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UV光触媒净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954490发布日期:2020-06-02 20:19阅读:443来源:国知局
一种UV光触媒净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净化设备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uv光触媒净化装置。



背景技术:

uv光触媒净化设备的的核心部位是uv光触媒组件,待净化气体进入设备后依次通过沿进气方向并排设置的多个uv光触媒组件,并在其作用下完成净化处理。uv光触媒组件通常呈矩形体,它是由光触媒网架或光触媒滤芯及紫外反应灯组构成的一个反应室,它的作用原理是在紫外光的照射作用下,触媒材料如二氧化钛的表面所吸附的一些水分和氧被充分激活,形成具有较强氧化性的活性氧于自由的氢氧基,然后废气中一些氨、二甲苯、甲苯、甲醛等有害的污染物、有机物发生氧化反应,被氧化分解,最终生成无害产物,其具有着无毒、安全、持久等优点,目前uv光触媒净化装置被广泛应用于制造型企业的生产车间,用于净化工业废气。

紫外灯管在长期工作的情况下,容易出现损坏,而光触媒涂层也需要定期清理及维护,所以光触媒组件需要做到拆卸及安装简单,快捷。而现有市场上常见的uv光触媒净化装置往往会忽略这一问题,uv光触媒组件通常被固定在金属外壳上,或者只是简单的通过插槽固定,由于组件本身包括数量众多的灯管,以及光触媒材料等,受到重力原因,其不容易在插槽上移动。所以如何更方便,更快捷的拆卸与安装uv光触媒净化装置是急需被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uv光触媒净化装置,其中uv光触媒组件的拆卸与安装过程,简单快捷,轻松省力,使得uv光触媒组件内部元件易于维护。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uv光触媒净化装置,包括壳体、uv光触媒组件、底座,所述壳体分为上层壳体和下层壳体,所述下层壳体位于上层壳体下方且与上层壳体的下端面固定连接,所述上层壳体的底部面板上安装有第一滑动板,所述第一滑动板内侧壁上安装有滑轮,所述uv光触媒组件两侧面上安装有用于插入到滑轮与第一滑动板间的第二滑动板,所述uv光触媒组件与壳体开口吻合的一面为前面板,所述前面板上安装有用于限位uv光触媒组件的限位装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壳体分为上下两层,上层壳体底部面板上安装第一滑动板,并在第一滑动板内侧壁上安装滑轮,然后在uv光触媒组件的侧壁上安装第二滑动板,当uv光触媒组件插入壳体后,第二滑动板正好位于滑轮与第一滑动板之间,uv光触媒组件可以随着第二滑动板在滑轮上滑动,实现了方便快捷且轻松的安装与拆卸方式,同时在uv光触媒组件的前面板上设置限位装置,用于固定uv光触媒组件,同时保证uv光触媒组件与壳体之间的密封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滑动板的数量为两个且呈对称设置,所述滑轮的数量为多个且转动连接于第一滑动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对称设置的第一滑动板对第二滑动板的运动方向进行了限定,多个滑轮也保证了第二滑动板可以更加方便快捷的滑动,使得uv光触媒组件在整个安装与拆卸过程中变得轻松省力。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uv光触媒组件靠近壳体开口的一端与壳体接触处安装有密封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uv光触媒组件与壳体的开口处接触的地方安装密封圈,保证了uv光触媒组件在正常工作时会有良好的密封性,防止废气从uv光触媒组件与壳体间的缝隙处泄露。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uv光触媒组件的前面板上端朝外安装有把手,所述uv光触媒组件的前面板上开设有供把手放置的凹槽,所述把手与凹槽侧壁铰接,所述把手上表面与uv光触媒组件的前面板表面齐平。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uv光触媒组件前面板上安装把手与供把手放置的凹槽,把手与凹槽铰连接,在使用时,只需要将把手向上翻转,即可拉动uv光触媒组件,在不使用时,把手可隐藏在凹槽内,且与前面板表面齐平,美观大方的同时,也可防止把手裸露在外,可能会将工作人员绊倒。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uv光触媒组件前面板上远离把手的一端开设有四周环设有密封圈的通线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uv光触媒组件内紫外灯管上的导线穿过通线孔与外部的镇流器及电源连接,而四周设置的密封圈则起到了密封作用,防止废气泄露。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密封圈由金属橡胶材料构成。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采用金属橡胶材料,其具有一定的承压能力也具有一定的抗污染与抗有机物腐蚀能力,在保证密封性的同时,也保证其可以长期正常使用,不受废气腐蚀。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限位装置包括卡扣和卡头,所述卡扣安装在uv光触媒组件的前面板的中部,所述卡头安装在上层壳体外侧靠近卡头的位置,所述卡扣与卡头过盈配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uv光触媒组件上设置卡扣,在上层壳体上设置与卡扣配合使用的卡头,卡头与卡扣的过盈配合使得uv光触媒组件与壳体之间实现紧固的连接,保证了安全性和密封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下层壳体为镂空设计,所述下层壳体上设置有若干个金属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镂空结构的下层壳体具有良好的通风性,可以将uv光触媒组件里紫外灯管使用的镇流器放置在下层壳体上,而金属架则起到了固定作用,不仅节省了uv光触媒组件内的空间,且不需要使用电力驱动就可以解决镇流器因为长期工作导致的发热问题。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1.uv光触媒组件与上层壳体之间的安装与拆卸更加方便快捷,易于uv光触媒组件内元件的清理与维护;

2.利用自然风解决了紫外灯管镇流器因为长期工作,散热不及时导致的发热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爆炸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uv光触媒组件的后侧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uv光触媒组件的正侧视图。

图中,1、壳体;2、光触媒组件;3、底座;4、上层壳体;5、下层壳体;6、第一滑动板;7、滑轮;8、第二滑动板;9、密封圈;10、通线孔;11、把手;12、卡扣;13、卡头;14、限位装置;15、金属架;16、凹槽;17、铰接轴。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uv光触媒净化装置,包括壳体1、uv光触媒组件2、底座3,其中壳体1,分为上层壳体4和下层壳体5,下层壳体5位于上层壳体4下方且与上层壳体4的下端面焊接,在上层壳体4的底部面板上安装有两个7字形钢制第一滑动板6,第一滑动板6内侧壁上均安装有3个滑轮7,两个第一滑动板6呈对称设置,而滑轮7通过转动轴与第一滑动板6转动连接。uv光触媒组件2的两侧面上安装有长条形的钢制第二滑动板8,第二滑动板8可以插入到滑轮7与第一滑动板6之间的间隙,此结构可以使uv光触媒组件2在上层壳体4内滑动,实现了uv光触媒净化组件2与壳体1安装和拆卸简单、方便、快捷。

参照图1所示,前面板是与上层壳体4开口可以正好吻合的一面,uv光触媒净化组件2前面板中部安装的钢制u形卡扣12和上层壳体4外侧靠近卡扣12安装的卡头13共同组成了一个限位装置14,u形卡扣12与卡头13过盈配合,当uv光触媒净化组件2在上层壳体4内正常工作时,卡扣12与卡头13紧固连接,用来固定uv光触媒组件2,保证密封性。

参照图2所示,有一层金属橡胶材料制成的密封圈9被固定在uv光触媒组件2靠近上层壳体4开口的一端与上层壳体4的接触处,起到了良好的密封作用,防止废气从接触处泄露。

参照图3所示,uv光触媒组件2的前面板上端安装有u形把手11,此外,前面板上还开设有供把手11放置的凹槽16,把手11通过铰接轴17与凹槽16侧壁铰接,当把手11放置在凹槽17内时,把手11的上表面与uv光触媒组件2的前面板表面齐平。当需要安装或拆卸uv光触媒组件2时,可以将把手11向上翻转,即可拉动uv光触媒组件2,平时将把手11放置在凹槽17内,美观大方且不易将人绊倒。

参照图1,3所示,uv光触媒组件2前面板的右下角开设有圆形通线孔10,通线孔10四周环设有与上述材料相同的密封圈9。uv光触媒组件2里的紫外灯管的导线穿过通线孔10与上层壳体4外部的镇流器和电源相连接。参照图1所示,下层壳体5为镂空设计,底部布满了圆形通孔,保证了下层壳体5的通风性,控制uv光触媒组件2内紫外灯管的镇流器被放置在下层壳体)上的铁架15上,保证了镇流器牢固不动,且可以利用自然风很好的散热。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当需要拆卸uv光触媒组件2时,对里面的元件进行维护时,首先将设备断电,从铁架15上取出镇流器,然后需要扳动u形卡扣12,使其与卡头13分离,然后将把手11向上翻转伸出凹槽16,拉动把手11向外即可将uv光触媒组件2抽离壳体1。

当维护完成,需要安装时,首先确保密封圈9完整无损,然后将uv光触媒组件2上的长条形第二滑动板8对准上层壳体4里的第一滑动板6及滑轮7之间的间隙,接下来推动把手11将其插入,完全插入后,扳动卡扣12使其牢固的扣紧在卡头13上,然后将把手11向下翻转,放置在凹槽16内,将镇流器放置在金属架15上,即安装完成。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