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洁式自动卷绕空气过滤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690961发布日期:2020-07-31 22:08阅读:147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洁式自动卷绕空气过滤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净化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洁式自动卷绕空气过滤器。



背景技术:

过去我们可能没有意识到空气污染带来的危害,但如今我们通过信息了解到空气污染的严重性,就需要安装空气净化器。尤其在一些人口密集或者特殊环境,例如中央空调系统、冶金烧结、化工、电子、污水处理、发电厂、煤矿通风、地铁通风、人防工程等通风领域的应用更加被关注。但大多数的空气净化器为过滤式空气净化器,这就决定了空气净化器的过滤网是需要经常清洗的,需要及时更换的,才能避免二次污染。但是现有的设备在使用过程中依然存在比较明显的技术上的问题,本项目就对于这些问题进行优化改善处理。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了一种自洁式自动卷绕空气过滤器,用以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自动卷绕式空气过滤器适用于各种通风进气净化场合,特别对于低压大风量送风系统的空气净化效果尤为理想。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自洁式自动卷绕空气过滤器,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的上端设置有第一卷轴,所述壳体的下端设置有第二卷轴,所述壳体的中部设置多个导向轴,多个所述导向轴呈波峰波谷状地位于所述壳体中;

第一电控部,其设置在所述壳体上,所述第一电控部用于驱动所述第一卷轴;

第二电控部,其设置在所述壳体上,所述第二电控部用于驱动所述第二卷轴;

滤料,其绕设在所述第一卷轴、多个所述导向轴以及所述第二卷轴上;

控制器,其用于控制所述第一电控部、所述第二电控部;

压差传感器,其设置在所述壳体上,所述压差传感器用于测量所述滤料的进风面和出风面之间的压力差,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压力差触发所述第二电控部启动,所述第二电控部带动所述第二卷轴将所述滤料收卷起来。

优选的是,其中,所述壳体包括上箱体、下箱体以及设置在所述上箱体、所述下箱体之间的两个支撑板,多个所述导向轴沿所述支撑板的长度方向均设在两个所述支撑板之间;

所述第一卷轴设置在所述上箱体内,所述上箱体上设置有用于通过所述滤料并朝向所述下箱体的第一通口;

所述第二卷轴设置在所述下箱体内,所述下箱体上设置有用于通过所述滤料并朝向所述上箱体的第二通口。

优选的是,其中,所述第一电控部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卷轴上的第一转动轮、设置在所述上箱体下表面的第一电动机、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转动轮与所述第一电动机的第一皮带;

所述第二电控部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卷轴上的第二转动轮、设置在所述下箱体上表面的第二电动机、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转动轮与所述第二电动机的第二皮带;

所述上箱体下表面设置有用于通过所述第一皮带的第三通口;

所述下箱体上表面设置有用于通过所述第二皮带的第四通口。

优选的是,其中,还包括:

呈波峰波谷状的第一强栅栏网,其与多个所述导向轴相适配,所述第一强栅栏网设置在两个支撑板之间,并位于在所述滤料的进风面上。

优选的是,其中,还包括:

呈波峰波谷状的第二强栅栏网,其与多个所述导向轴相适配,所述第二强栅栏网设置在所述上箱体与所述下箱体之间,并斜向地盖设在所述滤料的出风面上。

优选的是,其中,还包括:

呈波峰波谷状的轨道总成,其设置在所述支撑板的内表面,所述轨道总成包括第一轨道和第二轨道,所述第一轨道的波谷处呈向上的凸状,所述第二轨道的波峰处呈向下的凹状。

优选的是,其中,所述支撑板上设置有与所述导向轴对应的轴孔,所述轴孔内设置有与所述导向轴对应的第一轴承;

所述上箱体内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卷轴对应的第二轴承,所述下箱体内设置有与所述第二卷轴对应的第三轴承。

优选的是,其中,还包括:

卡死机构,其可拆地设置在所述滤料的端部,所述卡死机构包括第一卡条板、第二卡条板和两个卡扣件,所述滤料的端部设置在所述第一卡条板和所述第二卡条板之间,所述第一卡条板与所述第二卡条板的端部对齐,所述卡扣件卡接在所述第一卡条板和所述第二卡条板的端部,并且所述第一卡条板、所述滤料、所述第二卡条板的总厚度大于所述第一通口的宽度,使得所述滤料被所述第一卷轴收卷后,所述滤料脱离所述第二卷轴后卡在所述上箱体内。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自洁式自动卷绕空气过滤器通过设计压差传感器,压差传感器根据滤料两侧的压差通过控制器来控制更换滤料的时间,压差大说明滤料上沾满颗粒物,需要更换滤料,此种控制方法更精准,与计时相比,滤料的使用率高。

2、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自洁式自动卷绕空气过滤器中通过第一卷轴、第二转轴、第一电控部、第二电控部,当压差传感器启动控制器后,控制器启动第二电控部带动第二卷轴转动,将沾满颗粒物的滤料及时收卷起来,同时从第一卷轴上将未使用的新滤料拉出来继续对空气进行过滤,无需人工,省却清洗滤料的步骤,省时省力,减少更换滤料时的额外费用。

3、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自洁式自动卷绕空气过滤器中将多个导向轴呈波峰波谷状地位于壳体中,滤料相对于的也是以波峰波谷状进行收卷使用的,这样设计的目的是为了提高过滤面积、降低风阻、延缓阻力增长速度。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自洁式自动卷绕空气过滤器,本实用新型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实用新型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自洁式自动卷绕空气过滤器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自洁式自动卷绕空气过滤器的部分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自洁式自动卷绕空气过滤器中下箱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自洁式自动卷绕空气过滤器中轨道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自洁式自动卷绕空气过滤器的主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自洁式自动卷绕空气过滤器中卡死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中箭头表示进风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应当理解,本文所使用的诸如“具有”、“包含”以及“包括”术语并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它元件或其组合的存在或添加。

如图1-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自洁式自动卷绕空气过滤器,包括:

壳体1,所述壳体1的上端设置有第一卷轴2,所述壳体1的下端设置有第二卷轴3,所述壳体1的中部设置多个导向轴4,多个所述导向轴4呈波峰波谷状地位于所述壳体1中;

第一电控部,其设置在所述壳体1上,所述第一电控部用于驱动所述第一卷轴2;

第二电控部,其设置在所述壳体1上,所述第二电控部用于驱动所述第二卷轴3;

滤料5,其绕设在所述第一卷轴2、多个所述导向轴4以及所述第二卷轴3上;

控制器(未示出),其用于控制所述第一电控部、所述第二电控部;

压差传感器(未示出),其设置在所述壳体1上,所述压差传感器用于测量所述滤料5的进风面和出风面之间的压力差,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压力差触发所述第二电控部启动,所述第二电控部带动所述第二卷轴3将所述滤料5收卷起来。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压差传感器用于检测滤料5进风面与出风面之间的压力差,滤料5对空气进行过滤,当滤料5上沾满颗粒物后,滤料5进风面与出风面之间的压力差达到压差传感器设定检测的压力差时,压力传感器向控制器发送信号(控制器可以用plc控制器,具体型号如西门子200型plc控制器),控制器启动第二电控部启动,所述第二电控部带动第二卷轴3将滤料5收卷起来,滤料5沿着多个导向轴4可以顺畅地被收卷起来,导向轴4呈波峰波谷状的设置在壳体1内,这样滤料5绕在导向轴4上,相比直线型的滤料设计,可以增大滤料5与空气的接触面积,提高过滤效率。

其中,滤料5可以选用高效过滤、低风阻的滤材,这样可以满足pm2.5净化需求。

申请人已经申请的专利,如申请号为201721567943.8,一种自动收放滤料的空气净化装置的专利,该专利中已经详细的记载了压力传感器的原理和结构,本案中也可以采用该压力传感器,将压力传感器安装在壳体1上,压力传感器的两个压力室分别位于滤料5的进风面与出风面即可。

为了精确收卷的滤料长度,本案中可以采用在上述201721567943.8专利中旋转角传感器来计算滤料5的长度,具体原理不再赘述。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通过设计压差传感器,压差传感器根据滤料5两侧的压差通过控制器来控制更换滤料的时间,压差大说明滤料上沾满颗粒物,需要更换滤料,这样的控制方法更精准,与现有计时的空气净化器相比,滤料5的使用率高;

当压差传感器启动控制器后,控制器启动第二电控部带动第二卷轴3转动,将沾满颗粒物的滤料5及时收卷起来,同时从第一卷轴2上将未使用的新的滤料5拉出来继续对空气进行过滤,无需人工,省却清洗滤料的步骤,省时省力,减少更换滤料5时的额外费用。

另外,导向轴4呈波峰波谷状的设置在壳体1内,这样滤料5绕在导向轴4上,相比直线型的滤料设计,可以增大滤料5与空气的接触面积,提高过滤效率。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壳体1包括上箱体11、下箱体12以及设置在所述上箱体11、所述下箱体12之间的两个支撑板13,多个所述导向轴4沿所述支撑板13的长度方向均设在两个所述支撑板13之间;

所述第一卷轴2设置在所述上箱体11内,所述上箱体11上设置有用于通过所述滤料5并朝向所述下箱体12的第一通口(未示出);

所述第二卷轴3设置在所述下箱体12内,所述下箱体12上设置有用于通过所述滤料5并朝向所述上箱体11的第二通口14。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壳体1包括上箱体11、下箱体12、两个支撑板13,多个所述导向轴4沿支撑板13的长度方向均设在两个支撑板13之间组成了本空气净化器的整个外形结构;其中,第一卷轴2安装座在上箱体11中,第二卷轴3安装在下箱体12中,并且上箱体11上设置第一通口,下箱体12上设置有第二通口14,滤料5穿过第一通口、第二通口14。

另外,除了采用在上述201721567943.8专利中旋转角传感器来计算滤料5的长度,本案中还可以在上箱体11内设置激光测速传感器(未示出),激光测速传感器的探测端朝向第一卷轴2上的滤料5,激光测速传感器测量滤料5的移动速度,激光测速传感器的输出端与控制器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控制器的输出端与声光报警灯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控制器根据滤料5的移动速度和时间可以精确计算出滤料5的长度。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通过上述结构的设计给出了本空气净化器的整个结构,使得本案中的自洁式自动卷绕空气过滤器适用于各种通风进气净化场合,特别对于低压大风量送风系统的空气净化效果尤为理想,同时也方便收卷滤料使用。

在本案中还可以采用激光测速传感器来测量滤料的长度,当滤料脱离第二卷轴后,激光测速传感器监测不到滤料后,通过控制器启动声光报警灯向操作人员报警。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控部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卷轴2上的第一转动轮、设置在所述上箱体11下表面的第一电动机、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转动轮与所述第一电动机的第一皮带;

所述第二电控部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卷轴3上的第二转动轮15、设置在所述下箱体12上表面的第二电动机16、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转动轮15与所述第二电动机16的第二皮带17;

所述上箱体11下表面设置有用于通过所述第一皮带的第三通口;

所述下箱体12上表面设置有用于通过所述第二皮带17的第四通口18。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第二电控部启动后,第二电动机16转动,通过第二皮带17带动第二转动轮15转动,第二转动轮15安装在第二卷轴3上,这样第二卷轴3将沾满颗粒物的滤料5(旧滤料)收卷起来,为使用的滤料5(新滤料)从第一卷轴3上被拉出继续过滤空气,第一皮带17穿过第四通口18将第二电动机16和第二转动轮15连接起来;

当整卷的滤料5使用完后,操作人员打开下箱体12的侧板(这里是背向第二电动机的侧板)将旧滤料从第二卷轴3上拿下来,然后在第二卷轴3上安装新滤料后,新滤料的端部首先从下箱体上的第二通口14穿过后再依次地缠绕过导向轴4,然后再穿过第一通口进入到上箱体11中,新滤料的端部卷在第一卷轴2上一圈或两圈后,操作人员再通过控制器启动第一电控部,第一电控部驱动第一卷轴2转动,将滤料5从第二卷轴3上收卷至第一卷轴2上,使得第一卷轴2与第二卷轴3之间的滤料5足够过滤使用即可,然后再是第二卷轴3逐渐的收卷旧滤料并拉出新滤料。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通过上述结构的设计,方便操作人员使用滤料5以及更换滤料5。

在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

呈波峰波谷状的第一强栅栏网19,其与多个所述导向轴4相适配,所述第一强栅栏网19盖设在所述滤料5的进风面上。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第一强栅栏网19的形状与多个导向轴4相适配,也是呈波峰波谷状,并且位于滤料5的进风面,这样可以预防滤料5过度膨胀导致出现滤料5容易偏斜的现象。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通过上述结构的设计,第一强栅栏网19可以预防滤料5过度膨胀导致出现滤料5容易偏斜的现象。

在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

呈波峰波谷状的第二强栅栏网20,其与多个所述导向轴4相适配,所述第二强栅栏网20设置在所述上箱体11与所述下箱体12之间,并斜向地盖设在所述滤料5的出风面上。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呈波峰波谷状的第二强栅栏网20,其与多个导向轴4相适配,第二强栅栏网20设置在上箱体11与下箱体12之间,并斜向地盖设在滤料5的出风面上,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通过上述结构的设计,第二强栅栏网20有起到防止滤料5过渡膨胀而跑偏。

在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

呈波峰波谷状的轨道总成21,其设置在所述支撑板13的内表面,所述轨道总成21包括第一轨道22和第二轨道23,所述第一轨道22的波谷处呈向上的凸状221,所述第二轨道23的波峰处呈向下的凹状231。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呈波峰波谷状的轨道总成21,设置有两个,正好位于滤料5的两侧,轨道总成21包括第一轨道22和第二轨道23,第一轨道22的波谷处呈向上的凸状221,第二轨道23的波峰处呈向下的凹状231,凸状221和凹状231正好“包裹”导向轴4,这样滤料5在收卷过程也会防止跑偏。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通过上述结构的设计,轨道总成21起到防止滤料5跑偏的作用。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板13上设置有与所述导向轴4对应的轴孔,所述轴孔内设置有与所述导向轴4对应的第一轴承24;

所述上箱体11内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卷轴2对应的第二轴承,所述下箱体12内设置有与所述第二卷轴3对应的第三轴承25。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支撑板13上设置有与导向轴4对应的轴孔,轴孔内设置有与导向轴4对应的第一轴承24;上箱体11内设置有与第一卷轴2对应的第二轴承,下箱体12内设置有与第二卷轴3对应的第三轴承25。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通过上述结构的设计,方便导向轴4、第一卷轴2、第二卷轴3的转动,从而方便滤料5的收卷。

在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卡死机构,其可拆地设置在所述滤料5的端部,所述卡死机构包括第一卡条板31、第二卡条板32和两个卡扣件33,所述滤料5的端部设置在所述第一卡条板31和所述第二卡条板32之间,所述第一卡条板31与所述第二卡条板32的端部对齐,所述卡扣件33卡接在所述第一卡条板31和所述第二卡条板32的端部,并且所述第一卡条板31、所述滤料5、所述第二卡条板32的总厚度大于所述第一通口的宽度,使得所述滤料5被所述第一卷轴2收卷后,所述滤料5脱离所述第二卷轴3后卡在所述上箱体11内。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使用时,当滤料5的端部通过第一通口进入到上箱体11后,操作人员将第一卡条板31、第二卡条板卡32在滤料5的端部,然后将卡扣件33再安装到第一卡条板31、第二卡条板32的端部,这样使得第一卡条板31、第二卡条板32将滤料5卡住,避免第一卷轴2将滤料5完全的收卷住,即避免滤料5完全地被放掉。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通过上述结构的设计,避免滤料5完全地被放掉。

本案中为了将滤料5上的颗粒物及时的出去掉,在下箱体12内为滤料5配设吸尘装置,吸尘装置的吸尘口的宽度大于等于滤料5的宽度即可,这样在滤料5被第二卷轴3收卷的过程,吸尘装置的吸尘口靠近滤料5将滤料5上的颗粒物吸收掉即可。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彼此可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尽管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实用新型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与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