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出料的反应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531220发布日期:2020-07-17 16:12阅读:118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于出料的反应釜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反应釜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便于出料的反应釜。



背景技术:

反应釜的广义理解即有物理或化学反应的不锈钢容器,根据不同的工艺条件需求进行容器的结构设计与参数配置,设计条件、过程、检验及制造、验收需依据相关技术标准,以实现工艺要求的加热、蒸发、冷却及低高速的混配反应功能。

为了出料更加完全且方便,现有的部分反应釜将出料口设置于釜体底部。如公告号为cn202237990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反应釜出料结构,包括反应釜以及出料口,所述出料口位于反应釜的釜体底部。出料口上方设有搅拌轴,所述搅拌轴上连接有横杆和带状搅拌桨,所述横杆端部延伸至反应釜壁方向,所述带状搅拌桨包括直线段和弧形段,直线段为两个且呈对称状布置在搅拌轴的下端,并构成v行开口指向出料口所在位置。当搅拌轴转动时,搅拌轴带动横杆和带状搅拌桨转动进行搅拌。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在出料时,反应釜内可能会出现较大的块状物质堵塞出料口,或者反应物较为粘稠不容易依靠自身重力流出而堵塞出料口的情况,影响正常出料。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便于出料的反应釜,其具有便于出料,防止堵塞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便于出料的反应釜,包括釜体以及釜体底部的出料口,还包括连接驱动电机的伸入釜体内的第一搅拌轴,第一搅拌轴为中空结构且内部滑动连接有第三搅拌轴,第三搅拌轴两端从第一搅拌轴中伸出且靠近出料口的一端固定有若干搅拌杆,第一搅拌轴与第三搅拌轴通过紧固件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出料口发生堵塞时,松动紧固件使其脱离第一搅拌轴和第三搅拌轴,推动第三搅拌轴置于釜体外的一端使第三搅拌轴上的搅拌杆伸入出料口,再拧紧紧固件使第一搅拌轴与第三搅拌轴紧固连接,最后启动第一驱动电机使搅拌杆转动。搅拌杆在出料口里转动可以疏通堵塞的物质,便于出料。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搅拌轴通过紧固件连接一对连接板,连接板上固定有搅拌刀。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搅拌轴转动带动搅拌刀对釜体内部进行搅拌。当搅拌刀发生损坏需要更换时,松动紧固件使其脱离连接板,更换连接板及搅拌刀,再通过紧固件使连接板与第一搅拌轴紧固连接即完成更换。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搅拌刀包括与连接板固定连接的横向杆,横向杆远离连接板的一端固定有斜向杆,斜向杆远离横向杆的一端固定有贴近釜体底部圆弧面的圆弧杆,圆弧杆远离斜向杆的一段固定有贴近釜体内壁竖直杆。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圆弧杆贴近釜体底部圆弧面以及竖直杆贴近釜体内壁,圆弧杆和竖直杆最大空间的在釜体内部进行搅拌,使搅拌更加充分。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竖直杆和圆弧杆上分别通过紧固件固定有贴紧釜体内壁的刮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釜体内部物质比较粘稠时,容易粘附在釜体内胆壁上,此时搅拌刀转动可以带动刮板转动并将釜体内胆壁上粘附的物质刮下来从而将其进行搅拌。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釜体内设有连接第二驱动电机的的第二搅拌轴,第二搅拌轴上安装有若干搅拌盘。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启动第二驱动电机,第二驱动电机带动第二搅拌轴及搅拌盘转动,搅拌盘转动可以进一步的对釜体内部的物质进行搅拌。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釜体上端固定有密封盖,所述密封盖上设有进料机构,所述釜体底部设有出料机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述进料机构包括固定在密封盖上的进料管,进料管上转动连接有转动盖,转动盖上设有若干对卡接块,所述进料管上转动连接有卡接进卡接块之间的螺纹杆,螺纹杆上拧有抵紧卡接块的螺母。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进料机构包括固定在密封盖上的进料管,进料管上转动连接有转动盖,转动盖上设有若干对卡接块,所述进料管上转动连接有卡接进卡接块之间的螺纹杆,螺纹杆上拧有抵紧卡接块的螺母。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向釜体内进料时,拧动螺母至螺母脱离螺纹杆,转动螺纹杆远离卡接块,打开转动盖即可向釜体内进料。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出料机构包括釜体底部设有的出料口,出料口朝远离釜体的方向固定有承接管,承接管里滑动连接有紧贴承接管内壁的滑动球,滑动球远离釜体的一端固定有推杆,所述承接管的一侧固定有出料管,出料管与承接管连通处为流动口。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拧动推杆时,推杆可带动滑动球靠近或者远离出料口。当拧动推杆使滑动球高于流动口靠近出料口时,釜体内的物质不可流出;当拧动推杆使滑动球低于流动口远离出料口时,釜体内的物质会从出料口流入出料管从出料管流走。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1.当出料口发生堵塞时,松动紧固件使其脱离第一搅拌轴和第三搅拌轴,推动第三搅拌轴置于釜体外的一端使第三搅拌轴上的搅拌杆伸入出料口,再拧紧紧固件使第一搅拌轴与第三搅拌轴紧固连接,最后启动第一驱动电机使搅拌杆转动。搅拌杆在出料口里转动可以疏通堵塞的物质,便于出料;

2.第一搅拌轴转动带动搅拌刀对釜体内部进行搅拌。当搅拌刀发生损坏需要更换时,松动紧固件使其脱离连接板,更换连接板及搅拌刀,再通过紧固件使连接板与第一搅拌轴紧固连接即完成更换;

3.当釜体内部物质比较粘稠时,容易粘附在釜体内胆壁上,此时搅拌刀转动可以带动刮板转动并将釜体内胆壁上粘附的物质刮下来从而将其进行搅拌。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整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体现出料机构的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体现第一搅拌轴结构的示意图;

图4是实施例体现出料机构的示意图;

图5是实施例体现刮板结构的示意图;

图6是实施例体现第三搅拌轴结构的示意图。

图中,1、釜体;11、釜体内胆;12、釜体外壁;13、密封盖;2、进料机构;21、进料管;211、螺纹杆;22、转动盖;221、卡接块;23、螺母;3、出料机构;31、出料口;32、承接管;33、滑动球;34、推杆;35、出料管;351、流动口;4、第一搅拌轴;41、第一驱动电机;42、固定盘;421、支撑杆;43、连接板;44、搅拌刀;441、横向杆;442、斜向杆;443、圆弧杆;444、竖直杆;45、第三搅拌轴;451、搅拌杆;452、紧固螺栓;453、螺纹孔;5、第二搅拌轴;51、第二驱动电机;52、搅拌盘;6、刮板;7、透视窗;8、温度传感器;9、电阻棒。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一种便于出料的反应釜,如图1,包括釜体1,釜体1的上端固定有密封盖13,密封盖13上设有进料机构2,釜体1的底部设有出料机构3,如图3,釜体1包括釜体内胆11和釜体外壁12。

如图2,进料机构2包括固定在密封盖13上的进料管21,进料管21上转动连接有转动盖22,转动盖22上设有三对卡接块221。进料管21上与卡接块221对应位置转动连接有卡接进每对卡接块221之间的螺纹杆211,在螺纹杆211上拧入螺母23至螺母23紧抵卡接块221即锁紧螺纹杆22。当需要向釜体1内进料时,拧动螺母23至螺母23脱离螺纹杆211,转动螺纹杆211远离卡接块221,打开螺纹杆22即可向釜体1内进料。

如图3,出料机构3包括釜体1底部中央位置设有的出料口31,如图4,出料口31朝向远离釜体1一端固定有中空的承接管32,承接管32里滑动连接有紧贴承接管32内壁的滑动球33,滑动球33远离釜体1的一端固定有设有螺纹的推杆34,推杆34与承接管32远离釜体1的一端螺纹连接。承接管32的一侧固定有中空的出料管35,出料管35与承接管32连通处为流动口351。拧动推杆34时,推杆34可带动滑动球33靠近或者远离出料口31。当拧动推杆34使滑动球33高于流动口351靠近出料口31时,釜体1内的物质不可流出;当拧动推杆34使滑动球33低于流动口351远离出料口31时,釜体1内的物质会从出料口31流入出料管35从出料管35流走。

如图3和图6,密封盖13上固定有第一驱动电机41,第一驱动电机41通过皮带连接第一搅拌轴4。如图3,第一搅拌轴4穿过密封盖13并置于釜体1内部的中央位置。第一搅拌轴4远离第一驱动电机41的一端转动连接有固定盘42,固定盘42位于出料口31的正上方,固定盘42远离第一搅拌轴4的一面固定有均匀设置的三个支撑杆421,支撑杆421的另一端固定在釜体1底部。

如图5,第一搅拌轴4靠近固定盘42的上表面的位置通过螺栓固定有一对连接板43,连接板43紧抵第一搅拌轴4并能随之运动。连接板43上固定有一对对称的搅拌刀44,搅拌刀44包括连接板43朝向远离第一搅拌轴4的方向固定的横向杆441,横向杆441远离连接板43的一端固定有靠近支撑杆421且与支撑杆421平行的斜向杆442;如图3和图5,斜向杆442远离横向杆441的一端固定有圆弧杆443,圆弧杆443贴近釜体1底部的圆弧面;圆弧杆443远离斜向杆442的一端固定有竖直杆444,竖直杆444贴近釜体1内壁。当搅拌刀44发生损坏需要更换时,松动螺栓使其脱离连接板43,更换连接板43及搅拌刀44,再通过螺栓使连接板43与第一搅拌轴4紧固连接即完成更换。

启动第一驱动电机41,第一驱动电机41带动第一搅拌轴4及搅拌刀44转动,搅拌刀44对釜体内胆11里的物质进行搅拌。除支撑杆421罩住的空间,搅拌刀44与釜体1底部其他位置贴近,使釜体1底部其他位置的物质能够得到充分搅拌。

如图3,密封盖13上还固定有一对第二驱动电机51,第二驱动电机51的输出端连接有第二搅拌轴5,第二搅拌轴5穿过密封盖13伸向釜体1内部。第二搅拌轴5上固定连接有若干搅拌盘52。启动第二驱动电机51,第二驱动电机51带动第二搅拌轴5及搅拌盘52转动,搅拌盘52转动可以进一步的对釜体1内部的物质进行搅拌。

如图6,第一搅拌轴4为中空结构且内部滑动连接有第三搅拌轴45,第三搅拌轴45的两端从第一搅拌轴4中伸出。第三搅拌轴45置于釜体1(见图3)外部的一端设有若干螺纹孔453,第三搅拌轴45置于釜体1外部的一端通过紧固螺栓452连接在第一搅拌轴4上。第三搅拌轴45靠近釜体1底部的一端均匀固定有若干搅拌杆451,搅拌杆451斜向上设置。启动第一驱动电机41时,第一驱动电机41通过皮带传动带动第一搅拌轴4转动,第一搅拌轴4带动第三搅拌轴45及搅拌杆451转动。搅拌杆451转动不与支撑杆421发生冲突,且可以将支撑杆421罩住的空间置放的物质搅拌到。

当出料口31发生堵塞时,松动紧固螺栓452使其脱离第一搅拌轴4和第三搅拌轴45,推动第三搅拌轴45置于釜体1外的一端使第三搅拌轴45上的搅拌杆451伸入出料口31,再拧紧紧固螺栓452使第一搅拌轴4与第三搅拌轴45紧固连接,最后启动第一驱动电机41使搅拌杆451转动。搅拌杆451在出料口31里转动可以疏通堵塞的物质,便于出料。

如图5,其中一搅拌刀44在圆弧杆443和竖直杆444上分别通过螺栓固定有刮板6,刮板6贴紧釜体内胆11(见图3)壁。当釜体1内部物质比较粘稠时,容易粘附在釜体内胆11壁上,此时搅拌刀44转动可以带动刮板6转动并将釜体内胆11壁上粘附的物质刮下来从而将其进行搅拌。

如图2,密封盖13上设置有用于观察釜体1内部物质的透视窗7。釜体1内部设置有温度传感器8用来监测釜体1内部的温度变化。

如图3,釜体内胆11和釜体外壁12之间设置有若干用来加热釜体1内部物质的电阻棒9。

实施原理:

当出料口31发生堵塞时,松动紧固螺栓452使其脱离第一搅拌轴4和第三搅拌轴45,推动第三搅拌轴45置于釜体1外的一端使第三搅拌轴45上的搅拌杆451伸入出料口,再拧紧紧固螺栓452使第一搅拌轴4与第三搅拌轴45紧固连接,最后启动第一驱动电机41使搅拌杆451转动。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