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空气增压结构及花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962176发布日期:2020-06-02 20:50阅读:465来源:国知局
一种空气增压结构及花洒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位于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空气增压结构及花洒。



背景技术:

现有市场上的花洒内的空气增压结构的形式很多,但大多数空气增压结构的结构都相对较为复杂;此外,现有的空气增压结构中的进气孔通常设置于增压部件出水一侧的侧壁上,因此,水容易从进气孔处逸出至增压结构与花洒本体内壁的进气间隙内,水资源易浪费,同时,增压部件侧壁上开设的孔的大小有限,空气的流动会受到限制,空气的流动损失大,增压效果不佳,出水效果也相应地会受到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背景技术中存在的上述缺陷或问题,提供一种空气增压结构及花洒,该空气增压结构及花洒能够有效解决水会从进气孔流出或水流入进气间隙内的问题,节水效果和空气增压效果均可得以保证,结构简单、装配简便。

为达成上述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空气增压结构,其应用于出水装置,所述出水装置的侧壁具进气孔;包括:过水元件,其装配于出水装置的出水通道内且具可过水的喷射孔,其外壁与出水装置内壁密封界定形成有连通进气孔的进气间隙;密封元件,其密封隔设于进气间隙与过水元件的出水端之间且具环形的弹性片;其中,所述喷射孔过水且带动过水元件的出水端一侧的气压减小时,所述弹性片受外部气压作用变形并开启进气间隙与过水元件的出水端一侧的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出水装置内设有相对的第一抵接面和第二抵接面,以界定出过水元件的安装区域并抵接过水元件。

进一步地,所述过水元件为中空的管状结构,其靠近其出水端的一侧内设隔板;所述隔板上设有若干所述的喷射孔。

进一步地,所述过水元件的侧壁呈台阶状,过水元件的外壁台阶面和其直径较大一侧的外壁与出水装置内壁界定形成了进气间隙;所述密封元件套接于过水元件直径较小一侧的外壁上;所述第一抵接面和第二抵接面分别抵接过水元件的大径端和外壁台阶面。

进一步地,所述过水元件的直径较大一侧的外壁或出水装置的内壁设有若干周向排布的筋条;所述过水元件的外壁台阶面上设有径向延伸的导槽;由所述筋条分隔出的过水元件与出水装置之间的间隙连通导槽并构成了所述的进气间隙。

进一步地,所述密封元件为v型密封圈,其开口端朝向出水方向设置,且其的一侧唇边构成了所述的弹性片。

一种花洒,包括花洒本体、进水球头和上述所述的空气增压结构;所述花洒本体顶部具一连接部,其内设骨位;所述连接部具进气孔;所述进水球头由一锁接件限制于连接部,锁接件与花洒本体件具装配间隙;所述过水元件抵接于进水球头和骨位之间,其一端接通进水球头的出水端,其另一端连通花洒本体的出水腔;所述密封元件套设于过水元件靠近出水腔的一侧。

进一步地,所述空气增压结构还包括密封圈;所述密封圈密封抵接于过水元件和进水球头之间。

由上述对本实用新型的描述可知,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的如下有益效果:

1、本技术方案,在出水装置的侧壁设置进气孔,并在进气间隙和过水元件的出水端之间隔设密封元件,实现将进气间隙及进气孔与出水通道间隔离的功能,保证在正常进水的状态下,出水通道内的水不会由进气孔以及进气间隙流出,节水效果好,且空气增压的出水效果佳;本技术方案中,过水元件设于出水通道内,当出水装置进水时,过水元件过水,且水流经过喷射孔射出之后能够带动过水元件出水端周边的空气减少,此时,外部的空气会源源不断地进入至进气间隙并使弹性片变形而不再密封,进气间隙连通出水通道,空气进入至出水装置内部,实现空气增压出水的效果,增强了水压同时能够有效地节省水源,进水过程中,当发生水流流至密封元件处的情况时,即可使弹性片重新封闭进气间隙与出水通道的连通,保证出水装置内部的水不会外流;当出水装置关闭出水时,弹性片回弹,进气间隙与出水通道隔离,有效防止出水通道内的水倒流至进气间隙内。

2、出水装置内设的第一抵接面和第二抵接面,实现了过水元件在出水装置内的定位问题,避免过水元件出现移位而失效。

3、在隔板上设置喷射孔,结构较为简单、成型工艺也更为简单,在实现了能够喷射出水的功能的同时,尽可能地减轻了过水元件的厚重感。

4、过水元件的侧壁呈台阶状设置,既提供了供第一抵接面或第二抵接面进行抵接的位置,同时外壁台阶面的设置还可实现与出水装置配合界定出密封元件的装配空间,实现对密封元件进行定位,提升密封元件的稳定性,本技术方案中,进气间隙内的空气经密封元件之后直接与过水元件的出水端周边的水混合,增压效果较佳。

5、过水元件与出水装置之间的进气间隙由筋条进行界定,同时,筋条还可起到对过水元件进行定位的目的,有效防止过水元件在出水装置内产生径向上的偏移;导槽的设计则保证了空气能够可靠地导入至密封元件所在处。

6、密封元件采用v型密封圈,其结构简单、功能可靠。

7、本技术方案采用上述空气增压结构的花洒,空气增压结构无需装入于花洒本体内部,结构简单、装配便利,花洒出水时,外部空气可依次经装配间隙和进气口进入至进气间隙内,并使密封元件变形,然后进入至花洒本体内与水混合增压;花洒关水时,花洒内部气压与外部重新平衡,密封元件上的弹片回弹并隔离进气间隙和花洒内部的出水通道,空气增压效果佳、节水效果显著。

8、密封圈的设置,与密封元件配合实现了在过水元件与花洒内壁密封界定形成进气间隙的功能,结构简单,密封效果可靠,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简要介绍所需要使用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空气增压结构应用于花洒内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花洒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过水元件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过水元件的结构示意图二。

具体实施方式

权利要求书和说明书中,除非另有限定,术语“第一”、“第二”或“第三”等,都是为了区别不同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顺序。

权利要求书和说明书中,除非另有限定,术语“中心”、“横向”、“纵向”、“水平”、“垂直”、“顶”、“底”、“内”、“外”、“上”、“下”、“前”、“后”、“左”、“右”、“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乃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和位置关系,且仅是为了便于简化描述,而不是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

权利要求书和说明书中,除非另有限定,术语“固接”或“固定连接”,应作广义理解,即两者之间没有位移关系和相对转动关系的任何连接方式,也就是说包括不可拆卸地固定连接、可拆卸地固定连接、连为一体以及通过其他装置或元件固定连接。

权利要求书和说明书中,除非另有限定,术语“包括”、“具有”以及它们的变形,意为“包含但不限于”。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参见图1至图4,图1至图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空气增压结构及花洒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空气增压结构100,其应用于出水装置内,出水装置的侧壁上具进气孔2002,该空气增压结构100包括过水元件1、密封元件2和密封圈3。

其中,过水元件1装配于出水装置的出水通道2003内,且其具可过水的喷射孔11,过水元件1的外壁与出水装置内壁密封界定形成连通进气孔2002的进气间隙。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过水元件1为内部中空的管状结构,其侧壁呈台阶状,为了便于定义,此处将过水元件1侧壁上直径较大的部分定义为大径部,将过水元件1侧壁上直径较小的部分定义为小径部;过水元件1内部设有垂直轴向的隔板,隔板上设置有若干小孔,该小孔即为上述所需的喷射孔11,隔板的厚度较小,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减小了过水元件1的厚重感,进一步地可尽可能地减小出水装置的重量的增加;过水元件1的外壁台阶面上设有沿径向延伸的导槽13;出水装置内形成有供过水元件1容纳的区域,当过水元件1在出水装置内装配到位时,其大径部的外壁与出水装置的内壁间隔设置,该间隙连通导槽13,也即,过水元件1的外壁台阶面和其直径较大一侧的外壁与出水装置内壁界定形成了进气间隙。

本实施例中,出水装置内设有相对的第一抵接面和第二抵接面,第一抵接面和第二抵接面分别抵接过水元件1的两侧,并界定出供过水元件1装设的安装区域,实现了对过水元件1进行定位的目的,避免过水元件1出现移位而失效。

优选地,如图3和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过水元件1的直径较大一侧(大径部)的外壁或出水装置的内壁设有若干沿周向排布的筋条12,该筋条12既保证了过水元件1与出水装置之间形成了间隙,同时,还可对过水元件1的安装进行定位,避免其发生径向上的偏移;应当理解,本实施例中的筋条12应为轴向延伸设置。

且本实施例中,密封元件2与过水元件1的出水端的距离很近,以使密封元件2上的弹性片21在开启进气间隙与过水元件1的出水端的连通时,空气能够快速地与出水装置内的水混合,空气的流动路径短,气压的损失小,增压效果更佳;也就是本实施例中过水元件1的小径部的长度较短,并刚好与密封元件2的轴向长度相匹配。

密封元件2密封隔设于进气间隙与过水元件1的出水端之间且具环形的弹性片21,弹性片21用于在喷射孔11过水且带动过水元件1的出水端一侧的气压减小时发生形变,并开启进气间隙与过水元件1的出水端一侧的连通,空气进入出水装置内部与水混合增压;当出水装置关水时,喷射孔11停止过水,出水装置内的气压与外部气压回复平衡,弹性片21回弹,从而重新隔断了进气间隙与出水装置内部出水通道2003的连通。

优选地,本实施例中的密封元件2采用v型密封圈3,其开口端朝向出水方向设置,且其的一侧唇边构成了上述的弹性片21。

具体地,v型密封圈3套设于过水元件1的小径部外壁上,并与出水装置内壁进行密封配合,当外部的空气进入至大径部的外壁与出水装置内壁的间隙时可经导槽13流动至密封元件2所在处。

为了实现对v型密封圈3进行定位的目的,本实施例中,出水装置的内部形成有与过水元件1的外壁台阶面相对的抵接面,该抵接面和过水元件1的外壁台阶面配合界定形成供v型密封圈3定位装设的安装区域。

密封圈3抵接于过水元件1的大径部的端面与出水装置的内壁之间,其与密封元件2和出水装置的内壁密封界定形成进气间隙,应当理解,此处的密封配合关系指的是,将进气间隙与出水装置内的出水通道2003隔离开来。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花洒,该花洒包括花洒本体200、进水球头300和上述的空气增压结构100。

其中,花洒本体200与进水球头300连接并共同构成了上述的出水装置,本实施例中,进水球头300的进水道和花洒本体200内的出水道连通共同构成了上述的出水装置的出水通道2003;具体地,花洒本体200的顶部具一连接部2001,花洒本体200内设有骨位(台阶);连接部2001上设有进气孔2002,由此可知,本实施例所提供的花洒为顶喷花洒。

进水球头300通过一锁接件限制于连接部2001,锁接件与花洒本体200具装配间隙,由于零部件间的加工误差的存在,该装配间隙是所有的装配关系中均具有的,该装配间隙连通连接部2001上的进气孔2002,由此为进气间隙的进气提供可能性;该锁接件可为锁接螺母,进水球头300与花洒本体200的连接方式为常规设计,此处不加以赘述。

过水元件1装配于进水球头300和骨位之间,其一端接通进水球头300的出水端,其另一端连通花洒本体200的出水腔;本实施例中,进水球头300的球头端外壁构成了上述的第一抵接面,朝向进水球头300的一面则构成了第二抵接面,骨位抵接过水元件1的外壁台阶面,由骨位围合地空间供过水元件1的小径部插设,骨位的侧壁和过水元件1的小径部外壁之间通过装配上述的v型密封圈3进行密封配合;过水元件1的上端通过密封圈3密封抵接于进水球头300的球头端的外壁。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花洒在安装时,将v型密封圈3套设于过水元件1的小径部外壁上,然后将过水元件1的小径部一侧朝向花洒本体200内侧置入于花洒本体200内直至过水元件1的外壁台阶面抵接于骨位,将密封圈3置于过水元件1的上端,再将外壁套设有锁接件的进水球头300锁接于花洒本体200的连接部2001直至进水球头300紧密抵接密封圈3。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花洒在实际使用时,当花洒进水时,水流通过进水球头300流入至过水元件1,再由过水元件1上的喷射孔11流出,过水元件1的出水端周边的空气在射流的带动下减少,此时,由于压差的作用,花洒外部的空气会源源不断地进入至进气间隙并使v型密封圈3的唇边变形而不再起到密封作用,进气间隙连通花洒内的出水通道2003,外部空气进入至花洒内部,实现空气增压出水的效果;当花洒关闭进水时,外部空气从花洒面盖处的出水孔进入至出水通道2003内,出水通道2003内的气压重新与外部气压保持平衡,v型密封圈3的唇边回弹,并重新隔离进气间隙与出水通道2003,有效防止出水通道2003内的水倒流至进气间隙内,避免出现花洒漏水的现象。

上述说明书和实施例的描述,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