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泥造粒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325997发布日期:2020-07-04 00:50阅读:227来源:国知局
污泥造粒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污泥造粒系统,特别是涉及对粉状干化污泥进行造粒处理装置,主要适用于垃圾焚烧发电厂的干化污泥处理。



背景技术: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步伐的加速,我国的污水处理量越来越大,相应的污泥产生量迅速增加。污水年处理量将达500亿立方米,相应的污泥(含水率80%)年产生量约4000万吨;到2020年,预计我国污泥产量将突破年6000万吨。迄今,大部分污泥没有得到妥善处理,二次污染问题突出。

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后的污泥,一般含水率约80%,富含有机质等营养成分,又含有一定量的重金属和病毒、病原体、寄生虫卵等有害物质,污泥处置不当会造成严重的二次环境污染。目前各国污泥主要的处置方法是填埋、焚烧、填海与农田应用,欧美各国主要是填埋和农田利用,目前我国的污水厂污泥的主要去向是垃圾填埋场,随着污水处理率的不断提高,污泥大量的产出给垃圾填埋场带来巨大负担,缩短了填埋场的使用年限,进而给城市垃圾处理又造成了影响,并使得适宜填埋的场所显得越来越有限。因此为城市污水厂的污泥寻求解决出路,是至关重要的。

国内外许多机构及个人在污泥干化方面进行了大量研发,且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目前干化后的污泥,大部分都是采用直接投入垃圾焚烧炉焚烧处理,利用焚烧炉将脱水污泥加温干燥,再用高温氧化污泥中的有机物,使污泥成为少量灰烬。但是粉状污泥直接焚烧带来了问题:

(1)粉状污泥倾倒入垃圾储坑,垃圾吊抓勾抓取时会产生大量扬尘,使垃圾吊操作人员视线受阻;扬尘飘落在垃圾吊及附属设备上潮解,会对钢丝绳等设备造成腐蚀,对电控仪表设备造成短路导致故障频繁;

(2)粉状干污泥极易溶解,造成渗沥液管道系统堵塞,处理难度高,环境污染大,工作压力增大;

(3)粉尘在炉排上的翻动和一次风的扰动下混入烟气,增大了烟气中飞灰的含量,导致炉内结焦,严重时需要被迫停炉处理;导致电厂经济效益下降;

(4)受热面积灰、结焦的恶化,使得锅炉换热效率降低,运行中蒸发量不断减少,需经常性地进行非常规吹灰作业;而检修中清理焦块工作量巨大、工期长、难度高、危险性很大焦块掉落容易造成人员受伤。

从运行的实际情况下来看在焚烧炉内进行粉状干化污泥的直接焚烧,危害极大。为保证焚烧锅炉的长期安全稳定运行,减少粉状干污泥焚烧对锅炉及作业环境带来的危害,有必要设计一种很好的处理方法和与之相配套的设备来对粉状干污泥成品生产工艺进行技术改造,解决干化污泥直接焚烧带来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污泥造粒系统,能够方便地将污泥处理成颗粒状。污泥被压制成颗粒状,颗粒状的污泥在流转运输的过程中就不容易产生扬尘而污染作业环境,颗粒状的污泥在焚烧炉中的焚烧过程就不会产生灰粒而沾污受热面,可确保焚烧炉长周期运行,减少停炉时间。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污泥造粒系统,包括依次设置的进料仓、分筛装置、缓冲仓、造粒装置和打包装置;

所述进料仓和分筛装置之间设有第一输送装置,所述分筛装置与缓冲仓之间设有传送装置,所述缓冲仓和造粒装置之间设有第二输送装置,所述造粒装置和打包装置之间设有刮板输送装置;

污泥进入进料仓之后由第一输送装置输送至分筛装置中,分筛装置将干粉污泥中的硬块杂质筛除,传送装置将分筛后的污泥输送至缓冲仓中暂存,第二输送装置将缓冲仓中的污泥输送至造粒装置中,造粒装置将污泥压制成颗粒状之后由刮板输送装置输送至打包装置上进行打包。

优选地,所述进料仓上设有一个常用出料口和一个应急出料口,常用出料口和应急出料口上都设有电动插板阀。

优选地,所述缓冲仓上设有一个常用输料口和一个备用输料口;常用输料口上连接有一个常用的第二输送装置,常用的第二输送装置上连接有一个常用的造粒装置;备用输料口上连接有一个备用的第二输送装置,备用的第二输送装置上连接有一个备用的造粒装置。

优选地,所述第一输送装置和第二输送装置均为螺旋输送装置。

优选地,所述进料仓和缓冲仓位置高于分筛装置和造粒装置的位置,所述传送装置为斗式提升机。

优选地,所述造粒装置为离心环磨造粒机。

优选地,所述分筛装置中设有滚筒振动筛。

优选地,所述缓冲仓上连接有除尘器。

优选地,所述第二输送装置和造粒装置之间通过软连接管连接。

优选地,所述造粒装置与打包装置之间设有斜溜板,造粒装置将压制的颗粒状污泥输送到斜溜板上,刮板输送装置将斜溜板上的颗粒状污泥刮送至打包装置中。

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涉及的一种污泥造粒系统,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污泥造粒系统中,污泥进入进料仓之后由第一输送装置输送至分筛装置中,分筛装置将干粉污泥中的硬块杂质筛除,这样可以防止硬块杂质进入到造粒装置中而损伤造粒装置,传送装置将分筛后的污泥输送至缓冲仓中暂存,第二输送装置将缓冲仓中的污泥输送至造粒装置中,造粒装置将污泥压制成颗粒状之后由刮板输送装置输送至打包装置上进行打包,这样,污泥被压制成颗粒状,颗粒状的污泥在流转运输的过程中就不容易产生扬尘而污染作业环境。

附图说明

图1显示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污泥造粒系统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显示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污泥造粒系统的俯视图。

图3显示为进料仓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显示为缓冲仓的结构示意图。

元件标号说明

1厂房

2进料仓

3分筛装置

4缓冲仓

5造粒装置

6打包装置

7第一输送装置

8传送装置

9第二输送装置

10刮板输送装置

11常用出料口

12应急出料口

13常用输料口

14备用输料口

15除尘器

16软连接管

17斜溜板

18污泥颗粒包输送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污泥造粒系统,包括依次设置的进料仓2、分筛装置3、缓冲仓4、造粒装置5和打包装置6;

所述进料仓2和分筛装置3之间设有第一输送装置7,所述分筛装置3与缓冲仓4之间设有传送装置8,所述缓冲仓4和造粒装置5之间设有第二输送装置9,所述造粒装置5和打包装置6之间设有刮板输送装置10;

污泥进入进料仓2之后由第一输送装置7输送至分筛装置3中,分筛装置3将干粉污泥中的硬块杂质筛除,传送装置8将分筛后的污泥输送至缓冲仓4中暂存,第二输送装置9将

缓冲仓4中的污泥输送至造粒装置5中,造粒装置5将污泥压制成颗粒状之后由刮板输送装置10输送至打包装置6上进行打包。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污泥造粒系统中,请参考图1和图2,污泥进入进料仓2之后由第一输送装置7输送至分筛装置3中,分筛装置3将干粉污泥中的硬块杂质筛除,这样可以防止硬块杂质进入到造粒装置5中而损伤造粒装置5,传送装置8将分筛后的污泥输送至缓冲仓4中暂存,第二输送装置9将缓冲仓4中的污泥输送至造粒装置5中,造粒装置5将污泥压制成颗粒状之后由刮板输送装置10输送至打包装置6上进行打包,这样,污泥被压制成颗粒状,颗粒状的污泥在流转运输的过程中就不容易产生扬尘而污染作业环境。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污泥造粒系统采用新型的粉状污泥处理工艺,解决了城市污泥干化后直接焚烧带来的扬尘污染及对焚烧炉设备的负面影响,使得污泥处理后零排放,防止污泥对环境的二次污染。

为了应对可能发生的故障,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请参考图1和图3,所述进料仓2上设有一个常用出料口11和一个应急出料口12,常用出料口11和应急出料口12上都设有电动插板阀。常用出料口11与第一输送装置7连接,应急出料口12一般情况下由电动插板阀封堵,在正常工作时,进料仓2中的污泥从常用出料口11出来并由第一输送装置7输送到分筛装置3中,而应急出料口12处于封堵状态。如果进料仓2之后的设备出现故障而不能正常运行,则常用出料口11上的电动插板阀将常用出口封堵,且应急出料口12上的插板阀打开而使得进料仓2中的污泥从应急出口排出并由运输车运走。

此外,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请参考图1和图4,所述缓冲仓4上设有一个常用输料口13和一个备用输料口14;常用输料口13上连接有一个常用的第二输送装置9,常用的第二输送装置9上连接有一个常用的造粒装置5;备用输料口14上连接有一个备用的第二输送装置9(图中未显示备用的第二输送装置9),备用的第二输送装置9上连接有一个备用的造粒装置5(图中未显示备用的造粒装置5),常用的造粒装置5和备用的造粒装置5均与打包装置6连接,常用的造粒装置5和备用的造粒装置5均可将压制的污泥输送到打包装置6中。这样,在需要检修常用的第二输送装置9和常用的造粒装置5时,常用输料口13上的电动插板阀关闭,而备用输料口14上的电动插板阀打开,备用的第二输送装置9和备用的造粒装置5可以继续工作,当然,也可以同时打开常用输料口13和备用输料口14上的电动插板阀,并同时启动常用的造粒装置5和备用的造粒装置5,使得两台造粒装置5同时工作,提高生产效率。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污泥造粒系统中,第一输送装置7用于将污泥从进料仓2输送到分筛装置3中,第二输送装置9用于将污泥从缓冲仓4输送到造粒装置5中,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一输送装置7和第二输送装置9均为螺旋输送装置(螺旋输送装置俗称绞龙输送机),螺旋输送装置特别适用于输送污泥这种干粉状的物料,输送效率较高。

请参考图1,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污泥造粒系统设置在厂房1中,为了节约厂房1空间,所述进料仓2和缓冲仓4位置高于分筛装置3和造粒装置5的位置,分筛装置3设置在进料仓2的正下方,造粒装置5设置在缓冲仓4的正下方,所述传送装置8为斗式提升机或者刮板提升机,传送装置8将分筛装置3排出的污泥向上提升到缓冲仓4中,为了防止传送装置8在传送污泥时产生污泥扬尘,传送装置8设置在封闭的罩壳中,这样,传送装置8上的污泥不易产生扬尘而影响车间环境。为了防止缓冲仓4中的污泥产生扬尘,如图1所示,所述缓冲仓4上连接有除尘器15。污泥中含有大量腐烂有机物,容易产生较大的臭味,也比较容易产生扬尘,为了使得厂房1中保持较好的作业环境,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在厂房1中设置有除尘装置、除臭装置和通风装置,以尽可能地改善作业环境。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污泥造粒系统用于对干粉状的污泥进行处理而制造成颗粒状的污泥,需要采用压制的方式制造污泥颗粒,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造粒装置5为离心环磨造粒机,离心环磨造粒机能够产生较大的压力,使得干粉状的污泥被压制成颗粒状。离心环磨造粒机吸取国外制粒机之精华,心脏部件采用“二层模具”,结构独特,且“压辊”采用高强度耐磨合金材料精制而成,具有设计独特、结构合理、降能高效、寿命长等特点。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污泥造粒系统中,分筛装置3将污泥中的金属块、石块等硬块杂质筛除,以防止这些硬块状的颗粒卡滞造粒装置5,筛除硬块杂质之后,污泥为均匀细小的粉末状。将污泥中的金属块等硬块杂质筛除,可以防止污泥中的重金属和有害物质附着在渣颗粒中,随着焚烧炉大渣排除一并处理,解决了城市污泥处理问题。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分筛装置中设有滚筒振动筛。如图1所示,为了便于将第二输送装置9和造粒装置5连接起来,所述第二输送装置9和造粒装置5之间通过软连接管16连接。为了使得造粒装置5输出的污泥颗粒能够较容易地输入到打包装置6中,如图1所示,所述造粒装置5与打包装置6之间设有斜溜板17,造粒装置5将压制的颗粒状污泥输送到斜溜板17上,刮板输送装置10将斜溜板17上的颗粒状污泥刮送至打包装置6中。为了使得打包的污泥颗粒包有温度的重量,在打包装置6中还设有称重装置,称重装置称足一定量的污泥颗粒之后,打包装置6将称好的污泥颗粒打包起来,并由污泥颗粒包输送装置18(见图1)输送到后续工位。打包装置6可以采用立式包装机,全自动称重打包,可实现称量、充填到制袋、封口、包装一体化流程,无需人工装袋包装。

为了便于控制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污泥造粒系统,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污泥造粒系统还具有控制系统,控制系统包括控制柜、设置在进料仓2和缓冲仓4中的料位计,plc控制器、触摸屏,电气元件、变频器、pid表、显示仪器和电控程序等。分筛装置3、第一输送装置7、第二输送装置9、造粒装置5、打包装置6以及电动插板阀等设备均由控制系统控制运行。常用的造粒装置5和备用的造粒装置5可以各由一个控制柜控制,采用本地控制方式,其它设备合到一面控制柜,可实现远程/就地切换操作。当切换至本地运行时,操作人员可通过控制柜上的触摸屏控制设备启停,控制柜上的二次仪表可显示各模拟量数据,带模拟量控制的信号可在控制柜的pid表上设定。触摸屏与plc通讯可控制各设备,也可显示各设备启停状态、报警状态。当切换至远程控制时,dcs的输出接至plc的输入,所有逻辑做在plc里面,dcs可接受二次仪表变送出来的模拟信号,此时本地的触摸屏操作无效。dcs发出模拟信号可控制各设备的频率,同时可接受设备的状态反馈、报警反馈等。

基于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污泥造粒系统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污泥造粒系统把粉状干化污泥造粒后,完美解决运输及处理过程中带来环境污染和人身危害。

2、分筛装置3将污泥中的金属块、石块等硬块杂质筛除,以防止这些硬块状的颗粒卡滞造粒装置5,可以防止污泥中的重金属和有害物质附着在渣颗粒中,随着焚烧炉大渣排除一并处理,解决了城市污泥处理问题。

3、粉状干化污泥直接投入焚烧炉焚烧,会造成焚烧炉和余热锅炉积灰、结焦,使得锅炉换热效率降低,结焦严重时需被迫停炉处理;检修中清理焦块工作量巨大、工期长、难度高、危险性大。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污泥造粒系统把污泥造粒后焚烧,能够避免污泥对焚烧炉和余热锅炉产生的负面影响,为电厂省下一大笔维修费用,同时节省了停炉时间,极大地提高了电厂的经济效益。

4、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污泥造粒系统采用离心环磨造粒机,该造粒机吸取国外制粒机之精华,心脏部件采用“二层模具”,结构独特,且“压辊”采用高强度耐磨合金材料精制而成,具有设计独特、结构合理、降能高效、寿命长、造粒成功率高等特点。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有效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种种缺点而具高度产业利用价值。

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