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工业大麻麻屑清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921426发布日期:2020-02-14 16:21阅读:325来源:国知局
一种工业大麻麻屑清洁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清洁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工业大麻麻屑清洁装置。



背景技术:

工业大麻是四氢大麻酚含量低于0.3%的大麻,主要应用于农业种植、纺织、服装、造纸、生物能源、医药和饲料等方面。工业大麻叶中含有活性物质,可用于抗癌、抗艾滋病、治疗神经疾病等;其天然抑菌效果,可广泛应用于抗菌功能纤维、天然防腐剂、杀菌药物及喷剂、个人清洁用品等;另外,工业大麻叶在抗紫外线,抗氧化活性上效果显著,在化妆品领域可以起到抗紫外线、去皱、祛斑等效果。因此,提取工业大麻叶中活性物质不仅具有巨大的经济价值,同时适应当前绿色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等多方面的需求,市场机会巨大,特别是工业大麻叶中大麻二酚应用较为广泛,主要应用于治疗癫痫、老年痴呆、抑郁、帕金森氏病等神经类疾病。工业大麻加工过程中会产生麻屑,大麻碎屑由天然纤维和碎渣组成,由于天然纤维具有实用价值,需要对其进行分离。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工业大麻麻屑清洁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工业大麻麻屑清洁装置,包括风箱,所述风箱左侧通过管道连接有鼓风机,所述风箱顶部上方设有进料口,所述风箱的右侧设有分离箱,所述分离箱一侧表面设有箱门,所述分离箱靠近风箱一侧设有袋装收集口,所述袋装收集口远离风箱一侧设有固定螺孔,所述分离箱右侧通过管道连接有抽风机,所述风箱的下方设有传送带,所述风箱右下方设有旋转毛刷,所述风箱在旋转毛刷内侧设有挡板,所述传送带右侧设有收集框。

优选的,所述进料口的上方设有进料斗。

优选的,所述固定螺孔的上方通过固定框固定安装有收集袋,所述固定框在固定螺孔对应位置设有螺孔。

优选的,所述箱门通过铰链连接在分离箱上,通过插销固定在分离箱上。

优选的,所述传送带与收集框连接处设有缓冲斜板。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和优点:该工业大麻麻屑清洁装置,首先通过鼓风机和收集袋的设计,可以对天然纤维进行收集;通过固定螺孔、固定框和螺孔的设计,可以方便更换收集袋;通过旋转毛刷和挡板的设计,可以将残留在废渣上的天然纤维回收到收集袋内;该工业大麻麻屑清洁装置,具有结构设计合理、分离效果好等优点,可以普遍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袋装收集口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固定框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风箱、2进料口、3鼓风机、4分离箱、41箱门、5收集袋、51袋装收集口、52固定螺孔、53固定框、54螺孔、6抽风机、7传送带、8旋转毛刷、9挡板、10收集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图1-4所示的一种工业大麻麻屑清洁装置,包括风箱1,所述风箱1左侧通过管道连接有鼓风机3,所述风箱1顶部上方设有进料口2,所述进料口2的上方设有进料斗,所述风箱1的右侧设有分离箱4,所述分离箱4一侧表面设有箱门41,所述箱门41通过铰链连接在分离箱4上,通过插销固定在分离箱4上,所述分离箱4靠近风箱1一侧设有袋装收集口51,所述袋装收集口51远离风箱1一侧设有固定螺孔52,所述固定螺孔52的上方通过固定框53固定安装有收集袋5,所述固定框53在固定螺孔52对应位置设有螺孔54,所述分离箱4右侧通过管道连接有抽风机6,所述风箱1的下方设有传送带7,所述风箱1右下方设有旋转毛刷8,所述风箱1在旋转毛刷8内侧设有挡板9,所述传送带7右侧设有收集框10,所述传送带7与收集框10连接处设有缓冲斜板。

工作原理:使用时,打开鼓风机3和抽风机6,从进料口2投放大麻麻屑进入风箱1,由于大麻废屑中纤维密度比麻渣大,从而在下落过程中大麻纤维被吹向袋装收集口51,纤维被抽进收集袋5中,收集袋5通过固定框53上螺孔54、固定螺孔52和螺钉进行固定,通过箱门41可以方便更换收集袋5,麻渣坠落至传送带7上后,被传送至风箱1外,在风箱1出口处上方设有的旋转毛刷8,挡板将旋转毛刷上的纤维刮下,从而再次进入袋装收集口51,分离出来的麻渣通过传送带7进入收集筐10,缓冲斜板使得废渣更好的进入收集筐10。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