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不粘锅的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9731177发布日期:2020-01-18 03:58阅读:39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不粘锅技术领域,涉及一种不粘锅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当今生活中,日常家用锅中铁锅、铝锅等金属锅占据了主要市场,铝锅的特性是热分布优良,传热好,且锅体较轻。但铝锅不易清洗、用油多时油烟大。不锈钢锅的特性是热分布不好,易产生聚热点而烧焦食物。不锈钢锅锅体重、不易清洗、用油多时易冒烟。铁搪瓷锅热分布不好,易糊锅底。这类锅不易清洗、表面容易破损,导致铁基材生锈。铁锅热分布不好,易产生聚热点而烧焦食物,其锅体重、不易清洗、易生锈,且用油多时油烟大。而不粘锅克服了以上传统锅的所有缺点。

现有的不粘锅均未在锅体表面上喷涂一层以聚四氟乙烯为主要原料的不粘涂料,通过420℃的高温烧结,使不粘涂层与基材紧密结合,利用不粘涂层的强化学惰性将食物和锅体分开,从而起到不粘作用,但其耐磨性能不好,涂层容易磨损脱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不粘锅的制备方法,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粘锅涂层耐磨性差以及易脱落的问题。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不粘锅的制备方法,不粘锅锅体以及在锅体的内表面以及外表面均热喷涂的铝金属层,内表面的铝金属层上喷涂有石墨层,石墨层上方涂覆有陶瓷涂层;

陶瓷涂层由以下原料按照如下配比组成:氧化锆粉60~70份、硼化钛10-20份、碳化钛4-30份、氧化铝粉30~40份、氧化钇粉1~5份、粘合剂0.05~0.1份;

具体按照如下步骤实施:

步骤1,将锅体进行喷砂处理,然后进行除油处理,并进行清洗;

步骤2,对步骤1清洗过的锅体的内表面以及外表面均热喷涂一层铝金属层;

步骤3,将石墨粉配置成浆料,涂覆在经步骤2喷涂铝金属层的锅体内表面,然后在自然条件下风干或利用微波炉烘干;

步骤4,按照以下配比称取材料:氧化锆粉60~70份、硼化钛10-20份、碳化钛4-30份、氧化铝粉30~40份、氧化钇粉1~5份、粘合剂0.05~0.1份,再加入一定量的水制备成混料;

步骤5,将步骤4制备的混料喷涂在经步骤3喷涂石墨层的锅体内,然后进行烧结;

步骤6,对步骤5烧结过后的锅体进行抛光,制得不粘锅。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

步骤1中的喷砂处理具体为:选用80目的石英砂为磨料,用0.5~0.6mpa压缩空气为动力,喷距为150mm,喷射角为30~75°,将磨料高速喷射到锅体表面,将其表面杂质彻底清除并使表面粗化。

除油处理处理为将锅体放置于常温除油剂中加热至95℃,保持6min后,冲洗烘干。

步骤4中加水量为粘合剂7~10倍份量的水。

步骤5烧结工序为:以50℃/h升温到300℃,再以70~80℃/h升温到1200℃,1200℃保温1~2小时,然后以80~90℃/h升温到1450℃,1450℃保温3~4小时,然后自然降温至300℃,出窑。

步骤6的抛光采用金刚石专用工具抛光。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通过在锅体内、外表面均热喷涂一层铝金属层,铝金属层具有很好的导热性,从而能避免锅体局部受热温度过高的问题出现,同时能帮助铁锅内的食物均匀受热,食物的味道更鲜美。其次,在内表面的铝金属层上喷涂石墨和陶瓷涂层并且对锅体进行烧结。

由于热喷涂铝后的铝金属层具有一定的粗糙度,因此在具有粗糙度的表面喷涂不粘涂料,不粘涂料与铝金属层之间的结合更牢固,且提高了锅体的耐磨性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一种不粘锅的制备方法,不粘锅锅体以及在锅体的内表面以及外表面均热喷涂的铝金属层,内表面的铝金属层上喷涂有石墨层,石墨层上方涂覆有陶瓷涂层;

陶瓷涂层由以下原料按照如下配比组成:氧化锆粉60~70份、硼化钛10-20份、碳化钛4-30份、氧化铝粉30~40份、氧化钇粉1~5份、粘合剂0.05~0.1份;

具体按照如下步骤实施:

步骤1,将锅体进行选用80目的石英砂为磨料,用0.5~0.6mpa压缩空气为动力,喷距为150mm,喷射角为30~75°,将磨料高速喷射到锅体表面,将其表面杂质彻底清除并使表面粗化,然后将锅体放置于常温除油剂中加热至95℃,保持6min后,冲洗烘干;

步骤2,对步骤1清洗过的锅体的内表面以及外表面均热喷涂一层铝金属层;

步骤3,将石墨粉配置成浆料,涂覆在经步骤2喷涂铝金属层的锅体内表面,然后在自然条件下风干或利用微波炉烘干;

步骤4,按照以下配比称取材料:氧化锆粉60~70份、硼化钛10-20份、碳化钛4-30份、氧化铝粉30~40份、氧化钇粉1~5份、粘合剂0.05~0.1份,再加入一定量的水制备成混料,水量为粘合剂7~10倍份量的水;

步骤5,将步骤4制备的混料喷涂在经步骤3喷涂石墨层的锅体内,然后进行烧结,以50℃/h升温到300℃,再以70~80℃/h升温到1200℃,1200℃保温1~2小时,然后以80~90℃/h升温到1450℃,1450℃保温3~4小时,然后自然降温至300℃,出窑;

步骤6,对步骤5烧结过后的锅体采用金刚石专用工具进行抛光,制得不粘锅。

实施例1

一种不粘锅的制备方法,不粘锅锅体以及在锅体的内表面以及外表面均热喷涂的铝金属层,内表面的铝金属层上喷涂有石墨层,石墨层上方涂覆有陶瓷涂层;

陶瓷涂层由以下原料按照如下配比组成:氧化锆粉60份、硼化钛10份、碳化钛4份、氧化铝粉30份、氧化钇粉1份、粘合剂0.05份;

具体按照如下步骤实施:

步骤1,将锅体进行选用80目的石英砂为磨料,用0.5mpa压缩空气为动力,喷距为150mm,喷射角为30°,将磨料高速喷射到锅体表面,将其表面杂质彻底清除并使表面粗化,然后将锅体放置于常温除油剂中加热至95℃,保持6min后,冲洗烘干;

步骤2,对步骤1清洗过的锅体的内表面以及外表面均热喷涂一层铝金属层;

步骤3,将石墨粉配置成浆料,涂覆在经步骤2喷涂铝金属层的锅体内表面,然后在自然条件下风干或利用微波炉烘干;

步骤4,按照以下配比称取材料:氧化锆粉60份、硼化钛10份、碳化钛4份、氧化铝粉30份、氧化钇粉1份、粘合剂0.05份,再加入一定量的水制备成混料,水量为粘合剂7倍份量的水;

步骤5,将步骤4制备的混料喷涂在经步骤3喷涂石墨层的锅体内,然后进行烧结,以50℃/h升温到300℃,再以70℃/h升温到1200℃,1200℃保温1小时,然后以80℃/h升温到1450℃,1450℃保温3小时,然后自然降温至300℃,出窑;

步骤6,对步骤5烧结过后的锅体采用金刚石专用工具进行抛光,制得不粘锅。

实施例2

一种不粘锅的制备方法,不粘锅锅体以及在锅体的内表面以及外表面均热喷涂的铝金属层,内表面的铝金属层上喷涂有石墨层,石墨层上方涂覆有陶瓷涂层;

陶瓷涂层由以下原料按照如下配比组成:氧化锆粉70份、硼化钛20份、碳化钛30份、氧化铝粉40份、氧化钇粉5份、粘合剂0.1份;

具体按照如下步骤实施:

步骤1,将锅体进行选用80目的石英砂为磨料,用0.5~0.6mpa压缩空气为动力,喷距为150mm,喷射角为30~75°,将磨料高速喷射到锅体表面,将其表面杂质彻底清除并使表面粗化,然后将锅体放置于常温除油剂中加热至95℃,保持6min后,冲洗烘干;

步骤2,对步骤1清洗过的锅体的内表面以及外表面均热喷涂一层铝金属层;

步骤3,将石墨粉配置成浆料,涂覆在经步骤2喷涂铝金属层的锅体内表面,然后在自然条件下风干或利用微波炉烘干;

步骤4,按照以下配比称取材料:氧化锆粉70份、硼化钛20份、碳化钛30份、氧化铝粉40份、氧化钇粉5份、粘合剂0.1份,再加入一定量的水制备成混料,水量为粘合剂10倍份量的水;

步骤5,将步骤4制备的混料喷涂在经步骤3喷涂石墨层的锅体内,然后进行烧结,以50℃/h升温到300℃,再以80℃/h升温到1200℃,1200℃保温2小时,然后以90℃/h升温到1450℃,1450℃保温4小时,然后自然降温至300℃,出窑;

步骤6,对步骤5烧结过后的锅体采用金刚石专用工具进行抛光,制得不粘锅。

实施例3

一种不粘锅的制备方法,不粘锅锅体以及在锅体的内表面以及外表面均热喷涂的铝金属层,内表面的铝金属层上喷涂有石墨层,石墨层上方涂覆有陶瓷涂层;

陶瓷涂层由以下原料按照如下配比组成:氧化锆粉65份、硼化钛15份、碳化钛20份、氧化铝粉35份、氧化钇粉3份、粘合剂0.075份;

具体按照如下步骤实施:

步骤1,将锅体进行选用80目的石英砂为磨料,用0.55mpa压缩空气为动力,喷距为150mm,喷射角为60°,将磨料高速喷射到锅体表面,将其表面杂质彻底清除并使表面粗化,然后将锅体放置于常温除油剂中加热至95℃,保持6min后,冲洗烘干;

步骤2,对步骤1清洗过的锅体的内表面以及外表面均热喷涂一层铝金属层;

步骤3,将石墨粉配置成浆料,涂覆在经步骤2喷涂铝金属层的锅体内表面,然后在自然条件下风干或利用微波炉烘干;

步骤4,按照以下配比称取材料:氧化锆粉65份、硼化钛15份、碳化钛20份、氧化铝粉35份、氧化钇粉3份、粘合剂0.075份,再加入一定量的水制备成混料,水量为粘合剂8倍份量的水;

步骤5,将步骤4制备的混料喷涂在经步骤3喷涂石墨层的锅体内,然后进行烧结,以50℃/h升温到300℃,再以75℃/h升温到1200℃,1200℃保温1.5小时,然后以85℃/h升温到1450℃,1450℃保温3.5小时,然后自然降温至300℃,出窑;

步骤6,对步骤5烧结过后的锅体采用金刚石专用工具进行抛光,制得不粘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