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反应釜用的密封盖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143112发布日期:2020-06-17 01:22阅读:606来源:国知局
一种反应釜用的密封盖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到化工设备领域,具体为一种反应釜用的密封盖。



背景技术:

在生产中,很多原料在密闭的反应釜中反应搅拌得来,在需要观察或者加料的时候,反应釜的密封盖根据生产需要就得频繁开启或关闭。

因此,密封盖的结构设计就需要符合实际的生产需要,根据其特点设计出既不会影响频繁开启或关闭,又能进一步为操作者提供方便的密封盖。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根据使用习惯和实际的生产特点,设计了一款新结构的密封盖,从而达到方便操作者使用,提高工作效率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反应釜用的密封盖,包括盖座和顶盖;所述盖座焊接设置在反应釜顶端的入料口处,用于给顶盖提供良好的安装平台;所述顶盖通过合页与所述盖座铰接设置,所述顶盖的中心处设置有方便查看反应釜内部情况用的观察口,所述观察口内嵌设有法兰盘,所述法兰盘内密封设置有透明的防爆玻璃;所述顶盖上设置有方便操作者掀开顶盖用的把手;所述顶盖的边缘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呈“v”型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凹槽以顶盖中心为圆心,首尾相连的环向设置在顶盖边缘。

进一步的,所述顶盖的边缘设置有多个缺口,多个所述缺口以顶盖中心为圆心等角度阵列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缺口设置至少三个。

进一步的,所述凹槽对称设置在所述缺口的两边。

进一步的,还包括有一种快锁装置,该快锁装置与盖座铰接,所述快锁装置卡接在所述凹槽内,从而实现对顶盖的锁紧。

本实用新型所达到的有益效果为:

1.通过直接在顶盖上设置透明的观察口,操作者在需要查看反应釜内的情况的时候,不再需要打开顶盖就可直接观察,而且,将透明防爆玻璃设置在顶盖上,操作者也能很容易的对其进行擦拭和清洗,方便实用。

2.通过在顶盖设置呈“v”型结构凹槽,方便与快锁装置配合,达到能实现快速开启或关闭的效果,方便操作者使用,提高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密封盖结构示意图。

图2为快锁装置爆炸结构图。

图3为快锁装置装配图。

图4为快锁装置锁紧顶盖的示意图。

图5为第二实施例的密封盖结构图。

图6第二实施例中快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盖座、2顶盖、3快锁装置、21法兰盘、22把手、23凹槽、24缺口、31铰接杆、32拉环、33锁紧部、33-1锁口、34连接座、35凹台、36铰接球、36-1铰接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本部分的描述仅是示范性和解释性,不应对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有任何的限制作用。

在本技术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参见图1,密封盖安装于反应釜(未画出)上,所述密封盖包括盖座1和顶盖2,所述盖座1焊接设置在反应釜顶端的入料口处,因为反应釜的上端面多为半球形的弧面,而盖座1为圆柱套筒结构,将盖座1的一端焊接在反应釜顶端的弧形的入料口处,另一端用于给顶盖2提供良好的安装平台,从而保证顶盖2的密封性。

所述顶盖2通过合页与所述盖座1铰接设置,所述顶盖2的中心处设置有方便查看反应釜内部情况用的观察口,所述观察口内嵌设有法兰盘21,所述法兰盘21内密封设置有透明的防爆玻璃。

现有的反应釜上也设置有观察窗,但是该观察窗多是直接固定设置在反应釜的外壳上,因为搅拌伴随着原料飞溅、原料反应散热等因素的影响,长时间后观察窗会沾满污垢变得模糊不清,操作者根本无法有效的擦拭观察窗,使得观察窗变成摆设,在需要查看的时候,还得只能打开反应釜的盖子,这样大频率的打开和关闭盖子,增大了操作者的劳动强度。

本实用新型将观察口直接设置在顶盖2上,不仅便于操作者观察,而且当防爆玻璃上有污垢的时候,也方便清理,实用性更强,只有在需要加料的时候才会将顶盖2打开,也减轻了操作者的劳动强度。

反应釜在搅拌过程中,往往伴随着震动,因此,为了更方便快捷的操作,快速锁紧顶盖2,保证其密封性,所述顶盖2的边缘设置有凹槽23,所述凹槽23呈“v”型结构。

参见图1、图4,所述凹槽23以顶盖2中心为圆心,首尾相连的环向设置在顶盖2边缘。

所述凹槽23是通过与快锁装置3相配合,该快锁装置3与盖座1铰接,所述快锁装置3卡接在所述凹槽23内,从而实现对顶盖2的锁紧。

参见图1-图4,具体的,所述快锁装置3包括铰接杆31和设置在所述铰接杆31上端的拉环32,所述拉环32与所述铰接杆31螺旋连接,还包括锁紧部33,所述锁紧部33为圆柱套筒结构,所述锁紧部33的内圆直径大于所述铰接杆31的直径,所述锁紧部33位于所述拉环32的下方且与所述铰接杆31同轴套接设置;所述锁紧部33的侧面设置有锁口33-1,所述锁口33-1呈倒立的“v”型结构。

所述锁口33-1与凹槽23相适配,从而达到快速卡接的效果。

所述拉环32底部焊接设置有连接座34,所述连接座34的中心设置内螺纹;所述锁紧部33的顶面设置有用于放置连接座34的环形凹台35,所述铰接杆31靠近拉环32的一侧的外圆面上设置有外螺纹,所述连接座34与所述铰接杆31螺纹连接。

使用时,参见图1-图4,所述连接座34置于所述凹台35内并与铰接杆31带有螺纹的一端连接,锁口33-1与凹槽23相互卡接,旋转所述拉环32,使连接座34向着铰接杆31方向旋进,将锁紧部33向下抵压,从而使锁口33-1与凹槽23卡紧,实现锁紧顶盖2的目的。

所述铰接杆31的底部与一铰接球36焊接,所述铰接球36上设置有贯穿其球心的铰接孔36-1。

铰接孔36-1方便设置在设置在盖座1上的销轴穿过,从而使整个快锁装置3与盖座1铰接连接。

优选的,所述锁口33-1内粘贴有防滑橡胶。

设置防滑橡胶的目的在于可以使顶盖2与反应釜更加固紧和密封,即便反应釜在搅拌过程中出现震动,快锁装置3也不会出现松动的情况。

优选的,所述顶盖2上设置有方便操作者掀开顶盖2用的把手22。

以上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第一实施例,还可以在本方案的基础上根据实际的生产情况做出部分的变换。

以下为变换后的第二实施例。

参见图5,在其他技术特征不变的情况下,所述顶盖2的边缘设置有多个缺口24,多个所述缺口24以顶盖中心为圆心等角度阵列设置。

优选的,所述缺口24设置至少三个,这样充分保证锁紧状态时的稳定性。

所述凹槽23对称设置在所述缺口24的两边,快锁装置3设置在缺口24内,与盖座1铰接,这时,快锁装置3为了配合顶盖2的结构,其锁紧部33作了变换,即参见图6,锁紧部33的侧面设置有对称的锁口33-1,以此达到锁紧的目的,其锁紧原理和锁紧方式与第一实施例相同。

应当指出,由于文字表达的有限性,而客观上存在无限的具体结构,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润饰或变化,也可以将上述技术特征以适当的方式进行组合;这些改进润饰、变化或组合,或未经改进将技术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