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预均化堆场降尘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203831发布日期:2020-09-11 23:15阅读:133来源:国知局
一种预均化堆场降尘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降尘设备领域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预均化堆场降尘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石灰石的开采中,常遇到废石夹层,过去均剥离摈弃,既增加开采成本,又占用土地。采用预均化技术可将夹层废石搭配到品位极高的矿石之中,既有效的利用了资源,又降低了成本和延长矿山的服役年限,堆料机属于圆形料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堆料机用于将原料置于堆料场内,通过耙架将不同的原料进行混合后,再由取料机进行取料。

现有的如专利公告号为cn209427749u的中国专利公开的一种掺杂固废的石灰石堆场取料机料耙,包括耙架,耙架上设有耙齿,耙齿为圆棒形和网拍结构的组合,其中网拍结构耙齿设于耙架的最下端耙齿位置上,网拍结构耙齿的迎料面与耙架向料面成夹角可调,网拍结构耙齿与料底面之间距离不高于200mm。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上述耙架在耙料时,会产生较大的扬尘,对设备安全运行及本岗位职工人身安全、职业健康安全均带来极大的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预均化堆场降尘装置,其设置了降尘装置,以达到雾化降尘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发明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包括堆料机,所述堆料机上设置有用于向堆场内堆料的下料部和用于铺平原料的混料部,下料部与混料部均与堆料机转动连接,混料部上设置有壳体,壳体内设置有用于在混料部在混料时进行降尘工作的降尘装置,壳体上设置有若干通孔,降尘装置上设置有可伸出通孔的喷雾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降尘装置用于在混料部在混料时进行降尘工作,在混料部将原料进行铺平时,喷雾头可通过通孔伸出壳体进行降尘作业。当降尘装置不工作时,将降尘装置收回壳体内,减少喷雾头接触出现损坏的情况,通过在直接耙料的混料部上设置降尘装置,使降尘效果较好。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降尘装置包括可自壳体内伸出的降尘机构和用于向降尘机构内供水的储水结构,储水结构与降尘机构连通,储水结构固定安装在壳体的外部,所述降尘机构包括可自壳体的侧面伸出壳体第一降尘部,第一降尘部与壳体滑动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壳体上设置用于向降尘机构内供水的储水结构,便于向降尘结构内通水,便于降尘作业的开展,第一降尘部自壳体的侧面伸出,直接在易产生扬尘处进行雾化降尘,使降尘效果较好。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第一降尘部包括第一伸缩管、螺母座和驱动件,驱动件与螺母座固定连接,螺母座与驱动件螺纹连接,壳体的内表面固定设置有若干滑轨,第一伸缩管上固定设置有若干支撑件,支撑件上设置有滑块,滑块滑动配合在滑轨内,所述喷雾头设置在第一伸缩管上,喷雾头与第一伸缩管连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驱动件可驱动螺母座移动,同时带动支撑件在滑槽内移动,进而实现第一伸缩管伸缩的目的,进而可将喷雾头伸出壳体。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驱动件包括第一丝杠、齿轮组和转动电机,第一丝杠设置为两个,所述第一丝杠一端与壳体转动连接,另一端与齿轮组固定连接,所述螺母座套设在第一丝杠上,所述转动电机与齿轮组固定连接,所述齿轮组包括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主动齿轮与转动电机同轴固定,从动齿轮固定套设在第一丝杠背离与壳体连接的一端,主动齿轮与从动齿轮啮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转动电机和主动齿轮正向旋转,从动齿轮反向旋转,第一丝杠沿自身轴线反向转动,螺母座带动第一伸缩管在第一丝杠上移动,带动第一伸缩管伸出壳体外。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降尘机构还包括自壳体的端部伸出壳体的第二降尘部,第二降尘部设置在壳体内,第二降尘部与第一降尘部连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降尘部自壳体的端部伸出壳体,进一步加强降尘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第二降尘部包括第二伸缩管和第二丝杠,第二丝杠与第一丝杠的螺纹方向相反,所述第二丝杠上也套设有螺母座,螺母座与第二丝杠螺纹连接,所述第二伸缩管上也固定设置有支撑件,所述支撑件滑动配合在滑轨上,喷雾头还设置在第二伸缩管上,喷雾头与第二伸缩管连通。第二丝杠的一端与壳体转动连接,另一端设置有转动齿轮,转动齿轮与从动齿轮啮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转动电机驱动主动齿轮正向旋转,从动齿轮反向旋转,转动齿轮正向转动,第二丝杠沿自身轴线正向转动,使第二伸缩管上的喷雾头通过通孔伸出壳体。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第一伸缩管设置为两组,第二伸缩管与第一伸缩管、第一伸缩管之间均通过柔性管连通,所述储水结构包括储水箱和抽水装置,抽水装置的抽水口与储水箱连通,抽水装置的出水口与第一伸缩管通过柔性管连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伸缩管与第一伸缩管、第一伸缩管之间均通过柔性管连通,在保证第一伸缩管与第二伸缩管之间连通的同时,使第一伸缩管与第二伸缩管在移动时也可以正常的通水。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壳体上开设有安装槽,所述驱动件置于安装槽内,所述安装槽的槽口铰接有操作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驱动件置于安装槽内。安装槽的槽口铰接有操作门,工作人员可通过操作门对驱动件进行检修。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降尘装置用于在混料部在混料时进行降尘工作,在混料部将原料进行铺平时,喷雾头可通过通孔伸出壳体进行降尘作业。当降尘装置不工作时,将降尘装置收回壳体内,减少喷雾头接触出现损坏的情况,通过在直接耙料的混料部上设置降尘装置,使降尘效果较好;

2.在壳体上设置用于向降尘机构内供水的储水结构,便于向降尘结构内通水,便于降尘作业的开展,第一降尘部自壳体的侧面伸出,直接在易产生扬尘处进行雾化降尘,使降尘效果较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降尘机构的整体示意图。

图3是图2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4是示出支撑件和滑轨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堆料机;2、下料部;3、混料部;4、壳体;400、喷雾头;40、滑轨;41、支撑件;42、安装槽;420、操作门;5、降尘机构;6、第一降尘部;60、第一伸缩管;61、螺母座;62、驱动件;620、第一丝杠;621、转动电机;622、齿轮组;623、主动齿轮;624、从动齿轮;7、第二降尘部;70、第二伸缩管;71、第二丝杠;72、转动齿轮;73、柔性管;8、储水结构;80、储水箱;81、抽水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种预均化堆场降尘装置,如图所示,包括堆料机1,堆料机1上设置有下料部2和混料部3,下料部2与混料部3均与堆料机1转动连接,且下料部2可转动改变与地平面的角度,下料部2用于向堆场内堆料,混料部3上设置有壳体4,混料部3用于将原料进行混合,壳体4内设置有降尘装置,降尘装置用于在混料部3在混料时进行降尘工作,降尘装置上设置有喷雾头400,壳体4上设置有通孔,在混料部3将原料进行铺平时,喷雾头400可通过通孔伸出壳体4进行降尘作业。当降尘装置不工作时,将降尘装置收回壳体4内,减少喷雾头400接触出现损坏的情况。

如图1和2所示,降尘装置包括降尘机构5和用于向降尘机构5内供水的储水结构8,储水结构8与降尘机构5连通,降尘机构5置于壳体4内部,降尘机构5可自壳体4内伸出进行降尘工作,储水结构8固定安装在壳体4的外部。

如图2所示,降尘机构5包括第一降尘部6和第二降尘部7,第一降尘部6和第二降尘部7均设置在壳体4内,第一降尘部6自壳体4的侧面伸出壳体4,第二降尘部7自壳体4的端部伸出壳体4,第一降尘部6与第二降尘部7之间通过柔性管73连通,第一降尘部6与储水结构8连通。第一降尘部6包括第一伸缩管60、螺母座61和驱动件62,驱动件62与螺母座61固定连接,螺母座61与驱动件62螺纹连接。如图4所示,壳体4的内表面固定设置有若干滑轨40,第一伸缩管60上固定设置有若干支撑件41,支撑件41上设置有滑块,滑块滑动配合在滑轨40内。喷雾头400设置在第一伸缩管60上,喷雾头400与第一伸缩管60连通。驱动件62可驱动螺母座61移动,同时带动支撑件41在滑槽内移动,进而实现第一伸缩管60伸缩的目的,进而可将喷雾头400伸出壳体4。如图3所示,壳体4上开设有安装槽42,驱动件62置于安装槽42内。安装槽42的槽口铰接有操作门420,工作人员可通过操作门420对驱动件62进行检修。

如图3所示,驱动件62包括第一丝杠620、齿轮组622和转动电机621,第一丝杠620设置为两个,第一丝杠620一端与壳体4转动连接,另一端与齿轮组622固定连接,螺母座61套设在第一丝杠620上,转动电机621与齿轮组622固定连接。齿轮组622包括主动齿轮623和从动齿轮624,主动齿轮623与转动电机621同轴固定,从动齿轮624固定套设在第一丝杠620背离与壳体4连接的一端,主动齿轮623与从动齿轮624啮合。转动电机621和主动齿轮623正向旋转,从动齿轮624反向旋转,第一丝杠620沿自身轴线反向转动,螺母座61带动第一伸缩管60在第一丝杠620上移动,带动第一伸缩管60伸出壳体4外。

如图2和3所示,第二降尘部7包括第二伸缩管70和第二丝杠71,第二丝杠71与第一丝杠620的螺纹方向相反。第二丝杠71上也套设有螺母座61,螺母座61与第二丝杠71螺纹连接。第二伸缩管70上也固定设置有支撑件41,支撑件41滑动配合在滑轨40上。喷雾头400还设置在第二伸缩管70上,喷雾头400与第二伸缩管70连通。第二丝杠71的一端与壳体4转动连接,另一端设置有转动齿轮72,转动齿轮72与从动齿轮624啮合,转动电机621驱动主动齿轮623正向旋转,从动齿轮624反向旋转,转动齿轮72正向转动,第二丝杠71沿自身轴线正向转动,使第二伸缩管70上的喷雾头400通过通孔伸出壳体4。

如图2所示,第一伸缩管60设置为两组,第二伸缩管70与第一伸缩管60、第一伸缩管60之间均通过柔性管73连通,以保证第一伸缩管60与第二伸缩管70之间连通。储水结构8包括储水箱80和抽水装置81,抽水装置81的抽水口与储水箱80连通,抽水装置81的出水口与第一伸缩管60通过柔性管73连通。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转动电机621转动,主动齿轮623转动,主动齿轮623带动从动齿轮624和第一丝杠620转动,从动齿轮624带动转动齿轮72和第二丝杠71转动,第一丝杠620和第二丝杠71转动,使螺母座61移动,进而带动第一伸缩管60和第二伸缩管70伸出壳体4,抽水装置81将储水箱80内的水抽出加压送入第一伸缩管60和第二伸缩管70,从喷雾头400喷出。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