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自喷漆罐的外挂喷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70524发布日期:2020-05-22 22:17阅读:1786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自喷漆罐的外挂喷头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补漆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自喷漆罐的外挂喷头。



背景技术:

补漆罐是目前市场上常见的一种小型修补汽车车身划痕的工具。补漆罐的油漆瓶内装有油漆。补漆罐的油漆瓶可与装有压缩空气的喷罐组合使用,使油漆喷涂在汽车车身划痕上,达到修补划痕的作用。

目前常使用的补漆罐,其结构是:喷罐由罐体、喷嘴构成。罐体内装有压缩空气。喷嘴包括喷嘴后体和喷嘴前体构成。喷嘴后体固定在罐体上端,喷嘴后体尾部设有压柄。喷嘴前体的前端设有气孔和出漆口;出漆口为中空,出漆口上端设有开口,出漆口下端与导管相连接。出漆口下端与导管相连接处设有内凹的丝扣,补漆罐笔桶上端设有螺纹。

申请号为201521115455.4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补漆罐,包括:喷罐和油漆瓶,所述油漆瓶包括:瓶体、瓶盖和瓶帽,所述瓶盖的圆心处向下设置有贯通所述瓶盖的导管,所述瓶盖的圆心处向上设有瓶盖螺纹与瓶帽连接;所述喷罐和所述油漆瓶通过螺纹连接。

上述介绍的补漆罐配备的外挂喷头都存在以下问题:由于喷嘴前体的直径很小,油漆有一定的稠度,而且油漆中的有机溶剂挥发快,因此油漆经常会将喷嘴前体堵死,影响使用;另外,由于汽车划痕有大有小,上述外挂喷头均不能根据划痕大小控制喷漆面积,有时汽车划痕较小,而喷漆面积较大时容易导致划痕附近油漆厚度不一,影响观感。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自喷漆罐的外挂喷头,能够有效解决出漆口容易堵以及如何控制油漆喷射面积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用于自喷漆罐的外挂喷头,所述外挂喷头包括喷头本体3,所述喷头本体3一端设有喷罐连接座4,所述喷罐连接座4上部设有气体压柄5,气体压柄5内部设有出气管6,喷头本体3另一端设有油漆瓶连接座7,油漆瓶连接座7上端设有出漆口8;

所述外挂喷头内还设有防堵装置,所述防堵装置包括底座10,拉杆11和防堵针12,所述底座10设在喷罐连接座4上,底座10上端与拉杆通过弹簧13连接,拉杆11尾部垂直连接有防堵针12,防堵针12插在出漆口8内,所述拉杆11能够上下转动,转动的支点位于喷头本体上;所述拉杆11与弹簧13的连接处位于气体压柄5内部,气体压柄5内部还设有气体阀门14,气体阀门14与出气管6连接;

所述出气管6的尾端设有转动齿轮1,出气管6与转动齿轮1之间设有密封圈2,转动齿轮1上设有多个直径不一的气体喷嘴9,出气管与多个气体喷嘴9均能连通;气体喷嘴9的前侧为出漆口8,气体喷嘴的方向与出漆口的方向垂直。

所述转动齿轮上设有三个气体喷嘴9,三个气体喷嘴9的直径分别为0.7~1mm、0.4~0.7mm以及0.15~0.4mm,可以根据汽车车身划痕的大小选择相应的气体喷嘴。

进一步地,所述转动齿轮上还设有手柄15,便于手动转动齿轮。

进一步地,所述拉杆11由一体成型的拉杆前体11a、拉杆中体11b和拉杆后体11c构成;所述拉杆前体11a为中部向上弯曲的弧形结构,拉杆前体11a与底座10通过弹簧13连接,拉杆前体11a与拉杆中体11b的连接处为支点位置,拉杆中体11b与拉杆后体11c呈钝角连接,钝角一般设置120~160℃。

进一步地,所述喷头本体3在对应拉杆后体11c的位置开设有槽,方便拉杆后体上下转动。

进一步地,所述防堵针12的长度为0.3~1cm,能够将油漆口堵死即可。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目前使用的自喷漆罐,在使用过程中,使用者手持气体喷罐,手指将压柄向下压,罐体内的压缩空气沿喷口本体内设的出气管流动至气体喷嘴。空气在气体喷嘴喷出时,出漆口上端的开口处空气压力减小。油漆瓶内的油漆在正常大气压的压力下,会沿导管向上流动,并在出漆口溢出,并随着喷出的空气,喷向汽车车身划痕,在此基础上,本实用新型在喷口本体内设置防堵装置,防堵装置由底座、弹簧、拉杆和防堵针利用杠杆原理制备而成。由于拉杆11与弹簧13的连接处(杠杆的受力端)以及气体阀门同时位于气体压柄5内部,当手指按压气体压柄时,能够同时压缩弹簧和气体阀门,使拉杆的前端向下转动,后端向上抬起,此时防堵针从出漆口内弹出,气体沿喷嘴喷出形成油漆喷雾。当喷漆结束后,手指松开气体压柄,喷漆结束,同时防堵针重新插回出漆口内。由于汽车划痕有大有小,为了能够根据汽车划痕控制喷漆面积,本实用新型在出气管的尾部设有转动齿轮,转动齿轮内部设有能与出气管连通的多个气体喷嘴,通过转动齿轮可以选择气体喷嘴,由于气体喷嘴的直径大小不一,出气量也不同,从而能喷出不同喷射面积的油漆出来,通过选择气体喷嘴控制喷漆面积,避免划痕附近漆膜过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外挂喷头,制备简单,使用方便,功能多样,本实用新型中的防堵装置与外挂喷头为一体结构,防堵针会随着气体压柄的按压自动弹开,喷漆结束后又自动插上油漆口,能够有效解决出漆口容易堵的问题;转动齿轮与出气管密封连接,通过转动齿轮选择相应的气体喷嘴,保证喷射面积略大于汽车车身划痕,进而避免划痕附近漆膜过厚,而且节省了油漆。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外挂喷头的剖视图;

图2为所述外挂喷头的立体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位置的局部放大图;

图4为外挂喷头的使用状态图;

图中标记:1-转动齿轮,2-密封圈,3-喷头本体,4-喷罐连接座,5-气体压柄,6-出气管,7-油漆瓶连接座,8-出漆口,9-气体喷嘴,10-底座,11-拉杆,12-防堵针,13-弹簧,14-气体阀门,15-手柄,11a-拉杆前体,11b-拉杆中体,11c-拉杆后体,16-喷罐,17-油漆瓶,18-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以下技术方案。

实施例1

如图1~图3所示,所述外挂喷头包括喷头本体3,喷头本体3一端设有喷罐连接座4,用于与喷罐16连接,所述喷罐连接座4上部设有气体压柄5,喷头本体3另一端设有油漆瓶连接座7,用于与油漆瓶17连接,油漆瓶连接座7上端设有出漆口8;

所述外挂喷头内设有防堵装置,防堵装置包括底座10,拉杆11和防堵针12,底座10设在喷罐连接座4上,底座10上端与拉杆通过弹簧13连接;

拉杆11由一体成型的拉杆前体11a、拉杆中体11b和拉杆后体11c构成;所述拉杆前体11a为中部向上弯曲的弧形结构,拉杆前体11a与底座10通过弹簧13连接,拉杆前体11a与拉杆中体11b的连接处为支点,支点位于喷头本体上,拉杆中体11b与拉杆后体11c呈钝角(120~160℃)连接,拉杆后体11c垂直连接有防堵针12,防堵针12插在出漆口8内,防堵针12的长度为0.5cm。喷头本体3在对应拉杆后体11c的位置开设有槽18,方便拉杆后体上下转动。

拉杆前体11a与弹簧13的连接处位于气体压柄5内部,气体压柄5内部还设有气体阀门14,气体阀门14与出气管6连接;

出气管6的尾端设有转动齿轮1,转动齿轮上还设有手柄15,出气管6与转动齿轮1之间设有密封圈2,转动齿轮1上设有3个直径不一的气体喷嘴9,出气管与3个气体喷嘴9均能连通;本实施例中3个气体喷嘴9的直径分别为0.8mm,0.6mm,0.4mm;气体喷嘴9的前侧为出漆口8,气体喷嘴的方向与出漆口的方向垂直。

所述自喷漆罐使用过程如下:如图4所示,将外挂喷头与喷罐16、油漆瓶17连接,当需要给车身划痕处补漆时,根据车身划痕选择操作转动齿轮,使合适的气体喷嘴9与出气管6连通,然后手指按压气体压柄时,此时同时按压了弹簧和气体阀门,使拉杆的前端向下转动,后端向上抬起,此时防堵针从出漆口内弹出,气体沿喷嘴喷出形成油漆喷雾。当喷漆结束后,手指松开气体压柄,喷漆结束,同时防堵针重新插回出漆口内。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故凡依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范围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包括于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