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滤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658039发布日期:2020-07-29 03:21阅读:3486来源:国知局
过滤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处理工艺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过滤设备。



背景技术:

水处理工艺需要过滤设备,市场普遍应用的是砂滤罐和超滤膜,其中,砂滤罐一般为碳钢制作,内部装填石英砂作为水处理工艺的滤料。

现有技术中,针对砂滤罐的水处理过滤设备,为了避免水在经过过滤设备内部时,水流沿着管壁而不经过滤层直接流到出水口,导致过滤设备存在过滤不完全的情况,会在过滤设备的内壁上设置有内圈,利用内圈可以阻隔水沿着过滤设备的内壁直接流出。

但是,当过滤设备在反向冲洗时,由于内圈的阻隔,会导致过滤设备内的滤料堵塞于内圈与过滤设备内壁之间,长时间堵塞会使得过滤设备的内壁形成板结,影响过滤设备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过滤设备,以缓解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滤料堵塞于过滤设备内壁上,影响过滤设备使用寿命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过滤设备,包括:过滤主体和导流圈;

所述导流圈沿着所述过滤主体的内壁的圆周方向布置,所述导流圈与所述过滤主体的内壁固定连接;

所述导流圈背离所述过滤主体内液体流动方向的一侧面呈倾斜设置,沿着靠近所述过滤主体内壁的一端至另一端,所述导流圈的厚度逐渐减小。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导流圈具有连接端以及用于与所述过滤主体内液体流动方向接触的第一面和用于与所述过滤主体内反冲洗液体接触的第二面;

所述导流圈通过连接端与所述过滤主体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面与所述过滤主体的内壁呈垂直设置,所述第二面与所述过滤主体的内壁呈夹角设置,且所述第一面与所述第二面之间的间距沿着所述连接端至另一端逐渐减小。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还包括连接部;

所述导流圈的连接端设置有第一连接孔,所述过滤主体的内壁对应位置设置有第二连接孔,所述连接部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孔和所述第二连接孔固定连接;

所述连接端与所述过滤主体内壁的接触位置通过粘接固定。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过滤主体包括第一封头、过滤容器、第二封头、防护圈和支撑架;

所述过滤容器用于填充滤料,所述第一封头和所述第二封头分别位于所述过滤容器的两端,且所述第一封头和所述第二封头与所述过滤容器密封连接;

所述过滤容器靠近所述第一封头的侧壁上设置有进水口,所述第一封头上设置有第一出水口,所述第二封头上设置有第二出水口,所述防护圈罩设于所述第一封头的外部,所述支撑架设置于所述第二封头的外部,且所述过滤容器通过所述支撑架与地面接触。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一法兰和第二法兰;

所述第一封头通过所述第一法兰与所述过滤容器密封连接,所述第二封头通过所述第二法兰与所述过滤容器密封连接;

所述第一法兰和所述第二法兰上均设置有环形密封槽,所述过滤容器的两端的侧壁分别能够插设于所述环形密封槽内。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还包括密封组件;

所述密封组件设置有至少两组,一组所述密封组件位于所述第一法兰和所述过滤容器之间,另一组所述密封组件位于所述第二法兰和所述过滤容器之间。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密封组件包括密封垫和密封胶;

所述密封垫位于所述环形密封槽的底部,所述密封垫与所述过滤容器的侧壁抵接,所述密封胶填充于所述环形密封槽内,且所述密封胶用于将所述过滤容器的侧壁与所述环形密封槽密封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还包括过滤组件;

所述过滤组件位于所述第二封头和所述过滤容器之间,且所述过滤组件与所述第二封头连接,所述过滤组件用于阻隔所述过滤容器内的滤料通过。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过滤组件包括过滤网、压紧部、支撑部和压紧法兰;

所述支撑部与所述第二封头固定连接,所述压紧部与所述压紧法兰连接,所述过滤网位于所述支撑部与所述压紧部之间,所述压紧法兰与所述第二法兰连接,以使所述压紧部贴合于所述过滤网上。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沿着所述压紧法兰的圆周方向设置有通气孔。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过滤设备,包括:过滤主体和导流圈;其中,导流圈沿着过滤主体的内壁的圆周方向布置,导流圈与过滤主体的内壁固定连接;从而过滤主体可以通过导流圈阻隔水沿着过滤主体的内壁而不经过滤层直接流到出水口的情况,使得过滤主体进水向下过滤时改变水流方向,以使水流进入滤层内;进一步地,由于导流圈背离过滤主体内液体流动方向的一侧面呈倾斜设置,且导流圈沿着靠近过滤主体内壁的一端至另一端的厚度逐渐减小;当过滤主体进行反向冲洗时,过滤主体内的滤料会沿着导流圈的倾斜面向上流动,缓解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滤料堵塞于过滤设备内壁上,影响过滤设备使用寿命的技术问题,使得设计更加合理。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过滤设备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过滤设备的导流圈的局部放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过滤设备的第二封头的局部剖面示意图;

图4为图3实施例提供的过滤设备的k-k方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过滤设备的压紧法兰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过滤设备的反向冲洗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过滤设备的过滤容器法兰的c形圈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过滤设备的过滤容器法兰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8实施例提供的过滤设备的过滤容器法兰的k方向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过滤设备的过滤容器法兰的连接柱的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10实施例提供的过滤设备的过滤容器法兰的k-k方向的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过滤设备的过滤容器法兰具有通孔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标:100-过滤主体;200-导流圈;201-第一面;202-第二面;203-连接端;204-第一连接孔;300-连接部;400-第一封头;401-第一出水口;500-过滤容器;501-第二连接孔;502-进水口;503-管壁孔;600-第二封头;601-第二出水口;700-防护圈;800-支撑架;900-滤料;110-第一法兰;120-第二法兰;121-环形密封槽;130-密封组件;131-密封垫;132-密封胶;140-过滤组件;141-过滤网;142-压紧部;143-支撑部;144-压紧法兰;150-通气孔;160-过滤容器法兰;161-c形圈;162-第三连接孔;170-连接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图1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过滤设备,包括:过滤主体100和导流圈200;导流圈200沿着过滤主体100的内壁的圆周方向布置,导流圈200与过滤主体100的内壁固定连接;导流圈200背离过滤主体100内液体流动方向的一侧面呈倾斜设置,沿着靠近过滤主体100内壁的一端至另一端,导流圈200的厚度逐渐减小。

其中,过滤主体100作为水处理工艺过滤设备的主体结构,过滤主体100具有过滤容器500,其中过滤容器500内部用于填充有滤料900,由于滤料900会随着水流的流动进行部分位移,而且由于过滤容器500中间位置的水流较大,使得滤料900会存在过滤容器500的内壁位置滤料900较少的情况,因此会存在水流沿着过滤容器500的内壁向下流动,为了避免上述问题,通过将导流圈200固定在过滤容器500的内部侧壁上,当水流进入到过滤主体100的过滤容器500内时,位于过滤容器500中间位置的水流会进入滤层进行过滤,针对于过滤主体100的内壁贴合的水流,当水流接触到导流圈200时,由于导流圈200的阻挡作用,水流会形成一个抛物线向过滤主体100的中间位置,进而使得需要过滤的水进入到滤层中。

优选地,过滤主体100的过滤容器500的材料可以为高分子材料、塑料或者塑胶等,优选地,过滤主体100的过滤容器500的材料为pvc材料。

可选地,导流圈200可以设置有多组,多组导流圈200沿着过滤主体100的内壁的竖直方向进行布置,通过多组导流圈200可以针对水流较大的情况下,更好的将水流导流至过滤主体100的中间位置。

另外,由于水处理工艺的要求,过滤设备需要定时对过滤主体100内部进行反冲洗,在反冲洗过程中,由于清洗液体或者清洗气体反冲洗时,会带动过滤主体100内的滤料900向反方向进行冲动,为了可以更好的使得过滤主体100内的滤料900向上流动,通过导流圈200在滤料900反冲洗的方向的一侧面呈倾斜设置,而且导流圈200的倾斜设置是沿着靠近过滤主体100内壁的一端向另一端逐渐向反冲洗的方向进行倾斜,换句话说,当反冲洗时滤料900与导流圈200接触时,会沿着斜面向过滤主体100的内部进行流动。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过滤设备,包括:过滤主体100和导流圈200;其中,导流圈200沿着过滤主体100的内壁的圆周方向布置,导流圈200与过滤主体100的内壁固定连接;从而过滤主体100可以通过导流圈200阻隔水沿着过滤主体100的内壁而不经过滤层直接流到出水口的情况,使得过滤主体100进水向下过滤时改变水流方向,以使水流进入滤层内;进一步地,由于导流圈200背离过滤主体100内液体流动方向的一侧面呈倾斜设置,且导流圈200沿着靠近过滤主体100内壁的一端至另一端的厚度逐渐减小;当过滤主体100进行反向冲洗时,过滤主体100内的滤料900会沿着导流圈200的倾斜面向上流动,缓解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滤料900堵塞于过滤设备内壁上,影响过滤设备使用寿命的技术问题,使得设计更加合理。

如图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导流圈200具有连接端203以及用于与过滤主体100内液体流动方向接触的第一面201和用于与过滤主体100内反冲洗液体接触的第二面202;导流圈200通过连接端203与过滤主体100的内壁固定连接,第一面201与过滤主体100的内壁呈垂直设置,第二面202与过滤主体100的内壁呈夹角设置,且第一面201与第二面202之间的间距沿着连接端203至另一端逐渐减小。

其中,为了最大限度能够保证阻隔水流沿着内壁向下流动,而且为了保证水流不会在第一面201和内壁之间存储,优选地,第一面201与过滤主体100的内壁呈垂直设置;进一步地,由上述实施例可以得知,第二面202为导流圈200的倾斜面,因此第二面202与过滤主体100的内壁是呈夹角设置,同时,第二面202与过滤主体100的内壁之间的夹角在朝向液体流动方向的一侧为锐角,进而能够保证第一面201与第二面202之间的间距沿着连接端203至另一端逐渐减小。

可选地,连接端203与过滤主体100的内壁的连接方式可以为多种,例如粘接、铆接或者通过螺钉连接,优选地,连接端203与过滤主体100的内壁的连接方式为粘接。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还包括连接部300;导流圈200的连接端203设置有第一连接孔204,过滤主体100的内壁对应位置设置有第二连接孔501,连接部300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连接孔204和第二连接孔501固定连接;连接端203与过滤主体100内壁的接触位置通过粘接固定。

本实施例中,为了保证导流圈200与过滤主体100内壁连接的稳定性,通过在导流圈200和过滤主体100内壁之间设置有连接部300,利用连接部300的连接方式将导流圈200固定于过滤主体100内壁上。

可选地,连接部300可以采用销柱,其中,过滤主体100的内壁开设有第二连接孔501,第二连接孔501为盲孔,导流圈200位于连接端203一侧面开设的第一连接孔204也为盲孔,当需要将导流圈200与过滤主体100的内壁固定连接时,在连接端203的侧面位置涂设胶,并且在销柱的外部也都涂满胶,将销柱的两端分别插设于第一连接孔204和第二连接孔501内,当胶体固定后,此时导流圈200通过第一连接孔204的内壁与销柱的外侧壁固定连接,过滤主体100通过第二连接孔501的内壁与销柱的外侧壁固定连接,同时导流圈200的连接端203与过滤主体100内壁接触的位置同样通过胶粘固定,进而使得导流圈200与过滤主体100连接更加稳定,连接强度更好;其中需要说明的是,第一连接孔204和第二连接孔501的深度总和大于或等于销柱的长度。

另外,连接部300还可以为螺柱,其中,过滤主体100的内壁开设的第二连接孔501为螺纹孔,导流圈200位于连接端203一侧面开设的第一连接孔204为盲孔,螺柱具有螺纹的一端与第二连接孔501连接,而且螺柱的另一端具有部分光滑段,使得螺柱的另一端可以通过粘接的方式与第一连接孔204固定连接;需要说明的是,螺柱与第二连接孔501连接的位置可以设置有套丝,以及在螺柱的外部同样可以涂设有胶,进而能够通过螺纹以及粘接的方式将导流圈200固定于过滤主体100的内壁上。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过滤主体100包括第一封头400、过滤容器500、第二封头600、防护圈700和支撑架800;过滤容器500用于填充滤料900,第一封头400和第二封头600分别位于过滤容器500的两端,且第一封头400和第二封头600与过滤容器500密封连接;过滤容器500靠近第一封头400的侧壁上设置有进水口502,第一封头400上设置有第一出水口401,第二封头600上设置有第二出水口601,防护圈700罩设于第一封头400的外部,支撑架800设置于第二封头600的外部,且过滤容器500通过支撑架800与地面接触。

过滤容器500内部装填的滤料900可以采用颗粒状材料,首选表面多微孔的轻质材料,例如火山岩或烧结微孔颗粒或者与其他材料混装等。

可选地,过滤容器500采用pvc管,第一封头400和第二封头600采用金属不锈钢封头,第一封头400和第二封头600分别与过滤容器500之间均为密封连接。另外,第一封头400上的第一出水口401位于第一封头400的末端位置,第二封头600上的第二出水口601位于第二封头600的末端位置;由于水流是通过进水口502进入到过滤容器500内的,因此当进水口502设置于过滤容器500靠近第一封头400的侧壁上时,此时可以体现出第一封头400为上封头,第二封头600为下封头;因此,当正常对水流进行过滤时,此时进入过滤容器500内的水流方向为进水口502向第二出水口601的流动方向;但是当对过滤容器500进行反冲洗时,此时反冲洗流体进入到过滤容器500的流动方向为第二出水口601向第一出水口401流动,因此第二出水口601为水正常过滤的出口,第一出水口401为反冲洗流体的出口。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出水口401和第二出水口601的位置均可以设置有变径管箍。

由于本实施例提供的过滤容器500属于竖直放置的罐体,为了保证过滤容器500的稳定性,在第二封头600的位置设置有支撑架800,支撑架800能够与地面接触,以对过滤容器500起到固定支撑的作用;可选地,支撑架800可以通过地脚螺栓与地面固定连接;优选地,支撑架800与第二封头600的第二法兰120之间设置有加强筋。进一步地,为了保证第二封头600的防护安全,在第二封头600的外部罩设有防护圈700,能够防止其他设备直接与第二封头600接触,影响第二封头600的使用寿命;优选地,防护圈700可以采用金属防护罩或者金属防护栏等,此处不再赘述。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一法兰110和第二法兰120;第一封头400通过第一法兰110与过滤容器500密封连接,第二封头600通过第二法兰120与过滤容器500密封连接;第一法兰110和第二法兰120上均设置有环形密封槽121,过滤容器500的两端的侧壁分别能够插设于环形密封槽121内。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还包括密封组件130;密封组件130设置有至少两组,一组密封组件130位于第一法兰110和过滤容器500之间,另一组密封组件130位于第二法兰120和过滤容器500之间。

本实施例改变了现有技术中法兰对法兰、平面对平面、中间橡胶垫的密封方式,本实施例通过在第一法兰110以及第二法兰120设置有内外双层环形密封槽121,当过滤容器500的两端的侧壁分别能够插设于环形密封槽121内,再利用密封组件130的过滤容器500的侧壁和环形密封槽121进行密封连接,使得整体具有多重密封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密封组件130包括密封垫131和密封胶132;密封垫131位于环形密封槽121的底部,密封垫131与过滤容器500的侧壁抵接,密封胶132填充于环形密封槽121内,且密封胶132用于将过滤容器500的侧壁与环形密封槽121密封连接。优选地,密封胶132可以采用液体橡胶。

本实施例提供环形密封槽121的环形连接的特定,进而通过密封垫131和密封胶132对环形密封槽121以及过滤容器500的侧壁进行密封连接,具有以下优点:在同样螺栓拉紧力条件下,以过滤容器500的壁横截面积与密封垫131接触密封,其密封的受力面积小于传统法兰平面对平面的受力面积,因此对密封垫131的密封强度更大;由于环形密封槽121与过滤容器500侧壁壁厚间距很小,仅仅容许滑动进入,进而能够比传统法兰密封减小了密封垫131承受的水压;进一步地,在环形密封槽121与过滤容器500侧壁之间充填液体橡胶,使得水流水压对密封垫131几乎无影响,通过上述三种复合密封方式能够大大增加过滤容器500侧壁与第一封头400以及第二封头600之间的密封方式,通过过滤容器法兰160与第二法兰120,以及过滤容器法兰160与第一法兰110之间分别均布的螺栓连接,能够做到密封的高可靠性,使得设计更加合理。

由于过滤容器500内填充的滤料900会随着重力的作用向第二封头600内进行流动,因此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还包括过滤组件140;过滤组件140位于第二封头600和过滤容器500之间,且过滤组件140与第二封头600连接,过滤组件140用于阻隔过滤容器500内的滤料900通过。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过滤组件140包括过滤网141、压紧部142、支撑部143和压紧法兰144;支撑部143与第二封头600固定连接,压紧部142与压紧法兰144连接,过滤网141位于支撑部143与压紧部142之间,压紧法兰144与第二法兰120连接,以使压紧部142贴合于过滤网141上。

可选地,过滤网141可以由不同规格的不锈钢网进行叠加而成,从而能够用于承托过滤容器500内的过滤材料,其中,根据过滤容器500内的滤料900的平均直径进而决定不锈钢网的密度或目数,使得多层不锈钢网叠加形成的过滤网141在保证过滤水通过的基础上,防止滤料900穿透过滤网141。进一步地,由于过滤网141的材质较软,难以直接承受滤料900的重量,为了保证过滤网141的稳定性,在过滤网141背离滤料900的一侧设置有支撑部143,支撑部143在不影响水流通过的基础上,可以多过滤网141进行支撑作用;可选地,支撑部143可以采用等间距焊接的支撑扁钢,作为过滤网141承重之用,由于采用支撑扁钢既满足垂直强度和刚度,又可以在减少水平面积的阻挡,从而水流可以更好的经过过滤网141以及支撑部143后流向第二出水口601。

为了防止过滤网141在反冲洗时向上窜动变形,进而在过滤网141靠近滤料900的一侧面设置有压紧部142,其中,压紧部142的结构可以与支撑部143相同,同样压紧部142采用并列多根压紧扁钢,其中,多个压紧扁钢与压紧法兰144固定连接,当压紧法兰144与第二法兰120通过螺栓连接时,多个压紧扁钢会随着压紧法兰144一同压紧过滤网141,实现了压紧部142与压紧法兰144一同取出或压紧的效果。

如图5-图6所示,压紧法兰144在工作中上面会堆积着滤料900,由于压紧法兰144成水平安装,而反冲洗时水流或气流自下向上为垂直状态,因此压紧法兰144上面的滤料900形成了局部死角,难以被水流或气流推动,达不到充分清洗的作用;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沿着压紧法兰144的圆周方向设置有通气孔150。

其中,压紧法兰144用于通过螺栓孔与第二法兰120压紧过滤网141,通过在压紧法兰144设置有通气孔150,当反冲时,通气孔150能够用于透过气流和水流,从而能够推动压紧法兰144上面的滤料900,避免形成不参与反冲洗的滤料900死角;可选地,通气孔150设置有多个,多个通气孔150与压紧法兰144外部圆周的螺纹孔位于同一圆周圈内。具体地,当反冲洗水或反冲洗气通过通气孔150向上喷出时,可以推动压紧法兰144上面的滤料900散开,从而起到碰撞摩擦清洗作用。

如图7-图12所示,在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所述的过滤设备的过滤容器法兰160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过滤容器500的端部切割一段圆管;在圆管上开设豁口,形成c形圈161;将c形圈161套设于过滤容器500的外部,并将c形圈161与过滤容器500的外部固定连接;补齐c形圈161的缺口,以形成完整的过滤容器法兰160;其中,过滤容器500采用pvc管。

本实施例中,由于过滤容器500为pvc管,当过滤容器法兰160采用金属法兰时,会对过滤容器500的外部形成摩擦,造成过滤容器500的使用寿命降低,为了保证过滤容器500与过滤容器法兰160之间材料相同,利用上述的制作方法能够在过滤容器500外部增加了等同于过滤容器500壁厚的法兰圈,而过滤容器500的壁厚就是过滤容器法兰160的宽度;进一步地,如果需要宽带更大的过滤容器法兰160时,可以重复上述步骤,使得过滤容器法兰160的宽度逐渐增加。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过滤容器500为pvc管,当将c形圈161套设于过滤容器500的外部,并将c形圈161与过滤容器500的外部固定连接时,此时可以将c形圈161加热至80°后,套接于过滤容器500的外侧壁上,同时在c形圈161的内壁上可以涂设有粘结剂进行粘接。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还包括以下步骤:沿着过滤容器法兰160外侧贯穿开设第三连接孔162;在过滤容器500对应过滤容器法兰160的第三连接孔162的位置开设有管壁孔503;利用粘接的方式将连接柱170依次插设于第三连接孔162和管壁孔503内。

其中,需要说明的是,过滤容器法兰160相对于过滤容器500的两端设置有两个,两个过滤容器法兰160分别对应与第一法兰110和第二法兰120进行连接。进一步地,考虑到pvc粘接过滤容器法兰160与第一法兰110和第二法兰120之间要紧密连接,为了提高其连接强度和可靠性,在粘接过滤容器法兰160与过滤容器500侧壁之间采用连接柱170作为强化手段,连接柱170可以采用不锈钢金属螺丝,优选地,连接柱170采用pvc棒作为销柱使用;具体地,在过滤容器法兰160的圆周均匀贯穿开设多个第三连接孔162,第三连接孔162的孔径需要略小于连接柱170的外径,并且在过滤容器500开设有管壁孔503,然后在管壁孔503、第三连接孔162以及连接柱170均涂抹pvc专用胶,然后用力将pvc棒沿着第三连接孔162推入至管壁孔503内,最后静止24小时便可以使用;其中,连接柱170可以提高过滤容器法兰160的横向强度,使得设计更加合理。最后通过将过滤容器法兰160与过滤容器500粘接形成一体,并且在过滤容器法兰160上对应第一法兰110以及第二法兰120的连接孔进行钻孔,以便过滤容器法兰160可以通过螺栓分别与第一法兰110以及第二法兰120进行连接,完成上述操作步骤。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