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物滴滤塔弹性填料及生物滴滤塔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111783发布日期:2019-07-06 12:08阅读:549来源:国知局
一种生物滴滤塔弹性填料及生物滴滤塔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微生物着床填料及净化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生物滴滤塔弹性填料及生物滴滤塔。



背景技术:

生物法净化有机废气的机理是利用微生物通过代谢活动,将废气中的有机组成转化成简单的无机物(CO2、水等)及细胞组成物质的过程。由于气、液相(或固体表面液膜)之间的有机物浓度梯度和水溶性的作用,废气中的污染物首先要经过气、液相间的传质过程,然后在液相中被微生物降解,产生的代谢产物一部分溶于液相,一部分作为细胞物质或细胞代谢能源,还有一部分(如CO2)则从液相转移到气相,废气中的污染物通过上述过程不断减少,从而被净化。

特定的气态污染物都有其特定的适宜处理微生物群落,根据营养来源来分,能进行气态污染物降解的微生物可分为自养菌和异养菌两类。自养茵主要适于进行无机物的转化,如硝化、反硝化和硫酸茵可在无有机碳和氮的条件下靠氨、硝酸盐和硫化氢、硫及铁离子的氧化获得能量,进行生长繁殖。但是由于自养茵的新陈代谢活动较慢,它只适于较低浓度无机废气的处理:异养菌是通过对有机物的氧化代谢来获得能量和营养物质的,在适宜的温度、PH值和氧条件下,它们能较快地完成污染物的降解:因此,这类微生物多用于有机废气的净化处理。目前,适于生物处理的气态污染物主要有乙醇、硫醇、酚、甲酚、吲哚、脂肪酸、乙醛、酮、二硫化碳、氨和胺等。

生物滴滤塔即是一种应用生物净化技术对气态污染物进行净化的设备。在生物滴滤塔内充满了弹性填料, 微生物在填料表面附着生长并形成生物膜。生物膜中微生物以有机废气为碳源和能源, 以在循环液中的营养物质为氮源, 进行生命活动。一部分有机废气通过微生物的分解代谢被转化为无害的水和二氧化碳,并为微生物提供能量; 另一部分有机污染物通过合成代谢被转化为微生物自身的生命物质。由弹性填料填充而成的生物填料层的孔隙率、对气体的阻力大小等因素,对生物滴滤塔的净化效率和效果有着重要影响。

现有技术中,授权公告号为CN204582959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用于生物滴滤塔专用的无堵塞填料,其包括位于底部的进气布气盘、安装于所述进气布气盘的填料进气管以及套装于所述填料进气管外的空心海绵填料棒。进气布气盘为具有中空内腔的壳体,所述壳体的顶面壁体开有多个布气孔,所述中空内腔的侧壁上开有进气口并接有废气进气管。其实际起到微生物附着、以及生物过滤作用的是海绵填料。

但是,这种填料填料的孔洞细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极容易出现堵塞的情况,严重时甚至造成填料层的坍塌,极大影响了生物滴滤塔的净化效果。因此,如何改进生物滴滤塔的填料,以减少堵塞、提高净化效率是业内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生物滴滤塔弹性填料,其具有孔隙率高、阻力小、使用寿命长无需频繁更换的优势。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生物滴滤塔弹性填料,包括绳体,所述绳体上固定设置有若干根垂直于绳体长度方向、呈散射状分布的纤毛。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生物滴滤塔悬挂若干根本实用新型的弹性填料即可形成弹性填料过滤层。以由纱线捻合而成的绳体作为填料的主体,安装/更换方便,安装时将绳体的两端悬挂固定即可;绳体上呈散射状分布的纤毛,能与相邻填料上的纤毛彼此交错,在填料层中形成若干彼此连通的孔洞,增加了与气体的接触面积的同时同时为微生物附着提供了有利条件,减小了气体的流通阻力,且使得对气体的净化高效彻底,不易出现堵塞的情况。

进一步地,所述纤毛的长度为2-10cm。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纤毛过长则容易彼此纠缠,不仅更换填料不便,而且降低了孔隙率增大了气流阻力;过短则不容易彼此交错形成间隙和孔洞,降低了净化效率。因而,以2-10cm长的纤毛最为适宜。

进一步地,所述纤毛的直径为0.1-1mm。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直径大于1mm的纤毛刚性强,对气体的阻力增大;直径小于0.1mm的纤毛,在气流作用下,彼此容易纠缠,导致孔隙率下降,进而影响净化效果。因而,以直径0.1-1mm最佳。

进一步地,所述纤毛之间的间距为0.1-1mm。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纤毛之间的间距大于1mm时,填料之间形成的间隙、孔洞过大,易造成对气体的净化不彻底;纤毛之间的间距小于0.1㎜时,则形成的间隙或孔洞过于细小密集,气流阻力大,不利于提高净化效率。

进一步地,所述绳体由若干根纱线捻合而成。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绳体结实、耐用,延长了填料的使用寿命,无需经常更换。

进一步地,所述绳体由两根纱线捻合而成,且所述纤毛被固定在捻合的纱线之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纤毛的分布均匀,彼此之间的间隙大小均匀,对气体的净化效率高、净化效果好。

进一步地,所述绳体的两端均设置有用于将绳体挂设在生物滴滤塔内的连接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具有方便安装更换弹性填料的作用。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件为固定连接在绳体末端的固定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借助挂钩或者铁钉等即可对弹性填料进行悬挂,使得填料的安装/拆卸简单便捷。

进一步地,所述纤毛为直线状、波浪线状或者螺旋线状的PVC纤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制作出不同类型的弹性填料,波浪线状或者螺旋现状的纤毛利于增大弹性填料上微生物的附着面积,提高了单位体积填料对气体的净化效率;PVC纤维韧性好,耐腐蚀性佳,经久耐用,采用其作为纤毛,制得的弹性填料使用寿命长,无需频繁更换。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生物滴滤塔,其具有对气体的净化效率高且净化彻底,无需对弹性填料频繁更换的优势。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生物滴滤塔,填充有上述任一项所述的生物滴滤塔弹性填料。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对气体的净化时阻力小、净化效率高且净化彻底,对弹性填料的安装更换便捷,且无需频繁更换弹性填料。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以绳体为主体,在绳体上设置纤毛,使得弹性填料的比表面积大,利于微生物附着,同时悬挂后彼此之间形成间隙/孔洞相连通,不易出现堵塞和填料层坍塌的且情况;

2、在绳体的末端固定设置固定环,极大增加了对弹性填料安装便捷性;

3、纤毛可以选择直线状、波浪线状或者螺旋线状的PVC纤维均可,其中螺旋线性或者波浪线性的PVC纤维利于提高弹性填料的比表面积,利于微生物附着,提高了净化效率;

4、本实用新型相应公开了一种生物滴滤塔,其内部填充有本实用新型的弹性填料,具有气流阻力小、净化效率高、无需频繁更换弹性填料的优势。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中生物滴滤塔弹性填料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部分的放大图;

图3为实施例2中纤毛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3中纤毛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4中生物滴滤塔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绳体;2、纤毛;3、固定环;4、塔体;41、废气进口;42、净气出口;43、喷淋管;44、生物填料层。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

一种生物滴滤塔弹性填料,参照图1,其包括绳体1和设置于绳体1上的若干根纤毛2。为了便于悬挂该弹性填料,绳体1的两端均固定设置有固定环3。固定环3可以是金属环或者塑料环,在生物滴滤塔内安装弹性填料时,将绳体1两端的固定环3挂扣在相应的挂钩即可。对填料的安装/拆卸简单便捷。

参照图2,绳体1由化学纤维纱线捻合而成,本实施例中绳体1有两根聚氯乙烯纤维纱线捻合而成。其强度高,耐腐蚀性好,使用耐久,无需经常更换。

参照图2,纤毛2垂直于绳体1的长度方向设置,且呈散射状均匀分布于绳体1的表面。本实施例中选用的纤毛2为直线状的PVC纤维。纤毛2被夹嵌在组成绳体1的两根纱线之间,通过纱线的捻合而被固定。采用其他的固定方式,比如:打结、热压、粘合剂粘合等方式固定纤毛2亦可。固定纤毛2时,需要控制纤毛2之间的间距在0.1-1mm之间,本实施例中纤毛2之间的间距为1mm。同时,为了保证弹性填料有足够大的比表面积、为微生物提供足够的附着面积、减小气流阻力和提升了净化效率,纤毛2的长度优选2-10cm,纤毛2的直径优选0.1-1mm。本实施例中,纤毛2的长度为5cm,纤毛2的直径为0.5mm。

工作原理如下:

通过悬挂固定的方式对弹性填料进行安装,相较于传统的堆叠生物填料形成生物填料层,孔隙率更高、气流阻力更小,更有利于微生物附着,使得对气体的净化效率和净化程度大大提升。而且,相较于传统的堆叠生物填料,不容易出现堵塞、坍塌现象,弹性填料的使用寿命也更长久,无需频繁更换。

实施例2:

一种生物滴滤塔弹性填料,参照图3,以实施例1为基础,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选用的纤毛2为螺旋线状的PVC纤维,进一步增大了弹性填料的比表面积,利于微生物附着,提高了净化效率。

实施例3:

一种生物滴滤塔弹性填料,参照图4,以实施例1为基础,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选用的纤毛2为波浪线状的PVC纤维,进一步增大了弹性填料的比表面积,利于微生物附着,提高了净化效率。

实施例4:

一种生物滴滤塔,参照图5,其包括塔体4,塔体4的顶端设置有净气出口42,底端设置有废气进口41。塔体4内部间隔设置有三层生物填料层44,每一层生物填料层44的上方均设置有喷淋管43。本实施例中,生物填料层44由实施例1中的生物滴滤塔弹性填料悬挂填充而成。采用本实施例的生物滴滤塔进行废气的净化处理,具有阻力小不易出现堵塞或者生物填料层44坍塌、净化效率高且净化彻底、生物填料层44使用寿命长无需频繁更换的优点。

实施例5:

一种生物滴滤塔,其以实施例4为基础,与实施例4的区别在于:生物填料层44由实施例2中的生物滴滤塔弹性填料悬挂填充而成。

实施例6:

一种生物滴滤塔,其以实施例4为基础,与实施例4的区别在于:生物填料层44由实施例3中的生物滴滤塔弹性填料悬挂填充而成。

上述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