机钢化玻璃膜冷雕胶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78382发布日期:2019-02-15 21:39阅读:679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手机钢化玻璃膜冷雕胶棒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玻璃膜冷雕机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新型手机钢化玻璃膜冷雕胶棒。



背景技术:

目前智能手机越来越流行,在中国和全世界越来越普及,在中国超过70%的人都用智能手机。随着智能手机制造技术越来越成熟,智能手机厂家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新技术和创新层出不穷,智能手机的屏幕越做越大,屏占比也越做越高,出现了一大批曲面屏,全面屏,刘海屏设计智能手机。高屏占比,大屏幕的智能手机在获得更好的视觉效果的同时,也带来了容易破损的问题。由于智能手机屏幕制造和组装过程比较专业和复杂,成本也比较贵,往往需要找专业的人士或者送回厂家维修,对消费者来说耗时耗钱。因此广大消费者除了购买手机保护套壳,对手机边框进行保护外,往往也会购买钢化膜贴在手机屏幕上进行额外的多重保护。钢化膜的作用主要是保护屏幕在碰撞时不容易破损。目前主要有非全贴合钢化膜和全贴合钢化膜,保护效果最好的是全贴合钢化膜。全贴合钢化膜一般是指玻璃钢化膜能全部覆盖住智能手机屏幕,又分为普通全平面玻璃钢化膜,和3D玻璃钢化膜。普通全贴合玻璃存在无法有效解决缝隙、进尘、易碎等问题,3D玻璃钢化膜边缘一般是有弧度的,跟手机屏幕能够完美配合。尤其是曲面屏手机,3D玻璃钢化膜它能完全贴合手机弧形部分,更好的防护手机碎边。3D钢化膜其边缘弧度一般是经热弯技术处理成型和冷雕CNC加工加厚玻璃成型。其中玻璃热弯技术复杂,对模具和设备高,前期投入不小,产品良率低,造成目前的3D曲面玻璃钢化膜成本高,经常出现与曲面屏幕的手机盖板不能完全贴合。而且曲面热弯工艺的钢化膜仅周边和手机屏幕贴合、绝大部分面积皆没有和手机屏幕贴合,所以灵敏度相对较差。冷雕工艺采用加厚玻璃进行CNC打磨出弧边和不同厚度的玻璃钢化膜,这种工艺做出来的玻璃钢化膜自动贴附功能非常好,排气快,无白边,但加工成本昂贵,不良率高达40%。钢化膜为智能手机易耗品,需求量大,只有降低成本才能大范围推广销售,本实用新型发展出一种新型材料对3D钢化膜的冷雕工艺进行改进,在获得同样比较好贴合性能的同时,成本大幅下降,且方便进行对钢化玻璃膜的侧壁均匀涂胶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新型手机钢化玻璃膜冷雕胶棒。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技术方案的基本构思是:

一种新型手机钢化玻璃膜冷雕胶棒,包括胶棒管身,所述胶棒管身的下侧外壁螺接有锥形管,所述胶棒管身的上侧壁内开设有传动腔,所述传动腔的前后侧壁对称开设有横向圆孔,所述横向圆孔的内壁转动连接有横向转动杆,所述胶棒管身的下侧壁开设有存料腔,所述存料腔的上侧壁开设有纵向圆孔,且纵向圆孔与传动腔连通,所述纵向圆孔的内壁转动连接有纵向转动杆,所述存料腔的内侧壁滑动连接有位移块,所述位移块的上侧壁开设有螺纹孔,所述纵向转动杆的下侧壁转动连接有丝杠,且螺纹孔的内壁螺接丝杠,所述横向转动杆的外侧壁固定安装有第一锥齿轮,所述纵向转动杆的上侧壁固定安装有第二锥齿轮,且第二锥齿轮与第一锥齿轮相互啮合。

进一步地,所述横向转动杆的两端外侧壁均固定安装有橡胶套。

进一步地,所述胶棒管身的左侧壁固定安装有手指放置块,所述手指放置块的前侧壁开设有手指放置孔,且手指放置孔的数量为四个。

进一步地,所述锥形管的下端端口处固定安装有点胶针嘴。

进一步地,所述位移块的外侧壁一体成型有定向滑块,所述存料腔的内侧壁开设有定向滑槽,且定向滑槽的内壁滑动连接定向滑块。

进一步地,所述位移块的下端形状与锥形管的内腔形状相同。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设置了方便拿持且通过转动横向转动杆使得胶挤出的结构,使得胶能够更加稳定匀速的被挤出,并对玻璃膜的侧壁进行点胶,待胶凝固后方便玻璃膜侧壁进行接下来的精雕工作,通过挤胶速度更容易被控制的结构,避免点胶时,胶的输出不均匀导致玻璃膜侧壁胶的涂抹不均匀,进而影响接下来的精雕工作,通过手指放置块与横向转动杆之间位置的设置,使得使用者使用时,更容易进行操作,达到进一步为点胶工作服务的作用。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附图说明

附图作为本申请的一部分,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的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但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显然,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附图。

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主视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左视剖面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俯视剖面示意图。

图中:1-胶棒管身;2-锥形管;3-传动腔;4-横向圆孔;5-横向转动杆;6-存料腔;7-纵向圆孔;8-纵向转动杆;9-位移块;10-螺纹孔;11-丝杠;12-第一锥齿轮;13-第二锥齿轮;14-橡胶套;15-手指放置块;16-手指放置孔;17-点胶针嘴;18-定向滑块;19-定向滑槽。

需要说明的是,这些附图和文字描述并不旨在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实用新型的构思范围,而是通过参考特定实施例为本领域技术人员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概念。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 “上”、“下”、“前”、“后”、“左”、“右”、“竖直”、“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一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新型手机钢化玻璃膜冷雕胶棒,包括胶棒管身1,胶棒管身1的下侧外壁螺接有锥形管2,胶棒管身1的上侧壁内开设有传动腔3,传动腔3的前后侧壁对称开设有横向圆孔4,横向圆孔4的内壁转动连接有横向转动杆5,且横向转动杆5的左右端均探出胶棒管身1,胶棒管身1的下侧壁开设有存料腔6,存料腔6的上侧壁开设有纵向圆孔7,且纵向圆孔7与传动腔3连通,纵向圆孔7的内壁转动连接有纵向转动杆8,存料腔6的内侧壁滑动连接有位移块9,位移块9的上侧壁开设有螺纹孔10,纵向转动杆8的下侧壁转动连接有丝杠11,且螺纹孔10的内壁螺接丝杠11,横向转动杆5的外侧壁固定安装有第一锥齿轮12,纵向转动杆8的上侧壁固定安装有第二锥齿轮13,且第二锥齿轮13与第一锥齿轮12相互啮合,通过啮合的第二锥齿轮13与第一锥齿轮12,以及相互匹配的有丝杠11和螺纹孔10,使得横向转动杆5转动后,即可带动位移块9上下位移,从而推动存料腔6内的胶从锥形管2下端口处流出,横向转动杆5的两端外侧壁均固定安装有橡胶套14,方便对横向转动杆5进行转动,胶棒管身1的左侧壁固定安装有手指放置块15,手指放置块15的前侧壁开设有手指放置孔16,手指放置孔16贯穿手指放置块15,且手指放置孔16的数量为四个,通过四个手指放置孔16,使得使用者在手握胶棒管身1时,可以通过将手持插入手指放置孔16使其对胶棒管身1的拿持更稳定,并通过两端均探出胶棒管身1的横向转动杆5,使得无论左利手还是右利手均方便拿持,通过手指放置块15与横向转动杆5的位置关系,使得使用者手握胶棒管身1且手指插入手指放置孔16时,更容易操作横向转动杆5,达到方便控制横向转动杆5转动速度的效果,锥形管2的下端端口处固定安装有点胶针嘴17,位移块9的外侧壁一体成型有定向滑块18,存料腔6的内侧壁开设有定向滑槽19,且定向滑槽19的内壁滑动连接定向滑块18,保证位移块9上下位移,位移块9的下端形状与锥形管2的内腔形状相同,通过形状相匹配的位移块9和锥形管2,使得位移块9能够完全伸入锥形管2的内腔,保证胶能够全部被位移块9推出锥形管2的下端开口,本装置通过设置通过横向转动杆5转动,带动位移块9位移,从而使得胶从胶棒管身1挤出的结构,方便点胶到玻璃钢化膜的边缘,从而方便接下来的玻璃膜精雕工作,并且通过方便拿持和转动横向转动杆5的结构,使得胶的流出速度更容易得到控制,避免对玻璃膜点胶不均致使影响接下来的精雕工作。

工作原理:本实用新型为一种新型手机钢化玻璃膜冷雕胶棒,工作时,需要将胶点到玻璃膜的周向侧壁处,然后加热固化,再转移到精雕机按照要求进行弧度精雕,形成玻璃钢化膜边缘弧度,但是对于较薄的玻璃膜侧壁来说,点胶工作需要十分精确,一旦点胶的量得不到良好的控制,那么就会影响接下来的精雕工作,此时使用者只需手握胶棒管身1,四根手指插入手指放置孔16,这样将会更好的握紧胶棒管身1,用拇指拨动横向转动杆5使得位移块9下移,这样存料腔6内的胶将通过点胶针嘴17被挤出,由于手能够良好的握紧胶棒管身1,且拨动横向转动杆5的速度很容易控制,那么挤出点胶针嘴17的胶的速度将很容易被控制,这样就可以将胶均匀的涂在玻璃膜侧壁,避免使用软管挤出式胶水时,胶的挤出量不好控制的问题,当存料腔6内的胶用尽时,只需螺开锥形管2取下位移块9对存料腔6内腔进行清洗,并使得位移块9重新回复至存料腔6最高处,重新向存料腔6内调料即可。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专利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提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