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有除雾消白装置的脱硫塔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914849发布日期:2019-06-14 23:29阅读:256来源:国知局
一种带有除雾消白装置的脱硫塔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脱硫塔消白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带有除雾消白装置的脱硫塔。



背景技术:

石灰石石膏湿法烟气脱硫技术是目前我国用于治理燃煤电厂排放的大量二氧化硫污染的主要技术措施,该技术是国内外最成熟、应用广泛的脱硫技术,在国内应用达到95%以上。

如申请号为:CN201621057284.9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脱硫塔除雾器,其技术要点是:脱硫塔与脱硫泵相连,侧位搅拌泵安装在脱硫塔内,其特征在于,横梁安装在脱硫塔内壁上,除雾器不锈钢管均匀焊接在横梁上,除雾器不锈钢管下夹板安装在除雾器不锈钢管及横梁上,除雾器不锈钢管上夹板安装在除雾器不锈钢管下夹板及除雾器不锈钢管上,喷淋管设置在横梁下方,喷淋泵与喷淋管连接。该方案即为使用了石灰石石膏湿法烟气脱硫技术的设备。

石灰石石膏湿法烟气脱硫工艺技术是利用石灰石脱硫剂喷淋吸收含有二氧化硫有害气体的燃煤锅炉烟气,通过脱硫剂浆液和烟气接触反应吸收有害气体来达到净化烟气目的的技术。

但是经过喷淋吸收被净化后的烟气中还残存有较多的雾滴和粉尘,从而导致白色“烟羽”视觉污染的问题出现,给企业造成了不良的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有除雾消白装置的脱硫塔,通过冷却水管组与加热水管组的配合,使得废气中的水蒸气能够大量析出,从而达到降低白色视觉污染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带有除雾消白装置的脱硫塔,包括塔壁、连接于塔壁的冷却水管组、连接于塔壁且位于冷却水管组上方的加热水管组、连通于冷却水管组进水口的进水箱、连通于冷却水管组出水口与加热水管组出水口的出水箱,冷却水管组包括连接于塔壁的第一水管组、连接于塔壁且位于第一水管组上方的降温水管组,其中第一水管组与加热水管组连通。

在进行消白时,首先将进水箱内的冷水通入冷却水管组进行降温,此时废气中的饱和水蒸汽在接触到冷水后降温析出,从而与废气中的小水珠结合为大水珠掉落;随后通过加热水管组对冷却过的废气进行加热,使废气的温度升高,从而使得废气在排出后,接触到外界空气时,不会因为降温而立即析出大量水雾,而是随着废气散开,不断降温后再析出水雾,进而使得排出的废气不会成为白色,达到减少白色视觉污染的问题;同时将最先进行降温的第一水管组与加热水管组连通,使得温度被二次利用,达到节约资源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进水箱设于冷却水管组下方,所述第一水管组通过第一水泵与进水箱连通、所述降温水管组通过第二水泵与进水箱连通。

将进水箱设于冷却水管组的下方,使得水流需要在水泵加压后才能进入冷却水管组,因此可以通过调整水泵的压力大小,达到调整水流在塔壁内时间的目的,从而使得第一水管组能够被废气充分加热,降温水管组的降温效果也能够更好的进行调节。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脱硫塔上还设有检测第一水管组、降温水管组降温效果并控制第一水泵、第二水泵功率的控制电路。

通过控制电路的设计,可以使得第一水管组、降温水管组的温度变化能够被实时调节,从而自动的控制水泵进行功率的调节。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控制电路包括:

检测电路,包括设于第一进水管底部的第一温度传感器、设于降温水管组底部的第二温度传感器,用以检测第一水管组冷却后的废气温度变化,并在检测后发出第一检测信号;还包括设于加热水管组底部的第三温度传感器,用以检测降温水管组冷却后的废气温度变化,并在检测后发出第二检测信号;

比较电路,耦接于检测电路的输出端以接收第一检测信号、第二检测信号并输出比较信号;

执行电路,耦接于比较电路并根据比较信号控制第一水泵、第二水泵的功率。

通过第一温度传感器与第二温度传感器的配合,能够对第一水管组的冷却效果进行检测,如果冷却效果好,说明第一水管组的未能被废气充分加热,需要降低第一水泵的功率;同样的,通过第二温度传感器与第三温度传感器的配合,能够对降温水管组的温度变化进行检测,如果温度变化低,说明冷却效果不好,应该增大第二水泵的功率,使得单位时间内进入降温水管组的冷水更多,从而更好的进行冷却。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比较电路,包括,

第一比较部,耦接于检测电路以接收第一检测信号,并将第一检测信号与第一预设值进行比较后输出第一控制信号;

第二比较部,耦接于检测电路以接收第二检测信号,并将第二检测信号与第二预设值进行比较后输出第二控制信号。

第一预设值为温度变化的变化量数值,用于与第一水管组的温度变化进行对比;第二预设值同样为温度变化的变化量数值,用于与降温水管组的温度变化进行对比。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执行电路包括,

第一散热部,耦接于第一比较部以接收第一控制信号,当温度传感器的感应信号高于第一预设值时,第一散热部第一水泵的功率降低;

第二散热部,耦接于第二比较部以接收第二控制信号,当温度传感器的感应信号低于第二预设值后,第二散热部使第二水泵的功率升高。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对第一水泵、第二水泵的功率进行调节。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散热部包括:

第五电阻,一端耦接于第一比较部;

第一三极管,发射极接地,基极耦接于第五电阻的另一端;

第六电阻,一端耦接于第五电阻与第一三极管基极的连接点,另一端耦接于第一三极管与地的连接点;

第九电阻,一端耦接于直流电,另一端耦接于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

第二继电器,包括线圈、第二常开触点开关,线圈一端耦接于第九电阻与直流电的连接点,线圈的另一端耦接于第九电阻与第一三极管的连接点,第二常开触点开关与第一水泵耦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控制信号将第二继电器导通,从而使第二常开触点开关闭合,进而使得第一水泵得以控制。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散热部包括,

第七电阻,耦接于第二比较部;

第二三极管,基极耦接于第七电阻,发射极接地;

第八电阻,一端耦接于第七电阻与第二三极管基极的连接点,另一端耦接于第二三极管与地的连接点;

第一继电器,包括第一常开触点开关线圈,线圈的一端耦接于直流电,线圈的另一端耦接于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第一常开触点开关与第二水泵耦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输出的第二控制信号将第二三极管导通,使第一继电器工作,第一继电器的第一常开触点开关闭合,使第二水泵得以控制。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冷却水管组与塔壁之间、所述加热水管组与塔壁之间均通过支撑块连接。

通过支撑块的设置,使得冷却水管组与加热水管组能够更加牢固的得以支撑。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撑块与塔壁之间设有加强筋。

通过加强筋的设置,进一步增加了支撑块的支撑效果。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其一,通过冷却水管组与加热水管组的配合,使得废气中的水蒸气能够大量析出,从而达到降低白色视觉污染的问题;

其二,通过控制电路的设计,使得第一水泵、第二水泵能够被自动控制,从而进一步增加了消白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控制电路的电路图。

图中:1、塔壁;11、支撑块;12、加强筋;2、冷却水管组;21、第一水管组;22、降温水管组;3、加热水管组;4、进水箱;5、出水箱;6、第一水泵;7、第二水泵;1000、控制电路;100、检测电路;200、比较电路;201、第一比较部;202、第二比较部;300、执行电路;301、第一散热部;302、第二散热部;R1、第一电阻;R2、第二电阻;R3、第三电阻;R4、第四电阻;R5、第五电阻;R6、第六电阻;R7、第七电阻;R8、第八电阻;R9、第九电阻;A、第一比较器;B、第二比较器;Q1、第一三极管;Q2、第二三极管;KM1、第一继电器;KM2、第二继电器;S1、第一常开触点开关;S2、第二常开触点开关。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实施例一:一种带有除雾消白装置的脱硫塔,如图1所示,包括塔壁1、连接于塔壁1的冷却水管组2、连接于塔壁1且位于冷却水管组2上方的加热水管组3、连通于冷却水管组2进水口的进水箱4、连通于冷却水管组2出水口与加热水管组3出水口的出水箱5。

在进行消白时,首先将进水箱4内的冷水通入冷却水管组2进行降温,此时废气中的饱和水蒸汽在接触到冷水后降温析出,从而与废气中的小水珠结合为大水珠掉落;随后通过加热水管组3对冷却过的废气进行加热,使废气的温度升高,从而使得废气在排出后,接触到外界空气时,不会因为降温而立即析出大量水雾,而是随着废气散开,不断降温后再析出水雾,进而使得排出的废气不会成为白色,达到减少白色视觉污染的问题。

冷却水管组2包括连接于塔壁1的第一水管组21、连接于塔壁1且位于第一水管组21上方的降温水管组22,其中第一水管组21与加热水管组3连通,由于第一水管组21首先接触到废气,所以能够被充分加热,从而不必在加热水管组3中额外通入热源。由于废气温度很高,第一水管组21在加热后,水流可能汽化,直至第一水管组21内外温度相近。降温水管组22设有两组,起到主要的降温作用。

为了使第一水管组21内的水被充分加热,将进水箱4设于降温水管组22下方的地面上,出水箱5抵接于进水箱4设置。第一水管组21通过第一水泵6与进水箱4连通、降温水管组22通过第二水泵7与进水箱4连通,第一水泵6、第二水泵7皆连接于进水箱4。从而能够通过第一水泵6的功率调节,调整水流在塔壁1内的时间,进而调整第一水管组21内水流的温度。

为了将冷却水管组2、加热水管组3牢固的连接于塔壁1,在冷却水管组2底部、加热水管组3底部皆设有支撑块11,支撑块11固定于塔壁1且将冷却水管组2、加热水管组3托起。支撑块11底部还设有加强筋12,加强筋12截面呈等腰直角三角形,且一条直角边固定于支撑块11底面,另一条直角边固定于塔壁1内壁。

工作过程:首先将进水箱4内的冷水通入冷却水管组2进行降温,此时废气中的饱和水蒸汽在接触到冷却水管组2后降温析出,从而与废气中的小水珠结合为大水珠掉落;

随后将第一水管组21中的热源通入加热水管组3,通过加热水管组3对冷却过的废气进行加热,使废气的温度升高,从而使得废气在排出后,接触到外界空气时,不会因为降温而立即析出大量水雾,而是随着废气散开,不断降温后再析出水雾,进而使得排出的废气不会成为白色,达到减少白色视觉污染的问题。

实施例二:一种带有除雾消白装置的脱硫塔如图2所示,与实施例一的不同点在于:控制电路1000包括用于检测温度并输出检测信号的检测电路100、耦接于检测电路100的比较电路200、耦接于比较电路200的执行电路300,其中检测电路100包括设于第一进水管底部的第一温度传感器、设于降温水管组22底部的第二温度传感器、设于加热水管组3底部的第三温度传感器。

比较电路200包括第一比较部201、第二比较部202。

第一比较部201包括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一比较器A,第一电阻R1一端耦接于直流电,第一电阻R1另一端耦接于第二电阻R2一端,第二电阻R2另一端接地,第一比较器A反相端耦接于第一电阻R1与第二电阻R2的连接点以接收第一预设值,第一预设值为温度变化的变化量数值,用于与第一水管组21的温度变化进行对比;第一比较器A正相端耦接于检测信号以接收第一检测信号。

第二比较部202包括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第二比较器B,第三电阻R3一端耦接于直流电,第三电阻R3另一端耦接于第四电阻R4一端,第四电阻R4另一端接地,第二比较器B反相端耦接于第三电阻R3与第四电阻R4的连接点以接收第二预设值,第二预设值同样为温度变化的变化量数值,用于与降温水管组22的温度变化进行对比;第二比较器B反相端耦接于检测电路100以接收第二检测信号。

执行电路300包括第一散热部301、第二散热部302。

第一散热部301包括第五电阻R5、第六电阻R6、第一三极管Q1、第九电阻R9、第二继电器KM2,第五电阻R5的一端耦接于第一比较器A输出端,第五电阻R5的另一端耦接于第一三极管Q1基极;第一三极管Q1的集电极耦接于第一继电器KM1,第一三极管Q1的发射极接地。

第六电阻R6一端耦接于第五电阻R5与第一三极管Q1基极的连接点,第六电阻R6另一端耦接于第一三极管Q1与地的连接点。

第九电阻R9,一端耦接于直流电,另一端耦接于第一三极管Q1的集电极。

第二继电器KM2,包括线圈、第二常开触点开关S2,线圈一端耦接于第九电阻R9与直流电的连接点,线圈的另一端耦接于第九电阻R9与第一三极管Q1的连接点,第二常开触点开关S2与第一水泵6耦接。

第二散热部302包括第七电阻R7、第八电阻R8、第二三极管Q2、第一继电器KM1、续流二极管,第七电阻R7一端耦接于一端耦接于第二比较器B输出端,第七电阻R7另一端耦接于第二三极管Q2基极;第二三极管Q2的集电极耦接于第一继电器KM1,第二三极管Q2的发射极接地。

第八电阻R8一端耦接于第七电阻R7与第二三极管Q2基极的连接点,另一端耦接于第二三极管Q2与地的连接点;第一继电器KM1耦接于直流电,第一继电器KM1包括耦接于第二水泵7的第一常开触点开关S1,第一常开触点开关S1连接于地。续流二极管一端耦接于第一继电器KM1与第二三极管Q2集电极的连接点,续流二极管另一端耦接于第一继电器KM1与地的连接点。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