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工业除尘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168664发布日期:2019-07-13 09:45阅读:125来源:国知局
一种工业除尘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空气净化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工业除尘设备。



背景技术:

常见的工业除尘设备有布袋除尘器,布袋除尘器是一种干式滤尘装置。它适用于捕集细小、干燥、非纤维性粉尘。滤袋采用纺织的滤布或非纺织的毡制成,利用纤维织物的过滤作用对含尘气体进行过滤,当含尘气体进入袋式除尘器后,颗粒大、比重大的粉尘,由于重力的作用沉降下来,落入集灰斗,含有较细小粉尘的气体在通过滤袋时,粉尘被阻留,使气体得到净化。

布袋除尘器使用久了,阻留在滤袋外侧的粉尘会影响滤袋的净化效果,除尘器使用越久,滤袋外侧的粉尘越厚,净化效果越差。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常用的操作方法是定期更换滤袋或者清理滤袋,但是,更换滤袋操作较为繁琐,且较费人工与材料成本,如果通过反向吹气清理滤袋,吹离滤袋的粉尘又容易吸附到附近的滤袋上,影响别的布袋过滤组件的使用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出一种可以在设备内部清理滤袋、延长滤袋使用寿命且不会影响别的布袋过滤组件的工业除尘设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工业除尘设备,至少包括壳体,壳体下端设有集尘斗,集尘斗下口处设有卸灰阀,壳体内设有基板,基板将壳体内腔分隔成上腔体和下腔体,壳体外壁上设有进风管和出风管,进风管与下腔体连通,出风管与上腔体连通,基板上设有若干布袋过滤组件,所述布袋过滤组件包括一骨架和一滤袋,基板上开设有若干定位孔,定位孔与骨架一一对应,骨架上端固定在定位孔上,下端通过一底板封闭,滤袋套设在骨架外侧,每个定位孔上方均设有一个升降板,每个升降板均通过一电动推杆驱动,可作升降移动,升降板下侧设有一可密封对应定位孔的盖板;

每个布袋过滤组件外侧均设有一挡尘机构,每个挡尘机构包括四根定位柱、若干百叶片、四根摆动杆及四根拉杆,四根定位柱周向等距间隔设于对应布袋过滤组件外围,定位柱上端与基板底面固定,相邻两根定位柱之间均设有由上至下布置的百叶片,百叶片上边缘两侧分别与对应的定位柱转动连接,同侧的百叶片下边缘均与一摆动杆铰接,所述摆动杆竖直设置;每根摆动杆对应一根拉杆,所述拉杆竖直固定在升降板底面,拉杆下端穿过基板设置,拉杆与基板之间为滑动配合,拉杆下端与对应摆动杆之间通过一连杆连接,连杆一端与拉杆铰接,另一端与摆动杆铰接;

每个布袋过滤组件均设有往骨架内充气的高压充气机构。

作为优选,所述高压充气机构为下腔体内设有分流器,分流器与外部高压气源连接;所述布袋过滤组件上设有一高压管和一升降管,所述高压管的下端与分流器连接并连通,上端穿过底板位于骨架内,所述升降管的上端与盖板的底面固定并密封,下端可滑动地设于高压管的上口内,升降管与高压管之间为滑动密封配合,升降管管壁上设有若干第一出气孔,高压管管壁上设有若干可与第一出气孔一一对应的第二出气孔。

作为优选,所述布袋过滤组件内设有一布袋扩张机构,所述布袋扩张机构包括一定位套、一凸轮、一定位环以及若干弧形条,所述定位套套接在高压管上并位于骨架内纵向中间位置,所述凸轮套接在定位套外侧并与定位套转动连接,凸轮内壁与定位套外壁之间设有环形高压槽,定位套与高压管内设有连接通道,所述连接通道一端连通至环形高压槽,另一端连通至高压管内壁;所述升降管上设有可与连接通道连通的第三出气孔;凸轮内设有若干排气通道,所述排气通道呈涡状线设置在凸轮内部,排气通道一端连通至环形高压槽,另一端连通至凸轮外壁;所述定位环同轴固定在骨架上,所述弧形条等距间隔设置在定位环外侧且位于骨架与滤袋之间;弧形条上朝向凸轮设有顶杆,定位环上设有与顶杆一一对应的滑孔,顶杆穿过对应滑孔并与滑孔滑动配合,顶杆可通过凸轮推动向外移动,弧形条和定位环之间设有弧形条的导向机构。

作为优选,所述弧形条的导向机构为:所述弧形条上朝向凸轮设有固定有两个塞打螺栓,两个塞打螺栓位于顶杆两侧且均与顶杆平行设置,定位环上设有与塞打螺栓一一对应的导向孔,塞打螺栓穿过对应导向孔并与导向孔滑动配合,塞打螺栓上套设有用于回复弧形条的回复弹簧,所述回复弹簧位于定位环远离弧形条的一侧。

因此,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设置有挡尘机构,每个布袋过滤组件可以单独进行清理滤袋操作,且不会影响别的布袋过滤组件;2、高压管、升降管和盖板之间的结构设置,在连通高压气源进行除灰时,能同时封闭骨架上方的定位孔,确保高压气源不会从上腔体泄漏,结构简单,协同性好;3、设置有布袋扩张机构,在布袋进行除灰过程中,起到类似拍打作用,能够更好地清除布袋外侧不易掉落的粉尘。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一的主视图。

图3是图2中a-a方向的剖视图。

图4是图2中b-b方向的剖视图。

图5是实施例一中挡尘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实施例一中挡尘机构呈打开状态的局部示意图。

图7是实施例一中挡尘机构呈关闭状态的局部示意图。

图8是实施例一另一角度的剖视图。

图9是实施例一中布袋过滤组件和高压充气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9中a处的放大图。

图11是实施例二中布袋扩张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实施例二中布袋扩张机构的俯视图。

图13是实施例二中定位套与凸轮的横向剖视图。

图14是实施例二中连接通道与第三出气孔断开状态的示意图。

图15是实施例二中连接通道与第三出气孔连通状态的示意图。

图16是实施例二中弧形条往外扩张的结构示意图。

1:壳体;101:进风管;102:出风管;103:上腔体;104:下腔体;2:基板;201:定位孔;3:布袋过滤组件;301:骨架;302:滤袋;303:底板;4:集尘斗;5:卸灰阀;6:挡尘机构;601:定位柱;602:百叶片;603:摆动杆;604:拉杆;605:连杆;7:升降板;701:电动推杆;702:盖板;8:高压充气机构;801:分流器;802:高压管;803:升降管;804:第一出气孔;805:第二出气孔;9:布袋扩张机构;901:定位套;902:凸轮;903:定位环;904:弧形条;905:顶杆;906:塞打螺栓;907:回复弹簧;908:轴承;909:环形高压槽;910:连接通道;911:排气通道;912:第三出气孔;913:密封圈。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案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描述。

实施例一

参见图1至图10,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工业除尘设备,至少包括壳体1,壳体1下端设有集尘斗4,集尘斗4下口处设有卸灰阀5,壳体1内设有基板2,基板2将壳体1内腔分隔成上腔体103和下腔体104,壳体1外壁上设有进风管101和出风管102,进风管101与下腔体104连通,进风管101内设有进气风机,出风管102与上腔体103连通,出风管102内设有排气风机,基板2上设有四个布袋过滤组件3,所述四个布袋过滤组件3呈矩形阵列排布,每个布袋过滤组件3至少包括一骨架301和一滤袋302,基板2上开设有四个定位孔201,定位孔201与骨架301一一对应,骨架301上端固定在定位孔201上,下端通过一底板303封闭,滤袋302套设在骨架301外侧,每个定位孔201上方均设有一个升降板7,每个升降板7均通过一电动推杆701驱动,可作升降移动,升降板7下侧设有一可密封对应定位孔201的盖板702。

每个布袋过滤组件3外侧均设有一挡尘机构6,所述挡尘机构6呈四个百叶窗侧边首尾连接而成的矩形围栏结构,每个挡尘机构6包括四根定位柱601、若干百叶片602、四根摆动杆603及四根拉杆604,四根定位柱601周向等距间隔设于对应布袋过滤组件3外围,定位柱601上端与基板2底面固定,相邻两根定位柱601之间均设有由上至下布置的百叶片602,百叶片602上边缘两侧分别与对应的定位柱601转动连接,使得百叶片602可以绕着上边缘摆动,同侧的百叶片602下边缘均与一摆动杆603铰接,所述摆动杆603竖直设置,使得摆动杆603可以拉动百叶片602绕着上边缘摆动;每根摆动杆603对应一根拉杆604,所述拉杆604竖直固定在升降板7底面,拉杆604下端穿过基板2设置,拉杆604与基板2之间为滑动配合,拉杆604下端与对应摆动杆603之间通过一连杆605连接,连杆605一端与拉杆604铰接,另一端与摆动杆603铰接。当拉杆604上移,通过连杆605传递,带动摆动杆603上移并往拉杆604方向靠拢,使得百叶片602的下边缘被拉起,挡尘机构6上的百叶片602呈打开状态,如图6所示;当拉杆604下移,通过连杆605传递,带动摆动杆603下移并远离拉杆604,使得百叶片602的下边缘回落,挡尘机构6上的百叶片602呈关闭状态,如图7所示。

每个布袋过滤组件3均设有往骨架301内充气的高压充气机构8,所述高压充气机构8为下腔体104内设有分流器801,分流器801与外部高压气源连接,分流器801内一直保持有高压气体;所述布袋过滤组件3上设有一高压管802和一升降管803,所述高压管802的下端与分流器801连接并连通,上端穿过底板303位于骨架301内,高压管802与底板303之间密封固定,所述升降管803的上端与盖板702的底面固定并密封,下端可滑动地设于高压管802的上口内,升降管803与高压管802之间为滑动密封配合,升降管803管壁上设有若干第一出气孔804,高压管802管壁上设有若干可与第一出气孔804一一对应的第二出气孔805。当盖板702下移至封堵基板2上的定位孔201时,升降管803的第一出气孔804与高压管802的第二出气孔805对应并连通。

净化空气时,电动推杆701的活塞杆回缩上移,升降板7和盖板702升至基板2上的定位孔201上方,定位孔201与上腔体103连通,即骨架301内部与上腔体103连通,而升降管803上的第一出气孔804与高压管802上的第二出气孔805错开并互相切断。同时,升降板7带动拉杆604上移,通过连杆605传递,带动摆动杆603上移并往拉杆604方向靠拢,使得百叶片602的下边缘被拉起,挡尘机构6上的百叶片602呈打开状态。空气从进风管101进入下腔体104,颗粒大、比重大的粉尘,由于重力的作用沉降下来,落入集尘斗4,含有较细小粉尘的气体通过百叶片602,再通过滤袋302,粉尘被阻留,经过过滤的气体再通过定位孔201进入上腔体103,最终从出风管102排出,实现空气净化的效果。

布袋除灰时,电动推杆701的活塞杆下移,升降板7和盖板702随活塞杆下移,盖板702下移至定位孔201内并封堵定位孔201,升降板7带动拉杆604下移,通过连杆605传递,带动摆动杆603下移并远离拉杆604,使得百叶片602的下边缘回落,挡尘机构6上的百叶片602呈关闭状态。同时,升降管803上的第一出气孔804与高压管802上的第二出气孔805对应并连通,此时,分流器801内的高压气体依次通过高压管802管腔、升降管803管腔、第一出气孔804及第二出气孔805进入骨架301内部,从而使得滤袋302壁上的空气流动方向改为由内至外方向流动,因此,被阻留在滤袋302外壁上的粉尘会被高压气体吹离滤袋302外壁,并受挡尘机构6上的百叶片602阻挡,不会飞至附近布袋过滤组件3,而是直接下落或者沿着挡尘机构6下落至集尘斗4内被收集起来,从而实现布袋除灰效果。每个布袋过滤组件3可以单独进行清理滤袋操作,其余布袋过滤组件3仍可进行空气净化操作。

实施例二

参见图11至图15,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工业除尘设备,至少包括壳体1,壳体1下端设有集尘斗4,集尘斗4下口处设有卸灰阀5,壳体1内设有基板2,基板2将壳体1内腔分隔成上腔体103和下腔体104,壳体1外壁上设有进风管101和出风管102,进风管101与下腔体104连通,进风管101内设有进气风机,出风管102与上腔体103连通,出风管102内设有排气风机,基板2上设有四个布袋过滤组件3,所述四个布袋过滤组件3呈矩形阵列排布,每个布袋过滤组件3至少包括一骨架301和一滤袋302,基板2上开设有四个定位孔201,定位孔201与骨架301一一对应,骨架301上端固定在定位孔201上,下端通过一底板303封闭,滤袋302套设在骨架301外侧,每个定位孔201上方均设有一个升降板7,每个升降板7均通过一电动推杆701驱动,可作升降移动,升降板7下侧设有一可密封对应定位孔201的盖板702。

每个布袋过滤组件3外侧均设有一挡尘机构6,所述挡尘机构6呈四个百叶窗侧边首尾连接而成的矩形围栏结构,每个挡尘机构6包括四根定位柱601、若干百叶片602、四根摆动杆603及四根拉杆604,四根定位柱601周向等距间隔设于对应布袋过滤组件3外围,定位柱601上端与基板2底面固定,相邻两根定位柱601之间均设有由上至下布置的百叶片602,百叶片602上边缘两侧分别与对应的定位柱601转动连接,使得百叶片602可以绕着上边缘摆动,同侧的百叶片602下边缘均与一摆动杆603铰接,所述摆动杆603竖直设置,使得摆动杆603可以拉动百叶片602绕着上边缘摆动;每根摆动杆603对应一根拉杆604,所述拉杆604竖直固定在升降板7底面,拉杆604下端穿过基板2设置,拉杆604与基板2之间为滑动配合,拉杆604下端与对应摆动杆603之间通过一连杆605连接,连杆605一端与拉杆604铰接,另一端与摆动杆603铰接。当拉杆604上移,通过连杆605传递,带动摆动杆603上移并往拉杆604方向靠拢,使得百叶片602的下边缘被拉起,挡尘机构6上的百叶片602呈打开状态,如图6所示;当拉杆604下移,通过连杆605传递,带动摆动杆603下移并远离拉杆604,使得百叶片602的下边缘回落,挡尘机构6上的百叶片602呈关闭状态,如图7所示。

每个布袋过滤组件3均设有往骨架301内充气的高压充气机构8,所述高压充气机构8为下腔体104内设有分流器801,分流器801与外部高压气源连接,分流器801内一直保持有高压气体;所述布袋过滤组件3上设有一高压管802和一升降管803,所述高压管802的下端与分流器801连接并连通,上端穿过底板303位于骨架301内,高压管802与底板303之间密封固定,所述升降管803的上端与盖板702的底面固定并密封,下端可滑动地设于高压管802的上口内,升降管803与高压管802之间为滑动密封配合,升降管803管壁上设有若干第一出气孔804,高压管802管壁上设有若干可与第一出气孔804一一对应的第二出气孔805。当盖板下移至封堵基板上的定位孔时,升降管的第一出气孔804与高压管的第二出气孔805对应并连通。

所述布袋过滤组件3内设有一布袋扩张机构9,所述布袋扩张机构9包括一定位套901、一凸轮902、一定位环903以及三个弧形条904,所述定位套901套接在高压管802上并位于骨架301内纵向中间位置,所述凸轮902套接在定位套901外侧并与定位套901转动连接,所述凸轮902与定位套901之间设有两个轴承908,两个轴承908同轴设置,凸轮902内壁与定位套901外壁之间设有环形高压槽909,凸轮902与定位套901之间设有若干密封圈913,所述密封圈913分布在环形高压槽909两侧,定位套901与高压管802内设有连接通道910,所述连接通道910一端连通至环形高压槽909,另一端连通至高压管802内壁;所述升降管803上设有可与连接通道910连通的第三出气孔912。当盖板702下移至封堵基板2上的定位孔201时,升降管803的第一出气孔804与高压管802的第二出气孔805对应并连通,同时,升降管803上的第三出气孔912与连接通道910连通。

凸轮902内设有若干排气通道911,所述排气通道911呈涡状线设置在凸轮902内部,排气通道911一端连通至环形高压槽909,另一端连通至凸轮902外壁;所述定位环903同轴固定在骨架301上,弧形条904的弧度与骨架301的外壁弧度贴合匹配,三个弧形条904等距间隔设置在定位环903外侧且位于骨架301与滤袋302之间;弧形条904上朝向凸轮902设有顶杆905,定位环903上设有与顶杆905一一对应的滑孔,顶杆905穿过对应滑孔并与滑孔滑动配合,顶杆905可通过凸轮902推动向外移动,弧形条904和定位环903之间设有弧形条904的导向机构,所述弧形条904的导向机构为:所述弧形条904上朝向凸轮902设有固定有两个塞打螺栓906,两个塞打螺栓906位于顶杆905两侧且均与顶杆905平行设置,定位环903上设有与塞打螺栓906一一对应的导向孔,塞打螺栓906穿过对应导向孔并与导向孔滑动配合,塞打螺栓906上套设有用于回复弧形条904的回复弹簧907,所述回复弹簧907位于定位环903远离弧形条904的一侧。

净化空气时,电动推杆701的活塞杆回缩上移,升降板7和盖板702升至基板2上的定位孔201上方,定位孔201与上腔体103连通,即骨架301内部与上腔体103连通,而升降管803上的第一出气孔804与高压管802上的第二出气孔805错开并互相切断,升降管803上的第三出气孔912与连接通道910错开并互相切断。同时,升降板7带动拉杆604上移,通过连杆605传递,带动摆动杆603上移并往拉杆604方向靠拢,使得百叶片602的下边缘被拉起,挡尘机构6上的百叶片602呈打开状态。空气从进风管101进入下腔体104,颗粒大、比重大的粉尘,由于重力的作用沉降下来,落入集尘斗4,含有较细小粉尘的气体通过百叶片602,再通过滤袋302,粉尘被阻留,经过过滤的气体再通过定位孔201进入上腔体103,最终从出风管102排出,实现空气净化的效果。

布袋除灰时,电动推杆701的活塞杆下移,升降板7和盖板702随活塞杆下移,盖板702下移至定位孔201内并封堵定位孔201,升降板7带动拉杆604下移,通过连杆605传递,带动摆动杆603下移并远离拉杆604,使得百叶片602的下边缘回落,挡尘机构6上的百叶片602呈关闭状态。同时,升降管803上的第一出气孔804与高压管802上的第二出气孔805对应并连通,此时,分流器801内的高压气体依次通过高压管802管腔、升降管803管腔、第一出气孔804及第二出气孔805进入骨架301内部,从而使得滤袋302壁上的空气流动方向改为由内至外方向流动,因此,被阻留在滤袋302外壁上的粉尘会被高压气体吹离滤袋302外壁,并受挡尘机构6上的百叶片602阻挡,不会飞至附近布袋过滤组件3,而是直接下落或者沿着挡尘机构6下落至集尘斗4内被收集起来,从而实现布袋除灰效果。每个布袋过滤组件3可以单独进行清理滤袋操作,其余布袋过滤组件3仍可进行空气净化操作。

同时,升降管803上的第三出气孔912与连接通道910连通,分流器801内的高压气体还会依次通过高压管802管腔、升降管803管腔、第三出气孔912及连接通道910进入环形高压槽909,再从排气通道911排出凸轮902,由于凸轮902内的排气通道911呈涡状线设置,高压气体从排气通道911排出时,会带动凸轮902旋转,凸轮902旋转过程中,会间歇性推动顶杆905往外移动,弧形条904受顶杆905和回复弹簧907两者作用,会作往复运动,使得位于弧形条904外侧的滤袋302受到类似拍打的作用,进而能够更好地清除布袋外侧不易掉落的粉尘。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