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带生产用研磨浆槽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237871发布日期:2019-11-27 18:42阅读:179来源:国知局
钢带生产用研磨浆槽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钢带的加工设备,特别涉及一种钢带生产用研磨浆槽。



背景技术:

在热轧钢带加工过程中,需要在钢带表面涂上研磨浆,以便后续进行抛光作业,传统方法是工人用勺子一点一点的将研磨浆倒在钢带上,一是存在上浆不均匀的问题,二是人力资源浪费严重,效率低下。

现有技术中有采用上浆槽进行涂浆作业,上浆槽的结构一般是在装有料浆的槽体内设置一个压辊,压辊后方设置一个刮浆架。钢带运行时绕过压辊从浆料中通过,实现自动上浆,再经过刮浆架刮浆,对多余的浆料进行清理,并将浆料均匀涂抹在钢带表面,形成厚度均匀的涂浆层。

但上述结构的上浆槽在进行研磨浆涂浆时,存在以下问题:一是钢带的上表面涂浆较厚,而下表面涂浆较薄;二是压辊转动时、以及刮浆架刮浆时,浆料飞溅,既造成物料浪费,同时影响周围作业环境。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以提高研磨浆涂浆均匀度的钢带生产用研磨浆槽,同时解决浆料飞溅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方案如下:一种钢带生产用研磨浆槽,包括槽体,槽体沿钢带的运行方向设置,所述槽体沿钢带的进口端设有前导辊,槽体内设有压辊,槽体上沿压辊的后方设有刮浆架;所述刮浆架包括立柱,立柱上固定有竖向排列的上刮浆板和下刮浆板,上刮浆板和下刮浆板之间留设有间隙,该间隙用于钢带贯穿;所述上刮浆板的下端设有上弯曲段,上弯曲段朝向槽体前方,下刮浆板的上端设有下弯曲段,下弯曲段朝向槽体后方。

进一步的,所述上弯曲段和下弯曲段均为弧形。

进一步的,所述上刮浆板设有上热风口,上热风口位于上刮浆板的后侧;下刮浆板设有下热风口,下热风口位于下刮浆板的前侧;所述上热风口和下热风口均朝向上刮浆板和下刮浆板之间的间隙。

进一步的,所述槽体沿钢带的出口端设有后挡板,后挡板的上部设有后导辊。

进一步的,所述槽体的两侧设有侧挡板,侧挡板的高度不低于后导辊的高度。

进一步的,所述侧挡板与槽体两侧为插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刮浆架的顶部设有盖板,盖板包括前盖板和后盖板,前盖板和后盖板均与刮浆架顶部铰连接,且前盖板和后盖板的宽度不小于槽体的宽度。

进一步的,所述前导辊和后导辊的辊面设有多个导向槽。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实用新型中的研磨浆槽针对钢带上表面和下表面涂浆厚度不均的问题,对刮浆架的结构进行改进,可以使钢带上下表面的涂浆厚度趋于一致;2、本实用新型在槽体上设置后挡板、侧挡板和盖板,可以对槽体进行封闭,防止浆料飞溅出槽体外,起到节省原料成本,并作业环境清洁的作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a处放大示意图;

图3是图1中的b处放大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前导辊或后导辊上导向槽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

一种钢带生产用研磨浆槽,其结构如图1,包括槽体1,槽体1沿钢带2的运行方向设置,槽体用于盛装研磨浆料。槽体1沿钢带的进口端设有前导辊3,前导辊3采用光面辊,对钢带起到导向作用。槽体1内设有压辊4,压辊可采用涂布辊。槽体上沿压辊的后方设有刮浆架5。运行时,钢带沿前导辊的上部绕过,再沿压辊4的下部绕过,最后穿过刮浆架,进入后续工序。钢带在经过压辊下部时,浸没在研磨浆料中,实现在钢带表面涂浆。为了满足上述前导辊3、压辊4和刮浆架5的设置,槽体1应具有合适的长度。参照图2,本方案重点是对刮浆架的结构进行改进,改进后的刮浆架包括立柱501,立柱501上固定有竖向排列的上刮浆板502和下刮浆板503。上刮浆板502和下刮浆板503可采用常规的塑料板,其两侧与立柱501连接,具体可以在塑料板的两侧设置边框,边框通过螺栓连接到立柱上,方便拆卸更换。上刮浆板502和下刮浆板503之间留设有间隙,该间隙用于钢带贯穿。上刮浆板502的下边沿和下刮浆板503的上边沿作为刮涂浆料的工作部位,在钢带运行时,对钢带上下表面沾附的浆料层进行刮匀。

钢带在经过研磨料浆后,上表面堆积较厚一层料浆,而下表面由于重力作用,吸附的料浆较少。而且在经过刮浆板时,钢带下表面容易与下刮浆板产生挤压,因此钢带下表面往往不能形成要求厚度的涂浆层。而上表面在经过刮浆板刮涂以后厚度仍然较大,虽然不会对后续加工质量造成影响,但会造成研磨浆料的浪费。

针对上述问题,本方案在上刮浆板502的下端设有上弯曲段504,上弯曲段504朝向槽体前方,下刮浆板503的上端设有下弯曲段505,下弯曲段505朝向槽体后方。具体的,弯曲段与刮浆板的夹角在120度左右。该结构的刮浆架在对钢带进行浆料刮涂时,上弯曲段对钢带表面的刮涂角度为钝角,可以降低浆料残余量,而下弯曲段对钢带表面的刮涂角度为锐角,可以增加浆料残余量。上述效果可以使钢带上下表面的涂层厚度趋于均匀。

针对上述方案的改进,上弯曲段504和下弯曲段505均为弧形,弧形弯曲段自然过渡,不易折断损坏。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作为进一步的改进,上刮浆板504设有上热风口506,上热风口506位于上刮浆板的后侧;下刮浆板505设有下热风口507,下热风口507位于下刮浆板的前侧;上热风口506和下热风口507均朝向上刮浆板和下刮浆板之间的间隙,也就是朝向钢带的表面。上热风口和下热风口均为扁平的出风口,出风口通过送风管与热风供应系统连接。设置上下热风口的目的是对钢带表面的涂浆层进行加热,加速水分蒸发,可以增加涂浆在钢带表面的吸附强度。

另外,针对研磨浆槽在进行涂浆作业时浆料飞溅的问题,本方案作出进一步改进,参照图1,在槽体1沿钢带的出口端设有后挡板6,后挡板6的上部设有后导辊7。钢带在经过刮浆架5以后,沿后导辊7的上部绕过。由于压辊转动时,以及刮浆架刮浆时,浆料主要朝向后方飞溅。因此设置后挡板6可以有效对飞溅的浆料进行遮挡。后挡板6可固定连接在槽体1的槽壁上。

为进一步防止浆料沿两侧飞溅,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本实施例在槽体1的两侧设有侧挡板8,侧挡板8的高度不低于后导辊7的高度。

作为改进方案,侧挡板8与槽体1两侧为插连接。参照图3,具体可以在侧挡板8的底部固定插销801,在槽体1的两侧设置插孔101,便于侧挡板的拆装。

作为改进方案,刮浆架5的顶部设有盖板,盖板包括前盖板9和后盖板10,前盖板和后盖板均与刮浆架5顶部铰连接,也就是与刮浆架的立柱501铰接,且前盖板9和后盖板10的宽度不小于槽体的宽度。结合上述方案,侧挡板8在安装后,后部与后挡板结合,前部超过压辊4。前盖板9和后盖板10打开以后,可以搭靠在侧挡板8的顶部。后挡板6、侧挡板8和盖板可以围合构成一个密闭腔,对飞溅的料浆起到良好的遮挡作用。且侧挡板8和盖板可以打开,不影响对刮板架5和压辊4的维护。

作为改进方案,参照图4,前导辊3和后导辊7的辊面设有多个导向槽11。导向槽11的宽度与单根钢带的宽度对应,钢带绕设在导向槽11内。这样,可以同时对多条钢带进行涂浆作业。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