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体材料供给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806945发布日期:2020-11-04 04:12阅读:110来源:国知局
液体材料供给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公开涉及用于供给润滑脂等具有粘度的液体材料的液体材料供给装置。



背景技术:

润滑脂等中粘度或者高粘度的液体材料很难以高粘度状态排出。以往,公知有通过将润滑脂加温来使粘度降低,其后使其排出(喷出)的装置。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有具备加热器的电动式液体分配器。通过该装置,排出热熔粘合剂那样的粘性高的液体。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1-300404号公报

如现有的技术那样,若为了使液体材料的粘度降低而使用加热器等加温装置,则装置变得庞大,从而在成本方面也是不利的。另外,也存在因加温而劣化的液体材料。在液体材料因加温而劣化的情况下,也存在从液体材料分离的成分附着于排出口的末端的情况。因此,本公开对具有简单的结构、节省空间并且低成本、并能够将粘度不同的各种液体材料以适合于排出的状态排出的液体材料供给装置进行说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公开的一个形态所涉及的液体材料供给装置是用于排出具有粘度的液体材料的液体材料供给装置,其具备:供给部,供给液体材料;开闭排出部,排出液体材料;排出流路,与供给部及开闭排出部连接;压力调整部,调整排出流路内的压力;压送装置,通过排出流路向开闭排出部送出液体材料;以及循环部,设置于供给部与开闭排出部之间,通过从排出流路分支的循环流路使液体材料向排出流路内循环。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形态,具有简单的结构,节省空间并且低成本,并能够将粘度不同的各种液体材料以适合于排出的状态排出。另外,能够防止由加温引起的液体材料的劣化、液体材料的分离。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液体材料供给装置的简要结构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公开的一个形态所涉及的液体材料供给装置是用于排出具有粘度的液体材料的液体材料供给装置,其具备:供给部,供给液体材料;开闭排出部,排出液体材料;排出流路,与供给部及开闭排出部连接;压力调整部,调整排出流路内的压力;压送装置,通过排出流路向开闭排出部送出液体材料;以及循环部,设置于供给部与开闭排出部之间,通过从排出流路分支的循环流路使液体材料向排出流路内循环。

根据该液体材料供给装置,通过压力调整器将通过压送装置经过排出流路送出的液体材料调整为规定的压力。将输送至排出流路的液体材料从开闭排出部排出。通过具有这样的压力调整部的机构,能够将排出流路的内部维持在高压状态。当液体材料在排出流路中流动时,液体材料的粘度暂时降低。其后,液体材料从排出流路通过循环流路向排出流路内循环。通过该液体材料的循环,液体材料供给装置内的液体材料的粘度得以均匀化并且稳定化,从而成为适合于排出的状态。因此,能够将液体材料从开闭排出部适当地排出。另外,根据该液体材料供给装置,还能够使液体材料向从开闭排出部具有规定的距离的对象物喷出。被排出并附着于对象物的液体材料随着时间的经过而发生粘度的恢复,恢复到原来的粘度。本公开的液体材料供给装置由于不需要加温装置,因此能够防止由加温引起的液体材料的劣化。由于仅具备上述的压送装置、压力调整部、以及开闭排出部,因此结构变得简单。因此,该液体材料供给装置能够实现空间节省并且低成本。该液体材料供给装置具有简单的结构,节省空间并且低成本,并能够将粘度不同的各种液体材料以适合于排出的状态排出。

也可以构成为:压力调整部针对于循环部的循环流路而设置。在该情况下,循环流路在比压力调整部靠下游侧(供给部侧)的位置保持比较低的压力。若使液体材料在低压状态的循环流路内循环,则液体材料不易劣化,并且,保持液体材料的粘度均匀化并且稳定化的状态。

也可以构成为:压力调整部具有若排出流路内的压力超过规定的压力,则使液体材料向从排出流路朝向循环流路的方向流动的构造。

也可以构成为:在循环流路的中途设置有整流部,上述整流部具有比循环流路的截面积大的截面积,并且用于抑制液体材料中的气泡的产生。在该情况下,通过设置整流部,不使液体材料产生气泡就能够将液体材料排出。

也可以构成为压送装置具有:往复运动部件,在排出流路内往复运动;和驱动源,使往复运动部件往复运动。

也可以构成为,排出流路具有:第1排出流路,与供给部连接;第2排出流路,与第1排出流路连通,并且循环流路从该第2排出流路分支;以及第3排出流路,与第2排出流路连通,并且与开闭排出部连接,在第2排出流路通过的液体材料的一部分通过循环流路并向第1排出流路返回,通过第2排出流路向第3排出流路流动的液体材料从开闭排出部排出。

也可以构成为:供给部具有存积罐,上述存积罐具备存积液体材料的存积空间。

以下,边参照附图边对本公开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在附图的说明中对相同的要素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重复的说明。

参照图1,对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润滑脂供给装置1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润滑脂供给装置1是用于将作为具有粘度的液体材料的润滑脂g排出的液体材料供给装置。润滑脂供给装置1对应该涂覆润滑脂g的对象物排出(或者喷出)润滑脂g。润滑脂供给装置1与现有的装置相比,是简化了结构并且能够实现空间节省的装置。当然,由简单的结构构成的润滑脂供给装置1也实现了低成本化。润滑脂供给装置1是操作人员能够手持的程度的小型的分配器。

润滑脂供给装置1具备供给润滑脂g的存积罐2(供给部)、和将存积于存积罐2的润滑脂g送出的泵部3(压送装置)。另外,润滑脂供给装置1具备排出润滑脂g的开闭排出部6、和与存积罐2及开闭排出部6连接的排出流路20。

作为供给部的存积罐2例如具有呈圆筒状等筒状的罐主体10。罐主体10在内部具有能够存积规定量的润滑脂g的存积空间s。也可以向罐主体10的存积空间s连续地、或者间歇地补充与润滑脂供给装置1所消耗的润滑脂g的量相当的新的润滑脂g。在罐主体10内以覆盖润滑脂g的液面的方式设置有随动板12。该随动板12是封闭存积空间s的封闭盖。随动板12具有圆板部分,该圆板部分与润滑脂g的液面紧贴。由此,随动板12还能够用于润滑脂g的加压。在形成于罐主体10的上部的开口安装有罩部11。在罐主体10的底部的中央形成有开口10a,在该开口10a嵌合有圆筒状的流出管13。流出管13的外周与开口10a之间被垫圈或者o型环等密封,从而防止润滑脂g的漏出。

泵部3与存积罐2的下部连接。在存积罐2的下部设置有形成有供润滑脂g通过的第1排出流路21的外壳14。外壳14配置于罐主体10的下方,在形成于上部的开口14a嵌入有上述的流出管13。外壳14兼作支承存积罐2的基座(基台)。形成于外壳14的第1排出流路21包括与流出管13的流出流路13a连接并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连通路21a、和与连通路21a的下端连接并在横向上延伸的排出路21b。第1排出流路21经由流出管13的流出流路13a与存积罐2的存积空间s连通。在本说明书中,“上下方向”是罐主体10和流出管13的轴线所延伸的方向。“横向”是泵部3的柱塞(往复运动部件)19所往复运动的方向。第1排出流路21在外壳14内延伸为l字形。

润滑脂供给装置1具备与存积罐2及开闭排出部6连接的排出流路20。排出流路20具有第1排出流路21、和后述的第2排出流路22及第3排出流路23。另外,润滑脂供给装置1具备调整排出流路20内的压力的压力调整部30。

泵部3具有配置于存积罐2的侧方的马达部(驱动源)16、通过马达部16而旋转的曲柄部17、在第1排出流路21内往复运动的柱塞19、以及将曲柄部17与柱塞19连结并将曲柄部17的旋转力传递给柱塞19的杆部18。通过马达部16使柱塞19往复运动,从而泵部3通过排出流路20向开闭排出部6送出润滑脂g。柱塞19设置为能够在第1排出流路21的排出路21b内往复运动。马达部16使柱塞19在排出路21b内往复运动。马达部16例如是电动的驱动源。但是,泵部3的驱动源并不局限于电动的马达部16,例如也可以通过气压等来驱动柱塞19。泵部3的马达部16具有一定以上的动力,使得能够对润滑脂g给予所希望的压力。

压力调整部30与排出流路20连接,并配置于泵部3和存积罐2的侧方。压力调整部30通过对从泵部3输送的润滑脂g实施压力调整,从而在压力调整部30内生成高压状态。压力调整部30调整第2排出流路22内的润滑脂g的压力。第2排出流路22形成于与外壳14邻接设置的主体部31内并在横向上延伸,并与第1排出流路21的排出路21b连接。第2排出流路22的中心轴线也可以与第1排出流路21的排出路21b的中心轴线一致。在主体部31形成有在上下方向上延伸并插入有压力调整螺钉33的孔部32。该孔部32的下端与第2排出流路22的中途连接,在孔部32与第2排出流路22的连接部设置有单向阀39。单向阀39防止润滑脂g从孔部32向第2排出流路22的逆流。并且,单向阀39包括未图示的弹性部件。单向阀借助该弹性部件的弹力,阻止从第2排出流路22向孔部32的流动直到第2排出流路22超过规定的压力为止。压力调整螺钉33通过调整该弹性部件的弹力来调整第2排出流路内的压力。通过具备孔部32和压力调整螺钉33的压力调整部30,使包括第2排出流路22在内的高压施加区域p例如变为30mpa以上的高压状态。此外,能够由压力调整部30调整的压力值(压力范围)能够适当地变更。压力调整部30也能够在20~40mpa的范围内调整高压施加区域p的润滑脂g的压力。

在第2排出流路22与第1排出流路21的连接部设置有防止润滑脂g的逆流的排出单向阀37。排出单向阀37防止润滑脂g从第2排出流路22向第1排出流路21的排出路21b的逆流。在第2排出流路22内,在比第2排出流路22与孔部32的连接部稍微靠上游侧(图示左侧。排出单向阀37侧)的位置,设置有用于限制润滑脂g的流量的节流阀38。

具有上述结构的压力调整部30将润滑脂g的压力调整为所希望的高压力,并通过第2排出流路22送出润滑脂g。此外,作为压力调整部30,并不局限于具有上述的压力调整螺钉33和孔部32的方式,也可以使用其他的压力调整机构。

开闭排出部6与压力调整部30连接,并配置于压力调整部30的侧方。即,在润滑脂供给装置1中,将泵部3、安装于泵部3的存积罐2、与泵部3连接的压力调整部30、以及与压力调整部30连接的开闭排出部6一体化,从而实现易于操作的紧凑的装置。开闭排出部6接收被压力调整部30保持为高压状态的润滑脂g,并从润滑脂排出口23a排出润滑脂g。开闭排出部6具有与压力调整部30的主体部31邻接设置的主体部41、和能够开闭润滑脂排出口23a的开闭阀40。在主体部41的下部形成有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第3排出流路23,在第3排出流路23的下端设置有上述的润滑脂排出口23a。

第3排出流路23与第2排出流路22连通,并且与开闭排出部6连接。开闭阀40具有开闭润滑脂排出口23a的阀体46、和安装于主体部41的上部的缸体部42。在缸体部42内设置有施加关闭阀体46的方向的力的弹簧43。另外,在缸体部42设置有调节阀体46的开闭时间的排出口开闭时间/排出流量调整阀44。通过排出口开闭时间/排出流量调整阀44,调节润滑脂排出口23a的开闭时间。开闭阀40还具有嵌于主体部41的周围并能够在缸体部42的轴向(上下方向)上移动的环状体48、与环状体48的轴向的两侧(上侧和下侧)分别连接的第1空气管线l1和第2空气管线l2、以及对这些第1空气管线l1和第2空气管线l2切换供给控制空气的电磁阀47。从未图示的空气供给源向第1空气管线l1和第2空气管线l2供给压缩空气。通过电磁阀47对压缩空气的切换控制,在主体部41内,环状体48和阀体46在轴向上一同进行往复移动。开闭阀40的阀体46使润滑脂排出口23a开闭(反复进行开闭)。在开闭阀40打开了润滑脂排出口23a时,从润滑脂排出口23a将第3排出流路23内的润滑脂g以规定的压力排出。上述的高压施加区域p包括第3排出流路23和润滑脂排出口23a。也可以将电磁阀47直接安装于开闭阀40而省略第1空气管线l1和第2空气管线l2。

在润滑脂供给装置1具备有用于使润滑脂g的粘度暂时降低并从润滑脂排出口23a适当地排出润滑脂g的机构。但是润滑脂供给装置1不需要现有的分配器那样的加温装置。润滑脂供给装置1所需要的动力源仅是泵部3的动力源、和用于使开闭阀40工作的压缩空气,不需要其他的动力源。

在压力调整部30的主体部31和泵部3的外壳14设置有将压力调整部30的孔部32的上部、与泵部3的连通路21a的中间部连接的循环流路24。该循环流路24从第2排出流路22分支,并与比其分支点靠上游侧的第1排出流路21连接。而且,压力调整部30设置于循环流路24。循环流路24将第2排出流路22与第1排出流路21连接,并使润滑脂g从第2排出流路22经由压力调整部30向第1排出流路21返回。循环流路24通过使润滑脂g返回而使润滑脂g在开闭排出部6与泵部3之间循环。

即,上述的压力调整部30通过具有单向阀39和压力调整螺钉33,从而具备若排出流路20内的压力超过规定的压力,则使润滑脂g向从排出流路20朝向循环流路24的方向流动的构造。

润滑脂供给装置1具备循环部25,上述循环部25设置于存积罐2与开闭排出部6之间,通过从排出流路20分支的循环流路24而使润滑脂g向该排出流路20内循环。在润滑脂供给装置1中,在第2排出流路22中通过的润滑脂g的一部分通过循环流路24而向第1排出流路21返回,而通过第2排出流路22并向第3排出流路23流动的润滑脂g从开闭排出部6排出。

如图1所示,循环部25的循环流路24包括形成于主体部31的内部并与孔部32连接的分支路34、相同地形成于主体部31的内部并与分支路34连接的整流部36、以及形成于泵部3的外壳14并将整流部36与连通路21a连接的回流路24a。整流部36形成具有比循环流路24的截面积、即分支路34、回流路24a的截面积大的截面积的圆筒形空间。在整流部36的上端连接有分支路34,在整流部36的下端连接有回流路24a。整流部36通过其独特的构造而抑制润滑脂g中的气泡的产生。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润滑脂供给装置1,通过泵部3将润滑脂g从第1排出流路21向第2排出流路22送出后,将其向第3排出流路23和循环流路24送出。通过压力调整部30将送出至第2排出流路22和第3排出流路23的润滑脂g调整为规定的压力。在开闭排出部6的开闭阀40打开时将输送至第3排出流路23的润滑脂g从润滑脂排出口23a排出。通过具有这样的压力调整部30和开闭阀40的机构,能够将第2排出流路22和第3排出流路23的内部维持在高压状态。在柱塞19在第1排出流路21中往复运动时,润滑脂g的粘度暂时降低。另外,在润滑脂g从高压状态的第2排出流路22通过单向阀39时,润滑脂g的粘度暂时降低。

其后,润滑脂g从第2排出流路22通过循环流路24,并向第1排出流路21内循环。通过该润滑脂g的循环,排出流路20和循环流路24内的润滑脂g的粘度得以均匀化并且稳定化,从而成为适合于排出的状态。

根据该润滑脂供给装置1,由于将第2排出流路22和第3排出流路23的内部维持在高压状态,因此还能够通过使开闭阀40开闭,而使润滑脂g向从润滑脂排出口23a具有规定的距离的对象物喷出(飞出)。被排出并附着于对象物的润滑脂g随着时间的经过而发生粘度的恢复,恢复到原来的粘度。在现有的通过加温使润滑脂的粘度降低的装置中,不能期望这样的润滑脂的粘度的恢复。本公开的润滑脂供给装置1由于不需要加温装置,因此能够防止由加温引起的润滑脂g的劣化、和从润滑脂g分离的油分向润滑脂排出口23a的附着。另外,由于仅具备上述的泵部3、压力调整部30、以及开闭排出部6,因此结构变得简单。因此,该润滑脂供给装置1实现了空间节省并且低成本。因此,该润滑脂供给装置1具有简单的结构,节省空间并且低成本,并能够将粘度不同的各种润滑脂g(液体材料)以适合于排出的状态排出。

压力调整部30由于针对于循环部25的循环流路24(循环流路24的中途)而设置,因此循环流路24在比压力调整部30靠下游侧(存积罐2侧)的位置保持为比较低的压力。若使润滑脂g在低压状态的循环流路24内循环,则润滑脂g不易劣化,并且保持润滑脂g的粘度降低的状态。与本实施方式不同,若保持高压的状态使润滑脂(液体材料)在循环流路内循环,则液体材料有可能分离而劣化。相对于此,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使液体材料在低压状态的循环流路24内循环,因此液体材料难以劣化,并且维持降低的粘度。

由于在循环流路24的中途设置有用于抑制气泡的产生的整流部36,因此通过使润滑脂g通过整流部36,从而更均匀地保持降低的粘度,并成为更适合于排出的状态。不使润滑脂g产生气泡就能够排出润滑脂g。

作为润滑脂g,存在多种多样的润滑脂。在润滑脂供给装置1中,能够根据润滑脂g的粘度,由压力调整部30调整高压施加区域p的压力。因此,对粘度不同的润滑脂g具有高的通用性。并且,通过压力调整部30升压的压力相对于现有产品高。

以上,对本公开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例如,也可以省略用于抑制气泡的产生的整流部。或者,为了抑制气泡的产生,也可以设置与整流部不同的其他的机构。气泡产生抑制机构也可以设置于循环流路24,但也可以设置于其他的任意一个排出流路。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将液体材料供给装置应用于作为液体材料的润滑脂g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以将本发明的液体材料供给装置应用于润滑脂g以外的其他的液体材料。例如,液体材料供给装置也可以是供给中粘度或者高粘度的粘合剂、涂料等液体材料的装置。

循环流路24的连接方式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循环流路24也可以是将第2排出流路22与第1排出流路21的排出路21b直接连接的流路。循环流路24并不局限于形成于主体部的内部的情况,也可以设置为外部的配管。也可以省略整流部36。另外,作为液体材料的供给部,也可以是从与第1排出流路21连接的外部的配管供给润滑脂g的机构。

工业实用性

根据本公开的若干形态,具有简单的结构,节省空间并且低成本,并能够将粘度不同的各种液体材料以适合于排出的状态排出。另外,能够防止由加温引起的液体材料的劣化、液体材料的分离。

附图标记说明

1…润滑脂供给装置(液体材料供给装置);2…存积罐(供给部);3…泵部(压送装置);6…开闭排出部;16…马达部(驱动源);19…柱塞;20…排出流路;21…第1排出流路;22…第2排出流路;23…第3排出流路;23a…润滑脂排出口(排出口);24…循环流路;25…循环部;30…压力调整部;33…压力调整螺钉;36…整流部;40…开闭阀(开闭阀);g…润滑脂(液体材料)。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