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分层处理的污水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202601发布日期:2020-09-11 23:08阅读:211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分层处理的污水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可分层处理的污水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污水处理:为使污水达到排入某一水体或再次使用的水质要求对其进行净化的过程。污水处理被广泛应用于建筑、农业、交通、能源、石化、环保、城市景观、医疗、餐饮等各个领域,随着时代的进步,各领域的蓬勃发展,水资源的保护已越来越受到重视;

污水处理的首道工序就是利用格栅对污水过滤,然后再进行污水的进一步处理。对于悬浮物或漂浮物较多的污水,格栅的过滤作业负荷较大,格栅表面阻隔的杂质较多,非常容易造成阻塞,影响污水过滤的稳定进行,因此现设计一种分层处理的污水处理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分层处理的污水处理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分层处理的污水处理装置,包括外壳和四个支撑腿,所述四个支撑腿分别固定连接在外壳的底部四角;

还包括第一阀门、第二阀门、过滤单元、收集单元、盖板、门板、罩板、电机、第二链轮和链条;

所述第一阀门和第二阀门分别设置于外壳的上下两端,两个所述过滤单元上下排列安装在外壳内腔,且收集单元设置于过滤单元的右下方,所述外壳的前侧安装有对其封闭的盖板,所述外壳的右侧壁与收集单元相对应位置设置有门板,所述外壳的另一侧安装有罩板,所述电机与罩板的左侧底部固定连接,且电机的输出端贯穿罩板的侧壁与第二链轮键连接,所述第二链轮与链条链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可分层处理的污水处理装置,在电机的驱动下通过第二链轮、链条和第一链轮的配合可使螺旋输送杆旋转工作,通过两个过滤单元实现污水的分层过滤,在螺旋输送杆的输送下使过滤网上的杂质由左向右移动落入网箱内收集,通过收集单元可取出收集的污水杂质,即可实现完整的污水过滤,在实际应用中,分层过滤可减小过滤负荷,同时能够进行杂质的实时清理收集,保证了污水过滤的稳定进行,减小了工作人员清理杂质的劳动强度,大大的满足了污水过滤的需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正面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过滤单元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收集单元爆炸图。

图中:1、外壳,2、支撑腿,3、第一阀门,4、第二阀门,5、过滤单元,51、过滤网,52、下料口,53、挡板,54、螺旋输送杆,55、第一链轮,6、收集单元,61、支撑板,62、滑杆,63、滑块,64、托盘,65、漏水孔,66、网箱,7、盖板,8、门板,9、罩板,10、电机,11、第二链轮,12、链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可分层处理的污水处理装置,包括外壳1和四个支撑腿2,四个支撑腿2分别固定连接在外壳1的底部四角;

还包括第一阀门3、第二阀门4、过滤单元5、收集单元6、盖板7、门板8、罩板9、电机10、第二链轮11和链条12;

第一阀门3和第二阀门4分别设置于外壳1的上下两端,第一阀门3用于与污水管道连接,起到引流作用,使污水能够进入外壳1内,第二阀门4用于过滤后的污水排出,两个过滤单元5上下排列安装在外壳1内腔,且收集单元6设置于过滤单元5的右下方,外壳1的前侧安装有对其封闭的盖板7,通过盖板7对外壳1密封,避免漏水,外壳1的右侧壁与收集单元6相对应位置设置有门板8,外壳1的另一侧安装有罩板9,通过罩板9对第一链轮55、第二链轮11和链条12防尘保护,电机10与罩板9的左侧底部固定连接,且电机10的输出端贯穿罩板9的侧壁与第二链轮11键连接,通过电机10驱动第二链轮11旋转,第二链轮11与链条12链连接。

下列为本案的各电器件型号及作用:

电机10:型号为r107r77,用于驱动第二链轮11旋转。

作为优选方案,更进一步的,过滤单元5包括过滤网51、下料口52、挡板53、螺旋输送杆54和第一链轮55,过滤网51的端部与外壳1的内侧壁固定连接,过滤网51用于污水内悬浮物的过滤,过滤网51的形状为弧形,可使螺旋输送杆54与过滤网51完全贴合,利于螺旋输送杆54对过滤网内的杂质进行清理,下料口52开设在过滤网51的底部靠右侧,两个挡板53分别设置于过滤网51的两端,挡板53的内侧均固定连接有防水轴承的外环,防水轴承的内环过盈配合有螺旋输送杆54,利用螺旋输送杆54的旋转可使过滤网51内杂质从左至右输送,从而使杂质通过下料口52落入网箱66,螺旋输送杆54左端贯穿外壳1的左侧壁与第一链轮55键连接,且第一链轮55与链条12链连接并由电机10驱动其转动。

作为优选方案,更进一步的,收集单元6包括支撑板61、滑杆62、滑块63、托盘64、漏水口65和网箱66,两个滑杆62的一端分别与支撑板61的右侧壁两端固定连接,且滑杆62的另一端与外壳1的右内壁固定连接,通过滑杆62与滑块63的配合实现托盘64的左右移动,从而使托盘64能带动网箱66移动出外壳1内,利于杂质的清理,滑杆62的外壁套接有可左右滑动的滑块63,滑块63的顶部与托盘64的底部固定连接,且托盘64的底部均匀开设有漏水口65,漏水口65利于网箱66内的污水从上至下流淌,网箱66放置于托盘64内固定,通过网箱66对污水杂质进行收集,而且污水可从网箱66的流出。

作为优选方案,更进一步的,位于顶部的过滤网51的网孔直径大于底部的过滤网51的网孔直径,实现污水的分层过滤,确保污水内悬浮物颗粒由大到小能依次被过滤出来,通过两个过滤网51实现杂质的分配过滤,减小过滤网51的过滤负荷。

作为优选方案,更进一步的,螺旋输送杆54由第一链轮55驱动其旋转,在螺旋输送杆54的输送下过滤网51内的杂质从左至右移动,有利于过滤网51表面的杂质清理,对过滤网51上的杂质实现随时清理,保证污水过滤的稳定进行。

作为优选方案,更进一步的,网箱66的宽度大于下料口52的宽度,使网箱66对下料口52流下的杂质实现全部接收,防止杂质落在网箱66外跟随污水流走,保证了污水过滤的有效性。

通过本领域人员,将本案中所有电气件与其适配的电源通过导线进行连接,并且应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控制器,以满足控制需求,具体连接以及控制顺序,应参考下述工作原理中,各电气件之间先后工作顺序完成电性连接,其详细连接手段,为本领域公知技术,下述主要介绍工作原理以及过程,不在对电气控制做说明。

使用时,由电机10驱动第二链轮11旋转,在链条12的传动下第一链轮55可带动螺旋输送杆54旋转,实现该装置的启动,污水由第一阀门3进入外壳1,由两个过滤单元5上的两个过滤网51实现污水的分层过滤,位于顶部的过滤网51先对污水内大颗粒悬浮物进行过滤,而底部的过滤网51完成悬浮物的二次过滤,减小过滤网51的过滤负荷,过滤网51内杂质在螺旋输送杆54的输送下从左至右移动,通过下料口52进入网箱66内,利用网箱66的网孔和漏水口65滤除污水,网箱66对杂质收集,从而实现污水的分层过滤,当需要取出网箱66时,卸下门板8,在滑块63的滑动下将托盘64向外侧拉出,便可将网箱66从托盘64上取下清理,从而在实际使用时,通过两个过滤网51可实现污水的分层过滤,使过滤网51的过滤负荷得到分配,保证污水的正常过滤,另外,对杂质的集中收集,有效降低了工作人员对杂质的清理负担,更利于推广。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