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顶喷花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858833发布日期:2020-02-08 00:01阅读:259来源:国知局
一种顶喷花洒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卫浴用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顶喷花洒。



背景技术:

顶喷花洒是设置于洗浴者头顶位置进行喷洒出水的淋浴装置,顶喷花洒在一段时间的使用后,部分出水孔容易发生堵塞,导致出水效果差。而目前现有技术的顶喷花洒一般采用出水块嵌入安装在顶喷内部的结构,而外壳采用焊接组装后,出水块不能更换,安装后不好维护,拆卸困难,

中国专利文献号cn201721247075.5于2011年9月26日公开了一种花洒顶喷,包括安装框架、底板、胶套、顶板,所述安装框架下侧固定底板、顶板,所述底板、顶板之间边沿密封卡接胶套,所述底板、胶套、顶板之间形成一个密封的空间,所述底板顶端中部设有进水接头,所述顶板中部均有设置多个出水口。其结构设计简单,拆装方便,便于维护,可以与吊顶齐平,更美观,但底板、顶板通过顶板螺丝固定在架板,螺丝暴露在架板出水方向,不太美观;另外,顶板与底板之间的出水套因底板、顶板通过螺丝固定,受到挤压而变形,这样,会改变原定的出水方向,影响淋浴效果。

中国专利文献号cn201020156317.1于2011年1月19日公开了一种薄形顶喷,包括上盖、软胶出水网、下盖,在上盖的朝下一面,与上盖一体成型地设有若干小柱子,软胶出水网的每一入水孔周围分别被四个小柱子压着,使露在下盖外面的出水嘴不会因挤压而变形,保证顶喷按原定的喷射角度出水。在下盖朝上的一面的中间位置,与下盖一体成型均匀设有六个可顶及上盖的空心圆柱;软胶出水网相应的位置设有让空心圆柱穿过的孔;上盖的边沿与下盖的边沿相互啮合。在空心圆柱的顶部及上、下盖边沿的啮合处设三角筋条,用焊接机焊接,使三角筋条熔融,使上盖与空心圆柱粘合,上盖边沿与下盖边沿粘合,省去以往用螺丝固定,成为厚度仅为9.3毫米的薄形顶喷,比较美观。

其优点为较薄,但是,该设计方案中,顶喷内腔空间有限,无法加入其他功能组件,如水量感应组件等;且采用出水块嵌入安装在顶喷内部的结构,而外壳采用焊接组装后,出水块不能更换,安装后不好维护,拆卸困难;同时,采用上盖与下盖采用焊接,第一容易造成下盖瑕疵,影响下盖的美观,废品率较高,且采用焊接,加工工序复杂,成本高,生产周期长。因此,有必要作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综上所述,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顶喷花洒。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顶喷花洒,包括面板本体、后盖组件和出水组件,所述面板本体包括前板和侧板,所述前板两侧的侧板相对所述前板的另一面设置有固定板,所述前板与所述固定板之间形成间隙,所述后盖组件与所述固定板可拆卸连接,所述后盖组件与所述前板之间形成容纳腔,所述出水组件设置于所述容纳腔内,所述前板上设置有与所述出水组件相适配的出水孔,所述前板、所述侧板与所述固定板通过折弯一体成型。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相较于现有技术面板本体与后盖直接采用焊接,一旦损坏,整体报废,本实用新型的面板本体与后盖组件可拆卸连接,消费者自己也进行安装、维修、更换出水组件;另外,无论是什么部分损坏,都可以替换掉损坏的那部分,不会整体报废,因此维护成本也比较低,同时所述后盖组件与所述前板之间形成容纳腔,可用于设置更多的功能组件,增加了功能性,同时所述前板、所述侧板与所述固定板通过折弯一体成型,不需要焊接,因此可省略焊接后的相关处理工序,生产工序简单,制造更方便,既缩短了生产周期,也极大降低了生产成本,同时实现面板零损伤,使面板本体外观更加美观,更有利于抢占市场份额,同时相较于现有技术中面板因焊接,只能采用电镀、拉丝等工艺,本实用新型可不受焊接限制,在面板表面采用多种工艺进行加工;而相较于现有技术中采用面板与后盖采用螺丝固定的,本技术方案中,面板本体包括前板和侧板,侧板上设置有固定板,通过固定板与后盖组件进行可拆卸连接,结构更加稳定,且将螺丝隐藏在背面,更加美观,同时结构简单,零件较少,安装方便。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所述固定板包括第一固定部、限位部和连接部,所述第一固定部一侧与所述限位部对应所述前板的一面相连接,所述限位部另一面与所述连接部的一侧相连接,所述连接部高于所述第一固定部,所述连接部另一侧与所述侧板相连接,所述第一固定部、所述限位部和所述连接部通过折弯一体成型,所述两侧限位部之间的距离与所述后盖组件的宽度相适配。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固定部低于所述连接部,首先降低了整个顶喷花洒的厚度,其次后盖组件不高于连接部,平整,不易变形,然后两者连接处形成限位部,对后盖组件起到限位作用,使结构更加稳定,第二所述第一固定部、所述限位部和所述连接部通过折弯一体成型,不需要焊接,因此可省略焊接后的相关处理工序,生产工序简单,制造更方便,既缩短了生产周期,也极大降低了生产成本。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所述后盖组件上设置有安装组件,所述安装组件与所述后盖组件可拆卸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相较于现有技术中,安装架与后盖组件之间采用焊接,所述安装组件与所述后盖组件可拆卸连接,便于包装运输,同时便于维修更换,降低维修成本。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所述安装组件包括l型安装架、用于与所述后盖组件相连接的连接件和用于加强连接的加强件,所述l型安装架设置于所述后盖组件相对于所述前板的另一面的一端,所述加强件设置于所述第一固定部与所述前板之间,所述l型安装架包括用于与所述后盖组件相连接的第二固定部和用于与墙体相连接的安装部,所述第二固定部与所述后盖组件通过所述连接件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二固定部上设置有与所述连接件相适配的第一通孔,所述后盖组件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通孔相适配的第二通孔,所述安装部上设置有安装孔和管道通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相较于现有技术中,单纯采用螺丝连接,本实用新型中,第二固定部通过连接件不仅与后盖组件相连接,还与设置于所述第一固定部与所述前板之间的加强件相连接,所述加强件与所述后盖组件之间又隔着第一固定部,极大加强了安装组件与顶喷花洒之间连接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所述加强件包括一面开口的方管,所述开口设置于所述方管对应所述前板的一面,所述连接件包括螺母和螺栓,所述方管对应所述后盖组件的一面设置有与所述螺栓相适配的第三通孔,所述螺栓的头部设置于所述方管内,所述螺栓的螺杆一端穿过所述第三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与第二固定部外的螺母相配合,所述方管厚度与所述固定部与前板之间的间距相适配。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先将螺栓从开口方向插入方管,螺栓的螺杆穿过方管上的第三通孔,再将方管卡设于第一固定部与所述前板的间隙中,再将后盖组件盖上,使螺栓的螺杆穿过后盖组件上的第二通孔,此时再将第二固定部上的第一通孔对准螺栓的螺杆穿过后,用螺母拧紧,由于连接件需连接第二固定部、后盖组件和方管,相较于从外直接通过螺丝连接,方管隐藏在后盖组件下,不容易定位,将螺栓设置于方管内,螺杆向外,使安装更为方便、简单。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所述方管对应所述螺栓的位置设置有用于将所述螺栓的头部夹紧的夹紧部,所述第一固定部对应所述第二通孔的位置设置有与所述方管相适配的定位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夹紧部,加工时将螺栓与方管固定,第一无需组装,一体化便于安装,第二螺栓与方管连接更紧固,加强连接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所述第一固定部上设置有用于与所述后盖组件进行固定的第四通孔,所述后盖组件上设置有用于所述第一固定部与进行固定的第五通孔,所述第一固定部与所述后盖组件通过螺丝进行固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螺丝将第一固定部与后盖组件进行连接,结构更加稳定,且将螺丝隐藏在背面,更加美观。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所述后盖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固定部一端的第一盖板、设置于所述第一固定部另一端的第二盖板和设置于所述第一盖板与第二盖板之间的盖体,所述第一盖板设置于所述第一固定部与所述安装组件之间,所述盖体设置于所述第一固定部对应所述出水组件的位置,所述盖体两侧设置有用于与所述第一固定部进行连接的第三固定部,所述盖体的高度与所述出水组件的高度相适配,所述出水组件卡设于所述盖体与所述前板之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后盖组件设置于第一固定部与所述安装组件之间,所有设置第一盖板和盖体,当维修时只需要拆下盖体,就可对出水组件等进行更换,无需先拆卸安装组件,同时第一盖板还要与l型安装架相连接,采用盖板可降低整体顶喷花洒的厚度;同时设置盖体,盖体高度高于盖板,在保证整体厚度较薄的同时,加大容纳腔内的空间,便于加入其他功能性组件,如水量感应组件、水温感应组件、水力发电机、过滤组件等。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所述第一盖板对应所述盖体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卡部,所述第二盖板对应所述盖体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卡部,所述第一卡部和所述第二卡部均卡设于所述盖体内,所述第一卡部的外壁与所述盖体对应所述第一卡部一端的内壁相抵触,所述第二卡部的外壁与所述盖体对应所述第二卡部一端的内壁相抵触,所述盖体对应所述第一卡部的一端设置有开口,所述开口小于所述第一卡部,所述第一卡部上设置有管道通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第一卡部和第二卡部,先固定第一盖板和第二盖板,再将盖体直接沿卡部外壁套入,在对盖体进行固定,安装方便的同时盒体两端分别与第一卡部和第二卡部抵触,使结构更稳定,更平整,运输中不容易变形。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描述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面板本体的结构图;

图3为图2的a部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局部结构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6为图5的b部放大图;

图7为图5的c部放大图;

附图标记:1.面板本体,11.前板,111.出水孔,12.侧板,13.固定板,131.第一固定部,1311.定位部,1312.第四通孔,132.限位部,133.连接部,2.后盖组件,21.第一盖板,211.第二通孔,212.第一卡部,22.第二盖板,221.第二卡部,23.盖体,231.第三固定部,24.第五通孔,3.安装组件,31.l型安装架,311.第二固定部,3121.第一通孔,312.安装部,3121.安装孔,32.连接件,33.加强件,331.方管,3311.第三通孔,3312.夹紧部,4.容纳腔,5.出水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参见附图1-7,本实施例公开的一种顶喷花洒,包括面板本体1、后盖组件2和出水组件5,所述面板本体1包括前板11和侧板12,所述前板11两侧的侧板12相对所述前板11的另一面设置有固定板13,所述前板11与所述固定板13之间形成间隙,所述后盖组件2与所述固定板13可拆卸连接,所述后盖组件2与所述前板11之间形成容纳腔4,所述出水组件5设置于所述容纳腔4内,所述前板11上设置有与所述出水组件5相适配的出水孔111,所述前板11、所述侧板12与所述固定板13通过折弯一体成型。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中,所述侧板12的厚度为d,优选的,8mm<d<15mm。

本实施例进一步设置:所述固定板13包括第一固定部131、限位部132和连接部133,所述第一固定部131一侧与所述限位部132对应所述前板11的一面相连接,所述限位部132另一面与所述连接部133的一侧相连接,所述连接部133高于所述第一固定部131,所述连接部133另一侧与所述侧板12相连接,所述第一固定部131、所述限位部132和所述连接部133通过折弯一体成型,所述两侧限位部132之间的距离与所述后盖组件2的宽度相适配。

本实施例进一步设置:所述后盖组件2上设置有安装组件3,所述安装组件3与所述后盖组件2可拆卸连接。

本实施例进一步设置:所述安装组件3包括l型安装架31、用于与所述后盖组件2相连接的连接件32和用于加强连接的加强件33,所述l型安装架31设置于所述后盖组件2相对于所述前板11的另一面的一端,所述加强件33设置于所述第一固定部131与所述前板11之间,所述l型安装架31包括用于与所述后盖组件2相连接的第二固定部311和用于与墙体相连接的安装部312,所述第二固定部311与所述后盖组件2通过所述连接件32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二固定部311上设置有与所述连接件32相适配的第一通孔3121,所述后盖组件2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通孔3121相适配的第二通孔211,所述安装部312上设置有安装孔3121和管道通孔。

本实施例进一步设置:所述加强件33包括一面开口的方管331,所述开口设置于所述方管331对应所述前板11的一面,所述连接件32包括螺母和螺栓,所述方管331对应所述后盖组件2的一面设置有与所述螺栓相适配的第三通孔3311,所述螺栓的头部设置于所述方管331内,所述螺栓的螺杆一端穿过所述第三通孔3311和所述第二通孔211与第二固定部311外的螺母相配合,所述方管331厚度与所述固定部与前板11之间的间距相适配。

本实施例进一步设置:所述方管331对应所述螺栓的位置设置有用于将所述螺栓的头部夹紧的夹紧部3312,所述第一固定部131对应所述第二通孔211的位置设置有与所述方管331相适配的定位部1311。

本实施例进一步设置:所述第一固定部131上设置有用于与所述后盖组件2进行固定的第四通孔1312,所述后盖组件2上设置有用于所述第一固定部131与进行固定的第五通孔24,所述第一固定部131与所述后盖组件2通过螺丝进行固定。

本实施例进一步设置:所述后盖组件2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固定部131一端的第一盖板21、设置于所述第一固定部131另一端的第二盖板22和设置于所述第一盖板21与第二盖板22之间的盖体23,所述第一盖板21设置于所述第一固定部131与所述安装组件3之间,所述盖体23设置于所述第一固定部131对应所述出水组件5的位置,所述盖体23两侧设置有用于与所述第一固定部131进行连接的第三固定部231,所述盖体23的高度与所述出水组件5的高度相适配,所述出水组件5卡设于所述盖体23与所述前板11之间。

本实施例进一步设置:所述第一盖板21对应所述盖体23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卡部212,所述第二盖板22对应所述盖体23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卡部221,所述第一卡部212和所述第二卡部221均卡设于所述盖体23内,所述第一卡部212的外壁与所述盖体23对应所述第一卡部212一端的内壁相抵触,所述第二卡部221的外壁与所述盖体23对应所述第二卡部221一端的内壁相抵触,所述盖体23对应所述第一卡部212的一端设置有开口,所述开口小于所述第一卡部212,所述第一卡部212上设置有管道通孔。

上述的“之间”并不仅仅指方位、位置之间,还包括指不同零件的相互作用之间的意思,上述的前方是参照顶喷花洒出水方向。

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面板本体1,前板11,出水孔111,侧板12,固定板13,第一固定部131,定位部1311,第四通孔1312,限位部132,连接部133,后盖组件2,第一盖板21,第二通孔211,第一卡部212,第二盖板22,第二卡部221,盖体23,第三固定部231,第五通孔24,安装组件3,l型安装架31,第二固定部311,第一通孔3121,安装部312,安装孔3121,连接件32,加强件33,方管331,第三通孔3311,夹紧部3312,容纳腔4,出水组件5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实用新型精神相违背的。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