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加压反应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025575发布日期:2019-06-26 01:50阅读:464来源:国知局
一种加压反应釜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化工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加压反应釜。



背景技术:

反应釜是用来进行化学反应的容器,为了适应各种工况条件的不同要求,反应釜的种类也比较繁多,被广泛应用与生物、化工、材料学和半导体学领域。现有的反应釜是综合反应容器,根据反应条件对反应釜结构功能及配置附件的设计。现有的反应釜一般密封性较差,同时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反应釜的内壁会形成结垢,对反应釜的壳体造成腐蚀,然而对结垢的清理工作又比较困难,因此亟待设计一种加压反应釜,来解决现有反应釜密封性较差,以及反应釜结垢难以清除的问题。

经检索,中国专利授权公告号为CN205435676U公开了一种带有加压装置的高效反应釜,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一侧设有进气管,且壳体的另一侧设有出气管,所述进气管和出气管上均设有开关阀门,所述壳体的内壁上设有防腐涂层,所述防腐涂层上设有气压感应器,所述壳体的顶部设有伸缩电机,且伸缩电机的输出轴上设有加压盘,所述壳体的底部设有底座,且底座内设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上设有转动轴,且转动轴的一端延伸至壳体的内部,所述转动轴上设有搅动浆,所述壳体上设有显示器,且显示器和气压感应器均与控制器连接。

现有的加压反应釜存在以下不足之处:该装置采用内置加压装置的结构来实现对反应的加压,结构复杂,维修不便,同时该装置采用简化反应釜的结构,来达到使反应釜清洁便利的目的,但是缺少从根本上清除结垢的部件,因此清理效果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加压反应釜,具备设计合理,能够实现反应加压提高反应效率,以及能够自主清理结垢的优点,解决了现有反应釜密封性不佳,结垢难以清理的问题。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加压反应釜,包括筒体,所述筒体顶端设有电机壳,所述电机壳内的顶壁设有电动机,所述电动机的输出端与减速机的输入端同轴连接,所述减速机与电机壳固定连接,所述减速机的输出端同轴连接有搅拌轴,所述搅拌轴底端贯穿筒体顶壁并延伸至筒体内,所述搅拌轴底部的两侧外壁和底端均设有搅拌叶片,所述搅拌叶片底端中部设有连杆,所述连杆底端套设于内棘轮中,所述内棘轮的外侧设有外棘轮,所述内棘轮一侧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铰接有棘爪,所述棘爪远离凹槽的一端延伸至外棘轮的齿槽内,所述外棘轮底端与刮片固定连接,所述刮片与筒体的下侧内壁相抵;所述筒体的右侧上部设有压力表,所述压力表右侧设有与筒体相连通的压力管,所述压力管中部设有压力调节阀,所述筒体的左侧上部设有进料口,所述进料口的左端设有横杆,所述横杆左端铰接有L型杆,所述L型杆的右端设有轴套,所述轴套套设于转轴外侧壁上,所述转轴顶端设有转杆,所述转轴底端贯穿上密封盖且端头处设有下密封盖,所述上密封盖底端与进料口顶端相抵,所述下密封盖与进料口螺纹连接;所述筒体的中部和底部壳体内设有空腔,所述空腔的左端设有进液管,所述进液管中部设有第一阀门,所述空腔的底端左侧设有出液管,所述出液管中部设有第二阀门;所述筒体的底端中部设有出料口,所述出料口的外侧壁螺纹连接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的底端中部连通有出料管,所述出料管的中部设有节流阀;所述筒体的底端两侧均设有支撑柱,两个所支撑柱的底端均设有滚轮。

进一步的,所述转轴中部的外壁上嵌套固定有限位杆。

进一步的,所述进料口的内壁上设有内螺纹,所述下密封盖的外壁上设有与内壁相匹配的外螺纹。

进一步的,所述上密封盖与进料口、连接块与出料口的连接处均设有密封圈。

进一步的,所述外棘轮与刮片、内棘轮与搅拌轴的连接方式均为焊接。

进一步的,两个所述滚轮上均设有刹车片。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电动机反转带动搅拌轴转动,使得内棘轮能够带动外棘轮转动,进而使刮片转动对筒体内壁的结垢进行清理,能够有效避免筒体的内壁形成结垢,保护筒体不被腐蚀,延长使寿命,通过电动机正转,内棘轮无法带动外棘轮转动,从而刮片不会随着搅拌轴高速旋转,进而避免刮片受损扭曲;通过向空腔内注入高温或低温液体,能够提高反应速率和缩短冷却时间,进而提高了反应釜的工作效率;通过上密封盖和下密封盖的组合,以及密封圈的设置,显著提高了反应釜的密封性;

2、通过设置滚轮和刹车片,使得反应釜能够随意移动,提高工作的便利性;通过出料口与连接块螺纹连接,使得装置便于拆卸,同时也便于对结垢的清理;该装置设计合理,提高了反应釜的密封性和反应速率,同时能够自主清理反应结垢,避免对筒体的腐蚀,延长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加压反应釜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加压反应釜的外棘轮和内棘轮相连接的俯视图;

图3为图1中A区域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中:1-电动机、2-电机壳、3-减速机、4-搅拌轴、5-压力表、6-压力调节阀、7-压力管、8-筒体、9-进料口、10-进液管、11-第一阀门、12-空腔、13-刮片、14-搅拌叶片、15-连杆、16-外棘轮、17-连接块、18-节流阀、19-出料管、20-出料口、21-出液管、22-滚轮、23-第二阀门、24-支撑柱、25-凹槽、26-棘爪、27-内棘轮、28-转杆、29-轴套、30-限位杆、31-L型杆、32-下密封盖、33-横杆、34-上密封盖、35-转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参照图1-3,一种加压反应釜,包括筒体8,筒体8顶端设有电机壳2,电机壳2内的顶壁设有电动机1,电动机1的型号为Y315M-10,通过电动机1反转带动搅拌轴4转动,使得内棘轮27能够带动外棘轮16转动,进而使刮片13转动对筒体8内壁的结垢进行清理,能够有效避免筒体8的内壁形成结垢,保护筒体8不被腐蚀,延长使寿命,通过电动机1正转,内棘轮27无法带动外棘轮16转动,从而刮片13不会随着搅拌轴4高速旋转,进而避免刮片13受损扭曲;电动机1的输出端与减速机3的输入端同轴连接,减速机3的型号为ABR060-64-P2-S2,减速机3与电机壳2固定连接,减速机3的输出端同轴连接有搅拌轴4,搅拌轴4底端贯穿筒体8顶壁并延伸至筒体8内,搅拌轴4底部的两侧外壁和底端均设有搅拌叶片14,搅拌叶片14底端中部设有连杆15,连杆15底端套设于内棘轮27中,内棘轮27的外侧设有外棘轮16,内棘轮27一侧设有凹槽25,凹槽25内铰接有棘爪26,棘爪26远离凹槽25的一端延伸至外棘轮16的齿槽内,外棘轮16底端与刮片13固定连接,内棘轮27底端通过轴承与刮片13相连接,刮片13与筒体8的下侧内壁相抵;筒体8的右侧上部设有压力表5,压力表5右侧设有与筒体8相连通的压力管7,压力管7中部设有压力调节阀6,筒体8的左侧上部设有进料口9,进料口9的左端设有横杆33,横杆33左端铰接有L型杆31,L型杆31的右端设有轴套29,轴套29套设于转轴35外侧壁上,转轴35顶端设有转杆28,转轴35底端贯穿上密封盖34且端头处设有下密封盖32,通过上密封盖34和下密封盖32的组合,以及密封圈的设置,显著提高了反应釜的密封性;上密封盖34底端与进料口9顶端相抵,下密封盖32与进料口9螺纹连接;筒体8的中部和底部壳体内设有空腔12,通过向空腔12内注入高温或低温液体,能够提高反应速率和缩短冷却时间,进而提高了反应釜的工作效率;空腔12的左端设有进液管10,进液管10中部设有第一阀门11,空腔12的底端左侧设有出液管21,出液管21中部设有第二阀门23;筒体8的底端中部设有出料口20,出料口20的外侧壁螺纹连接有连接块17,连接块17的底端中部连通有出料管19,出料管19的中部设有节流阀18;筒体8的底端两侧均设有支撑柱24,两个所支撑柱24的底端均设有滚轮22。

转轴35中部的外壁上嵌套固定有限位杆30,进料口9的内壁上设有内螺纹,下密封盖32的外壁上设有与内壁相匹配的外螺纹,上密封盖34与进料口9、连接块17与出料口20的连接处均设有密封圈,通过出料口20与连接块17螺纹连接,使得装置便于拆卸,同时也便于对结垢的清理;外棘轮16与刮片13、内棘轮27与搅拌轴4的连接方式均为焊接,两个滚轮22上均设有刹车片,通过设置滚轮22和刹车片,使得反应釜能够随意移动,提高工作的便利性。

使用时,首先反应釜移动至合适地点并用刹车片将滚轮22固定,将装置通电,把待反应的物品从进料口9倒入筒体8内,转动L型杆31将下密封盖32对准进料口9,转动转杆28使下密封盖32进入进料口9内,同时上密封盖34与进料口9的顶端相抵,随着转杆28继续转动,限位杆30与上密封盖34相抵,即表示密封完成;打开第一阀门11,从进液管10向空腔12内注入高温液体,充满空腔12时关闭第一阀门11,打开压力调节阀6,从压力管7输入高压保护气,达到一定压力值时,关闭压力调节阀6,电动机1启动并正向转动,经过减速机3带动搅拌轴4转动,进而带动搅拌叶片14对待反应物品进行搅拌,由于搅拌轴4正向转动,棘爪26无法进入外棘轮16的齿槽中,因此无法带动刮片13转动;当反应结束时,打开压力调节阀6进行泄压处理,打开节流阀18使得反应后的物品流出,打开第二阀门23使得液体流出;需要对筒体8内壁的结垢进行清理时,将电动机1反转,此时搅拌轴4带动内棘轮27转动,由于棘爪26进入外棘轮16的齿槽中,因此外棘轮16随之转动,进而使刮片13转动,对筒体8内壁的结垢进行清理,清理完成时,拧开连接块17,使沉渣落下,即完成清理结垢的工作。

本实用新型未详述之处,均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的公知技术。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