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通量复合滤芯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569979发布日期:2020-10-20 12:48阅读:77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通量复合滤芯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为净水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通量复合滤芯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的净水设备一般包括ro滤芯或者超滤膜滤芯,为了进一步保护ro滤芯或者超滤膜滤芯,一般在前置过滤水路中设置前置滤芯本体(前置滤芯本体也叫前处理或预处理滤芯本体,属于粗过滤,主要由pp棉滤料和前置活性炭滤料构成),为了进一步改善水质,获得更佳口感,一般在后置过滤水路中设置后置滤芯本体(后置滤芯本体属于后处理,一般处于精细过滤的水路后方,主要是后置活性炭滤料)。但是,上述前置滤芯本体和后置滤芯本体是两个独立的个体,不便于安装,且出水量亦小而慢。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高通量复合滤芯结构,包括滤芯接头、上端盖、第一滤芯、水路转换盖、第二滤芯和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滤芯接头的侧面设计有水路接驳口,而其底部的内腔一体成型有阶梯式的卡接结构,具体是均布设置的弹性倒扣;所述上端盖的顶部一体成型有凸件来对应滤芯接头的底部,而其底部内腔亦一体成型有弹性倒扣;所述第一滤芯的顶部和底部均成型有凸台,且两个所述凸台的形状均为上宽下窄;所述水路转换盖设计有上腔体和下腔体,且其中心位置设计有一通孔,以通孔为中心,上腔体和下腔体的内表面均等距成型有环形的密封槽;所述第一滤芯和第二滤芯均通过卡接的方式分别固定在水路转换盖的上下方;所述上端盖固定安装在第一滤芯的顶部;所述滤芯接头安装在上端盖的顶部;所述壳体套置在第一滤芯和第二滤芯外,通过与滤芯接头紧固配合来相互连接固定。

优选的,所述滤芯接头上的水路接驳口可以设计为平行插置或垂直插置。

优选的,所述水路接驳口上的水道数量设定在2~5路,且每根水道的孔位直径均为6mm。

优选的,所述上端盖顶部的凸件、第一滤芯顶部和底部的凸台、水路转换盖的外表面都等距设计有用于套置、固定防水圈的凹槽。

优选的,所述滤芯接头底部内腔、上端盖内腔和水路转换盖上均布有加强筋。

优选的,所述第一滤芯和第二滤芯的滤芯种类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改变。

优选的,所述水路转换盖通过一体成型的工艺制作而成。

优选的,所述水路转换盖的上腔体和下腔体之间设计有深度和高度相同的扇形空间。

优选的,所述水路转换盖上通孔的直径可根据实际需求作出调整。

优选的,所述壳体顶部的外表面边缘对称成型有用于辅助安装、导向及固定的凸件。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所研发设计的水路转换盖实现了将两个独立个体的滤芯相互组装结合,相比市面上使用水路板或分体转换盖来相连接传输的多滤芯净水器,本实用新型通过此设计一定程度可减少生产成本、减少成品体积和便于滤芯的拆卸与替换,其中对比相同作用的分体转换盖,本实用新型一体成型,内腔成型有加强筋和安装密封圈的凹槽,其通用性和便利性远超出了分体式转换盖,因分体式转换盖一分为二,分别成型或二次安装在第一滤芯的底部和第二滤芯的顶部,才能实现复合滤芯的安装使用,且在此基础上,本实用新型的水路转换盖上设计有扇形空间,用户可在拆卸时在此位置借力装、拆滤芯。值得一提的是本实用新型为复合滤芯提供了完整的结构,如具有保护且导向固定的壳体、设计有弹性倒扣便于装拆的滤芯接头和上端盖,其中所述上端盖的水路接驳口无论是垂直设计或平行设计,也不影响正常使用,且其数量可根据型号或需求来在生产时设定,关于水路接驳口更为重点的一项是,本实用新型水路接驳口的水道孔位直径为6mm,对比市面上大部分的滤芯要大,能一定程度提高出水量,减少用户在接水时所等待的时间。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装配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实用新型。

参照图1,本具体实施方式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高通量复合滤芯结构,包括滤芯接头(1)、上端盖(2)、第一滤芯(3)、水路转换盖(4)、第二滤芯(5)和壳体(6),其特征在于,所述滤芯接头(1)的侧面设计有水路接驳口,而其底部的内腔一体成型有阶梯式的卡接结构,具体是均布设置的弹性倒扣;所述上端盖(2)的顶部一体成型有凸件来对应滤芯接头(1)的底部,而其底部内腔亦一体成型有弹性倒扣;所述第一滤芯(3)的顶部和底部均成型有凸台,且两个所述凸台的形状均为上宽下窄;所述水路转换盖(4)设计有上腔体和下腔体,且其中心位置设计有一通孔,以通孔为中心,上腔体和下腔体的内表面均等距成型有环形的密封槽;所述第一滤芯(3)和第二滤芯(5)均通过卡接的方式分别固定在水路转换盖(4)的上下方;所述上端盖(2)固定安装在第一滤芯(3)的顶部;所述滤芯接头(1)安装在上端盖(2)的顶部;所述壳体(6)套置在第一滤芯(3)和第二滤芯(5)外,通过与滤芯接头(1)紧固配合来相互连接固定。

其中,所述滤芯接头(1)上的水路接驳口可以设计为平行插置或垂直插置。

其中,所述水路接驳口上的水道数量设定在2~5路,且每根水道的孔位直径均为6mm。

其中,所述上端盖(2)顶部的凸件、第一滤芯(3)顶部和底部的凸台、水路转换盖(4)的外表面都等距设计有用于套置、固定防水圈的凹槽。

其中,所述滤芯接头(1)底部内腔、上端盖(2)内腔和水路转换盖(4)上均布有加强筋。

其中,所述第一滤芯(3)和第二滤芯(5)的滤芯种类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改变。

其中,所述水路转换盖(4)通过一体成型的工艺制作而成。

其中,所述水路转换盖(4)的上腔体和下腔体之间设计有深度和高度相同的扇形空间。

其中,所述水路转换盖(4)上通孔的直径可根据实际需求作出调整。

其中,所述壳体(6)顶部的外表面边缘对称成型有用于辅助安装、导向及固定的凸件。

本具体实施例上述方案为例。

本实用新型通过所研发设计的水路转换盖实现了将两个独立个体的滤芯相互组装结合,相比市面上使用水路板或分体转换盖来相连接传输的多滤芯净水器,本实用新型通过此设计一定程度可减少生产成本、减少成品体积和便于滤芯的拆卸与替换,其中对比相同作用的分体转换盖,本实用新型一体成型,内腔成型有加强筋和安装密封圈的凹槽,其通用性和便利性远超出了分体式转换盖,因分体式转换盖一分为二,分别成型或二次安装在第一滤芯的底部和第二滤芯的顶部,才能实现复合滤芯的安装使用,且在此基础上,本实用新型的水路转换盖上设计有扇形空间,用户可在拆卸时在此位置借力装、拆滤芯。值得一提的是本实用新型为复合滤芯提供了完整的结构,如具有保护且导向固定的壳体、设计有弹性倒扣便于装拆的滤芯接头和上端盖,其中所述上端盖的水路接驳口无论是垂直设计或平行设计,也不影响正常使用,且其数量可根据型号或需求来在生产时设定,关于水路接驳口更为重点的一项是,本实用新型水路接驳口的水道孔位直径为6mm,对比市面上大部分的滤芯要大,能一定程度提高出水量,减少用户在接水时所等待的时间。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的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