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轻萃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199803发布日期:2019-11-25 22:18阅读:158来源:国知局
一种轻萃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饮料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轻萃桶。



背景技术:

目前,奶茶类的快销饮品成为主流,绝大多数奶茶店的备用茶汤都是将茶叶直接泡在奶茶桶里加热水浸泡,从而对茶叶进行萃取呈茶汤,然后直接通过出水口内的过滤网进行杂质的过滤后就流出来制作奶茶,而随着消费升级的到来,越来越多的顾客愿意去尝试品质更好的饮品,如果出水口内的过滤网孔径比较细密,虽然能够有效的保证出来的茶汤纯度够好,但是出水口极易堵塞,导致出水越来越小,需要经常清洗或更换过滤网,而过滤网孔较大时,则由容易导致流出的茶汤内存在细小的杂质,从而影响口感,因此需要对直接通过茶叶浸泡的茶汤与茶叶进行初步分离后,再通过茶桶流出时才能保证其口感更好的同时更不易堵塞,而且由于奶茶桶具有一定的保温效果,当长时间的高温萃取茶叶后,会导致茶汤的浓度太大,影响奶茶的口感,且长时间的高温储存会造成饮料的变质。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某种或某些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轻萃桶,有效的解决了目前奶茶桶萃取时间过长且温度过高而导致液体变质或者变味的问题,增强口感体验与营养物质的保留,提高了饮料的品质及保鲜时间,采用二次过滤,可过滤绝大部分杂质,解决了奶茶店饮品口感较差的问题,使液体流出后的品质更好。

为解决上述现有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方案:

一种轻萃桶,包括桶体、设在所述桶体上的桶盖、设在所述桶体一侧的水龙头,所述桶体的开口端设有分离式的第一过滤装置,所述桶体的底部设有第二过滤装置,所述桶体内的饮料通过所述第二过滤装置过滤后再流出水龙头,所述桶体包括外桶和内桶,所述外桶和所述内桶之间形成冷缩腔,所述冷缩腔内设有冷却液,所述桶体内的液体通过所述冷却液进行快速降温并保温。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过滤装置包括设在所述内桶底部的第一过滤网、设在所述水龙头的接水管一端的第二过滤网、设在所述第一过滤网和所述第二过滤网之间的过滤棉,所述桶体内的液体依次通过所述第一过滤网、过滤棉和第二过滤网后在进入接水管内等待所述水龙头开启放水。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过滤网和所述第一过滤网为直角连接,所述过滤棉的底部为圆弧形过渡。

进一步地,所述内桶的桶口低于所述外桶的桶口,所述述内桶和所述外桶之间设有可拆卸的密封装置,所述冷缩腔通过安装所述密封装置后形成密封的腔体。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过滤装置包括壳体、设在所述壳体底部的第一出水孔、设在所述壳体内的圆锥形过滤斗,所述过滤斗的底部设有与所述壳体底部接触的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的轴向剖面为u型结构,所述支撑架的底部设有一个扇形的第二出水孔,所述第二出水孔通过旋转所述过滤斗实现与所述第一出水孔的连通和错位闭合,所述壳体顶端直径大于所述内桶的口径且小于所述外桶的口径。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架的侧面环设有一圈过水孔,所述支撑架与所述壳体之间的积水通过所述过水孔流入所述第一出水孔内。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出水孔包括环设在所述壳体底部的第一孔和第二孔,所述第一孔为扇形孔,所述第二孔由多个小圆孔组成,通过转动所述滤斗使与所述第二出水孔与所述第一孔或第二孔或壳体实体部位接触。

进一步地,所述过滤斗的顶部环设有一圈向外凸起的支撑环,所述支撑环设置在所述壳体的上端开口处,所述支撑环上设有一个向外凸起的旋转把手,所述过滤斗的两端分别通过所述支撑环和所述支撑架固定在所述壳体上,通过转动所述旋转把手使所述过滤斗沿着所述壳体进行转动后实现是否向下流水。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出水孔上环设有一圈橡胶密封圈。

进一步地,所述过滤斗包括一端与所述支撑环内圈连接的圆锥形定型支架、设在所述定型支架上的若干安装槽、设在所述安装槽内的第一滤网、设在所述型支架底部的第二滤网,所述第一滤网和第二滤网为一体结构且镶嵌于所述定型支架上。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上设有一圈向外凸起的安装环,所述支撑环放置于所述安装环上,所述安装环上设有一个拉环,所述过滤斗能够通过所述安装环放置到其他容器中进行过滤,所述过滤斗通过所述拉环进行提拿。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通过第一过滤装置能够使萃取的茶叶和果片等饮料萃取原料在高温浸泡后快速有效的与桶体分离,避免了植物原料的过度萃取,使液体更容易达到最佳风味,也解决不同的原料需要的萃取方案不同的问题,使桶内的液体更加纯净,而在通过水龙头放出时还能够通过第二过滤装置进行二次过滤,可过滤绝大部分杂质,解决了奶茶店饮品口感较差的问题,使液体流出后的品质更好,而桶体的桶壁内形成由冷缩腔,当内部不填充冷却液时,可以当保温层使用,极大的延长了饮料的保温时间,当内部填充冷却液时,则可以使高温液体通过低温的冷却液实现快速吸热降温,当冷却液升温到与桶内液体一致时,还能够起到保温的效果,有效的解决了目前奶茶桶萃取时间过长且温度过高导致液体变质或者变味的问题,增强口感体验与营养物质的保留,提高了饮料的品质及保鲜时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过滤装置的分解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过滤装置的组装图。

图中:第一孔1、第一出水孔2、壳体3、支撑架4、橡胶密封圈5、第二出水孔6、过滤斗7、支撑环8、旋转把手9、安装槽10、定型支架11、第一滤网12、第二滤网13、过水孔14、拉环15、安装环16、第二孔17、接水管18、水龙头19、外桶20、冷缩腔21、内桶22、第一过滤装置23、桶盖24、密封装置25、冷却液26、桶体27、第一过滤网28、二过滤装置29、过滤棉30、第二过滤网3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如图1~3所示,一种轻萃桶,包括桶体27、设在所述桶体27上的桶盖24、设在所述桶体27一侧的水龙头19,所述桶体27的开口端设有分离式的第一过滤装置23,所述桶体27的底部设有第二过滤装置29,所述桶体27内的饮料通过所述第二过滤装置29过滤后再流出水龙头19,所述桶体27包括外桶20和内桶22,所述外桶20和所述内桶22之间形成冷缩腔21,所述冷缩腔21内设有冷却液26,所述桶体27内的液体通过所述冷却液26进行快速降温并保温;所述第二过滤装置29包括设在所述内桶22底部的第一过滤网28、设在所述水龙头19的接水管18一端的第二过滤网31、设在所述第一过滤网28和所述第二过滤网31之间的过滤棉30,所述桶体27内的液体依次通过所述第一过滤网28、过滤棉30和第二过滤网31后在进入接水管18内等待所述水龙头19开启放水;所述接水管18和所述第一过滤网28为直角连接,所述过滤棉30的底部为圆弧形过渡;所述内桶22的桶口低于所述外桶20的桶口,所述述内桶22和所述外桶20之间设有可拆卸的密封装置25,所述冷缩腔21通过安装所述密封装置25后形成密封的腔体;所述第一过滤装置23包括壳体3、设在所述壳体3底部的第一出水孔2、设在所述壳体3内的圆锥形过滤斗7,所述过滤斗7的底部设有与所述壳体3底部接触的支撑架4,所述支撑架4的轴向剖面为u型结构,所述支撑架4的底部设有一个扇形的第二出水孔6,所述第二出水孔6通过旋转所述过滤斗7实现与所述第一出水孔2的连通和错位闭合,所述壳体3顶端直径大于所述内桶22的口径且小于所述外桶20的口径;所述支撑架4的侧面环设有一圈过水孔14,所述支撑架4与所述壳体3之间的积水通过所述过水孔14流入所述第一出水孔2内;所述第一出水孔2包括环设在所述壳体3底部的第一孔1和第二孔17,所述第一孔1为扇形孔,所述第二孔17由多个小圆孔组成,通过转动所述滤斗使与所述第二出水孔6与所述第一孔1或第二孔17或壳体3实体部位接触;所述过滤斗7的顶部环设有一圈向外凸起的支撑环8,所述支撑环8设置在所述壳体3的上端开口处,所述支撑环8上设有一个向外凸起的旋转把手9,所述过滤斗7的两端分别通过所述支撑环8和所述支撑架4固定在所述壳体3上,通过转动所述旋转把手9使所述过滤斗7沿着所述壳体3进行转动后实现是否向下流水;所述第二出水孔6上环设有一圈橡胶密封圈5;所述过滤斗7包括一端与所述支撑环8内圈连接的圆锥形定型支架11、设在所述定型支架11上的若干安装槽10、设在所述安装槽10内的第一滤网12、设在所述型支架底部的第二滤网13,所述第一滤网12和第二滤网13为一体结构且镶嵌于所述定型支架11上;所述壳体3上设有一圈向外凸起的安装环16,所述支撑环8放置于所述安装环16上,所述安装环16上设有一个拉环15,所述过滤斗7能够通过所述安装环16放置到其他容器中进行过滤,所述过滤斗7通过所述拉环15进行提拿。

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第二过滤装置29安装在桶体27和水龙头19连接处,通过第二过滤装置29进行过滤后再流出水龙头19,第一过滤装置23放置在桶体27的开口端,例如茶叶和果片等饮料萃取植物原料放置在第一过滤装置23内进行萃取浸泡后再往下流入内桶22中,通过第一过滤装置23能够使萃取的茶叶和果片等饮料萃取原料在高温浸泡后快速有效的与桶体27分离,避免了植物原料的过度萃取,使液体更容易达到最佳风味,也解决不同的原料需要的萃取方案不同的问题,使桶内的液体更加纯净,而在通过水龙头19放出时还能够通过第二过滤装置29进行二次过滤,可过滤绝大部分杂质,解决了奶茶店饮品口感较差的问题,使液体流出后的品质更好,而桶体27的桶壁内形成由冷缩腔21,当内部不填充冷却液26时,可以当保温层使用,极大的延长了饮料的保温时间,当内部填充冷却液26时,则可以使高温液体通过低温的冷却液26实现快速吸热降温,当冷却液26升温到与桶内液体一致时,还能够起到保温的效果,有效的解决了目前奶茶桶萃取时间过长且温度过高导致液体变质或者变味的问题,增强口感体验与营养物质的保留,提高了饮料的品质及保鲜时间。

进一步的,当内桶22中的液体通过第二过滤装置29过滤时,过滤棉30通过第一过滤网28和第二过滤网31加紧固定在桶体27的底部,从而使液体通过第一过滤网28、过滤棉30和第二过滤网31进行三层过滤后,能够有效的保证液体的口感,使其纯度更好,几乎不会存在颗粒状图渣滓流出的情况发生,而接水管18和第一过滤网28为直角连接,过滤棉30的底部为圆弧形过渡,液体在向下流动时,流动性更好,结构更加简单,组装更加方便。

而在内桶22的桶口低于外桶20的桶口,且在内桶22和外桶20之间安装有可拆卸的密封装置25,能够对冷却液26进行任意的更换,冷却液26一般采用冰水,成本更低,且冷却效果更好,速度更快,冷缩腔21通过密封装置25安装后形成密封的腔体时,还具有更好的保温效果,冷缩腔21和内桶22的体积比例一般为1:3~5,能够使桶体27在装满的情况下能够快速的冷却到50~60度之间。

进一步的,由于壳体3顶端直径大于所述内桶22的口径且小于所述外桶20的口径,当需要通过第一过滤装置23进行萃取时,只需将其放置到桶体27的桶口上,就能进行自动限位固定,且通过桶盖24进行扣合时也不会与其产生接触,过滤斗7放置在壳体3内且略小于壳体3锥度,支撑架4安装在过滤斗7的底部且放置于壳体3的底部,当需要使用时,通过旋转过滤斗7使第二出水孔6与第一出水孔2交错设置,两者处于非连通状态,将茶叶、水果或花草植物等原料放置到过滤斗7内,然后倒入开水,从而使原料在饮料第一过滤装置23内实现浸泡并萃取,当开水中在萃取原料后达到所需的浓度时,旋转过滤斗7后使第二出水孔6与第一出水孔2连通,从而使萃取液(例如茶汤)向下流入到桶体27中,对于可以快速萃取的液体,例如咖啡等,也能够直接通过第二出水孔6与第一出水孔2连通后进行直接加水萃取并下流,且根据两个出水孔之间的交叉面积的多少还能够对下流的速度进行控制,有效的控制了萃取时间和萃取浓度的同时,还能实现下流速度的控制,从而避免了液体下流速度过快或过慢的情况发生,使奶茶桶内的茶叶或果汁浓度控制简单,过滤效果好,茶汤纯度高,结构简单,操作简便,整体清洗更加方便。

由于支撑架4的轴向剖面为u型结构,其结构类似于在圆柱体上挖出了一个圆柱形的同轴槽,而壳体3为圆锥形结构,当两者接触后,则会使壳体3的下端与支撑架4之间形成一个下端非连通的积水槽,且该积水槽内还容易堆积细小的粉末,当在支撑架4的侧面靠近下端环设有一圈与其内部腔体连通的过水孔14时,支撑架4与壳体3之间的积水能够通过过水孔14流入第二出水孔6的上端进行待下流准备,使其不会出现积水现象。

进一步的,第一出水孔2由一个扇形孔的第一孔1和由多个小圆孔组成的第二孔17组成,当第二出水孔6旋转到第一孔1上时,能够实现快速大流量的下流,当第二出水孔6与第二孔17重合时,能够实现小流量的下流,从而使液体往下流出的速度控制更加灵活,无论是第一孔1还是第二孔17的范围都是以支撑架4的中点为圆形,跨度不大于120度的扇形区域内,从而通过旋转过滤斗7能够使第二出水孔6与第一孔1或第二孔17或壳体3的实体部位实现接触,根据第一出水孔2的数量多少,还能进行更多的等分设置,从而使下水速度控制更加灵活。

再进一步的,在过滤斗7的顶部环设有一圈向外凸起的支撑环8,过滤斗7的开口端通过支撑环8放置在壳体3的上端开口处,支撑环8的直径大于壳体3的上端开口直径,从而避免了过滤率斗掉进壳体3内的情况发生,使液体在浸泡过程中不会从上端往两者之间的缝隙处流入,而在支撑环8上还安装有一个向外凸起的旋转把手9,旋转把手9一般可以伸出存储容器的外侧,从而使过滤网的旋转更加方便,支撑环8和旋转把手9采用树脂材料制作,在高温状态下进行旋转也不会出现烫手的情况发生。

而在第二出水孔6的孔壁上还安装有一圈橡胶密封圈5,可以防止水在非下流状态下过量的渗透到壳体3与支撑架4之间。同时,第一滤网12和第二滤网13为一体结构且镶嵌于定型支架11上,通过定型支架11能够对过滤斗7的形状进行支撑固定,使其在使用过程中不易产生变形,而且其为树脂结构,柔软性更好,且更不易老化和变质,使其使用寿命更长,第一滤网12镶嵌在安装槽10内,在两者的连接过程中牢固性更好,第一滤网12的刚性更好。

进一步的,壳体3上设有一圈向外凸起的安装环16,且安装环16上设有一个拉环15,通过安装环16能够使过第一滤装置直接放置在桶体27的开口端,安装更加方便简单,且通过拉环15还能够对整个第一过滤装置23进行提拿,即使是高温状态也能够直接拿出,清洗和更换更加方便,对于需要临时更换桶体27时也更加简便。

上述实施方式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基础上所做的任何非实质性的变化及替换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