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蔬菜类休闲食品调味混合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090681发布日期:2020-09-04 11:45阅读:215来源:国知局
一种蔬菜类休闲食品调味混合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蔬菜休闲食品加工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蔬菜类休闲食品调味混合装置。



背景技术:

蔬菜类休闲食品(如莲藕、萝卜、笋子等)一直以来广受消费者的喜爱。在现有技术中,蔬菜类休闲食品的调味搅拌大多数放置普通搅拌机中进行,其缺点在于:1、拌料过程中容易对蔬菜类休闲食品造成破碎,影响产品卖相;2、搅拌过程中调味料易于沉淀在底部,不能均匀分布在蔬菜类休闲食品上,导致入味不均,从而影响口感。因此,如何使调味料均匀入味并提升蔬菜类休闲食品的口感,是本领域技术人员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以上问题,提供一种蔬菜类休闲食品调味混合装置,能够使调味料和蔬菜类休闲食品充分混合,混合完成的食品经过匀料完成收集,从而使蔬菜类休闲食品上的调味料分布更加均匀,增加了口感。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它包括机体,其顶部设置有进料斗,机体内且在位于进料斗的下方设置有搪瓷拌料筒,搪瓷拌料筒内设置有拌料机构,搪瓷拌料筒的底部设置具有自动开阀功能的出料斗组件;机体内且在位于搪瓷拌料筒的正下方设置具有匀料功能的食品收集机构,食品收集机构安装在支撑板顶部的直线导轨上;支撑板的一端固定在机体内,另一端延伸在机体的外侧;机体上设置有用于食品收集机构移动到机体外侧的敞口;食品收集机构与第一气缸连接,第一气缸可驱动食品收集机构沿直线导轨的方向移动到机体外侧。

进一步的,拌料机构包括第一电机、搅拌轴、油料沉积扫料叶片和拌料扇叶组件,其中,搅拌轴与第一电机的输出轴之间通过轴连接器连接,油料沉积扫料叶片固定在搅拌轴底部,拌料扇叶组件固定在油料沉积扫料叶片上方部位的搅拌轴上。

进一步的,拌料扇叶组件包括基块、第一螺帽、第二螺帽以及多个扇叶,其中,基块为横截面呈正方形的长方体结构,基块的中部设置有用于搅拌轴穿过的通孔,扇叶固定在基块的侧面,第一螺帽和第二螺帽分别连接在基块的上下两端;油料沉积扫料叶片与轴连接器之间的搅拌轴上设置有螺纹,第一螺帽、第二螺帽与搅拌轴之间通过螺纹连接,第一螺帽与轴连接器之间设有间距。

进一步的,扇叶是由多个不同尺寸规格的横向u形片和多个纵向连接片拼接构成一个具有多处镂空的长方形片状结构,其中,横向u形片与基块固定连接,纵向连接片用于将不同尺寸规格的横向u形片之间进行加固连接。

进一步的,油料沉积扫料叶片的底部固定连接橡胶刮条。

进一步的,出料斗组件包括出料斗,出料斗上横向贯穿一个门板,门板的一端向下设有折边,折边与第二气缸连接。

进一步的,食品收集机构包括载板、框体、食品收集盒、用于将敞口盖住的挡板和固定板,载板安装在直线导轨上,固定板的数量为两个分别固定在载板上端的两侧,挡板固定在载板上端,框体与载板之间通过多个支撑弹簧连接,载板的上端设置有第一挂耳,框体底部设置有第二挂耳,支撑弹簧连接在第一挂耳与第二挂耳之间,食品收集盒放置在框体内;框体下方的两端均设置有用于拨动框体和食品收集盒一起抖动的凸轮机构。

进一步的,凸轮机构包括第二电机、转轴和固定在转轴上的多个凸轮,转轴安装在载板上端两侧的固定板上,第二电机安装在固定板上,转轴与第二电机之间通过轴连接器固定。

进一步的,载板底部固定连接推板,推板向下穿过支撑板上的条形孔后与安装在支撑板底部的第一气缸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蔬菜类休闲食品调味混合装置,能够使调味料和蔬菜类休闲食品充分混合,混合完成的食品经过匀料完成收集,从而使蔬菜类休闲食品上的调味料分布更加均匀,增加了口感。

本实用新型中的拌料机构随着第一电机正转和反转的交替,使得拌料扇叶组件在搅拌过程中有一个上升和下降的过程,这就使得物料在立体面上进行无盲点的搅拌。

本实用新型中的扇叶是由多个不同尺寸规格的横向u形片多个纵向连接片拼接构成一个具有多处镂空的长方形片状结构,这就大幅降低了对食品搅拌的损坏。

本实用新型中的油料沉积扫料叶片和橡胶刮条能够防止调味料沉积在搪瓷拌料筒底部,提高拌料效果。

本实用新型中的食品收集机构能够进行匀料,同时在第一气缸作用下能够送至机体外,方便提取装有调味好蔬菜类休闲食品的食品收集盒。

本实用新型中拌料扇叶组件包括基块、第一螺帽、第二螺帽以及多个扇叶,其中,基块为横截面呈正方形的长方体结构,基块的中部设置有用于搅拌轴穿过的通孔,扇叶固定在基块的侧面,第一螺帽和第二螺帽分别连接在基块的上下两端;油料沉积扫料叶片与轴连接器之间的搅拌轴上设置有螺纹,第一螺帽、第二螺帽与搅拌轴之间通过螺纹连接,第一螺帽与轴连接器之间设有间距,这样在第一电机正转和反转的交替,使得拌料扇叶组件在对食品搅拌过程中同时具有上升和下降的过程,能够加快以及实现调味料与食品的混合及均匀入味。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食品收集机构移动到机体外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拌料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出料斗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食品收集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2中a-a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所述文字标注表示为:1、机体;2、出料斗组件;3、进料斗;4、拌料机构;5、搪瓷拌料筒;6、食品收集机构;7、直线导轨;8、第一气缸;9、支撑板;10、敞口;11、条形孔;12、推板;41、第一电机;42、搅拌轴;43、基块;44、横向u形片;45、纵向连接片;46、橡胶刮条;47、油料沉积扫料叶片;48、第二螺帽;49、第一螺帽;410、轴连接器;201、出料斗;202、门板;203、折边;204、第二气缸;61、载板;62、固定板;63、凸轮;64、第一挂耳;65、支撑弹簧;66、第二挂耳;67、框体;68、食品收集;69、挡板;610、第二电机;611、转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本部分的描述仅是示范性和解释性,不应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有任何的限制作用。

如图1-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为:它包括机体1,其顶部设置有进料斗3,机体1内且在位于进料斗3的下方设置有搪瓷拌料筒5,搪瓷拌料筒5内设置有拌料机构4,搪瓷拌料筒5的底部设置具有自动开阀功能的出料斗组件2;机体1内且在位于搪瓷拌料筒5的正下方设置具有匀料功能的食品收集机构6,食品收集机构6安装在支撑板9顶部的直线导轨7上;支撑板9的一端固定在机体1内,另一端延伸在机体1的外侧;机体1上设置有用于食品收集机构6移动到机体1外侧的敞口10;食品收集机构6与第一气缸8连接,第一气缸8可驱动食品收集机构6沿直线导轨7的方向移动到机体1外侧。

优选的,拌料机构4包括第一电机41、搅拌轴42、油料沉积扫料叶片47和拌料扇叶组件,其中,搅拌轴42与第一电机41的输出轴之间通过轴连接器410连接,油料沉积扫料叶片47固定在搅拌轴42底部,拌料扇叶组件固定在油料沉积扫料叶片47上方部位的搅拌轴42上。

优选的,拌料扇叶组件包括基块43、第一螺帽49、第二螺帽48以及多个扇叶,其中,基块43为横截面呈正方形的长方体结构,基块43的中部设置有用于搅拌轴42穿过的通孔,扇叶固定在基块43的侧面,第一螺帽49和第二螺帽48分别连接在基块43的上下两端;油料沉积扫料叶片47与轴连接器410之间的搅拌轴42上设置有螺纹,第一螺帽49、第二螺帽48与搅拌轴42之间通过螺纹连接,第一螺帽49与轴连接器410之间设有间距。

优选的,扇叶是由多个不同尺寸规格的横向u形片44和多个纵向连接片45拼接构成一个具有多处镂空的长方形片状结构,其中,横向u形片44与基块43固定连接,纵向连接片45用于将不同尺寸规格的横向u形片44之间进行加固连接。

优选的,油料沉积扫料叶片47的底部固定连接橡胶刮条46。

优选的,出料斗组件2包括出料斗201,出料斗201上横向贯穿一个门板202,门板202的一端向下设有折边203,折边203与第二气缸204连接。

优选的,食品收集机构6包括载板61、框体67、食品收集盒68、用于将敞口10盖住的挡板69和固定板62,载板61安装在直线导轨7上,固定板62的数量为两个分别固定在载板61上端的两侧,挡板69固定在载板61上端,框体67与载板61之间通过多个支撑弹簧65连接,载板61的上端设置有第一挂耳64,框体67底部设置有第二挂耳66,支撑弹簧65连接在第一挂耳64与第二挂耳66之间,食品收集盒68放置在框体67内;框体67下方的两端均设置有用于拨动框体67和食品收集盒68一起抖动的凸轮机构。

优选的,凸轮机构包括第二电机610、转轴611和固定在转轴611上的多个凸轮63,转轴611安装在载板61上端两侧的固定板62上,第二电机610安装在固定板62上,转轴611与第二电机610之间通过轴连接器固定。

优选的,载板61底部固定连接推板12,推板12向下穿过支撑板9上的条形孔11后与安装在支撑板9底部的第一气缸8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由于文字表达的有限性,而客观上存在无限的具体结构,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润饰或变化,也可以将上述技术特征以适当的方式进行组合;这些改进润饰、变化或组合,或未经改进将实用新型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