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预制构件环形生产线的清洗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149177发布日期:2019-11-15 23:52阅读:229来源:国知局
一种预制构件环形生产线的清洗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预制件生产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预制构件环形生产线的清洗系统。



背景技术:

cn201821667931.7公开了一种混凝土布料机的送料系统,包括具有环形轨道的环形送料架8,位于环形轨道上的送料车5,间隔设于送料架环形轨道下方的多个布料机架6。送料机架6位于环形轨道的端部且设有用于与搅拌站主机4对接的搅拌站对接位,搅拌站的搅拌主机的下料斗位于该对接位的正上方,送料车5的进料口于所述搅拌站对接位可与搅拌站的出料口对接。如图1所示,一般情况下,搅拌站料仓7位于送料机架设有搅拌站对接位的端部的一侧,搅拌站料仓7中的原料通过原料输送轨道9送至搅拌主机4中,原料输送方向为如图1所示的x方向。为减少占地面积,搅拌站一般设置为横跨该环形送料架8,搅拌主机4设于环形送料架8外送料段81上游的上方,环形送料架8外送料段81的下游布置一个或多个布料机架6,环形送料架8外送料段81的送料方向为如图1所示的y方向。搅拌站混凝土原料在搅拌主机4中混合完成后,从搅拌主机4自带下料口卸料至送料车5,再经由送料车5沿环形送料架8的送料方向转运至各个产线布料机料斗内。

目前,这种pc(混凝土预制件)生产线普遍仅在生产线布料区域设有清洗池,用于布料机料斗的清洗污水收集与混凝土残渣沉淀。然而,该生产线运行过程中发现,搅拌站下料口及送料小车频繁接触混凝土,其内壁极易附着混凝土残渣,从而造成下料速度慢、效率低等不良影响。通过调研发现,现有的pc产线清洗方面主要存在以下几个弊端:

1)整个生产循环过程中清洗环节少,容易导致混凝土在送料小车、料斗内凝固结块,造成后续运输不便、效率降低,且彻底清洁难度加大;

2)搅拌站区域无污水沉淀池,搅拌站下料口无法定期清洗,且料斗及混凝土送料小车清洗污水无法收集、沉淀、再利用;

3)由于清洗场地单一,料斗清洗环节影响产线生产效率,打乱生产节奏;

4)现有布料区清洗池沉淀结构单一,清洗池池底高度一致、设计过于简单,容易导致混凝土沉淀不完全,污水循环利用率低;

5)因布料区清洗池沉淀面积过小,沉淀用时长,影响产线生产节拍及进度,导致生产效率低;

6)因布料机架长度过短,布料斗移至布料机靠近布料区清洗池一端的端部后也无法完全位于布料区清洗池的正上方,导致清洗污水不能悉数落入布料区清洗池,易造成产线卫生脏污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减轻产线清洗压力,减少生产时间占用及浪费的预制构件环形生产线的清洗系统。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预制构件环形生产线的清洗系统,包括用于对搅拌站主机的料斗进行清洗的第一沉淀池、用于对送料车进行清洗的第一沉淀池组,以及用于对布料机架上的料斗进行清洗的第二沉淀池组。

由此,通过在混凝土运输过程中的三个不同节点设置清洗环节,减轻产线清洗压力,减少生产时间的占用及浪费,同时扩大沉淀面积,促进混凝土污水完全沉淀,有利于清洗污水的循环利用,不影响生产节拍,使生产环节更高效、集中。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所述第一沉淀池位于搅拌站主机的下方,所述第一沉淀池组位于搅拌站主机与搅拌站料仓之间且位于环形送料架的下方;所述第一沉淀池与第一沉淀池组连通。布局合理,结构紧凑,不会干涉生产线的运行。

所述第一沉淀池组包括依次连通的第二沉淀池、第三沉淀池和第四沉淀池,所述第一沉淀池、第二沉淀池、第三沉淀池和第四沉淀池沿原料输送方向依次排列。

所述第一沉淀池池底沿环形送料架外送料段送料方向的一端设有第一积水井,所述第一沉淀池的池底由与第一积水井相对的一端开始向下倾斜并延伸至所述第一积水井。

具体地,第一沉淀池位于搅拌站双主机下料口正下方,底部整体成坡道向第一积水井一侧倾斜,下料口清洗污水落入第一沉淀池后,混凝土率先在坡道上沉积,待水位达到一定高度后通过排水沟往第一沉淀池组引流,完成初步沉淀。

所述第二沉淀池池底与第一积水井对应的一端设有第二积水井,所述第二沉淀池的池底由与第二积水井相对的一端开始向下倾斜并延伸至所述第二积水井。

所述第三沉淀池池底与第二积水井对应的一端开设有第三积水井,所述第三沉淀池的池底由与第三积水井相对的一端开始向下倾斜并延伸至所述第三积水井。

所述第四沉淀池的池底标高低于所述第二沉淀池的最低池底标高且低于第三沉淀池的最低池底标高。

具体地,第一沉淀池组是专用于送料车清洗的混凝土沉淀池组。当送料车卸完料沿环形机架运行至第一沉淀池组上方时,开始进行冲洗清洁。

第一沉淀池组分为三级沉淀。其中一级、二级沉淀池与第一沉淀池一样,成斜坡状,三级沉淀池深度最深,成平底状。一级沉淀与第一沉淀池通过排水沟相连,送料车的清洗污水与经过初步沉淀的下料口清洗污水在一级沉淀池内进行沉淀,同样当水位达到一定高度后,逐级流入二级、三级沉淀池,最终达到完成沉淀。

三级沉淀模式使混凝土沉淀面积增大、效率提高,达到混凝土完成沉淀;且斜坡式池底便于铲车铲除混凝土残渣。

此外,经由沉淀池沉淀后的清洗用水可重复用于料斗、下料口及送料小车的清洗,不浪费水资源,到达节约、环保的目的。

所述第二沉淀池组位于布料机架靠近环形送料架一端的下方,所述布料机架在朝向所述第二沉淀池组方向的正投影覆盖所述第二沉淀池组。

将布料机架加长至可覆盖整个第二沉淀池组及布料工位,当布料机布料斗需要清洗时,可保证清洗污水、混凝土残渣能完全落入清洗池内,而不外溅至产线生产区域,对地面及产线设备造成不良影响。

所述第二沉淀池组包括依次连通的第五沉淀池、第六沉淀池和第七沉淀池;所述第六沉淀池和第七沉淀池沿环形送料架外送料段的送料方向并列设置;所述第五沉淀池位于环形送料架的下方,所述第六沉淀池和第七沉淀池均设于所述第五沉淀池靠近布料机架端部的一侧。

布料机架加长、清洗池形状改良使得产线清洗污水乱溅的现象减少,保证产线地面干燥清洁。

所述第五沉淀池的池底标高h1高于第六沉淀池的池底标高h2,所述第六沉淀池的池底标高h2高于第七沉淀池的池底标高h3。

料斗清洗污水含有大量混凝土残余,需经过较长时间的静置沉淀,固体混凝土方可下沉析出,与液体水分离。沉淀完全后的清洗用水可反复用于清洗料斗,实现清洗用水循环利用。三级沉淀模式使混凝土沉淀面积增大、效率提高,优化沉淀效果的同时,减少清洗环节对生产用时的占用与浪费;此外,经由三级清洗池沉淀后的清洗用水可重复用于料斗、下料口及送料小车的清洗,不浪费水资源,到达节约、环保的目的。通过逐级引流、分级沉淀的工序后,清洗池内的清洗污水能得到充分的静置沉淀,混凝土尽数析出,实现了相同面积清洗池沉淀功能的最大化。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通过增加搅拌站区域清洗环节、优化整体清洗工艺,可提高产线生产效率,完善清洗工艺,且达到清洗用水循环利用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预制构件环形生产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预制构件环形生产线的清洗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第一沉淀池和第一沉淀池组连通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第一沉淀池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第二沉淀池组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的a-a剖视图。

图7为图5的b-b剖视图。

图例说明:1、第一沉淀池;11、第一积水井;2、第一沉淀池组;21、第二沉淀池;211、第二积水井;22、第三沉淀池;221、第三积水井;23、第四沉淀池;3、第二沉淀池组;31、第五沉淀池;32、第六沉淀池;33、第七沉淀池;4、搅拌站主机;5、送料车;6、布料机架;7、搅拌站料仓;8、环形送料架;9、排水沟。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优选的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但并不因此而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1: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预制构件环形生产线的清洗系统,包括用于对搅拌站主机4的料斗进行清洗的第一沉淀池1、用于对送料车5进行清洗的第一沉淀池组2,以及用于对布料机架6上的料斗进行清洗的第二沉淀池组3。

第一沉淀池1位于搅拌站主机4的下方,第一沉淀池组2位于搅拌站主机4与搅拌站料仓7之间且位于环形送料架8的下方;第一沉淀池1与第一沉淀池组2通过排水沟9连通。

如图3所示,第一沉淀池组2包括依次连通的第二沉淀池21、第三沉淀池22和第四沉淀池23,第一沉淀池1、第二沉淀池21、第三沉淀池22和第四沉淀池23沿原料输送方向x依次排列。

如图4所示,第一沉淀池1池底沿环形送料架8外送料段81的送料方向y设有第一积水井11,第一沉淀池1的池底由与第一积水井11相对的一端开始向下倾斜并延伸至第一积水井11。

第二沉淀池21池底与第一积水井11对应的一端设有第二积水井211,第二沉淀池21的池底由与第二积水井211相对的一端开始向下倾斜并延伸至第二积水井211。

第三沉淀池22池底与第二积水井211对应的一端开设有第三积水井221,第三沉淀池22的池底由与第三积水井221相对的一端开始向下倾斜并延伸至第三积水井221。

第四沉淀池23的池底标高低于第二沉淀池21的最低池底标高且低于第三沉淀池22的最低池底标高。

第一沉淀池位于搅拌站双主机下料口正下方,底部整体成坡道向积水井一侧倾斜,下料口清洗污水落入第一沉淀池后,混凝土率先在坡道上沉积,待水位达到一定高度后通过排水沟往第一沉淀池组2引流,完成初步沉淀。

第一沉淀池组2是专用于送料车5清洗的混凝土沉淀池组。当送料车5卸完料沿环形送料架8运行至第一沉淀池组2上方时,开始进行冲洗清洁。

第一沉淀池组2分为三级沉淀。其中一级、二级沉淀池与第一沉淀池1一样,成斜坡状,三级沉淀池深度最深,成平底状。一级沉淀池(即第二沉淀池21)与第一沉淀池1通过排水沟9相连,第二沉淀池21位于环形送料架8的正下方,送料车5的清洗污水与经过初步沉淀的下料口清洗污水在一级沉淀池内进行沉淀,同样当水位达到一定高度后,逐级流入二级、三级沉淀池,最终达到完成沉淀。

如图2所示,第二沉淀池组3位于布料机架6靠近环形送料架8一端的下方,布料机架6在朝向所述第二沉淀池组3方向的正投影覆盖第二沉淀池组3。将布料机架6长度加长至可覆盖整个第二沉淀池组3及环形送料架8上的布料工位,当布料机架6上的布料斗需要清洗时,可保证清洗污水、混凝土残渣能完全落入第二沉淀池组3内,而不外溅至产线生产区域,对地面及产线设备造成不良影响。

料斗清洗污水含有大量混凝土残余,需经过较长时间的静置沉淀,固体混凝土方可下沉析出,与液体水分离。沉淀完全后的清洗用水可反复用于清洗料斗,实现清洗用水循环利用。

如图5-7所示,第二沉淀池组3包括依次连通的第五沉淀池31、第六沉淀池32和第七沉淀池33;第六沉淀池32和第七沉淀池33沿环形送料架8外送料段81的送料方向y并列设置;第五沉淀池31位于环形送料架8的下方,第六沉淀池32和第七沉淀池33均设于第五沉淀池31靠近布料机架6端部的一侧。

本实施例中,第五沉淀池31的池底标高h1高于第六沉淀池32的池底标高h2,第六沉淀池32的池底标高h2高于第七沉淀池33的池底标高h3。

具体地,清洗池三级沉淀工艺即将原有单一深度的清洗池划分为三部分:

一级沉淀(第五沉淀池31):池底标高h1为±0.000米,呈长条形,位于环形送料架8正下方,料斗的清洗污水绝大部分率先落入一级沉淀池内进行初次沉淀;

二级沉淀(第六沉淀池32):池底标高h2为-0.500米,位于布料机架8的边缘处,经由一级沉淀后的清洗用水达到一定高度后会通过管道流入二级沉淀池,进行再次沉淀;

三级沉淀(第七沉淀池33):池底标高h3为-1.000米,与二级沉淀池并列排布,二级沉淀池内的清洗用水在经过再次沉淀后通过管道流入三级沉淀池,进行最终沉淀。

通过逐级引流、分级沉淀的工序后,第二沉淀池组3的清洗污水能得到充分的静置沉淀,混凝土尽数析出,实现了相同面积清洗池沉淀功能的最大化。

以上所述,仅是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申请做任何形式的限制,虽然本申请以较佳实施例揭示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制本申请,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申请技术方案的范围内,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做出些许的变动或修饰均等同于等效实施案例,均属于技术方案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