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消除位移误差的点胶机走带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408577发布日期:2020-04-17 16:57阅读:489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消除位移误差的点胶机走带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感器加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消除位移误差的点胶机走带机构。



背景技术:

电感器(inductor)是能够把电能转化为磁能而存储起来的元件。电感器的结构类似于变压器,但只有一个绕组。电感器具有一定的电感,它只阻碍电流的变化。如果电感器在没有电流通过的状态下,电路接通时它将试图阻碍电流流过它;如果电感器在有电流通过的状态下,电路断开时它将试图维持电流不变,也因此电感器广泛运用于机械电气等各个领域。在电感器的生产过程中需要对电感器进行点胶操作,在点胶的过程中需要利用模带辅助点胶,模带可以用于放置电感,在点胶的过程中胶水可注入模带上用于放置电感的位置处,使电感粘覆上胶水,同时模带在电机等设备的牵引下移动,可以运送电感。传统的点胶过程中,经常使用电机拉动模带前进,而点胶机中涉及多个机构,模带从各个机构依次通过,因此模带的移动距离大都较长,而模带在移动的时候需要停留预定的时间,以便于各机构进行作业,因此在电机驱动模带转动的过程中,模带可能会出现相对滑动等,或因电机经由传动部件传动导致的误差或失位也可能导致模带失位,模带定位不准会影响加工作业,此时需要重新设定调整,浪费大量时间,降低了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消除位移误差的点胶机走带机构。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方案实现:

一种可消除位移误差的点胶机走带机构,包括竖直设置的基板,设置在基板侧面上的用于牵引模带移动的第一牵引轮,设置在第一牵引轮一侧的用于牵引模带的第二牵引轮,设置在第一牵引轮另一侧的用于牵引模带的第三牵引轮,所述第一牵引轮在设置于基板侧面的第一电机驱动下转动;所述第一牵引轮和第二牵引轮之间通过传动组件传动连接;在基板的侧面还设置有用于将模带导出的出带轮,所述出带轮在设置于基板侧面的第二电机驱动下转动,第二电机通过支撑座与基板连接固定,在支撑座上设置有用于感应出带轮转动角度的传感器,所述第二电机的转轴上设置有一与传感器对应的感应盘;所述第一牵引轮、第二牵引轮、第三牵引轮、出带轮均可转动连接在基板侧面,且第一牵引轮、第二牵引轮、第三牵引轮、出带轮上均设置有用于牵引模带的牵引针。

进一步的,传动组件包括与第一牵引轮连接的第一同步带轮,与第二牵引轮连接的第二同步带轮,以及用于连接第一同步带轮和第二同步带轮的皮带。

进一步的,所述基板上设置有多个用于压紧皮带的压紧组件,所述压紧组件包括设置在基板侧面的压紧座,可转动连接在压紧座上的压紧轮,在压紧座上设置有用于安装螺钉或螺栓的腰形通孔。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牵引轮和第二牵引轮之间的基板侧面设置有供模带通过的第一带槽,第一牵引轮和第三牵引轮之间的基板侧面设置有供模带通过的第二带槽。

进一步的,所述出带轮的一侧设置有供模带通过的第三带槽,第三带槽位于第二带槽下方,且第三带槽与第二带槽平行,定义第三带槽远离出带轮的一端为远端,在靠近第三带槽远端的基板处设置有用于将模带张紧的张紧轮。

进一步的,所述基板上可转动连接有用于将模带从第三牵引轮导向第三带槽的导向轮。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带槽和第二带槽上均设置有导向件。

进一步的,所述出带轮一侧的基板上可转动连接有一与出带轮匹配的用于压紧模带的压带轮。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电机通过支架与基板固定连接。

对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中,第一牵引轮和第二牵引轮之间通过传动组件连接,第一电机可驱动第一牵引轮和第二牵引轮同时转动,同时通过第二电机驱动出带轮转动,在三个位置牵引模带,增强了传动的稳定性,同时,第二电机转轴设置了感应盘,支撑座上设置了与感应盘配合的传感器,可检测电机转轴的转动角度,判断模带位移是否失位,并及时进行校正,不必再耗费时间进行重新设定和调整,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劳动强度,降低了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可消除位移误差的点胶机走带机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出带轮部分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参照图1至图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消除位移误差的点胶机走带机构,包括竖直设置的基板1,设置在基板侧面上的用于牵引模带移动的第一牵引轮2,设置在第一牵引轮一侧的用于牵引模带的第二牵引轮3,设置在第一牵引轮另一侧的用于牵引模带的第三牵引轮4,所述第一牵引轮在设置于基板侧面的第一电机21驱动下转动,本实施例中第一电机21通过支架22与基板1固定连接。

第一牵引轮和第二牵引轮之间通过传动组件5传动连接;在基板的侧面还设置有用于将模带导出的出带轮6,所述出带轮在设置于基板侧面的第二电机61驱动下转动,第二电机通过支撑座62与基板连接固定,在支撑座上设置有用于感应出带轮转动角度的传感器63,所述第二电机的转轴上设置有一与传感器对应的感应盘64。支撑座具体为“l”型,包括水平的底板部分和竖直设置在底板部分上的立板部分,其中第二电机固定在立板部分,传感器设置在底板部分。本实施例中传感器为光电传感器,感应盘上设置有若干个感应口,感应口以感应盘圆圆心为中心呈圆形阵列排布,相邻感应口以圆心为参照的角度间隔可根据生产的具体需求设置,比如可以为1°,或者其他小于180°的数值。出带轮6一侧的基板上可转动连接有一与出带轮匹配的用于压紧模带的压带轮65。压带轮通过旋转轴与基板可转动连接,用于将模带压紧在出带轮上。

第一牵引轮、第二牵引轮、第三牵引轮、出带轮均可转动连接在基板侧面,同时第一牵引轮、第二牵引轮、第三牵引轮、出带轮上均设置有用于牵引模带的牵引针7。从图1的角度看,第一牵引轮设置在基板侧面中间靠近上端面的位置处,第二牵引轮设置在基板侧面的左上角,第三牵引轮设置在基板侧面的右上角,出带轮设置在第一牵引轮下方靠近基板下端的位置处。

传动组件5包括与第一牵引轮2连接的第一同步带轮51,与第二牵引轮3连接的第二同步带轮52,以及用于连接第一同步带轮和第二同步带轮的皮带53。基板1上设置有多个用于压紧皮带53的压紧组件54,所述压紧组件包括设置在基板侧面的压紧座541,可转动连接在压紧座上的压紧轮542,在压紧座上设置有用于安装螺钉或螺栓的腰形通孔543。压紧座通过螺栓或螺钉和基板连接固定,因设置了腰型通孔,因此可灵活调节压紧轮在竖直方向的位置,从而调节压紧轮对皮带的压紧力度。

第一牵引轮2和第二牵引轮3之间的基板侧面设置有供模带通过的第一带槽11,第一牵引轮和第三牵引轮4之间的基板侧面设置有供模带通过的第二带槽12。

出带轮6的一侧设置有供模带通过的第三带槽13,第三带槽位于第二带槽12下方,第且三带槽与第二带槽平行,定义第三带槽远离出带轮的一端为远端,在靠近第三带槽远端的基板处设置有用于将模带张紧的张紧轮16。基板上可转动连接有用于将模带从第三牵引轮导向第三带槽的导向轮14,从图1的角度看,导向轮具体设置在基板侧面靠近左下方的位置处。第一带槽11和第二带槽12上均设置有导向件15。

第一牵引轮、第二牵引轮、第三牵引轮、出带轮均通过旋转轴、轴承与基板连接,本实施例中第一电机与第一牵引轮的转轴之间,第二电机与出带轮的转轴之间均可通过联轴器连接。在具体实施时第三牵引轮和出带轮处还可设置同步带轮,以便于进行传动连接。具体实施时本实用新型的传感器和两个电机可与控制模块连接(如计算机、单片机等)。具体工作时,模带首先从第二牵引轮处进入,依次通过第一带槽、第一牵引轮、第二带槽、第二牵引轮、导向轮、张紧轮、第三带槽,最后从出带轮处导出。在模带前进的过程中,传感器通过检测感应盘的转动角度,判断模带的前近距离是否达到预定数值。当模带前进发生失位时,感应盘未转动预定角度,传感器可检测到并反馈给控制系统,控制系统控制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转动对应角度来使模带到达预定的位置,对模带的位移误差进行修正。

本实用新型中,第一牵引轮和第二牵引轮之间通过传动组件连接,第一电机可驱动第一牵引轮和第二牵引轮同时转动,同时通过第二电机驱动出带轮转动,在三个位置牵引模带,增强了传动的稳定性,同时,第二电机转轴设置了感应盘,支撑座上设置了与感应盘配合的传感器,可检测电机转轴的转动角度,判断模带位移是否失位,并及时进行校正,不必再耗费时间进行重新设定和调整,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劳动强度,降低了生产成本。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虽然对本实用新型的描述是结合以上具体实施例进行的,但是,熟悉本技术领域的人员能够根据上述的内容进行许多替换、修改和变化,是显而易见的。因此,所有这样的替代、改进和变化都包括在附后的权利要求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