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调胶单元和脱泡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47731发布日期:2019-08-16 22:36阅读:122来源:国知局
一种调胶单元和脱泡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脱泡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调胶单元和脱泡装置。



背景技术:

脱泡机是一种将基础胶材进行搅拌并排出气泡的混合设备,其原理可理解为利用高速旋转产生的离心力将基础胶材中的空气排除,从而可有效防止空点。脱泡机是点胶制程中不可缺少的辅助设备。

目前,在显示面板行业,工厂初期投入验证实验时,对于胶材使用管控量通常会按照正常投产进行准备,这样会导致胶材的浪费。具体的,针对测试实验、验证实验以及小批量产,其需要涂布的某一种类的面板通常在几十枚左右;同时,多个种类之间的面板的切换使得所需涂布的胶材通常不同;而调胶后胶材正常使用期限为72小时内,过期不用会导致胶材报废。示例性的,现有的调胶单元中,容量为150cc的调胶杯,其调胶最小量为80g,按照液晶显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行业21.5机种9面板计算,该调胶最小量可涂布大板(每个大板包括9个小面板)180枚左右。因此,调胶最小量可涂布的面板的数量远大于需要涂布的面板的数量,由此导致未被利用的胶材过期报废,从而导致胶材的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调胶单元和脱泡装置,以减少调胶单元的调胶最小量,从而可节省胶材。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调胶单元,该调胶单元包括:调胶杯底座以及同中心轴嵌套设置的基础调胶杯和内置调胶杯;

所述基础调胶杯固定于所述调胶杯底座上;

所述内置调胶杯固定于所述基础调胶杯内。

进一步地,所述内置调胶杯的外侧壁与所述基础调胶杯的内侧壁接触,所述内置调胶杯通过所述基础调胶杯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内置调胶杯与所述基础调胶杯不接触,所述内置调胶杯固定在所述调胶杯底座上。

进一步地,所述内置调胶杯与所述基础调胶杯的形状相同。

进一步地,所述基础调胶杯的形状为圆环柱状,所述内置调胶杯的形状为圆环柱状。

进一步地,所述基础调胶杯的圆环柱的内圆半径与所述内置调胶杯的圆环柱的外圆半径相等。

进一步地,所述内置调胶杯包括N个子内置调胶杯;

其中,第M个子内置调胶杯的圆环柱的内圆半径与第M+1个子内置调胶杯的圆环柱的外圆半径相等;第N个子内置调胶杯的圆环柱的内圆半径决定所述调胶单元的调胶最小量;

其中,1≤M<M+1≤N,N≥2,且N和M均为整数,且所述N个子内置调胶杯沿远离所述基础调胶杯的方向依次编号。

进一步地,所述N个子内置调胶杯中,各所述子内置调胶杯的圆环柱的外圆半径与该所述子内置调胶杯的圆环柱的内圆半径之间的差值均相等。

进一步地,沿平行于所述中心轴的方向,所述基础调胶杯与所述内置调胶杯的高度相等。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脱泡装置,该脱泡装置包括第一方面提供的任一种调胶单元。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调胶单元包括调胶杯底座、基础调胶杯以及内置调胶杯,通过设置基础调胶杯与内置调胶杯同轴嵌套设置,基础调胶杯固定于调胶杯底座上,内置调胶杯固定于基础调胶杯内,可利用内置调胶杯减少调胶单元的调胶最小量,使减少后的调胶单元的调胶最小量使该调胶最小量满足测试实验、验证实验或小批量产的胶量需求的同时,不会有过多的胶材剩余,从而避免了剩余的胶材过期报废,即避免了胶材的浪费,节省了胶材。进一步地,通过调节内置调胶杯的容量,可以调节调胶最小量的大小,以使调胶最小量可满足不同的需求,即在节省胶材的同时可满足不同的线长生产需要。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调胶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调胶单元沿A-B的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调胶单元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调胶单元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调胶单元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调胶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参照图1,该调胶单元10包括调胶杯底座101以及同中心轴O-O’嵌套设置的基础调胶杯102和内置调胶杯103;基础调胶杯102固定于调胶杯底座101上;内置调胶杯103固定于基础调胶杯102内。

其中,在基础调胶杯102内设置同中心轴O-O’嵌套的内置调胶杯103,可利用内置调胶杯103占用基础调胶杯102内的部分空间,同时,调胶单元10的调胶最小量由内置调胶杯103的容量决定。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理解,内置调胶杯103的容量必然小于基础调胶杯102的容量,从而调胶单元10的容量减小,进而,可减小调胶单元10的调胶最小量。进一步地,可根据需要涂布的面板所需的胶量设置调胶最小量,即可根据需要涂布的面板所需的胶量选定适当容量的内置调胶杯103。由此,胶材可满足面板涂布需求的同时,不会剩余胶材或者胶材剩余量较小,从而避免剩余胶材过期报废,进而可节省胶材,降低成本。

示例性的,现有的调胶单元的基础上,在容量为150cc的基础调胶杯内,可嵌套容量为25cc的内置调胶杯,此时该调胶单元的容量即为25cc,调胶最小量为13.33g,可涂布约30枚大板(按照LCD行业21.5机种9面板计算);还可嵌套容量为50cc的内置调胶杯,此时该调胶单元的容量即为50cc,调胶最小量为26.67g,可涂布约60枚大板(按照LCD行业21.5机种9面板计算)。此仅为示例性的说明,而非限定。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还可根据调胶单元的实际需求,设置内置调胶杯的容量,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此外,还可以通过更换内置调胶杯103来适用于不同种类的胶材的调胶,避免清洗调胶单元占用的时间。基于此,对于多品种产品的验证,调教材料准备较为便利,从而可减少调教材料准备时间,加快产品验证进程。

需要说明的是,该调胶单元可适用于LCD行业,封闭液晶的密封胶的调胶,当然,也可以适用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知的其他种类的胶材调胶,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可选的,内置调胶杯103的外侧壁与基础调胶杯102的内侧壁接触,内置调胶杯103通过基础调胶杯102固定。

如此设置,可通过基础调胶杯102将内置调胶杯103固定,确保调胶过程中,内置调胶杯103与基础调胶杯102的相对位置不变,从而确保调胶过程中,调胶单元10的结构的稳定性,以及确保调胶结束后胶材的性能稳定性。

需要说明的是,内置调胶杯103的外侧壁与基础调胶杯102的内侧壁的接触点可为一点、两点或更多点,也可以整个侧壁均接触,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可选的,内置调胶杯103与基础调胶杯102不接触,内置调胶杯103固定在调胶杯底座101上。

如此设置,可通过调胶杯底座101将内置调胶杯103固定,确保调胶过程中,内置调胶杯103与调胶杯底座101的相对位置不变,从而确保调胶过程中,调胶单元10的结构的稳定性,以及确保调胶结束后胶材的性能稳定性。

需要说明的是,调胶杯底座101上用于固定内置调胶杯103的固定点可为至少两点,也可为包围内置调胶杯103的外侧壁的整面结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可选的,内置调胶杯103与基础调胶杯102的形状相同。

如此设置,可将内置调胶杯103与基础调胶杯102按照相同的形状设计,仅需调节形状的大小,即可完成内置调胶杯103和基础调胶杯102的设计。由此,可降低内置调胶杯103和基础调胶杯102的设计难度,从而降低调胶单元10的整体设计难度。

可选的,继续参照图1,基础调胶杯102的形状为圆环柱状,内置调胶杯103的形状为圆环柱状。

如此设置,可确保离心调胶(脱泡)过程中,基础调胶杯102和内置调胶杯103的离心稳定性,从而确保调胶单元10整体的离心稳定性。

可选的,图2是图1中的调胶单元沿A-B的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结合图1和图2,基础调胶杯102的圆环柱的内圆半径R2N与内置调胶杯103的圆环柱的外圆半径R3W相等。

如此设置,可使内置调胶杯103的外侧壁紧贴基础调胶杯102的内侧壁,利于增加调胶单元10的离心稳定性。

需要说明的是,仅在基础调胶杯102内设置一个内置调胶杯103时,调胶单元10的容量由该内置调胶杯103的圆环柱的内圆半径R3N决定。内置调胶杯103的圆环柱的内圆半径R3N越小,调胶单元10的容量越小。

示例性的,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调胶单元的剖面结构示意图。结合图2和图3,两图(绘图比例相同)中示出的调胶单元中,基础调胶杯102的圆环柱的外圆半径R2W相同,基础调胶杯102的圆环柱的内圆半径R2N相同,内置调胶杯103的圆环柱的外圆半径R3W与基础调胶杯102的圆环柱的内圆半径R2N相同,调胶单元10的容量由内置调胶杯103的内圆半径R3N决定。显然,图2中示出的内置调胶杯103的圆环柱的内圆半径R3N大于图3中示出的内置调胶杯103的圆环柱的内圆半径R3N,因此,图2中示出的调胶单元的容量大于图3中示出的调胶单元的容量。图2和图3中示出的调胶单元的对比也可以理解为,在基础调胶杯102的规格相同且内置调胶杯103的外侧壁与基础调胶杯102的内侧壁紧贴的前提下,内置调胶杯103的厚度决定内置调胶杯103的圆环柱的内圆半径R3N,进而决定调胶单元的容量,即决定调胶单元的调胶最小量。

可选的,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调胶单元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调胶单元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参照图4和图5,内置调胶杯103包括N个子内置调胶杯(分别以第一子内置调胶杯1031、第二子内置调胶杯1032、……、第N子内置调胶杯103N示出);其中,第M个子内置调胶杯的圆环柱的内圆半径与第M+1个子内置调胶杯的圆环柱的外圆半径相等;第N个子内置调胶杯的圆环柱的内圆半径R3NN决定调胶单元10的调胶最小量;其中,1≤M<M+1≤N,N≥2,且N和M均为整数,且N个子内置调胶杯沿远离基础调胶杯102的方向依次编号。

其中,N个子内置调胶杯沿远离基础调胶杯102的方向依次嵌套设置,胶材放置于第N子内置调胶杯103N内进行调胶。

示例性的,图4中以N=2、M=1为示例,示出了内置调胶杯103包括2个子内置调胶杯,分别为第一子内置调胶杯1031和第二子内置调胶杯1032。其中,第一子内置调胶杯1031的圆环柱的外圆半径R31W与基础调胶杯102的圆环柱的内圆半径R2N相等,第二子内置调胶杯1032的圆环柱的外圆半径R32W与第一子内置调胶杯1031的圆环柱的内圆半径R31N相等,第二子内置调胶杯1032的圆环柱的内圆半径R32N决定调胶单元10的容量,从而决定调胶单元10的调胶最小量。

需要说明的是,图4中仅示例性的示出了内置调胶杯103包括2个子内置调胶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理解,为了进一步减小调胶单元10的容量,还可以设置子内置调胶杯的数量为更多个,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此外,各子内置调胶杯的厚度可相等,也可不等,可根据调胶单元10的实际需求设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此同样不作限定。

可选的,继续参照图4或图5,N个子内置调胶杯中,各子内置调胶杯的圆环柱的外圆半径与该子内置调胶杯的圆环柱的内圆半径之间的差值(分别以第一差值DR1、第二差值DR2、……、第N差值DRN示出)均相等。

示例性的,第一子内置调胶杯1031的圆环柱的外圆半径R31W与其内圆半径R31N的差值为第一差值DR1,第二子内置调胶杯1032的圆环柱的外圆半径R32W与其内圆半径R32N的差值为第二差值DR2,……,第N子内置调胶杯130N的圆环柱的外圆半径R3NW与其内圆半径R3NN的差值为第N差值DRN,第一差值DR1、第二差值DR2以及第N差值DRN的大小均相等。

如此设置,可降低内置调胶杯103的设计难度。

可选的,继续参照图1,沿平行于中心轴O-O’的方向,基础调胶杯102与内置调胶杯103的高度相等。

其中,基础调胶杯102和内置调胶杯103都需要通过一个密封盖密封,设置其高度相等,可使盖密封盖的密封面为平面,从而可降低密封盖的设计难度,从而降低调胶单元10的设计难度。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脱泡装置,该脱泡装置包括上述实施方式提供的任一种调胶单元。因此,该脱泡装置具有上述实施方式中的调胶单元所具有的的技术效果,可参照上文理解,在此不再赘述。

注意,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实用新型不限于这里所述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任意组合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