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实验室用混料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570505发布日期:2020-10-20 12:51阅读:75来源:国知局
一种实验室用混料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实验室用混料器,属于实验器材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实验室即进行试验的场所,实验室是科学的摇篮,是科学研究的基地,科技发展的源泉,对科技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实验室按归属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从属于大学或者是由大学代管的实验室;第二类实验室属于国家机构,有的甚至是国际机构;第三类实验室直接归属于工业企业部门,为工业技术的开发与研究服务。

在制药、化工、环保、食品、轻工、电子、机械、矿冶、国防工业以及各种科研领域中,各个单位的实验室均有涉及到粉状、颗粒状物料的混合操作,但是,一般的混料器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只具备简单的混合功能,不具备对原料的粉碎功能,在混合时还需要对原料先进行粉碎后再进行混合,费时费力,且混料效果不理想,影响实验的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克服现有的缺陷,提供一种实验室用混料器,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实验室用混料器,包括机壳,所述机壳顶部设有第一电机箱,所述第一电机箱内腔设有第一旋转电机,所述第一旋转电机上设有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上设有长短不一的搅拌杆,所述第一电机箱两侧设有入料口,所述机壳内腔顶部设有分料斗,所述分料斗的上部为锥体结构,下部为圆柱体结构,所述分料斗的圆柱体部分的侧面均匀设有若干分料管,所述机壳一侧壁上设有第二电机箱,所述第二电机箱内腔设有第二旋转电机,所述第二旋转电机上设有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上设有压辊,所述压辊下方设有破碎网,所述机壳底部设有第三电机箱,所述第三电机箱内腔设有第三旋转电机,所述第三旋转电机上设有第三转轴,所述第三转轴上设有螺旋混料桨,所述螺旋混料桨下方设有混料横杆,所述混料横杆下方设有若干均匀排列的混料竖杆,所述第三电机箱两侧设有出料管,所述机壳底部设有固定支腿,所述固定支腿下方设有底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转轴贯穿所述机壳顶部并延伸至所述分料斗内腔底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分料管为向下倾斜设置,且所述分料管与所述分料斗连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二转轴贯穿所述机壳侧壁并延伸至所述机壳内腔。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三转轴贯穿所述机壳底部并延伸至所述破碎网底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入料口贯穿所述机壳顶部并与机壳内腔连通,所述出料管一端贯穿所述机壳底部并与所述机壳内部连通。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两个入料口可以同时将不同的原料导入分料斗,通过设置第一旋转电机可以带动第一转轴及其上的搅拌杆工作,对通过入料口进入分料斗内的原料进行搅拌,对原料进行初步混合后使原料可以均匀的从分料管排出。

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第二旋转电机可以带动第二转轴及其上的压辊进行工作,对需要粉碎的原料进行粉碎,避免了在混合时还需要对原料先进行粉碎后再进行混合的问题,提高效率。

3、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第三旋转电机可以带动第三转轴及其上的螺旋混料桨、混料横杆及混料竖杆工作,对原料进行充分的混合,且螺旋混料桨、混料横杆及混料竖杆的配合使用可以使原料的混合更为充分,混料效果好,混合完毕的原料通过出料管排出。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验室用混料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验室用混料器的主视图。

图中标号:1、机壳;2、第一电机箱;3、第一旋转电机;4、第一转轴;5、搅拌杆;6、入料口;7、分料斗;8、分料管;9、第二电机箱;10、第二旋转电机;11、第二转轴;12、压辊;13、破碎网;14、第三电机箱;15、第三旋转电机;16、第三转轴;17、螺旋混料桨;18、混料横杆;19、混料竖杆;20、出料管;21、固定支腿;22、底座。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图2所示,一种实验室用混料器,包括机壳1,机壳1顶部设有第一电机箱2,第一电机箱2内腔设有第一旋转电机3,第一旋转电机3上设有第一转轴4,第一转轴4上设有长短不一的搅拌杆5,第一电机箱2两侧设有入料口6,机壳1内腔顶部设有分料斗7,分料斗7的上部为锥体结构,下部为圆柱体结构,分料斗7的圆柱体部分的侧面均匀设有若干分料管8,机壳1一侧壁上设有第二电机箱9,第二电机箱9内腔设有第二旋转电机10,第二旋转电机10上设有第二转轴11,第二转轴11上设有压辊12,压辊12下方设有破碎网13,机壳1底部设有第三电机箱14,第三电机箱14内腔设有第三旋转电机15,第三旋转电机15上设有第三转轴16,第三转轴16上设有螺旋混料桨17,螺旋混料桨17下方设有混料横杆18,混料横杆18下方设有若干均匀排列的混料竖杆19,螺旋混料桨17、混料横杆18及混料竖杆19的配合使用可以使原料的混合更为充分,混料效果好,第三电机箱14两侧设有出料管20,机壳1底部设有固定支腿21,固定支腿21下方设有底座22,这里说明,第一旋转电机、第二旋转电机、第三旋转电机均为现有技术,故而涉及其它的现有技术这里不再赘述。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第一转轴4贯穿机壳1顶部并延伸至分料斗7内腔底部,第一转轴4可以带动搅拌杆5工作,对通过入料口6进入分料斗7内的原料进行搅拌混合,分料管8为向下倾斜设置,且分料管8与分料斗7连通,初步混合后的原料可以均匀的从分料管8排出,第二转轴11贯穿机壳1侧壁并延伸至机壳1内腔,第二转轴11可以带动压辊12进行工作,对需要粉碎的原料进行粉碎,避免了在混合时还需要对原料先进行粉碎后再进行混合的问题,提高效率,第三转轴16贯穿机壳1底部并延伸至破碎网13底部,第三转轴16可以带动螺旋混料桨17、混料横杆18及混料竖杆19工作,对原料进行充分的混合,入料口6贯穿机壳1顶部并与机壳1内腔连通,两个入料口6可以同时将不同的原料导入分料斗7,出料管20一端贯穿机壳1底部并与机壳1内部连通,混合完毕的原料通过出料管20排出。

为了方便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以下就本实用新型在实际过程中的工作原理或者操作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两个入料口6可以同时将不同的原料导入分料斗7,通过设置第一旋转电机3可以带动第一转轴4及其上的搅拌杆5工作,对通过入料口6进入分料斗7内的原料进行搅拌,对原料进行初步混合后使原料可以均匀的从分料管8排出,通过设置第二旋转电机10可以带动第二转轴11及其上的压辊12进行工作,对需要粉碎的原料进行粉碎,避免了在混合时还需要对原料先进行粉碎后再进行混合的问题,提高效率,通过设置第三旋转电机15可以带动第三转轴16及其上的螺旋混料桨17、混料横杆18及混料竖杆19工作,对原料进行充分的混合,且螺旋混料桨17、混料横杆18及混料竖杆19的配合使用可以使原料的混合更为充分,混料效果好,混合完毕的原料通过出料管20排出。

以上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还能够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变更和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凡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基础上所作的任何显而易见的改进、替换或变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