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水自动除泥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033140发布日期:2020-08-28 17:23阅读:75来源:国知局
废水自动除泥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废水淤泥处理装置,尤其是一种废水自动除泥装置。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的:现有的废水淤泥处理装置一般采用圆形的沉淀池,然后通过环形转动的刮泥板实现对圆形沉淀池底部的淤泥的清理。但是圆形的沉淀池受地形的影响较大,适用范围比较局限。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适用范围较广,并且除泥效果较好的废水自动除泥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废水自动除泥装置,包括污泥沉淀池、排泥总管;所述污泥沉淀池内设置有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

所述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将污泥沉淀池的内腔分割为进液腔、沉淀腔以及排水腔;

所述进液腔的上方设置有进水管;所述第一隔板顶端和第二隔板顶端的高度均低于进水管的水平高度;所述排水腔上方设置有排水口;所述排水口的最低点低于第二隔板顶端的水平高度;

所述进液腔、沉淀腔以及排水腔的底部均设置有排泥管;所述排泥管与排泥总管之间均设置有淤泥泵;

所述污泥沉淀池的两侧均设置有支架;所述支架上方设置有滑轨;所述滑轨上设置有导轨;

两个滑轨之间设置有横向的滑动横梁;所述滑动横梁的两端均滑动安装在滑轨上;且通过直线驱动装置驱动在滑轨直线移动;

所述进液腔、沉淀腔以及排水腔底部均设置有刮泥板;所述刮泥板通过连杆与滑动横梁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隔板的顶端高于第二隔板的顶端。

进一步的,所述排水腔上方的一侧设置有连通排水口的排水槽;所述排水槽内设置有排水管。

进一步的,所述进液腔、沉淀腔以及排水腔的底部的两侧均设置有排泥槽;所述排泥管一端与排泥槽连通,另一端与排泥总管之间均设置有淤泥泵。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废水自动除泥装置,由于污泥沉淀池内设置有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所述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将污泥沉淀池的内腔分割为进液腔、沉淀腔以及排水腔;因此,能够实现污水在沉淀池内的充分沉淀;并且通过设置有横向移动的刮泥装置,可以便于淤泥的清理。由于污泥沉淀池内的刮泥装置无需通过环形转动实现,因此可以将污泥沉淀池设置为矩形,从而受到地形的限制较小,适用范围较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废水自动除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废水自动除泥装置的俯视图;

图中标示:1-污泥沉淀池,2-进水管,3-排水口,4-排水槽,5-排水管,6-第一隔板,7-第二隔板,8-刮泥板,9-排泥管,10-排泥主管,11-连杆,12-滑动横梁,13-直线驱动装置,14-支架,15-滑轨,16-导轨,17-淤泥泵,18-排泥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废水自动除泥装置,包括污泥沉淀池1、排泥总管10;所述污泥沉淀池1内设置有第一隔板6和第二隔板7;

所述第一隔板6和第二隔板7将污泥沉淀池1的内腔分割为进液腔21、沉淀腔22以及排水腔23;

所述进液腔21的上方设置有进水管2;所述第一隔板6顶端和第二隔板7顶端的高度均低于进水管2的水平高度;所述排水腔23上方设置有排水口3;所述排水口3的最低点低于第二隔板7顶端的水平高度;

所述进液腔21、沉淀腔22以及排水腔23的底部均设置有排泥管9;所述排泥管9与排泥总管10之间均设置有淤泥泵17;

所述污泥沉淀池1的两侧均设置有支架14;所述支架14上方设置有滑轨15;所述滑轨15上设置有导轨16;

两个滑轨15之间设置有横向的滑动横梁12;所述滑动横梁12的两端均滑动安装在滑轨15上;且通过直线驱动装置13驱动在滑轨15直线移动;

所述进液腔21、沉淀腔22以及排水腔23底部均设置有刮泥板8;所述刮泥板8通过连杆11与滑动横梁12连接。

在应用过程中,污水由进水管2进入到进液腔21,在第一隔板6的阻挡作用下,首先将进液腔21填满后,然后翻过第一隔板6进入到沉淀腔22,在第二隔板7的阻挡作用下填满沉淀腔22,然后翻过第二隔板7进入到排水腔23,最后填满排水腔23后由排水口3排出;

污水由于受到隔板的阻挡作用,从而降低水速,使得污水在进液腔21、沉淀腔22以及排水腔23进行沉淀。

污水沉淀在进液腔21、沉淀腔22以及排水腔23底部形成淤泥;然后启动直线驱动装置13驱动滑动横梁12在滑轨15直线移动,带动刮泥板8进行刮泥,并且通过排泥管9和淤泥泵17抽走淤泥,实现污水淤泥的清理。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废水自动除泥装置,由于污泥沉淀池内设置有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所述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将污泥沉淀池的内腔分割为进液腔、沉淀腔以及排水腔;因此,能够实现污水在沉淀池内的充分沉淀;并且通过设置有横向移动的刮泥装置,可以便于淤泥的清理。由于污泥沉淀池内的刮泥装置无需通过环形转动实现,因此可以将污泥沉淀池设置为矩形,从而受到地形的限制较小,适用范围较大。

为了提高沉淀效果,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隔板6的顶端高于第二隔板7的顶端。

为了避免排水口出现倒流,进一步的,所述排水腔23上方的一侧设置有连通排水口3的排水槽4;所述排水槽4内设置有排水管5。

为了便于淤泥的清理,进一步的,所述进液腔21、沉淀腔22以及排水腔23的底部的两侧均设置有排泥槽18;所述排泥管9一端与排泥槽18连通,另一端与排泥总管10之间均设置有淤泥泵17。



技术特征:

1.废水自动除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污泥沉淀池(1)、排泥总管(10);所述污泥沉淀池(1)内设置有第一隔板(6)和第二隔板(7);

所述第一隔板(6)和第二隔板(7)将污泥沉淀池(1)的内腔分割为进液腔(21)、沉淀腔(22)以及排水腔(23);

所述进液腔(21)的上方设置有进水管(2);所述第一隔板(6)顶端和第二隔板(7)顶端的高度均低于进水管(2)的水平高度;所述排水腔(23)上方设置有排水口(3);所述排水口(3)的最低点低于第二隔板(7)顶端的水平高度;

所述进液腔(21)、沉淀腔(22)以及排水腔(23)的底部均设置有排泥管(9);所述排泥管(9)与排泥总管(10)之间均设置有淤泥泵(17);

所述污泥沉淀池(1)的两侧均设置有支架(14);所述支架(14)上方设置有滑轨(15);所述滑轨(15)上设置有导轨(16);

两个滑轨(15)之间设置有横向的滑动横梁(12);所述滑动横梁(12)的两端均滑动安装在滑轨(15)上;且通过直线驱动装置(13)驱动在滑轨(15)直线移动;

所述进液腔(21)、沉淀腔(22)以及排水腔(23)底部均设置有刮泥板(8);所述刮泥板(8)通过连杆(11)与滑动横梁(12)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废水自动除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板(6)的顶端高于第二隔板(7)的顶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废水自动除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腔(23)上方的一侧设置有连通排水口(3)的排水槽(4);所述排水槽(4)内设置有排水管(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废水自动除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液腔(21)、沉淀腔(22)以及排水腔(23)的底部的两侧均设置有排泥槽(18);所述排泥管(9)一端与排泥槽(18)连通,另一端与排泥总管(10)之间均设置有淤泥泵(17)。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结构简单,适用范围较广,并且除泥效果较好的废水自动除泥装置。该废水自动除泥装置,包括污泥沉淀池、排泥总管;所述污泥沉淀池内设置有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所述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将污泥沉淀池的内腔分割为进液腔、沉淀腔以及排水腔;所述排水腔上方设置有排水口;所述进液腔、沉淀腔以及排水腔的底部均设置有排泥管;所述排泥管与排泥总管之间均设置有淤泥泵;所述污泥沉淀池的两侧均设置有支架;所述支架上方设置有滑轨;所述滑轨上设置滑动横梁;所述进液腔、沉淀腔以及排水腔底部均设置有刮泥板;所述刮泥板通过连杆与滑动横梁连接。采用该废水自动除泥装置,受到地形的限制较小,适用范围较大。

技术研发人员:赵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绵阳新安资再生资源开发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12.06
技术公布日:2020.08.28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