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吸附式除尘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831451发布日期:2020-08-11 22:04阅读:196来源:国知局
一种吸附式除尘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除尘技术领域,具体是指一种吸附式除尘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装修工人在进行室内装修时,会产生大量的粉尘和飞灰等有害物质,严重地影响了施工作业人员的身体健康,因此需要用除尘装置来除去粉尘等有害杂质,但是现有技术中的除尘装置大多是固定式除尘,调节不方便,不可移动,且不能去除粉尘中的有害物质,同时对与细小颗粒吸附效果差,仍会吹散到空气中。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以上的技术缺陷,提供一种可移动,粉尘去除彻底,可对有害物质进行吸附的一种吸附式除尘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吸附式除尘装置,包括底座、循环水箱、除尘罐和吸附箱,所述循环水箱安装在底座上,所述除尘罐通过支腿固定在循环水箱上端面,所述吸附箱安装在底座上且远离循环水箱的一端设置,所述底座上设有抽水泵且抽水泵的进水口伸入循环水箱内设置,所述抽水泵的出水口连接有水管且水管伸入除尘罐内设置,所述水管上设有喷头且喷头位于除尘罐内部,所述除尘罐的底部设有出水管且出水管伸入循环水箱内设置,所述除尘罐的侧面固定有支座且支座上安装有吸气泵,所述吸气泵的吸气口连接有吸气管且吸气泵的出气口伸入除尘罐内设置,所述除尘罐的顶部设有出气管且出气管伸入吸附箱内设置,所述吸附箱内安装有活性炭吸附板,所述吸附箱远离活性炭吸附板的一侧面设有支架座且支架座上安装有排气扇,所述吸附箱上设有通孔且排气扇伸入通孔内设置。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吸附式除尘装置通过吸气泵将粉尘吸入到除尘罐内,粉尘颗粒在喷水管作用下由于重力作用可进入循环水箱内,循环水箱的水又可在抽水泵的作用下循环进入喷水管内,节约用水且粉尘去除彻底,同时活性炭吸附板的设置可有效去除粉尘中的有害物质。

作为改进,所述底座的底部安装有行走轮,行走轮的设置便于将装置移动到指定够工作地点,方便快捷。

作为改进,所述底座远离循环水箱的一端设有推把且推把上套设有防滑套,推把的设置便于通过手推的方式将装置移动,同时防滑套的设置增加手掌与把手之间的摩擦力,便于进一步推动装置。

作为改进,所述循环水箱侧壁顶部设有进水管且进水管上安装有进水阀,所述循环水箱侧壁底部设有排水管且排水管上安装有排水阀,可通过进水管向循环水箱内灌入用于吸附粉尘的水流并通过进水阀控制水的流速,通过打开排水阀将工作完成后的吸附水排出。

作为改进,所述吸附箱的侧面设有插孔且活性炭吸附板穿过插孔伸入吸附箱内腔设置,所述吸附箱的顶部和底部均设有滑槽且活性炭吸附板滑动设置在滑槽内,所述活性炭吸附板远离吸附箱内腔的端面上设有把手,活性炭吸附板滑动设置在滑槽内便于活性炭吸附板的清理与更换。

作为改进,所述活性炭吸附板与吸附箱插孔的连接处设有密封圈,密封圈的设置防止未经活性炭活性炭吸附板吸附作用的气体从活性炭吸附板与吸附箱插孔的连接处排出。

作为改进,所述吸气管远离吸气泵的一端为喇叭状,吸气管远离吸气泵的一端为喇叭状的设置便于增加风力。

作为改进,所述除尘罐的底部为漏斗状,除尘罐的底部为漏斗状便于粉尘与水混合后顺势流入到循环箱内。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吸附式除尘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所示:1、底座,2、循环水箱,3、除尘罐,4、吸附箱,5、抽水泵,6、水管,7、喷头,8、出水管,9、支座,10、吸气泵,11、吸气管,12、出气管,13、活性炭吸附板,14、支架座,15、排气扇,16、通孔、17、行走轮,18、推把,19、防滑套,20、进水管,21、排水管,22、把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结合附图1,一种吸附式除尘装置,包括底座1、循环水箱2、除尘罐3和吸附箱4,所述循环水箱2安装在底座1上,所述除尘罐3通过支腿固定在循环水箱2上端面,所述吸附箱4安装在底座1上且远离循环水箱2的一端设置,所述底座1上设有抽水泵5且抽水泵5的进水口伸入循环水箱2内设置,所述抽水泵5的出水口连接有水管6且水管6伸入除尘罐3内设置,所述水管6上设有喷头7且喷头7位于除尘罐3内部,所述除尘罐3的底部设有出水管8且出水管8伸入循环水箱2内设置,所述除尘罐3的侧面固定有支座9且支座9上安装有吸气泵10,所述吸气泵10的吸气口连接有吸气管11且吸气泵10的出气口伸入除尘罐3内设置,所述除尘罐3的顶部设有出气管12且出气管12伸入吸附箱4内设置,所述吸附箱4内安装有活性炭吸附板13,所述吸附箱4远离活性炭吸附板13的一侧面设有支架座14且支架座14上安装有排气扇15,所述吸附箱4上设有通孔16且排气扇15伸入通孔16内设置。

所述底座1的底部安装有行走轮17。

所述底座1远离循环水箱2的一端设有推把18且推把18上套设有防滑套19。

所述循环水箱2侧壁顶部设有进水管20且进水管20上安装有进水阀,所述循环水箱2侧壁底部设有排水管21且排水管21上安装有排水阀。

所述吸附箱4的侧面设有插孔且活性炭吸附板13穿过插孔伸入吸附箱4内腔设置,所述吸附箱4的顶部和底部均设有滑槽且活性炭吸附板13滑动设置在滑槽内,所述活性炭吸附板13远离吸附箱4内腔的端面上设有把手22。

所述活性炭吸附板13与吸附箱4插孔的连接处设有密封圈。

所述吸气管11远离吸气泵10的一端为喇叭状。

所述除尘罐3的底部为漏斗状。

本实用新型在具体实施时,打开进水管,向循环水箱内注入清水,通过把手将装置移动到指定的工作地点,启动抽水泵将循环水箱内的清水抽至水管内并由喷头喷出,将吸气管对准工作区,启动吸气泵,粉尘进入除尘罐内,粉尘在喷水的作用下增加自身重量并下降至吸附箱底部,然后通过出水管进入循环水箱内,循环水箱内的水在抽水泵的作用下再次由喷管喷入除尘罐内,达到水的循环利用,启动排风扇,吸进吸附箱内的气体由出气管进入吸附箱内,经过活性炭吸附板的作用将气体中的有害物质进行吸附,气体在排气扇的作用下由通孔排出。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这种描述没有限制性,附图中所示的也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之一,实际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总而言之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的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结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吸附式除尘装置,包括底座(1)、循环水箱(2)、除尘罐(3)和吸附箱(4),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水箱(2)安装在底座(1)上,所述除尘罐(3)通过支腿固定在循环水箱(2)上端面,所述吸附箱(4)安装在底座(1)上且远离循环水箱(2)的一端设置,所述底座(1)上设有抽水泵(5)且抽水泵(5)的进水口伸入循环水箱(2)内设置,所述抽水泵(5)的出水口连接有水管(6)且水管(6)伸入除尘罐(3)内设置,所述水管(6)上设有喷头(7)且喷头(7)位于除尘罐(3)内部,所述除尘罐(3)的底部设有出水管(8)且出水管(8)伸入循环水箱(2)内设置,所述除尘罐(3)的侧面固定有支座(9)且支座(9)上安装有吸气泵(10),所述吸气泵(10)的吸气口连接有吸气管(11)且吸气泵(10)的出气口伸入除尘罐(3)内设置,所述除尘罐(3)的顶部设有出气管(12)且出气管(12)伸入吸附箱(4)内设置,所述吸附箱(4)内安装有活性炭吸附板(13),所述吸附箱(4)远离活性炭吸附板(13)的一侧面设有支架座(14)且支架座(14)上安装有排气扇(15),所述吸附箱(4)上设有通孔(16)且排气扇(15)伸入通孔(16)内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吸附式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底部安装有行走轮(17)。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吸附式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远离循环水箱(2)的一端设有推把(18)且推把(18)上套设有防滑套(19)。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吸附式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水箱(2)侧壁顶部设有进水管(20)且进水管(20)上安装有进水阀,所述循环水箱(2)侧壁底部设有排水管(21)且排水管(21)上安装有排水阀。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吸附式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箱(4)的侧面设有插孔且活性炭吸附板(13)穿过插孔伸入吸附箱(4)内腔设置,所述吸附箱(4)的顶部和底部均设有滑槽且活性炭吸附板(13)滑动设置在滑槽内,所述活性炭吸附板(13)远离吸附箱(4)内腔的端面上设有把手(22)。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吸附式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性炭吸附板(13)与吸附箱(4)插孔的连接处设有密封圈。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吸附式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气管(11)远离吸气泵(10)的一端为喇叭状。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吸附式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除尘罐(3)的底部为漏斗状。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吸附式除尘装置,包括底座、循环水箱、除尘罐和吸附箱,所述循环水箱安装在底座上,所述除尘罐通过支腿固定在循环水箱上端面,所述吸附箱安装在底座上且远离循环水箱的一端设置,所述底座上设有抽水泵且抽水泵的进水口伸入循环水箱内设置,所述抽水泵的出水口连接有水管且水管伸入除尘罐内设置,所述除尘罐的侧面固定有支座且支座上安装有吸气泵,所述吸气泵的吸气口连接有吸气管且吸气泵的出气口伸入除尘罐内设置,所述除尘罐的顶部设有出气管且出气管伸入吸附箱内设置,所述吸附箱内安装有活性炭吸附板,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在于:可移动,粉尘去除彻底,可对有害物质进行吸附。

技术研发人员:王佐会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吉林省泽生环保设备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10.30
技术公布日:2020.08.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