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利工程用雨水沉沙池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915679发布日期:2020-05-29 13:29阅读:539来源:国知局
一种水利工程用雨水沉沙池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利工程用雨水沉沙池装置,属于水利工程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雨水集蓄利用技术是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域用于农业生产生活的非常规水资源利用技术,旨在解决区域水资源禀赋条件不足的问题,同时为解决我国黄土高原区水资源短缺提供了有力支撑,受农村人口分布较为分散,集中供水成本较大等因素制约,甘肃省仍有近100万人生活生产用水依赖雨水水源,水质中0.05mm以下粒径泥沙含量过高影响农民用水水质,而现有的沉沙池中的淤泥沉降槽中的淤泥需要人工额外处理,操作比较麻烦,同时在淤泥较多时会影响沉降尘沙效果,造成处理的水质不达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利工程用雨水沉沙池装置,在沉沙池进行尘沙处理的同时可以将淤泥进行自动排出清理,通过设置三个沉沙池进行分段处理,尘沙沉降处理效果较好,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水利工程用雨水沉沙池装置,包括处理箱、进水管、进水井、上下设置的三个沉沙池、淤泥收集槽、设置在淤泥收集槽底部的淤泥自动清理装置,所述进水井内设置有多个势能削弱板,雨水经过进水管依次流过势能削弱板减小流速后进入沉沙池内进行沉降,所述淤泥收集槽可以减少淤泥随水流流出,当淤泥收集槽内的淤泥较多时可以自动打开淤泥自动清理装置排出清理淤泥,不需要手动清理,同时在清理时也不会影响沉沙池的工作,最后通过排水管将沉沙处理后的雨水排出,沉沙处理效果较好。

进一步而言,所述处理箱内部从上到下依次设置有第一沉沙池、第二沉沙池、第三沉沙池,所述第一沉沙池左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进水井,所述第二沉沙池右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进水井,所述第三沉沙池左端固定连接有第三进水井,所述第一进水井通过第一连接管连通第一沉沙池,所述第一沉沙池右端通过第二连接管连通第二进水井,所述第二进水井底部通过第三连接管连通第二沉沙池,所述第二沉沙池左端通过第四连接管连通第三进水井,所述第三进水井底部通过第五连接管连通第三沉沙池。

进一步而言,所述淤泥收集槽由左右向外倾斜设置的侧壁、沉降槽、向上弧形凸起的顶壁构成,所述沉降槽设置在顶壁与侧壁之间。

进一步而言,所述第一沉沙池、第二沉沙池、第三沉沙池的宽度从上到下依次减小,所述第一沉沙池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淤泥排出支管,所述第一淤泥排出支管内部设有砂石过滤网,所述砂石过滤网上方设有砂石排出管,且所述砂石排出管连接在第一淤泥排出支管靠外一侧。

进一步而言,所述第二沉沙池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淤泥排出支管,所述第三沉沙池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三淤泥排出支管。

进一步而言,所述淤泥自动清理装置设置在第一淤泥排出支管、第二淤泥排出支管、第三淤泥排出支管顶部,且所述淤泥自动清理装置顶部连接沉降槽,所述第一淤泥排出支管、第二淤泥排出支管、第三淤泥排出支管底部固定连接有淤泥排出总管,且所述淤泥排出总管左高右低倾斜设置。

进一步而言,所述淤泥自动清理装置由固定支撑板、活动封堵板、连接弹簧构成,所述固定支撑板通过固定杆固定连接在第一淤泥排出支管、第二淤泥排出支管、第三淤泥排出支管内壁上,所述活动封堵板通过连接弹簧连接固定支撑板,所述活动封堵板设置在沉降槽底部,所述第一淤泥排出支管、第二淤泥排出支管、第三淤泥排出支管与沉降槽连接处均设置为空心圆台结构,所述活动封堵板顶面的直径与沉降槽的直径相等。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雨水经过进水管进入第一进水井内,通过第一连接管进入第一沉沙池内,经过第一沉沙池的沉降将大颗粒砂石以及部分泥沙停留在第一沉沙池内的淤泥收集槽内,经过初次沉降处理的水通过第二连接管进入第二进水井,在第二进水井内经过势能削弱板降低流速后通过第三连接管进入第二沉沙池内,在第二沉沙池内将泥沙进行继续沉降,减少雨水中的泥沙,之后通过第四连接管进入第三沉沙池内进行最后沉降,第三沉沙池内部设有口径小于0.05mm的拦沙网,将排水管设置在拦沙网内部,在排水管处设置一净水器,通过排水管将沉降除沙尘砂石处理的水排出到净水器内通过净化后达到引用标准后收集起来供人们使用,尘沙沉降处理效果较好。

由于泥沙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设置在沉降槽底部的活动封堵板在沉降槽内泥沙较多的情况下重力增加,当重力大于连接弹簧的支持力时,下压连接弹簧打开沉降槽,沉降槽底部的淤泥下落排出,实现了淤泥较多时的自动清理,当淤泥排出后在连接弹簧的复位作用下活动封堵板向上运动封闭沉降槽。

淤泥收集槽处沉降的淤泥淤泥自动清理装置排出,经过淤泥自动清理装置排出的淤泥经过第一淤泥排出支管、第二淤泥排出支管、第三淤泥排出支管落入到左高右低倾斜设置的淤泥排出总管内,在重力的作用下,从淤泥排出总管右端设置的出口处排出,同时实现了淤泥的自动清理。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发明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

图1是本发明一种水利工程用雨水沉沙池装置外观结构图。

图2是本发明一种水利工程用雨水沉沙池装置内部主视结构图。

图3是本发明一种水利工程用雨水沉沙池装置内部左视结构图。

图4是本发明一种水利工程用雨水沉沙池装置淤泥收集槽结构图。

图5是本发明一种水利工程用雨水沉沙池装置淤泥自动清理装置结构图。

图中标号:1、处理箱;2、进水管;3、砂石排出盖板;4、净水器;5、排水管;6、第一进水井;7、第一沉沙池;8、第二进水井;9、第二沉沙池;10、第三进水井;11、第三沉沙池;12、溢水管;13、第三连接管;14、第四连接管;15、第五连接管;16、拦沙网;17、淤泥收集槽;18、势能削弱板;19、第二淤泥排出支管;20、第三淤泥排出支管;21、淤泥排出总管;22、砂石过滤网;23、砂石排出管;24、淤泥自动清理装置;25、沉降槽;26、侧壁;27、顶壁;28、活动封堵板;29、连接弹簧;30、固定支撑板;31、第一连接管;32、第一淤泥排出支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其中,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表示的仅是示意图,而非实物图,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为了更好地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基于本发明中的具体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具体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如图1-3所示,一种水利工程用雨水沉沙池装置,包括处理箱1、进水管2、进水井、上下设置的三个沉沙池、淤泥收集槽17、设置在淤泥收集槽17底部的淤泥自动清理装置24,所述进水井内设置有多个势能削弱板18,雨水经过进水管2依次流过势能削弱板18减小流速后进入沉沙池内进行沉降,所述淤泥收集槽17可以减少淤泥随水流流出,当淤泥收集槽17内的淤泥较多时可以自动打开淤泥自动清理装置24排出清理淤泥,不需要手动清理,同时在清理时也不会影响沉沙池的工作,最后通过排水管5将沉沙处理后的雨水排出,沉沙处理效果较好。

雨水经过进水管2进入第一进水井6内,依次经过设置在第一进水井6内壁的势能削弱板18降低流速,水的流速降低的情况下,水中的杂质沙尘容易沉降到底部,通过第一连接管31进入第一沉沙池7内,淤泥收集槽17设置为两个,淤泥收集槽17之间设置有向上突起的弧形坡,水中的泥沙经过沉降后落入淤泥收集槽17底部的沉降槽25内,落在弧形坡上的泥沙在重力作用下滑落至沉降槽25内,由于泥沙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设置在沉降槽25底部的活动封堵板28在沉降槽25内泥沙较多的情况下下压连接弹簧29打开沉降槽25,沉降槽25底部的淤泥下落排出,实现了淤泥较多时的自动清理。

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处理箱1内部从上到下依次设置有第一沉沙池7、第二沉沙池9、第三沉沙池11,所述第一沉沙池7左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进水井6,所述第二沉沙池9右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进水井8,所述第三沉沙池11左端固定连接有第三进水井10,所述第一进水井6通过第一连接管31连通第一沉沙池7,所述第一沉沙池7右端通过第二连接管11连通第二进水井8,所述第二进水井8底部通过第三连接管13连通第二沉沙池9,所述第二沉沙池9左端通过第四连接管14连通第三进水井10,所述第三进水井10底部通过第五连接管15连通第三沉沙池11。

雨水经过进水管2进入第一进水井6内,通过第一连接管31进入第一沉沙池7内,经过第一沉沙池7的沉降将大颗粒砂石以及部分泥沙停留在第一沉沙池7内的淤泥收集槽17内,经过初次沉降处理的水通过第二连接管11进入第二进水井8,在第二进水井8内经过势能削弱板18降低流速后通过第三连接管13进入第二沉沙池9内,在第二沉沙池7内将泥沙进行继续沉降,减少雨水中的泥沙,之后通过第四连接管14进入第三沉沙池11内进行最后沉降,第三沉沙池11内部设有口径小于0.05mm的拦沙网16,将排水管5设置在拦沙网16内部,在排水管5处设置一净水器4,通过排水管5将沉降除沙尘砂石处理的水排出到净水器4内通过净化后达到引用标准后收集起来供人们使用。

如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淤泥收集槽17由左右向外倾斜设置的侧壁26、沉降槽25、向上弧形凸起的顶壁27构成,所述沉降槽25设置在顶壁27与侧壁26之间。

由于在淤泥收集槽17内设置在向上弧形凸起的顶壁27,沉降在淤泥收集槽17内的淤泥通过顶壁27在重力作用下落入沉降槽25内,方便在淤泥收集槽17内将淤泥聚集到沉降槽25内通过淤泥自动清理装置24进行自动清理。

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沉沙池7、第二沉沙池9、第三沉沙池11的宽度从上到下依次减小,所述第一沉沙池7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淤泥排出支管32,所述第一淤泥排出支管32内部设有砂石过滤网22,所述砂石过滤网22上方设有砂石排出管23,且所述砂石排出管23连接在第一淤泥排出支管32靠外一侧。

由于第一沉沙池7为对雨水的初次沉降处理,雨水中的大颗粒砂石含量较多,通过砂石过滤网22将大颗粒砂石拦截在砂石过滤网22顶部,在砂石排出管23最外端连接有砂石排出盖板3,通过打开砂石排出盖板3可以将大颗粒砂石排出,防止大颗粒砂石聚集在淤泥排出总管21内造成堵塞。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沉沙池9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淤泥排出支管19,所述第三沉沙池11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三淤泥排出支管20。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淤泥自动清理装置24设置在第一淤泥排出支管32、第二淤泥排出支管19、第三淤泥排出支管20顶部,且所述淤泥自动清理装置24顶部连接沉降槽25,所述第一淤泥排出支管32、第二淤泥排出支管19、第三淤泥排出支管20底部固定连接有淤泥排出总管21,且所述淤泥排出总管21左高右低倾斜设置。

经过淤泥自动清理装置24排出的淤泥经过第一淤泥排出支管32、第二淤泥排出支管19、第三淤泥排出支管20落入到左高右低倾斜设置的淤泥排出总管21内,在重力的作用下,从淤泥排出总管21右端设置的出口处排出。

如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淤泥自动清理装置24由固定支撑板30、活动封堵板28、连接弹簧29构成,所述固定支撑板30通过固定杆固定连接在第一淤泥排出支管32、第二淤泥排出支管19、第三淤泥排出支管20内壁上,所述活动封堵板28通过连接弹簧29连接固定支撑板30,所述活动封堵板28设置在沉降槽25底部,所述第一淤泥排出支管32、第二淤泥排出支管19、第三淤泥排出支管20与沉降槽25连接处均设置为空心圆台结构,所述活动封堵板28顶面的直径与沉降槽25的直径相等。

其中,活动封堵板28侧面设置为与空心圆台结构相似的结构,可以保证活动封堵板28侧面与空心圆台结构相贴合,在不清理淤泥时起到很好的密封作用,减少雨水的泄露,由于泥沙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设置在沉降槽25底部的活动封堵板28在沉降槽25内泥沙较多的情况下重力增加,当重力大于连接弹簧29的支持力时,下压连接弹簧29打开沉降槽25,沉降槽25底部的淤泥下落排出,实现了淤泥较多时的自动清理,当淤泥排出后在连接弹簧29的复位作用下活动封堵板28向上运动封闭沉降槽25。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雨水经过进水管2进入第一进水井6内,通过第一连接管31进入第一沉沙池7内,经过第一沉沙池7的沉降将大颗粒砂石以及部分泥沙停留在第一沉沙池7内的淤泥收集槽17内,经过初次沉降处理的水通过第二连接管11进入第二进水井8,在第二进水井8内经过势能削弱板18降低流速后通过第三连接管13进入第二沉沙池9内,在第二沉沙池7内将泥沙进行继续沉降,减少雨水中的泥沙,之后通过第四连接管14进入第三沉沙池11内进行最后沉降,第三沉沙池11内部设有口径小于0.05mm的拦沙网16,将排水管5设置在拦沙网16内部,在排水管5处设置一净水器4,通过排水管5将沉降除沙尘砂石处理的水排出到净水器4内通过净化后达到引用标准后收集起来供人们使用,淤泥收集槽17处沉降的淤泥淤泥自动清理装置24排出,经过淤泥自动清理装置24排出的淤泥经过第一淤泥排出支管32、第二淤泥排出支管19、第三淤泥排出支管20落入到左高右低倾斜设置的淤泥排出总管21内,在重力的作用下,从淤泥排出总管21右端设置的出口处排出,同时实现了淤泥的自动清理。

实施例2

如图1-3所示,一种水利工程用雨水沉沙池装置,包括处理箱1、进水管2、进水井、上下设置的三个沉沙池、淤泥收集槽17、设置在淤泥收集槽17底部的淤泥自动清理装置24,所述进水井内设置有多个势能削弱板18,雨水经过进水管2依次流过势能削弱板18减小流速后进入沉沙池内进行沉降,所述淤泥收集槽17可以减少淤泥随水流流出,当淤泥收集槽17内的淤泥较多时可以自动打开淤泥自动清理装置24排出清理淤泥,不需要手动清理,同时在清理时也不会影响沉沙池的工作,最后通过排水管5将沉沙处理后的雨水排出,沉沙处理效果较好。

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处理箱1内部从上到下依次设置有第一沉沙池7、第二沉沙池9、第三沉沙池11,所述第一沉沙池7左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进水井6,所述第二沉沙池9右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进水井8,所述第三沉沙池11左端固定连接有第三进水井10,所述第一进水井6通过第一连接管31连通第一沉沙池7,所述第一沉沙池7右端通过第二连接管11连通第二进水井8,所述第二进水井8底部通过第三连接管13连通第二沉沙池9,所述第二沉沙池9左端通过第四连接管14连通第三进水井10,所述第三进水井10底部通过第五连接管15连通第三沉沙池11。

如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淤泥收集槽17由左右向外倾斜设置的侧壁26、沉降槽25、向上弧形凸起的顶壁27构成,所述沉降槽25设置在顶壁27与侧壁26之间。

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沉沙池7、第二沉沙池9、第三沉沙池11的宽度从上到下依次减小,所述第一沉沙池7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淤泥排出支管32,所述第一淤泥排出支管32内部设有砂石过滤网22,所述砂石过滤网22上方设有砂石排出管23,且所述砂石排出管23连接在第一淤泥排出支管32靠外一侧。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沉沙池9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淤泥排出支管19,所述第三沉沙池11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三淤泥排出支管20。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淤泥自动清理装置24设置在第一淤泥排出支管32、第二淤泥排出支管19、第三淤泥排出支管20顶部,且所述淤泥自动清理装置24顶部连接沉降槽25,所述第一淤泥排出支管32、第二淤泥排出支管19、第三淤泥排出支管20底部固定连接有淤泥排出总管21,且所述淤泥排出总管21左高右低倾斜设置。

如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淤泥自动清理装置24由固定支撑板30、活动封堵板28、连接弹簧29构成,所述固定支撑板30通过固定杆固定连接在第一淤泥排出支管32、第二淤泥排出支管19、第三淤泥排出支管20内壁上,所述活动封堵板28通过连接弹簧29连接固定支撑板30,所述活动封堵板28设置在沉降槽25底部,所述第一淤泥排出支管32、第二淤泥排出支管19、第三淤泥排出支管20与沉降槽25连接处均设置为空心圆台结构,所述活动封堵板28顶面的直径与沉降槽25的直径相等。

为了保证活动封堵板28的封闭效果,可以在活动封堵板28外侧缠上棉布进行密封,而由于第一沉沙池7、第二沉沙池9、第三沉沙池11内部的沉降物质不同,在第一沉沙池7、第二沉沙池9、第三沉沙池11内部水量一定的前提下,可以通过预先实验计算的方法确定第一沉沙池7、第二沉沙池9、第三沉沙池11底部连接弹簧29的参数,比如第一沉沙池7内的沉降槽25内部的砂石较多,可以选择弹簧劲度系数相对较大的弹簧,不用频繁下压清理,对于第三沉沙池11内的沉降槽25内部细沙较多,细沙的密度相对砂石较小,相同体积下重力较小,可以选择弹簧劲度系数相对较小的弹簧,可以有效保证在沉降槽25内部聚集一定的细沙后下压活动封堵板28进行清理,减少水中的细沙含量,保证出水质量,同时,由于连接弹簧29的使用环境较为潮湿,为了减少连接弹簧29的生锈,在连接弹簧29外侧设置可伸缩塑料波纹管进行保护。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根据不同沉沙池内部淤泥成分情况进行设计采用不同的连接弹簧29,保证沉降槽25内部的物质可以及时清理,减少沉沙池在沉降过程中的杂质,进一步提高水质。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为一种水利工程用雨水沉沙池装置,在使用时,雨水经过进水管2进入第一进水井6内,依次经过设置在第一进水井6内壁的势能削弱板18降低流速,水的流速降低的情况下,水中的杂质沙尘容易沉降到底部,通过第一连接管31进入第一沉沙池7内,淤泥收集槽17设置为两个,淤泥收集槽17之间设置有向上突起的弧形坡,水中的泥沙经过沉降后落入淤泥收集槽17底部的沉降槽25内,落在弧形坡上的泥沙在重力作用下滑落至沉降槽25内,由于泥沙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设置在沉降槽25底部的活动封堵板28在沉降槽25内泥沙较多的情况下下压连接弹簧29打开沉降槽25,沉降槽25底部的淤泥下落排出,实现了淤泥较多时的自动清理。

雨水经过进水管2进入第一进水井6内,通过第一连接管31进入第一沉沙池7内,经过第一沉沙池7的沉降将大颗粒砂石以及部分泥沙停留在第一沉沙池7内的淤泥收集槽17内,经过初次沉降处理的水通过第二连接管11进入第二进水井8,在第二进水井8内经过势能削弱板18降低流速后通过第三连接管13进入第二沉沙池9内,在第二沉沙池7内将泥沙进行继续沉降,减少雨水中的泥沙,之后通过第四连接管14进入第三沉沙池11内进行最后沉降,第三沉沙池11内部设有口径小于0.05mm的拦沙网16,将排水管5设置在拦沙网16内部,在排水管5处设置一净水器4,通过排水管5将沉降除沙尘砂石处理的水排出到净水器4内通过净化后达到引用标准后收集起来供人们使用。

以上为本发明较佳的实施方式,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以及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