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737706发布日期:2022-02-07 20:43阅读:43来源:国知局
排出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排出装置。特别是,涉及具备在容器内填充原液和加压剂并密闭的加压产品和相对于加压产品能够拆装的排出部件的排出装置。


背景技术:

2.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一种排出装置,其通过相对于填充有原液和加压剂的容器安装具备阀门的排出部件而构成。在该排出装置中,排出部件相对于容器能够拆装。具体而言,排出部件具备阀门和将该阀门覆盖的盖子。而且,通过将盖子与设置于容器的颈部外周的螺纹螺合,从而将排出部件安装于容器。因此,在原液全部排完之后从容器上拆除排出部件,并换装至新的容器上这样的排出部件的再利用成为可能。
3.现有技术文献
4.专利文献
5.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15/080252号


技术实现要素:

6.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7.但是,专利文献1的排出装置只是将排出部件简单地螺合在容器上。因此,也能够在未使用完的期间拆除排出部件。若在残留有原液的状态下将盖子拆除,则原液有可能猛烈地漏出。
8.本发明的技术课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因为阀门被拆除而导致原液漏出的排出装置。
9.用于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
10.本发明的排出装置10、30、50、60、70、80、90的特征在于,具备抑制因为阀门21、121、221、321被拆除而导致所述原液c漏出的抑制单元(维持机构k、可动盖81、91、突起部520a向凹部513b之底513d的推压、部分解除机构re、棘轮机构ra、薄壁部15f和多个连结部15g)。
11.优选排出装置10、30、50、60具备:加压产品11a,在容器11内填充原液c和加压剂p并进行了密闭;以及排出部件12、112、212、312,捅破所述加压产品11a并排出所述原液c,所述排出部件12、112、212、312具备:阀门21、121、221、321;以及盖子20、120、320,将所述阀门21、121、221、321覆盖,并相对于所述加压产品11a能够拆装地安装,除了利用所述盖子20、120、320安装所述阀门21、121、221、321之外,还具备用于维持所述阀门21、121、221、321在所述加压产品11a上的安装状态的维持机构k。
12.在这样的排出装置中,优选所述维持机构k具备卡合单元e,所述卡合单元e设置于所述阀门21、121、221或所述加压产品11a的任意一方,并克服所述加压剂p的压力而维持所述阀门21、121、221在所述加压产品11a上的安装状态。
13.另外,优选所述卡合单元e具备卡合突起27e、15h(18e、18g),所述卡合突起27e、
15h(18e、18g)设置于所述阀门21、121、221或所述加压产品11a的任意一方,并与另一方卡合。另外,所述卡合突起18g也可以为螺纹状。另外,优选所述卡合突起27e设置于所述阀门21,所述阀门21捅破所述加压产品11a,所述卡合突起27e与通过捅破而产生的贯通孔h的边缘h1卡合。优选所述阀门21具备壳体24和开封部27,开封部27具有卡合突起27e并相对于壳体24能够拆装。另外,所述阀门121、221也可以相对于所述加压产品11a能够脱离卡合。具体而言,优选所述卡合突起15h、18e、18g设置于所述阀门121、221和所述加压产品11a上,通过所述阀门121、221的卡合突起18e、18g与所述加压产品11a的卡合突起15h相互卡合而使所述阀门121、221与所述加压产品11a卡合,与所述阀门121、221和所述加压产品11a的任意一方的卡合突起15h(18e、18g)邻接地设置有解除卡合突起15h、18e(18g)彼此的卡合的卡合解除部r(15i(18f、18h))。
14.另外,所述维持机构k也可以具备内筒部41,所述内筒部41与随着内压的减少产生的所述容器11的收缩相连动而内径变小且位于所述盖子320的外周。另外,该情况下,优选所述内筒部41或所述盖子320的任意一方具备在所述内筒部41的内径变小时才与另一方卡合的卡合突起41a。
15.优选排出装置70、80具备:加压产品11a,在容器11内填充原液c和加压剂p并进行了密闭;以及排出部件12,捅破所述加压产品11a并排出所述原液c,所述排出部件12具备阀门21和盖子20,盖子20将所述阀门21覆盖,并相对于所述加压产品11a能够拆装地安装,所述容器11具备容器主体16和将所述容器主体16的开口堵住的盖体415,所述盖体415具备封闭部15d和可动盖81、91,封闭部15d通过所述排出部件12被捅破,可动盖81、91将该封闭部15d覆盖,并通过所述排出部件12的安装维持打开状态,通过所述排出部件12的拆除成为关闭状态。
16.优选排出装置90具备:加压产品11a,在容器11内填充原液c和加压剂p并进行了密闭;以及排出部件12,捅破所述加压产品11a并排出所述原液c,所述排出部件12具备阀门21和盖子520,盖子520将所述阀门21覆盖,并相对于所述加压产品11a能够拆装地安装,所述盖子520和所述容器11的任意一方设置有凹部513b,另一方设置有进入所述凹部513b内的突起部520a,通过所述突起部520a与所述凹部513b卡合而将所述盖子520和所述容器11能够拆装地安装,通过所述加压剂p的压力将所述突起部520a推到所述凹部513b之底513d。
17.优选排出装置10具备:加压产品11a,在容器11内填充原液c和加压剂p并进行了密闭;以及排出部件12,捅破所述加压产品11a并排出所述原液c,所述排出部件12具备阀门21,所述容器11具备容器主体16和将所述容器主体16的开口堵住的盖体15,所述盖体15具备封闭部15d和嵌合筒部15a1,封闭部15d通过所述排出部件12被捅破,嵌合筒部15a1用于在比所述封闭部15d更靠下游的位置与所述阀门21之间形成密封,所述阀门21的外表面与所述嵌合筒部15a1的内表面之间存在密封部件28,所述排出部件12还具备将所述阀门21覆盖的盖子20、20a、20b、20c,所述阀门21与所述盖子20、20a、20b、20c呈一体,所述排出装置具备部分解除机构re,所述部分解除机构re通过因为开始拆卸所述盖子20、20a、20b、20c而产生的所述阀门21的移动将所述密封部件28的密封的一部分解除。
18.另外,优选所述部分解除机构re具备所述密封部件28和凹槽15n,所述密封部件28安装于所述阀门21的外表面和所述嵌合筒部15a1的内表面的任意一方,凹槽15n设置于另一方并与外部连通,所述凹槽15n设置于从开始拆卸所述盖子20、20a、20b、20c之前的所述
密封部件28的位置向所述阀门21的移动方向偏移了的位置。
19.特别是,优选所述部分解除机构re具备所述密封部件28和凹槽15n,所述密封部件28安装于所述阀门21的外表面,凹槽15n设置于所述嵌合筒部15a1的内表面并与外部连通,所述凹槽15n设置于比开始拆卸所述盖子20、20a、20b、20c之前的所述密封部件28的位置更靠下游的位置。
20.优选具备包括所述阀门21和所述盖子20、20a、20b、20c的阀门组件,所述阀门组件具备突起(18i、20d),所述突起(18i、20d)构成为在开始拆卸所述盖子20、20a、20b、20c之前不与所述容器的突起(15m、13k)接触,在开始拆卸所述盖子20、20a、20b、20c时与所述容器的突起(15m、13k)接触。
21.优选所述部分解除机构re工作时的所述盖子20、20a、20b、20c的拆卸情况和所述突起(18i、20d)与所述容器的突起(15m、13k)接触时的所述盖子20、20a、20b、20c的拆卸情况相同。
22.优选所述排出部件12还具备将所述盖子20a、20b覆盖的护盖部71、71b,利用所述护盖部71、71b的内表面和所述盖子20a、20b的外表面形成棘轮机构ra,所述棘轮机构ra在使所述护盖部71、71b向拆卸所述盖子20a、20b的方向旋转时空转。
23.或者,优选所述排出部件12还具备将所述盖子20覆盖的护盖部71a,所述护盖部71a与所述加压产品11a卡合。
24.或者,优选所述排出部件12还具备将所述盖子20b覆盖的护盖部71b,所述护盖部71b具备卡合部(71a3),所述卡合部(71a3)使所述护盖部71b相对于所述盖子20b围绕所述盖子20b的轴旋转自如地卡合。
25.优选所述容器主体16具备外部容器13和内部容器14,内部容器14收纳于该外部容器13的内部并具有挠性,所述内部容器14的内部为填充原液c的原液收纳室sc,所述外部容器13与内部容器14之间为填充加压剂p的加压剂收纳室sp。或者,优选所述内部容器14的内部为填充加压剂p的加压剂收纳室sp,所述外部容器13与内部容器14之间为填充原液c的原液收纳室sc。
26.优选所述盖体15具备:环状圆板部151b,将外部容器13的上端面覆盖;盖部152b,将内部容器14的开口关闭;嵌合筒部15b1,设置于所述环状圆板部151b的中央部;封闭部15d,设置于嵌合筒部15b1的底部;以及原液通道g,在封闭部15d被开封时将嵌合筒部15b1内与原液收纳室sc连通。
27.优选排出装置10具备:加压产品11a,在容器11内填充原液c和加压剂p并进行了密闭;以及排出部件12,捅破所述加压产品11a并排出所述原液c,所述排出部件12具备:阀门21;盖子20a、20b、20c,将所述阀门21覆盖,并相对于所述加压产品11a能够拆装地安装所述阀门21;以及护盖部71、71b,将所述盖子20a、20b、20c覆盖,所述容器11具备容器主体16和将所述容器主体16的开口堵住的盖体15,所述盖体15具备封闭部15d和嵌合筒部15a1,封闭部15d通过所述排出部件12被捅破,嵌合筒部15a1用于在比所述封闭部15d更靠下游的位置与所述阀门21之间形成密封,利用所述护盖部71、71b的内表面和所述盖子20a、20b、20c的外表面形成棘轮机构ra,所述棘轮机构ra在使所述护盖部71、71b向拆卸所述盖子20a、20b、20c的方向旋转时空转。
28.另外,优选所述阀门21与所述盖子20a、20b、20c呈一体。另外,优选所述护盖部71、
71b具备卡合部71a3,所述卡合部71a3使所述护盖部71、71b相对于所述盖子20a围绕所述盖子20a的轴旋转自如地卡合。
29.优选所述容器11具备容器主体16和将所述容器主体16的开口堵住的盖体15,所述盖体15具备:封闭部15d,通过所述排出部件12的安装而被下压;薄壁部15f,设置于所述封闭部15d的周围,通过所述排出部件12的安装而形成贯通孔15u;以及多个连结部15g,限制所述封闭部15d从所述盖体15脱落。
30.(发明效果)
31.本发明的排出装置具备抑制因为阀门被拆除而导致所述原液漏出的抑制单元(维持机构、可动盖、突起部向凹部之底的推压、部分解除机构、棘轮机构、薄壁部和多个连结部),因此能够有效地抑制原液漏出。
32.另外,在除了利用盖子安装阀门之外,还具备用于维持阀门在加压产品上的安装状态的维持机构,比如设置有多个抑制意外从加压产品拆除阀门的安全装置的情况下,能够抑制因为阀门被拆除而导致原液漏出。
33.另外,在维持机构具备设置于阀门或加压产品的任意一方,并克服加压剂的压力而维持阀门在加压产品上的安装状态的卡合单元的情况下,即使将盖子从加压产品拆除,阀门也不会随意脱离加压产品。因此,即使在容器内残留有原液,也能够抑制原液漏出。
34.在卡合单元具备设置于阀门或加压产品的任意一方并与另一方卡合的卡合突起的情况下,能够以简单的结构维持阀门在加压产品上的安装状态。在卡合突起为螺纹状的情况下,能够将阀门与加压产品螺合,阀门在加压产品上的安装状态稳定。在卡合突起设置于阀门,阀门将加压产品捅破,卡合突起与通过捅破而产生的贯通孔的边缘卡合的情况下,在使阀门与加压产品卡合时不需要特别的作业。在阀门具备壳体和具有卡合突起且相对于壳体能够拆装的开封部的情况下,开封部能够维持安装状态。在阀门相对于加压产品能够脱离卡合的情况下,能够再利用阀门。在卡合突起设置于阀门和加压产品,通过阀门的卡合突起与加压产品的卡合突起相互卡合而使阀门与加压产品卡合,与阀门和加压产品的任意一方的卡合突起邻接地设置有解除卡合突起彼此的卡合的卡合解除部的情况下,仅使阀门相对于加压产品相对错开,就能够简单地切换卡合状态和卡合解除状态。
35.在维持机构具备与伴随内压的减少产生的所述容器的收缩相连动而内径变小且位于盖子的外周的内筒部的情况下,能够内压高时不使盖子与内筒部卡合,内压变低时才能够使盖子与内筒部卡合,能够使得在内压高的状态下无法进行盖子从加压产品的拆除。在内筒部或盖子的任意一方具备在内筒部的内径变小时才与另一方卡合的卡合突起的情况下,在原液排完后容易将盖子从加压产品拆除。
36.在盖体具备将封闭部覆盖,通过排出部件的安装维持打开状态,通过排出部件的拆除成为关闭状态的可动盖的情况下,即使在残留有原液的状态下拆除排出部件,也能够抑制原液漏出。
37.在通过加压剂的压力将突起部推到凹部之底的情况下,拆除盖子需要超过加压剂的压力的力,从而能够抑制意外从加压产品拆除阀门。
38.在具备通过因为开始拆卸盖子而产生的阀门的移动将密封部件的密封的一部分解除的部分解除机构的情况下,若想在残留有原液的状态下拆除盖子,则原液少量漏出。因此,在完全拆除盖子之前,能够使使用者注意到还残留有原液,从而能够抑制在残留有原液
的状态下拆除盖子或阀门。
39.在部分解除机构具备安装于阀门的外表面和嵌合筒部的内表面的任意一方的密封部件、以及设置于另一方并与外部连通的凹槽,凹槽设置于从开始拆卸盖子之前的密封部件的位置向所述阀门的移动方向偏移了的位置的情况下,另外,在部分解除机构具备安装于阀门的外表面的密封部件和设置于嵌合筒部的内表面并与外部连通的凹槽,凹槽设置于比开始拆卸盖子之前的密封部件的位置更靠下游的位置的情况下,若未开始拆卸盖子,则原液不会漏出。另外,即使开始拆卸盖子,只要使盖子返回到原来的位置,就会被密封部件密封,因此能够再次使用。
40.在具备包括所述阀门和所述盖子的阀门组件,所述阀门组件具备构成为在开始拆卸所述盖子之前不与所述容器的突起接触,在开始拆卸所述盖子时与所述容器的突起接触的突起的情况下,若开始拆卸盖子则会产生阻力,从而能够抑制盖子的意外拆除。
41.在所述部分解除机构工作时的所述盖子的拆卸情况和所述突起与所述容器的突起接触时的所述盖子的拆卸情况相同的情况下,由于原液的泄漏和阻力带来的工作感的变化,使用者容易注意到异常。
42.在排出部件还具备将盖子覆盖的护盖部,利用护盖部的内表面和盖子的外表面形成在使护盖部向拆卸盖子的方向旋转时空转的棘轮机构的情况下,即使转动护盖部也无法向拆卸盖子的方向转动盖子。因此,能够抑制盖子的意外拆除。
43.在排出部件还具备将所述盖子覆盖的护盖部,护盖部与加压产品卡合的情况下,即使转动护盖部也无法转动盖子,因此能够抑制盖子的意外拆除。或者,在排出部件还具备将所述盖子覆盖的护盖部,所述护盖部具备使所述护盖部相对于所述盖子围绕所述盖子的轴旋转自如地卡合的卡合部的情况下,能够抑制护盖部的脱落而抑制使用者直接接触到盖子,并且,即使使护盖部旋转也能够抑制盖子脱离。
44.在所述容器主体具备外部容器、以及收纳于该外部容器的内部并具有挠性的内部容器,所述内部容器的内部为填充原液的原液收纳室,所述外部容器与内部容器之间为填充加压剂的加压剂收纳室的情况下,或者,所述内部容器的内部为填充加压剂的加压剂收纳室,所述外部容器与内部容器之间为填充原液的原液收纳室的情况下,当向原液收纳室填充原液,向加压剂收纳室填充加压剂时,外部容器通过加压剂的压力而弹性变高,掉落等的冲击的抵抗性强,冲击等对内部容器的影响变少。
45.在所述盖体具备将外部容器的上端面覆盖的环状圆板部、将内部容器的开口关闭的盖部、设置于所述环状圆板部的中央部的嵌合筒部、设置于嵌合筒部的底部的封闭部、以及在封闭部被开封时将嵌合筒部内与原液收纳室连通的原液通道的情况下,由于封闭部位于里边,因此在没有专用的排出部件的情况下,消费者难以进行开封、排出。因此,安全性高。
46.在形成使护盖部向拆卸盖子的方向旋转时空转的棘轮机构的情况下,即使转动护盖部也无法向拆卸盖子的方向转动盖子。因此,能够抑制盖子的意外拆除。另一方面,若拆除护盖部,则能够通过将盖子从加压产品拆除而将阀门从加压产品拆除,能够再利用阀门。
47.另外,通过使阀门和盖子呈一体,若从加压产品拆除盖子,则阀门也自然而然地被从加压产品拆除。在所述护盖部具备使所述护盖部相对于所述盖子围绕所述盖子的轴旋转自如地卡合的卡合部的情况下,能够抑制护盖部的脱落从而抑制使用者直接接触到盖子。
48.在盖体具备通过排出部件的安装而被下压的封闭部、设置于封闭部的周围并通过排出部件的安装而形成贯通孔的薄壁部、以及限制封闭部从盖体脱落的多个连结部的情况下,能够通过未脱落的封闭部堵住贯通孔,从而能够抑制原液漏出。
附图说明
49.图1的(a)是表示本发明的排出装置的剖视图,图1的(b)是排出装置中使用的容器主体的剖视图。
50.图2的(a)是图1的(a)的排出部件的主要部分剖视图,图2的(b)是加压产品的主要部分剖视图。
51.图3的(a)是表示加压产品的开封前的状态的主要部分剖视图,图3的(b)是表示加压产品的开封后的状态的主要部分剖视图,图3的(c)是表示从加压产品拆除了排出部件的状态的主要部分剖视图。
52.图4是本发明的排出装置的其他的实施方式,图4的(a)是表示加压产品的开封前的状态的主要部分剖视图,图4的(b)是表示加压产品的开封后的状态的主要部分剖视图。
53.图5的(a)是从下向上观察阀门支架的图,图5的(b)是从上向下观察盖体的图。
54.图6是卡合单元的示意图。
55.图7是图4的排出装置的剖视图。
56.图8是本发明的排出装置的另一实施方式,图8的(a)是表示加压产品的开封前的状态的主要部分剖视图,图8的(b)是表示加压产品的开封后的状态的主要部分剖视图。
57.图9是本发明的排出装置的又一实施方式,图9的(a)是整体的剖视图,图9的(b)是表示内筒部与盖子的卡合状态的变化的简图。
58.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排出装置的又一实施方式中使用的加压产品的主要部分剖视图。
59.图11的(a)是表示图10的加压产品开封后的状态的主要部分剖视图,图11的(b)是表示欲从图10的加压产品拆除阀门的状态的主要部分剖视图。
60.图12是本发明的排出装置的又一实施方式中使用的加压产品,图12的(a)是主要部分剖视图,图12的(b)是从下向上观察可动盖的图。
61.图13的(a)是表示图12的加压产品的开封后的状态的主要部分剖视图,图13的(b)是表示欲从图12的加压产品拆除阀门的状态的主要部分剖视图。
62.图14是表示本发明的排出装置的又一实施方式的局部剖视图。
63.图15的(a)是排出部件的主要部分剖视图,图15的(b)是加压产品的主要部分剖视图。
64.图16的(a)是表示加压产品的开封状态的主要部分剖视图,图16的(b)是表示开封后松动了盖子的状态的主要部分剖视图。
65.图17的(a)是表示加压产品的主要部分剖视图,图17的(b)是表示在加压产品开封后松动了盖子的状态的主要部分剖视图。
66.图18的(a)是表示在加压产品上安装了外装品的状态的主要部分剖视图,图18的(b)是盖部和盖子的水平剖视图。
67.图19的(a)是表示在加压产品上安装了外装品的状态的主要部分剖视图,图19的
(b)是表示在加压产品上安装了外装品的状态的侧视图。
68.图20是表示在加压产品上安装了外装品的状态的主要部分剖视图。
69.图21的(a)是排出部件的主要部分剖视图,图21的(b)是加压产品的侧视图。
70.图22的(a)是表示加压产品的开封状态的主要部分剖视图,图22的(b)是表示开封后松动了盖子的状态的主要部分剖视图。
71.图23的(a)是表示另一排出产品的剖视图,图23的(b)是表示该排出产品的开封前的状态的剖视图。
72.图24的(a)是排出部件的剖视图,图24的(b)是加压产品的主要部分剖视图。
73.图25的(a)是开封前的排出产品的主要部分剖视图,图25的(b)是开封后的排出产品的主要部分剖视图,图25的(c)是表示开封后松动了盖子的状态的主要部分剖视图。
74.图26是本发明的排出装置的又一实施方式中使用的加压产品,图26的(a)是主要部分剖视图,图26的(b)是从下向上观察盖体的图。
75.图27的(a)是表示图26的加压产品的开封后的状态的主要部分剖视图,图27的(b)是表示欲从图26的加压产品拆除阀门的状态的主要部分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76.图1的(a)所示的排出装置10由双重加压容器(容器)11、排出部件12、填充于双重加压容器11的原液(内容物)c以及加压剂p构成。在双重加压容器11中填充了原液c和加压剂p的产品为加压产品11a。加压产品11a和排出部件12以组装前的成套产品(参照图1的(a))、或者以组装了一半的未开封的状态(参照图3的(a))进行销售。加压产品11a除了与排出部件12一起销售之外,也可以作为更换用而单独进行销售。因此,加压产品11a在安装排出部件12之前(通过排出部件12被开封之前)是密闭的,以防填充的原液c或加压剂p漏出。排出部件12有时也单独进行销售。
77.所述双重加压容器11由外部容器13、收纳在外部容器13的内部的具有挠性的内部容器14、以及将外部容器13和内部容器14封装的盖体(封盘)15构成。不具备阀门或泵。将外部容器13和内部容器14组合而成的是容器主体16(参照图1的(b))。内部容器14的内部是填充原液c的原液收纳室sc,外部容器13与内部容器14的间隙的空间是填充加压剂p的加压剂收纳室sp。它们被盖体15封装。即,该双重加压容器11将原液c和喷射剂p分离进行收纳,仅可以排出原液c,由此能够防止压缩气体等加压剂p漏出。
78.如图1的(b)所示,外部容器13由底部13a、圆筒状的躯干部13b、肩部13c以及圆筒状的颈部13d构成。在颈部13d的外周形成有阳螺纹13e。颈部13d的上端面13f大致平坦,以便能够固定盖体15。在该实施方式中,外部容器13的底部13a具备向下突出的环状的接地面13a1和设置于其中央的向上突出的圆顶部13a2。由此,耐压性提高,掉落时等的耐冲击性也提高。因此,在以单品流通或者通过快递配送时也安全。另外,由于具有接地面13a1,因此能够直接稳定地载置于平坦的台子等上。但是,也可以是球面状的底面。
79.如图2的(b)所示,外部容器13的颈部13d的上端面13f形成有环状突起13g,该环状突起13g在超声波熔接时提高与盖体15的抵接压力而容易熔化,形成用于与盖体15成为一体的熔接部。也可以在盖体15侧设置环状突起,还可以设置于双方。而且,上端面13f的内部侧或外部侧设置有多个倾斜部13h,成为用于收纳在超声波熔接时熔化的树脂冷却而形成
的树脂片以防其露出的空间。外部容器13的颈部13d的外周设置有在输送时或熔接时悬挂的环状的支承部13d1。
80.返回图1的(b),内部容器14与外部容器13同样地也由底部14a、躯干部14b、肩部14c以及颈部14d构成。内部容器14的底部14a也形成有向下突出的环状的凹陷部14a1和设置于其中央的向上突出的圆顶部14a2。内部容器14的颈部14d的外表面与外部容器13的颈部13d的内表面之间具有微小的间隙。内部容器14的颈部14d的内表面是平滑的圆筒面。内部容器14的底部14a与外部容器13的底部13a抵接,在填充加压剂时或固定盖体15时等支承内部容器14以防其下降。
81.如图2的(b)所示,内部容器14的颈部14d的上端面14e比外部容器13的上端面13f更突出,在该突出的部位形成有与外部容器13的上端面13f卡合的凸缘14f。凸缘14f的厚度(半径方向的尺寸)为外部容器13的颈部13d的厚度的1/3~1/2左右。因此,在使凸缘14f与外部容器13的颈部13d的上端面13f卡合时,外部容器13的颈部13d的上端面13f的外侧的部分未被覆盖而留出来。所述外部容器13的上端的环状突起13g设置于该外侧的部分。内部容器14的颈部14d的上端面14e也形成有用于在超声波熔接时提高与盖体15的抵接压力而形成与盖体15的熔接部的环状突起14g。
82.在内部容器14的凸缘14f的下表面,呈等间隔地形成有四处沿半径方向延伸的加压剂填充用的横槽14h。进而,内部容器14的颈部14d的外周面形成有与该横槽14h连通的纵槽14i。纵槽14i从横槽14h延伸至肩部14c的上端,从而容易向加压剂收纳室sp内填充加压剂p。
83.外部容器13及内部容器14均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聚乙烯、聚丙烯等热塑性树脂制。它们能够通过例如在外部容器用的预成型坯中放入内部容器用的预成型坯,同时对相比颈部13d、14d的下端更靠下侧的部分进行吹塑成型来制造。特别优选为对规定形状的预成型坯进行注射成型,接着进行吹塑成型的注射吹塑成型法。另外,通过在成型圆顶部13a2时将底部13a向上推,能够使内部容器的环状的凹陷部14a1延伸而薄壁化,从而能够实现轻量化。
84.如图2的(b)所示,所述盖体15由插入内部容器14的颈部14d内的有底筒状的封装部15a和与其上端连续的环状的凸缘15b构成。封装部15a的下部形成为直径比上部小的嵌合筒部15a1。封装部15a的底部、即嵌合筒部15a1的底部15c设置有封闭部(被开封部)15d,该封闭部15d具备与周围相比厚度变厚的受压部15d1。封闭部15d通常在俯视时为圆形。但是,也可以采用矩形等其他的形状。
85.封闭部15d的周围被环状槽等容易撕裂的薄壁部(撕裂部、弱化线)15f包围。受压部15d1设置于封闭部15d的上表面的大致整体,薄壁部15f形成于底部15c的上表面。此外,薄壁部15f也可以形成于下表面。薄壁部15f例如由v槽构成。薄壁部15f以在封闭部15d被开封时被撕掉的方式连续,但只要能够撕裂,则也可以不连续。为了在开封后防止封闭部15d脱落、游离,也可以设置以横穿弱化线15f的方式沿半径方向延伸的连结部15g。
86.优选封装部15a的外周面与内部容器14的颈部14d的内表面之间呈将盖体15安装至内部容器的颈部14d时能够排出内部容器14内的空气,且能够对内部容器14内的原液c进行液封的嵌合状态。另外,嵌合筒部15a1的内周面优选为平滑的圆筒面,以便在将封闭部15d开封时与阀门21的密封部件28紧密接触而防止原液c漏出。也可以为向下缩径的锥状。
87.盖体15的凸缘15b在填充了原液c和加压剂p之后,通过超声波熔接、激光熔接、高频熔接等熔接被熔接在外部容器13的颈部13d的上端面13f及内部容器14的颈部14d的上端面14e,从而被封装。在该实施方式中,在内部容器14的上端面14e形成有环状突起14g,在外部容器13的上端面13f也形成有环状突起13g,因此熔接后的密封可靠。另外,也可以出于提高气密性等目的而进行粘接。
88.之所以将嵌合筒部15a1的底部15c设置得比嵌合筒部15a1的下端稍微靠上,是为了提高底部15c的刚性而使薄壁部15f的撕裂变得容易。之所以使嵌合筒部15a1的直径比封装部15a的上部的直径小,是为了提高嵌合筒部15a1的内表面的成型精度,以及为了减小排出部件12的受到由密封部件28包围的内压的面积而减弱施加于盖体15的向上的力。进一步是为了确保收纳向下突出的阀门保持部18a的空间。嵌合筒部15a1的下端也可以为圆筒状,但也可以利用横槽连通以使气体不会滞留在下端与底部15c之间。
89.盖体15的凸缘15b由从封装部15a的上端向半径方向外侧扩展的环状圆板部17和从该环状圆板部17的外缘向下延伸的外筒部17a构成。环状圆板部17的下表面是与内部容器14的颈部14d的上端面14e抵接而形成熔接部从而进行密封的部位,外筒部17a的下表面是与外部容器13的颈部13d的上端面13f抵接而形成熔接部从而进行密封的部位。
90.盖体15的材料使用与外部容器13和内部容器14的热接合性高的热塑性树脂,为了提高熔接强度,优选使用与外部容器13和内部容器14相同的材料。如图1的(a)所示,通过利用盖体15将原液收纳室sc和加压剂收纳室sp封装,并固定在内部容器14或外部容器13的任一者或两者,从而能够长期安全且无泄漏地保管内容物(原液c、加压剂p)。薄壁部15f形成为在未开封下具有充分的密封功能,而且能够容易地撕裂的形状。
91.作为原液c,有洗面剂、清洗剂、沐浴剂、保湿剂、卸妆剂、防晒剂、化妆水、修面剂、脱毛剂、止汗剂、杀菌消毒剂、驱虫剂等的皮肤用品、护理剂、造型剂、染发剂等的头发用品等的人体用品、搅打奶油、橄榄油等的食品、除臭剂、芳香剂、杀虫剂、防虫剂、花粉去除剂、杀菌剂、清洗剂等的家庭用品、润滑剂等的工业用品等。但是,并不限定于这些用途。原液c优选与封闭部15d的内表面侧接触。由此,在盖体15与容器主体16的熔接时,封闭部15d被原液c冷却,能够消除封闭部15d热熔化的问题。
92.作为加压剂p,优选为氮气、压缩空气、二氧化碳等压缩气体。优选通过加压剂使双重加压容器11内的压力为0.1~0.5mpa(25℃、表压)、特别是与碳酸饮料相同程度的压力为0.3~0.5mpa(25℃、表压)。另外,外部容器13的容量优选为30~500ml。内部容器(原液收纳室sc)14的容量优选为20~300ml左右。加压剂收纳室sp的容量优选为10~200ml左右。
93.如上所述,由于双重加压容器11的部件数量少,没有阀门等的工作部,因此能够廉价地进行制造。而且,由于双重加压容器11的压力低,为与碳酸饮料等相同程度,因此在消费者携带、或者分销商配送时安全。另外,即使万一外部容器13产生裂缝,也仅仅是加压剂p泄漏,而内部容器14内的原液c不会泄漏。因此,更加安全。
94.另外,该加压产品11a的外部容器13和内部容器14为合成树脂制,内部容器14被加压剂p包围,进而被外部容器13包围,因此加压产品11a的弹性高,即使掉落也不易破裂。另外,由于封闭部15d位于内部,因此,封闭部15d误被撕裂的可能性小,更加安全。
95.如图2的(a)所示,所述排出部件12由与外部容器13的颈部13d的阳螺纹13e螺合的盖子(安装部)20、被该盖子20覆盖的阀门21、以及安装于阀门21的阀杆22且具备排出用喷
嘴的操作按钮(致动器、图1的(a)的附图标记23)构成。盖子20为有底筒状,内周面形成有阴螺纹。盖子20的上底20a的中央形成有供阀杆22通过且供操作按钮23的基部通过的开口20b。未安装操作按钮23的盖子20和阀门21作为阀门单元或阀门组件处理。
96.阀门21由有底筒状的壳体24、相对于壳体24能够拆装地安装的开封部27、上下移动自如地收纳于阀门21的内部的上述阀杆22、对该阀杆22向上施力的弹簧25、阀杆橡胶26、以及具备保持壳体24的上部的筒状的阀门保持部18a的阀门支架18构成,并构成原液c的排出通道。由阀杆22、弹簧25以及阀杆橡胶26构成切换原液c的排出状态与非排出状态的阀门机构,由壳体24和阀门支架18构成收纳该阀门机构的收纳空间。
97.在该实施方式中,壳体24的下端安装有向下突出的圆柱状的开封部27。另外,壳体24的下部外周安装有o型环等密封部件28。开封部27的底面27a平坦以与受压部15d1的上表面抵接。
98.在该实施方式中,开封部27的直径比受压部15d1稍大。另外,与由薄壁部15f包围的范围的直径相同、或者较之稍大。开封部27的外周设置有用于与盖体15卡合的卡合突起27e。卡合突起27e配置为使阀门21的下端成为箭头状,以便相对于盖体15容易插入且不会随便拔出。另外,开封部27的上部具备安装于壳体24的下端的圆柱状的安装部27f。该安装部27f插入设置于壳体24的下部的插入孔24d。
99.密封部件28在开封时及开封后将盖体15的嵌合筒部15a1的内周面与壳体24之间密封。
100.在壳体24上,作为连通壳体24的内部与内部容器14内的原液收纳室sc的通道,设置有上下贯通壳体24的底板24b的纵孔24c。纵孔24c的平面形状可以为例如大致扇状。优选设置有多个纵孔24c。由此,即使一个纵孔24c堵住,也能够通过其他的纵孔24c连通。
101.如图3的(a)所示,开封部27的底面27a的高度方向的位置是使盖子20与外部容器13的阳螺纹13e螺合1~2圈左右时与受压部15d1抵接的位置。因此,在出厂时、流通时,能够使盖子20松弛地螺合而不使封闭部15d撕裂,从而在保持密封状态下使排出部件12与双重加压容器11临时结合。
102.阀门支架18具备阀门保持部18a、从阀门保持部18a的上端向内侧延伸的环状的橡胶按压件18b、以及向外侧扩展的凸缘18c,在橡胶按压件18b的中央形成有供阀杆22通过的孔18d。该阀门支架18与盖子20轻轻地嵌合。具体而言,凸缘18c的外径与盖子20的内周面的直径大致相等,稍微产生摩擦。因此,即使仅拿起盖子20,阀门支架18也不会从盖子20脱落。另一方面,当想要从盖子20拆除阀门支架18时,简单地脱离。但是,阀门支架18也可以不与盖子20嵌合。
103.在使用者使用购买的排出装置10的情况下,首先将盖子20拧在外部容器的阳螺纹13e上。由此,盖子20整体及阀门21下降,开封部27的底面27a向下压封闭部15d。由此,薄壁部15f被撕裂,封闭部15d从嵌合筒部15a1被撕掉,从底部15c分离而脱落。然后,开封部27捅破嵌合筒部15a1的底部15c,使壳体24内与内部容器14内即原液收纳室sc连通(参照图3的(b))。脱落的封闭部15d落入内部容器14之底。开封部27的下端从捅破底部15c而产生的贯通孔h侵入内部容器14内。此时,卡合突起27e也从贯通孔h侵入内部容器14内。但是,为了使贯通孔h不会被卡合突起27e堵住,卡合突起27e位于比底部15c的下表面更靠下侧的位置,在卡合突起27e与底部15c之间形成有间隙。
104.此外,由于盖子20螺合安装于外部容器13上,因此,相对于盖子20的操作量的阀门21的下降量小。因此,开封部27的底面27a逐渐按压封闭部15d的受压部15d1。由于盖体15为合成树脂制,因此,当逐渐被按压时,由于其伸张性而使封闭部15d容易伸长从而不易被撕裂。但是,在该实施方式中,封闭部15d被环状的薄壁部15f包围,而且受压部15d1突出,因此,向薄壁部15f的应力集中增大,从而能够顺畅地撕裂。另外,由于开封部27的底面27a是平坦的,因此不易通过开封操作而变形,能够重复使用排出部件12。
105.封闭部15d具有设置于盖体15的中心轴上且上部厚的大致圆形的受压部15d1,进而与开封部27的圆形的底面27a抵接,因此,当通过底面27a而被加压时,封闭部15d被笔直压入,沿着薄壁部15f撕裂,撕裂后的封闭部15d脱落,落入内部容器14之底。但是,也可以使受压部15d1或开封部27的底面27a倾斜,使薄壁部15f从一方朝向另一方依次被撕裂。另外,即使封闭部15d不脱落而保持介由薄壁部15f等连接的状态,只要开封部的卡合突起27e能够与撕裂后的边缘h1卡合即可。
106.当封闭部15d破裂时,有时原液c会从底部15c的内周与开封部27的外周的间隙泄漏。但是,由于嵌合筒部15a1与壳体24之间被密封部件28密封,因此原液c滞留在嵌合筒部15a1内,不会泄漏至外部。另外,撕裂时的反作用力及撕裂后的内压以向上推壳体24的方式作用,但由于盖子20与外部容器13螺合,盖子20的上底20a和阀门支架18双重支承,因此能够抑制排出部件12飞出。该状态可以说是通过盖子20安装阀门21。另外,能够抑制盖子20的上底20a变形。
107.在安装了排出部件12之后,当使用者按下安装于阀杆22的操作按钮23时,阀杆22下降而阀杆橡胶26挠曲,从而阀杆孔打开。原液收纳室sc内的原液c介由内部容器14被加压剂p加压,因此经由开封部27、壳体24、阀杆22以及操作按钮23被排出外部。当手指离开操作按钮23时,阀杆22上升,停止排出。填充有加压剂p的加压剂收纳室sp被盖体15关闭,与外部和原液收纳室sc不连通,因此加压剂p不会通过排出操作而泄漏至外部。
108.另外,即使将盖子20从外部容器13拆除,由于阀门21的卡合突起27e与盖体15的贯通孔h的边缘h1卡合,因此阀门21也不会脱离加压产品11a。若向阀门21施加强的拔出力、或者有意将阀门21从加压产品11a拆除,则开封部27脱离壳体24,维持将贯通孔h堵住的状态(参照图3的(c))。该状态可以说是开封部27维持阀门21与加压产品11a的安装状态。即,可以说本发明的排出装置10的阀门21具备克服加压剂p的压力而维持阀门21在加压产品11a上的安装状态的卡合单元e。另外,该状态也可以说是由阀门21的卡合突起27e和加压产品11a的贯通孔h的边缘h1构成了克服加压剂p的压力而维持阀门21在加压产品11a上的安装状态的卡合单元e。
109.这样,本发明的排出装置10除了利用盖子20安装阀门21之外,还具备用于维持阀门21在加压产品11a上的安装状态的维持机构k(卡合单元e),因此,与仅利用盖子20将阀门21固定于加压产品11a相比,能够有效地抑制阀门21意外脱离。
110.在将原液c全部排出之后,转动盖子20,将排出部件12从加压产品11a拆除。然后,将拆除的排出部件12安装于新的加压产品11a。此外,开封部27残留在加压产品11a侧,因此,在将排出部件12安装至新的加压产品11a时,在壳体24上安装新的开封部27、或者将阀门21本身更换为新的。
111.接着,参照图4的(a)、图4的(b)对排出装置的其他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图4的
(a)的排出装置30中,除了阀门121之外,加压产品11a上也设置有卡合突起。具体而言,从盖体115的封装部15a的内周面朝向径内方向设置有卡合突起15h。该卡合突起15h在周向上不连续,在卡合突起15h、15h之间形成有间隙15i。该状态可以说是与卡合突起15h邻接设置有间隙15i。该间隙15i的宽度比后述的卡合突起18e宽。另外,优选卡合突起15h、15h彼此相互呈等间隔地设置(参照图5的(b))。
112.排出部件112的卡合突起18e从阀门支架118的阀门保持部18a的外周面朝向径外方向设置。该卡合突起18e也在周向上不连续,在卡合突起18e、18e之间形成有间隙18f。该状态可以说是与卡合突起18e邻接设置有间隙18f。间隙18f的宽度比盖体115的卡合突起15h宽。另外,优选卡合突起18e、18e彼此相互呈等间隔地设置。另外,优选其间距与盖体115的间隙15i相同(参照图5的(a))。
113.上述构成的加压产品11a和阀门121以如下方式组装。首先,从排出部件112拆除阀门121。阀门121的凸缘18c的外径比盖子120的内周面的直径(内径)小,能够简单地拆除阀门121。接着,将阀门121放入盖体115的封装部15a内。此时,将阀门支架118的卡合突起18e通过盖体115的卡合突起15h、15h间的间隙15i放入封装部15a内(参照图6的s1)。然后,将阀门121压入,使阀门支架118的卡合突起18e的上端位于比盖体115的卡合突起15h的下端更靠下的位置(参照图6的s2),并且,使阀门121绕轴旋转而使卡合突起15h、18e彼此卡合(参照图6的s3)。在该状态下,如图4的(b)所示,开封部127将封闭部15d捅破。但是,由于使卡合突起15h、18e彼此卡合,因此阀门121不会脱离加压产品11a,原液c不会漏出。然后,以将阀门121覆盖的方式盖上盖子120,并与外部容器13螺合,由此完成组装。
114.在上述构成的排出装置30中,即使在使用中途拆除盖子120,由于阀门121的卡合突起18e与盖体115的卡合突起15h卡合,因此阀门121也不会随意脱离加压产品11a。即,可以说阀门121和加压产品11a双方具备克服加压剂p的压力而维持阀门121在加压产品11a上的安装状态的卡合单元e。另外,该状态也可以说是由阀门121的卡合突起18e和加压产品11a的卡合突起15h构成克服加压剂p的压力而维持阀门121在加压产品11a上的安装状态的卡合单元e。
115.这样,在本发明的排出装置30中,除了利用盖子120安装阀门121之外,还具备用于维持阀门121在加压产品11a上的安装状态的维持机构k(卡合单元e),因此,与仅利用盖子120将阀门121固定于加压产品11a相比,能够有效地抑制阀门121意外脱离。
116.此外,由于阀门支架118的凸缘部18c的外径比盖子120的内径小,因此,能够抑制因为盖子120的拆装而使阀门121意外旋转(共转),能够防止卡合突起15h、18e彼此的位置关系发生偏差。另外,也可以设置卡合维持单元以防因为盖子120的拆装而使卡合突起15h、18e的卡合状态意外解除。卡合维持单元例如是设置于加压产品11a的卡合突起15h的下表面(与阀门121的卡合突起18e抵接的面)的突起15j或凹部15k(参照图6的单点划线)。在阀门121的卡合突起18e的宽度比加压产品11a的卡合突起15h的宽度宽的情况下,在阀门121的卡合突起18e上设置突起或凹部。另外,也可以将卡合突起15h、18e的相互抵接的面形成为粗糙面而不易滑动。
117.在将原液c全部排出之后,转动盖子120,将排出部件112从加压产品11a拆除。此时,使阀门121绕轴转动,使阀门121的卡合突起18e位于盖体115的卡合突起15h、15h间的间隙15i而解除卡合突起15h、18e彼此的卡合(脱离卡合)。此外,该状态也可以说是使盖体115
的卡合突起15h位于阀门121的卡合突起18e、18e之间的间隙18f而解除卡合突起15h、18e彼此的卡合。这样,若使卡合突起15h、15h(18e、18e)间的间隙15i(18f)作为用于解除与卡合突起18e(15h)的卡合的卡合解除部r发挥功能,则阀门121的拆除变得容易。将拆除的排出部件112适当地进行清洗,并安装于新的加压产品11a。
118.可是,如图7所示,该排出部件112具备用于操作阀杆22的杆式的操作机构40。该操作机构40具有护盖部42和从盖子120向上方延伸的支承壁43,该护盖部42从盖子120的周壁向下方延伸,并将容器主体16的肩部覆盖。而且,在支承壁43的上部后端,介由铰链或插销转动自如地连结有操作杆44的后端。
119.在操作杆44的上部安装有喷射喷嘴46。喷射喷嘴46安装于l字状的通道部件47的前端,通道部件47的下端嵌合于阀杆22。该操作机构40通过使用者握住护盖部42或容器主体16,并对操作杆44进行拉动操作,从而能够以后端为中心使操作杆44向下方转动,介由通道部件47打开阀门121而进行排出。当停止操作时,停止排出。这样的杆操作式的操作机构40主要使用于杀虫剂或除臭芳香剂等的空间喷雾。这样的杆式的操作机构40也可以使用于图1的(a)的加压产品11a。
120.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开封部127的直径比受压部15d1或封闭部15d稍小。另外,比由薄壁部15f包围的范围的直径稍小。由此,在撕裂时,开封部127的底面27a不会与底部15c的比薄壁部15f更靠外周部分抵接而妨碍受压部15d1的压入。另外,在撕裂后,能够使开封部127的底面27a比通过开封形成的开口更向下方突出,从而容易确保原液c的通道(参照图4的(b))。
121.在圆柱状的开封部127与壳体124的下表面24a之间呈放射状地设置有多片加强板27d。加强板27d的数量优选为3~5片。加强板27d在侧视时为大致三角形,其下端未到达开封部127的下端,开封部127的下端附近保持为圆柱状。
122.本实施方式的排出装置30的其他构成与图1的排出装置10相同。因此,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省略详细的说明。
123.接着,参照图8的(a)、图8的(b)对排出装置的另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图8的(a)的排出装置50中,阀门221的卡合突起18g为螺纹状(螺旋状)。螺纹的方向是与外部容器13的阳螺纹13e相同的方向,例如为右旋螺纹。但是,也可以为相反方向。该情况下,能够可靠地防止盖子120与阀门221的共转。盖体215的卡合突起15h以能够与阀门221的卡合突起18g螺合的方式仅配置一个、或者以散布的方式配置。此外,盖体215的卡合突起15h也可以为螺纹状。
124.在组装上述构成的排出装置50时,将阀门221放入盖体215的封装部15a内,使阀门支架218旋转以使盖体215的卡合突起15h与阀门221的卡合突起18g螺合。当旋转至阀门支架218的凸缘18c与盖体215的顶面抵接时,开封部127捅破封闭部15d,成为能够喷射原液c的状态。
125.在该实施方式的排出装置50中,由于阀门支架218的凸缘18c的外周面也不与盖子120的内周面抵接,因此,即使在中途拆卸盖子120,阀门支架218也不会共转。在内部容器14内的原液c变空而拆卸阀门221时,通过使阀门支架218向与螺合安装时相反的方向旋转,能够解除盖体215的卡合突起15h与阀门221的卡合突起18g的卡合。
126.在该方式中,盖体215的卡合突起15h和阀门221的卡合突起18g成为卡合单元e,能
够克服加压剂p的压力而维持阀门221在加压产品11a上的安装状态。另外,由于阀门221的卡合突起18g为螺纹状,因此,仅通过使阀门支架218向反方向旋转,就能够简单地使阀门221与加压产品11a脱离卡合。因此,可以说呈螺纹状的卡合突起18g的螺纹牙间的间隙18h也作为通过使阀门支架218向反方向旋转而能够解除与卡合突起15h的卡合的卡合解除部r发挥作用。即使盖体215的卡合突起15h为螺纹状,上述效果也是同样的。
127.此外,也可以仅在阀门221(阀门支架218)或加压产品11a(盖体215)的任意一方设置螺纹状的卡合突起,拧入时在另一方刻画螺纹槽。该情况下,不需要在另一方侧预先设置卡合突起。
128.这样,在本发明的排出装置50中,除了利用盖子120安装阀门221之外,还具备用于维持阀门221在加压产品11a上的安装状态的维持机构k(卡合单元e),因此,与仅利用盖子120将阀门221固定于加压产品11a相比,能够有效地抑制阀门221意外脱离。另外,能够再利用排出部件212。
129.本实施方式的排出装置50的其他构成与图4的排出装置10相同。因此,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省略详细的说明。
130.接着,参照图9的(a)、图9的(b)对排出装置的另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图9的(a)的排出装置60中,盖子320与操作机构340为分体。操作机构340具备内筒部41和护盖部42,内筒部41以将盖子320覆盖的方式位于盖子320的外周,护盖部42从内筒部41向下方(外部容器13的躯干部13b侧)延伸设置。
131.内筒部41为大致圆筒状,如图9的(b)所示,内周面设置有卡合突起41a。该卡合突起41a优选设置于内筒部41的下端(躯干部13b侧)。另外,优选呈等间隔地设置多个。盖子320的外周面设置有与卡合突起41a卡合的槽20e。该槽20e与盖子320的轴向大致平行地设置。配置间隔优选设置为与卡合突起41a相同或较之更密。
132.护盖部42为大致圆筒状,上端与圆筒部41的外周连结,下端外嵌于双重加压容器11的外部容器13的躯干部13b。护盖部42的下端的内径与填充原液c、加压剂p之前的躯干部13b的外径大致相同或较之稍小。
133.可是,外部容器13的躯干部13b在填充了原液c和加压剂p的状态下膨胀而外径增大。因此,当使护盖部42外嵌于躯干部13b时,护盖部42扩径。而且,与护盖部42呈一体的内筒部41也扩径。该状态下,如图9的(b)的左图所示,卡合突起41a不与槽20e卡合。因此,即使使操作机构340绕轴旋转,也无法使盖子320旋转。因此,无法将盖子320从加压产品11a拆除,维持阀门321在加压产品11a上的安装状态。
134.当排出原液c,双重加压容器11内的压力下降时,外部容器13收缩,躯干部13b的外径变小(参照图9的(a)的双点划线)。于是,护盖部42收缩,与护盖部42呈一体的内筒部41的内径也变小。其结果是,内筒部41的卡合突起41a进入盖子320的槽(参照图9的(b)的右图)。即,该状态下盖子320与内筒部41才卡合。而且,若使操作机构340绕轴旋转,则也能够使盖子320旋转。因此,能够将排出部件312从加压产品11a拆除并再利用。此外,作为使卡合突起41a与槽20e卡合的时机,优选在排完原液c之后。
135.这样,在本实施方式的排出装置60中,通过与伴随内压的减少产生的双重加压容器11的收缩相连动而内径缩小的内筒部41,形成用于维持阀门321在加压产品11a上的安装状态的维持机构k。更为具体而言,通过外嵌于双重加压容器11并随着伴随内压的减少产生
的双重加压容器11的收缩而收缩的护盖部42和与护盖部42呈一体并随着护盖部42的收缩而收缩的内筒部41形成维持机构k。
136.本实施方式的排出装置60的其他构成与图7的排出装置30相同。因此,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省略详细的说明。此外,阀门321与图4的阀门相同。但是,也可以使用图2的阀门或图8的阀门。另外,也可以不具备卡合单元e。另外,也可以在盖子320的外周面设置卡合突起,在内筒部41的内周面设置槽。另外,也可以在盖子320的外周面和内筒部41的内周面分别设置卡合突起,使卡合突起彼此卡合。进而,并不限于卡合突起41a,也可以将内筒部41的内周面或盖子320的外周面形成为粗糙面、或者夹装橡胶等摩擦系数高的材质。
137.在图10所示的双重加压容器11中,盖体415的形状与上述其他双重加压容器11不同。具体而言,大致圆筒状的封装部15a延伸至下方,在该封装部15a的内侧呈同心状地设置有嵌合筒部15a1。嵌合筒部15a1从封装部15a的底部的中央部向上立起,且在上端开口。而且,封装部15a的上部为大致圆筒状,下部15a3的内表面为向下变细的锥状。但是,也可以从上部至下部为圆筒状。下部15a3的外表面的上侧为向下变细的锥状,而下侧为圆筒状。以下,将该圆筒状的部分称为圆筒部15a2。
138.该盖体415在封装部15a的内侧设置有嵌合筒部15a1,上述锥状的下部15a3的下端15a4与从嵌合筒部15a1向下方延伸的下部筒部15a5的下端通过连结部15a6相连。另外,在将下部筒部15a5的相比下端稍靠上的部分关闭的底部15c设置有所述封闭部15d。因此,在将变幅杆推到盖体415的上表面进行超声波熔接时,变幅杆的振动通过封装部15a,容易从其下端15a4向原液c侧流动。另外,由于封闭部15d设置于比连结部15a6更靠上的位置,因此振动难以传递至封闭部15d。因此,能够防止弱化线15f的熔化或贯通等。
139.另外,在盖体415上,在嵌合筒部15a1的上部设置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凹槽15n。该凹槽15n的上端到达嵌合筒部15a1的上部。另一方面,凹槽15n的下端未到达底部15c。即,嵌合筒部15a1的下部未设置凹槽15n。这是为了在通过阀门21将封闭部15d开封时,已经成为通过密封部件28在嵌合筒部15a1与阀门21之间形成液密的密封的状态(参照图11的(a))。例如只要使凹槽15n的下端位于比阀门21最初与封闭部15d抵接的状态下的密封部件28的位置更靠上(下游)的位置即可。凹槽15n的数量既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两个以上。
140.可是,盖体15具备可动盖81。可动盖81为由与封装部15a的圆筒部15a2相同形状的底部82和从底部82立起的侧壁部83构成的杯状。而且,滑动自如地外嵌于圆筒部15a2。可动盖81的侧壁部83上设置有连通路径(狭缝)73a。该狭缝从侧壁部83的上端朝向下方设置但未到达底部82,在底部82附近,侧壁部83在周向上连续。此外,连通路径83a并不限于狭缝,也可以是贯通侧壁部83的孔。
141.本排出装置70的阀门支架18除了不具备卡合突起18e之外与图4的(a)相同。盖子20、阀门21、容器主体16与图4的(a)相同。
142.在上述构成的排出装置70中,与上述其他的排出装置10~60同样地,通过将盖子20拧入外部容器13的阳螺纹13e而将加压产品11a开封。此时,封闭部15d被压入开封部27,但如图11的(a)所示,可动盖81被压入的封闭部15d按压而向下方移动。薄壁部15f为c形状,连结部(并非薄壁部15f的部分)15g成为支点,因此封闭部15d的可动区域(范围)收敛于一定范围。侧壁部83与圆筒部15a2的嵌合部的长度比封闭部15d的可动区域长,可动盖81不会从盖体15脱落。此外,也可以利用开封部27直接向下压可动盖81。由于在侧壁部83上设置有
连通路径83a,因此,当可动盖81向下方移动时,内部容器14内与可动盖81内介由连通路径83a连通(参照图11的(a)的箭头)。因此,若使用者向下压阀杆22,则从阀杆22排出原液c。
143.可是,密封部件28在将盖子20完全安装于加压产品11a的状态下,即松动(开始拆卸)盖子20之前,位于比凹槽15n更靠下(上游)的位置。因此,不会通过嵌合筒部15a1与阀门21之间将内部容器14内与外部(外部气体)连通。另一方面,当将盖子20松动(开始拆卸)时,阀门21整体向上移动,在盖子20被从加压产品11a拆除之前(在盖子20仍与阳螺纹13e螺合的状态下)密封部件28临近凹槽15n,内部容器14内与外部(外部空气)成为连通状态(参照图11的(b)的箭头)。于是,在内部容器14内和可动盖81内产生压力差。具体而言,可动盖81内的压力变得比内部容器14内的压力小,可动盖81被朝向阀门21(上方)吸引。换言之,通过内部容器14内的压力向上方推可动盖81。其结果是,连通路径83a被圆筒部15a2堵住,内部容器14内与外部(外部气体)的连通状态被解除。此外,此时,开封部27已经离开封闭部15d,开封部27不会妨碍可动盖81的滑动。
144.这样,在该排出装置70中,具备将封闭部15d从内部容器14侧覆盖的可动盖81,该可动盖81通过排出部件12的安装而维持打开状态,通过排出部件12的拆除变为关闭状态,因此,即使在内部容器14内残留有原液c的状态下松动盖子20或拆除盖子20,也能够抑制原液c漏出。此外,当再次安装已松动或拆除的盖子20时,可动盖81再次被开封部27向内部容器14侧压入,因此能够从阀杆22排出原液c。
145.图12的(a)所示的双重加压容器11的内部容器14的颈部14d形成为与封装部15a的外周面大致紧密接触的形状,由圆筒状的上部14d1、与上部14d1相比向下变细的锥形部14d2、以及从锥形部14d2的下端逐渐扩径的扩径部14d4构成。扩径部14d4的下端与肩部14c连续。即,内部容器14的颈部14d的锥形部14d2、扩径部14d4以及肩部14c的上部形成缩颈部。该缩颈部与盖体415的下部15a3紧密接触。因此,在向内部容器14填充了原液c时,气相部(顶部空间)变小。此外,盖体415不具备圆筒部15a2。
146.可动盖91为薄膜状。厚度例如为0.2~2mm。作为材质,优选为例如与盖体415相同的材质。但是,也可以为不同的材质。如图12的(b)所示,该可动盖91熔接于盖体415的下端。但是,也可以进行粘接。盖体415的下端设置有切口15q。切口15q在从下向上观察盖体415的状态下设置为大致c字状。另外,避开盖体415的外缘而设置。因此,未设置缺口15q的部分呈环状连续。若将未设置该切口15q的部分设为环状壁15r,则环状壁15r仅一部分朝向圆的中心变宽。该宽幅的部分15s和在封闭部15d旋转时成为支点的连结部15g从盖体415的中心来看排列设置为同一直线状。可动盖91熔接于宽幅的部分15s和宽度比宽幅的部分15s窄的窄幅的部分15t双方。
147.在上述构成的排出装置80中,与上述其他的排出装置10~70同样地,通过将盖子20拧入外部容器13的阳螺纹13e而将加压产品11a开封。此时,封闭部15d被压入开封部27,但如图13的(a)所示,通过被压入的封闭部15d向下压可动盖91。由于连结部15g与宽幅的部分15s排列为同一直线状(从盖体415的中心来看位于同一方向),因此主要对窄幅的部分15t施加向下压的力而不是宽幅的部分15s。另外,窄幅的部分15t与宽幅的部分15s相比熔接面积小而容易剥离。因此,可动盖91从窄幅的部分15t逐渐剥离,内部容器14内与可动盖91内连通(参照图13的(a)的箭头)。在该状态下,若使用者向下压阀杆22,则从阀杆22排出原液c。此外,宽幅的部分15s靠近连结部15g,几乎不受力,因此,可动盖91至少维持与宽幅
的部分15s的熔接,不会从盖体415脱落。
148.在该排出装置80中,当将盖子20松动(开始拆卸)时,阀门21整体也向上移动,在盖子20被从加压产品11a拆除之前(在盖子20仍与阳螺纹13e螺合的状态下)密封部件28临近凹槽15n,内部容器14内与外部(外部空气)成为连通状态(参照图13的(b)的箭头)。于是,可动盖91被朝向阀门21(上方)吸引。换言之,通过内部容器14内的压力向上方推可动盖91。其结果是,可动盖91与盖体415的下端抵接。特别是,可动盖91的外周面与环状壁15r的内侧抵接,内部容器14内与外部(外部气体)的连通状态被解除。此外,此时,开封部27已经离开封闭部15d,开封部27不会妨碍可动盖91的滑动。
149.这样,在该排出装置80中,也具备将封闭部15d从内部容器14侧覆盖的可动盖91,该可动盖91通过排出部件12的安装而维持打开状态,通过排出部件12的拆除变为关闭状态,因此,即使在内部容器14内残留有原液c的状态下松动盖子20或拆除盖子20,也能够抑制原液c漏出。此外,当再次安装已松动或拆除的盖子20时,可动盖91再次被开封部27向内部容器14侧压入,因此能够从阀杆22排出原液c。
150.关于其他的构成,由于与图11的排出装置相同,故标注相同附图标记并省略说明。
151.在图14的排出装置90中,外部容器513的颈部13d的外周面设置有卡合突起513a,盖子520的内周面设置有与该卡合突起513a卡合的卡合爪520a。卡合突起513a的下表面成为与卡合爪520a卡合的卡合部。下表面形成有中央部朝向上方凹陷的凹部513b。换言之,在左右方向的两端部设置有向下方突出的引导部513c,从而仅通过卡合爪520a在左右方向上移动无法解除卡合状态。卡合突起513a的上表面为中央部凸出的屋脊状。卡合突起513a在颈部13d的周向上设置有多个。卡合爪520a为能够进入卡合突起513a的凹部513b的宽度。另外,卡合爪520a以成为与卡合突起513a相同的间隔的方式设置有多个。
152.在将加压产品11a开封时,在盖子520上安装有阀门21的状态下将盖子520朝向下方向下压。此时,优选预先使卡合爪520a位于卡合突起513a之间的间隙。当将盖子520完全下压时,封闭部15d被开封部27压入,加压产品11a被开封(参照图11的(a))。然后,在卡合爪520a位于比卡合突起513a更靠下方的位置的阶段沿水平方向转动盖子520,使卡合爪520a与卡合突起513a卡合。在加压产品11a被开封之后,加压剂p的压力经由阀门21持续施加于盖子520,因此,成为卡合爪520a被按压在凹部513b之底513d上的状态,即使想要解除卡合突起513a与卡合爪520a的卡合也无法容易地解除。因此,能够抑制在残留有原液c的状态下从加压产品11a拆除盖子520。此外,在盖子520上设置卡合突起513a,在外部容器513上设置卡合爪520a也能够得到同样的效果。即,只要在盖子520和双重加压容器511的任意一方设置凹部513b,在另一方设置进入凹部513b内的突起部(520a),就能够得到同样的效果。
153.在上述构成的排出装置90中,当将原液c全部排出时加压剂p的压力下降,因此容易拆除盖子520。使用后,拆除盖子520、阀门支架18、阀门21,另外安装于新的加压产品上。
154.关于其他的构成,由于与图11的排出装置相同,故标注相同附图标记并省略说明。
155.在图15及图16所示的加压装置10中,在封装部15a的上部的内周面设置有朝向径内方向突出的第一突起(突起)15m。该第一突起15m既可以仅设置一个,也可以在周向上设置两个以上。进而,也可以在周向上连续。
156.嵌合筒部15a1的内周面基本上优选为平滑的圆筒面,以便在将封闭部15d开封时与阀门21的密封部件28紧密接触而防止原液c漏出。也可以为向下缩径的锥状。但是,在嵌
合筒部15a1的上部设置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凹槽15n。该凹槽15n的上端到达封装部15a的上部,与封装部15a的上部连通。另一方面,凹槽15n的下端未到达底部15c,在嵌合筒部15a1的上下方向的长度的1/2~1/3左右的位置停止。即,嵌合筒部15a1的下部未设置凹槽15n。这是为了在通过阀门21将封闭部15d开封时,已经成为通过密封部件28在嵌合筒部15a1与阀门21之间形成液密的密封的状态。例如只要使凹槽15n的下端位于比阀门21最初与封闭部15d抵接的状态下的密封部件28的位置更靠上(下游)的位置即可。凹槽15n的数量既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两个以上。
157.盖子20是有底筒状且在内周面形成有阴螺纹的所谓螺旋帽。盖子20与阀门21呈一体化,阀门21与盖子20的紧固情况相连动地在嵌合筒部15a1内移动。即,当拧紧盖子20时,阀门21被压入嵌合筒部15a1内,当松动盖子20时,阀门21向从嵌合筒部15a1拔出的方向移动。
158.阀门21由有底筒状的壳体24、上下移动自如地收纳于壳体24的内部的上述阀杆22、对该阀杆22向上施力的弹簧25、阀杆橡胶26、以及具备保持壳体24的上部的筒状的阀门保持部18a的阀门支架18构成,并构成原液c的排出通道。由阀杆22、弹簧25以及阀杆橡胶26构成切换原液c的排出状态与非排出状态的阀门机构,由壳体24和阀门支架18构成收纳该阀门机构的收纳空间。
159.在该实施方式中,在壳体24的下端设置有向下突出的圆柱状的开封部27,在壳体24的下部外周安装有o型环等密封部件28。该密封部件28在上下方向上在间隔大致相等的嵌合筒部15a1的内表面与壳体24的外表面之间被压缩,因此即使稍微在上下方向上移动也能够维持密封。
160.纵孔24c形成于邻接的加强板27d之间。因此,加强板27d不会妨碍内容物的排出。纵孔24c形成有与加强板27d相同的数量。但是,也可以为1~2个等,比加强板27d少。
161.在阀门支架18的阀门保持部18a的外周面设置有向径外方向突出的第二突起(突起)18i。该第二突起18i以能够与第一突起15m接触的方式决定突出长度。第二突起18i的数量既可以仅为一个,也可以在周向上设置两个以上。另外,第二突起18i也可以在周向上连续。
162.在使用者使用购买的排出装置10的情况下,首先将盖子20拧在外部容器的阳螺纹13e上。由此,盖子20整体及阀门21下降,开封部27的底面27a向下压封闭部15d。由此,薄壁部15f被撕裂,加压产品11a被开封。封闭部15d保持一部分与底部15c相连、或者从嵌合筒部15a1被撕掉,从底部15c分离而脱落。
163.当封闭部15d破裂时,有时原液c会从底部15c的内周与开封部27的外周的间隙泄漏。但是,在比封闭部15d更靠下游的位置,由于嵌合筒部15a1与壳体24之间被密封部件28密封,因此原液c滞留在嵌合筒部15a1内,不会泄漏至外部。
164.可是,如上所述,盖体15具备凹槽15n。当密封部件28位于凹槽15n时,在与凹槽15n重叠的部分,盖体15(嵌合筒部15a1)的内表面和阀门21(壳体24)的外表面对密封部件28的压缩松弛。该状态也可以说是密封部件28的密封被凹槽15n局部解除。因此,原液c通过凹槽15n从内部容器14漏出。漏出的原液c从盖体15与阀门支架18之间或者盖子20的内表面与外部容器13的颈部13d的外表面之间通过并向排出装置10的外部漏出。漏出的原液c由于是不猛烈而缓慢地漏出,因此不会向周围飞散,而是附着在想要拆卸盖子20的人的手上、或者能
够目视确认。
165.密封部件28在松动(开始拆卸)盖子20之前,即在将盖子20完全安装于加压产品11a的状态下,位于比凹槽15n更靠下(上游)的位置。因此,原液c不会从凹槽15n漏出。另一方面,当将盖子20松动(开始拆卸)时,阀门21整体向上移动,在盖子20被从加压产品11a拆除之前(在盖子20仍与阳螺纹13e螺合的状态下)密封部件28临近凹槽15n,原液c漏出(参照图16的(b)的箭头)。这样,上述构成的排出装置10具备通过因为松动(开始拆卸)盖子20而产生的阀门21的移动将密封部件28的密封的一部分解除的部分解除机构re,因此,能够通过原液c的泄漏向使用者通知仍残留有原液c,从而能够抑制在原液c残留的状态下拆除盖子20。此外,只要在注意到原液c的泄漏时再次重新拧紧盖子20,则密封部件28位于比凹槽15n更靠下的位置,原液c停止泄漏,可以再次进行使用。
166.另外,盖体15(容器11)具备第一突起15m,阀门21(阀门组件)具备第二突起18i。在将盖子20完全安装于加压产品11a的状态下(松动(开始拆卸)盖子20之前),第二突起18i位于比第一突起15m更靠下的位置,第一突起15m与第二突起18i不接触。另一方面,当将盖子20松动(开始拆卸)时,阀门21整体向上移动,在盖子20被从加压产品11a拆除之前(在盖子20仍与阳螺纹13e螺合的状态下)第一突起15m与第二突起18i接触。因此,变得难以转动盖子20。通过使该变得难以转动的时机与原液c从凹槽15n漏出的时机一致,换言之,通过使第一突起15m与第二突起18i接触时的盖子20的松动情况(拆卸情况:转速或旋转角度)与密封部件28临近凹槽15n时(部分解除机构re工作时)的盖子20的松动情况(拆卸情况:转速或旋转角度)相同,从而容易给使用者带来不适感,能够进一步抑制在残留有原液c的状态下拆除盖子20。
167.在将原液c全部排出之后,转动盖子20,将排出部件12从加压产品11a拆除。然后,将拆除的排出部件12安装于新的加压产品11a。原液c全部被排出的加压产品11a在加压剂收纳室sp中残留有加压剂p,但该加压剂p透过内部容器14从盖体15的被开封的封闭部15d逐渐放出至外部。若加压剂p被放出至外部则加压容器11容易变形,因此消费者容易得知,从而能够安全地回收利用加压容器11。另外,加压容器11能够使盖体15和容器主体16为单一材料,因此在回收利用时也可以不区分,容易回收利用。
168.在图17的(a)所示的双重加压容器11中,大致圆筒状的封装部15a延伸至下方,在该封装部15a的内侧呈同心状地设置有嵌合筒部15a1。嵌合筒部15a1从封装部15a的底部的中央部向上立起,且在上端开口。而且,封装部15a的上部为大致圆筒状,下部15a3为向下变细的锥状。但是,也可以从上部至下部为圆筒状。
169.另一方面,内部容器14的颈部14d为与封装部15a的外周面大致紧密接触的形状,由圆筒状的上部14d1、与上部14d1相比向下变细的锥形部14d2、以及从锥形部14d2的下端向下延伸的圆筒部14d3构成。圆筒部14d3的下端与肩部14c连续。即,内部容器14的颈部14d的锥形部14d2、圆筒部14d3以及肩部14c的上部形成缩颈部。
170.在嵌合筒部15a1的底部15c设置由弱化线15f包围的封闭部(被开封部)15d这一点与图15的(a)的双重加压容器11相同。但是,在图17的(a)的双重加压容器11中,在盖体15的上表面外周设置有切口15h1。该切口15h1在将变幅杆推到盖体15的上表面进行超声波熔接时,使得变幅杆的振动容易集中于外部容器13的颈部上端的环状突起13g。
171.图17的(a)的盖体15在封装部15a的内侧设置有嵌合筒部15a1,上述锥状的下部
15a3的下端15a4与从嵌合筒部15a1向下方延伸的下部筒部15a5的下端通过连结部15a6相连。另外,在将下部筒部15a5的相比下端稍靠上的部分关闭的底部15c设置有所述封闭部15d。因此,在将变幅杆推到盖体15的上表面进行超声波熔接时,变幅杆的振动通过封装部15a,容易从其下端15a4向原液c侧流动。另外,由于封闭部15d设置于比连结部15a6更靠上的位置,因此振动难以传递至封闭部15d。因此,能够防止弱化线15f的熔化或贯通等。
172.图17的(a)的双重加压容器11在内部容器14的颈部14d形成由锥形部14d2及圆筒部14d3构成的缩颈部,该缩颈部与盖体15的封装部15a紧密接触,因此在向内部容器14填充了原液c时,气相部gp(顶部空间)变小。因此,不易发生如下问题,排出变得顺畅,即:在消费者开始使用时通过在气相部gp被压缩的气体而使原液c猛烈地排出并飞散、以及在排出时原液c中混有气体,使得原液c不连续地排出,等等。特别是,即使在原液中填充了含有异戊烷或1-氯-3,3,3-三氟丙烯等沸点为10~35℃的发泡剂的后发泡性凝胶组合物或后发泡性乳脂组合物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气相部gp小而防止刚填充后的发泡,从而呈凝胶状或乳脂状地排出。
173.在图17的(a)的双重加压容器11中,也可以将内部容器14的颈部14d及盖体15的封装部15a的下部15a3形成为笔直的圆筒状。但是,由于能够减小气相部gp的直径和容积,因而优选在内部容器14的颈部14d设置缩颈部,使盖体15的封装部15a的下部15a3为锥状。另外,只要在锥状的下部15a3设置与内部容器的颈部的锥形部14d2压接的肋部15p,在将盖体15盖在容器主体16上时形成线性密封,则在填充加压剂p时能够防止混入内部容器14内,另外,即使通过熔接盖体15时的超声波振动使原液c雾化,也能够防止从锥状的下部15a3与内部容器的颈部的锥形部14d2的间隙向熔接部侧的流出,不会阻碍熔接。此外,也可以取代肋部15p而使锥状的下部15a3的外周面为球面形状并与颈部的锥形部14d2抵接而形成线性密封。
174.图17的(b)的排出装置10也在盖体15具备凹槽15n。当密封部件28位于凹槽15n时,在与凹槽15n重叠的部分,盖体15(嵌合筒部15a1)的内表面和阀门21(壳体24)的外表面对密封部件28的压缩松弛。该状态也可以说是密封部件28的密封被凹槽15n局部解除。因此,原液c通过凹槽15n从内部容器14漏出。漏出的原液c从盖体15与阀门支架18之间或者盖子20的内表面与外部容器13的颈部13d的外表面之间通过并向排出装置10的外部漏出。漏出的原液c由于是不猛烈而缓慢地漏出,因此不会向周围飞散,而是附着在想要拆卸盖子20的人的手上、或者能够目视确认。
175.密封部件28在松动(开始拆卸)盖子20之前,即在将盖子20完全安装于加压产品11a的状态下,位于比凹槽15n更靠下(上游)的位置。因此,原液c不会从凹槽15n漏出。另一方面,当将盖子20松动(开始拆卸)时,阀门21整体向上移动,在盖子20被从加压产品11a拆除之前(在盖子20仍与阳螺纹13e螺合的状态下)密封部件28临近凹槽15n,原液c漏出(参照图17的(b)的箭头)。这样,上述构成的排出装置具备通过因为松动(开始拆卸)盖子20而产生的阀门21的移动将密封部件28的密封的一部分解除的部分解除机构re,因此,能够通过原液c的泄漏向使用者通知仍残留有原液c,从而能够抑制在原液c残留的状态下拆除盖子20。此外,只要在注意到原液c的泄漏时再次重新拧紧盖子20,则密封部件28位于比凹槽15n更靠下(上游)的位置,原液c停止泄漏,可以再次进行使用。
176.另外,盖体15具备第一突起15m,阀门21具备第二突起18i。在将盖子20完全安装于
加压产品11a的状态下(松动(开始拆卸)盖子20之前),与图16的(a)的情况同样地,第二突起18i位于比第一突起15m更靠下的位置,第一突起15m与第二突起18i不接触。另一方面,当将盖子20松动(开始拆卸)时,阀门21整体向上移动,在盖子20被从加压产品11a拆除之前第一突起15m与第二突起18i接触。因此,变得难以转动盖子20。通过使该变得难以转动的时机与原液c从凹槽15n漏出的时机一致,换言之,通过使第一突起15m与第二突起18i接触时的盖子20的松动情况(拆卸情况:转速或旋转角度)与密封部件28临近凹槽15n时(部分解除机构re工作时)的盖子20的松动情况(拆卸情况:转速或旋转角度)相同,从而容易给使用者带来不适感,能够进一步抑制在残留有原液c的状态下拆除盖子20。
177.关于其他的构成,由于与图15的排出装置10相同,故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说明。
178.图18的排出装置10取代操作按钮23而安装有外装品70。外装品70具备安装于盖子20a的护盖部71、安装于阀杆22的喷嘴72、以及用于介由喷嘴72向下压阀杆22(进行喷射操作)的按钮73。盖子20a是有底筒状,且在内周面形成有阴螺纹的所谓螺旋盖子。因此,盖子20a能够相对于加压产品11a进行拆装。另外,通过盖子20a安装于加压产品11a的阀门21也在从加压产品11a拆除盖子20a时自然而然地从加压产品11a被拆除。即,阀门21也能够相对于加压产品11a进行拆装。
179.盖部71具备将盖子20a覆盖的下筒部71a、从下筒部71a的上端朝向上方延伸的上筒部71b、盖在上筒部71b时的盖部71c、划分下筒部71a和上筒部71b的划分壁71d、以及从划分壁71d立起的支承筒71e。下筒部71a为大致圆筒状,内径与盖子20a的外径大致相等。上筒部71b为大致圆筒状,直径朝向上方逐渐变大。盖部71c为有底筒状,且下端开口。下端部设置有与上筒部71b的上端卡合的卡合台阶部71c1。划分壁71d为大致圆盘状,中央部设置有供喷嘴72、阀杆22贯通的贯通孔71d1。支承筒71e为大致圆筒状,从贯通孔71d1的周围朝向上方延伸。
180.喷嘴72在内部具备供原液c通过的通道72a。该喷嘴72具备向上方延伸的纵部72b和从纵部72b的上端向横向延伸的横部72c。纵部72b的下端能够拆装地安装于阀杆22。因此,能够从阀杆22拆除进行清洗。内部的通道72a与阀杆22连通。该通道72a在横部72c的前端开口。横部72c的前端安装有具有喷射孔的喷射喷嘴72d。
181.按钮73具备有底筒状的按压部73a和从按压部73a的中央向下方延伸的圆筒状的覆盖筒73b。按压部73a与喷嘴72的横部72c卡合,能够通过压入按压部73a而介由喷嘴72将阀杆22压入。另外,当将喷嘴72从阀杆22拆除时,与喷嘴72一起脱离。覆盖筒73b可滑动地外嵌于支承筒71e,在压入按压部73a时抑制按钮73的晃动。
182.图18的(b)示出将下筒部71a盖在盖子20a上的状态。如图所示,下筒部71a的内周面设置有第一爪部71a1,盖子20a的外周面设置有第二爪部20c。第一爪部71a1和第二爪部20c仅在使护盖部71(下筒部71a)相对于盖子20a的轴例如顺时针方向转动时相互卡合。具体而言,第一爪部71a1和第二爪部20c分别为锯齿状,在顺时针方向上相互卡住,但在逆时针方向上第一爪部71a1越过第二爪部20c,不会相互卡住。因此,当使护盖部71顺时针方向转动时,盖子20a也同样地顺时针方向转动。另一方面,当使护盖部71逆时针方向转动时,第一爪部71a1与第二爪部20c不卡合。因此,即使将护盖部71逆时针方向转动,盖子20a也不转动,仅护盖部71空转。即,由下筒部71a和盖子20a构成仅向一个方向共转的棘轮机构ra。共
转的方向与拧紧盖子20a的方向相同。因此,即使转动护盖部71,也无法使盖子20a向松动(拆卸)的方向转动,能够抑制从加压产品11a拆除盖子20a。另一方面,由于能够通过转动护盖部71拧紧盖子20a,因此,在将盖子20a和阀门21放入下筒部71a的状态下将外装品70盖在加压产品11a上,并转动外装品70时,能够将加压产品11a开封。
183.为了排出原液c,首先,解除上筒部71b与盖部71c的卡合,拆除盖部71c(参照图19的(a))。然后,通过将露出的按钮73朝向下方向下压而介由喷嘴72向下压阀杆22,从而从喷嘴72排出原液c。在将原液c全部排出之后,将外装品70向上方拆除后转动盖子20a,将阀门21从加压产品11a拆除。然后,将拆除的排出部件12(盖子20a、阀门21、密封部件28、外装品70)安装在新的加压产品11a。
184.关于其他的构成,由于与图15或图17的排出装置10相同,故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说明。
185.在图19的排出装置10中,外装品70与盖子20未卡合,外装品70与加压产品11a卡合。具体而言,在护盖部71a的下筒部71a设置有卡合孔74a,在外部容器13的支承部13d1设置有与卡合孔74a卡合的突片13i,通过将突片13i插入卡合孔74a,从而使外装品70与外部容器卡合。这样,若外装品70与盖子20未卡合,则即使转动了外装品70,盖子20也不会松动,能够抑制从加压产品11a拆除盖子20。此外,卡合孔74a位于几乎与下筒部71a分离的可动部74。可动部74仅上下方向的中间部的两个部位(连结部74b)与下筒部71a相连,当压入可动部74的上部时,可动部74的下部向外侧伸出。卡合孔74a设置于可动部74的下部,为了解除卡合孔74a与突片13i的卡合,只要将可动部74的上部压入即可。
186.其他的构成与图18的排出装置10相同,故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说明。
187.在图20的排出装置10中,护盖部71b具备使护盖部71b相对于盖子21b绕盖子20b的轴旋转自如地卡合的卡合部71a3。具体说明的话,首先,护盖部71b的下筒部71a具备朝向下方延伸出的多个卡合片71a2和设置于该卡合片71a2的内侧的卡合突起(卡合部)71a3。卡合突起71a3与盖子21b的下端卡合,但盖子21b的下端平坦且光滑。因此,即使使护盖部71b绕盖子21b的轴旋转,卡合突起71a3也不会在旋转方向上卡在盖子21b上。即,卡合突起71a3是抑制护盖部71b从盖子21b脱落的部分,并不是限制护盖部71b的旋转的部分。此外,也可以说在卡合片71a2、71a2之间设置有狭缝,卡合片71a2容易朝向下筒部71a的径外方向变形,容易使卡合突起71a3与盖子21b的下端卡合。
188.卡合片71a2被从卡合片71a2的基端朝向下方延伸出的裙部71a4覆盖。裙部71a4在周向上连续,超过卡合片71a2延伸至外部容器13的肩部13c附近。
189.可是,图20的排出装置10也具备棘轮机构ra。但是,与图18的(a)的排出装置10不同,第一爪部71a1设置于下筒部71a的上部(划分壁71d的下表面附近),第二爪部20c设置于盖子21b的上部(划分壁71d的下表面附近)。作为机构,与图18的(a)或图18的(b)的机构相同。即,在拧紧(安装)盖子21b的方向上第一爪部71a1与第二爪部20c卡合,在松动(拆卸)盖子21b的方向上第一爪部71a1与第二爪部20c不卡合。因此,即使将护盖部71b绕盖子21b的轴转动,盖子21b也不会松动(脱离)。另一方面,在使未开封的加压产品11a开封时,只要在将盖子21b放入下筒部71a内的状态下,将盖子21b和护盖部71b盖在加压产品11a上,并使护盖部71b向拧紧盖子21b的方向旋转即可。此外,此时,由于卡合突起71a3与盖子21b的下端卡合,因此能够防止盖子21b从护盖部71b脱落,容易进行作业。
190.在将原液c全部排出之后,首先,将外装品70向上方拆除。卡合突起71a3与盖子21b的下端卡合,但卡合突起71a3为数个部位,而且卡合片71a2彼此分离,因此能够以较小的力解除卡合。然后,转动盖子20b,将阀门21从加压产品11a拆除。然后,将拆除的排出部件12(盖子20b、阀门21、密封部件28、外装品70)安装在新的加压产品11a。
191.其他的构成与图18的排出装置10相同,故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说明。
192.图21和图22示出盖子不使用螺旋盖子的排出装置10。如图21的(a)所示,盖子20c的内周面未设置螺纹,如图21的(b)所示,外部容器13a的颈部13d也未设置阳螺纹。在该排出装置10中,通过槽部13j和与该槽部13j卡合的卡合突起(突起)20d将盖子20c卡定于外部容器13a。也可以说卡合突起20d设置于阀门组件。
193.槽部13j设置于外部容器13a的颈部13d的外周面。该槽部13j具备从颈部13d的上端朝向下方延伸的纵槽13j1、从纵槽13j1的下端朝向横向延伸的横槽13j2、以及在横槽13j2的终端朝向上方凹陷的保持部13j3。该槽部13j优选设置有多个。另外,优选呈等间隔地设置。
194.卡合突起20d设置于盖子20c的内周面的下部。卡合突起20d向径内方向突出,卡合突起20d的径内方向的前端位于比颈部13d的外周面(槽部13j除外)更靠径向内侧的位置。卡合突起20d优选设置有多个。例如优选设置有与槽部13j相同的数量。另外,优选以与槽部13j相同的间隔设置。
195.为了将盖子20c安装于外部容器13a,首先,使卡合突起20d与纵槽13j1的位置对齐。然后,向下压盖子20c。当向下压盖子20c时,通过阀门21的开封部27将盖体15的封闭部15d压入,加压产品11a被开封。开封后,使盖子20c绕轴旋转,使卡合突起20d从纵槽13j1向横槽13j2移动。在将加压产品11a开封之后,阀门21受到加压剂p的压力,但通过使卡合突起20d位于横槽13j2,盖子20c不会脱离加压产品11a。此外,当使卡合突起20d位于保持部13j3时,成为卡合突起20d嵌入凹陷的状态,盖子20c绕轴的旋转也被抑制。
196.可是,在纵槽13j1(容器11)设置有卡定突起(突起)13k。该卡定突起13k在向下压盖子20c时不会卡住或者几乎不会卡住,而在盖子20c的拔出方向上卡住。具体而言,相对于颈部13d的外周面而言,上表面的倾斜变缓,下表面的倾斜变陡。另外,卡定突起13k的上下方向的位置被定为在由凹槽15n和密封部件28构成的部分解除机构re工作的位置与卡合突起20d卡合。因此,即使在将加压产品11a开封之后使卡合突起20d位于纵槽13j1(即使开始从加压产品11a拆卸盖子20c),盖子20c也不会立即脱离加压产品11a,而是暂时被卡定突起13k阻止。此时,若在内部容器14内残留有原液c,则通过部分解除机构re使原液c稍微向排出装置10的外部漏出。即使部分解除机构re进行工作,只要再次压入盖子20c,就能够继续使用排出装置10。若是在将原液c全部排完之后,则原液c不会漏出。该情况下,通过将盖子20c向上方强力拉拽,解除卡定突起13k与卡合突起20d的卡合,从而能够将盖子20c、阀门21从加压产品11a拆除。拆除的排出部件12可以安装在新的加压产品11a。
197.此外,在上述排出装置10中,盖体15上未设置第一突起15m,阀门支架18上未设置第二突起18i。关于其他的构成,由于与图15的排出装置10相同,故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说明。
198.图23的(a)、图23的(b)示出另一个排出装置。如图所示,在该排出装置10中,内部容器14的内部为填充加压剂p的加压剂收纳室sp,外部容器13与内部容器14之间为填充原
液c的原液收纳室sc。而且,在内部容器14内填充有加压剂p,在外部容器13与内部容器14之间填充有原液c。外部容器13和内部容器14被盖体15封装。在该实施方式中,盖体15分为封装外部容器13的外盖151和封装内部容器14的内盖152。在外盖151与内盖152之间夹装原液通道g。
199.外部容器13与上述其他的排出装置10相同。内部容器14与上述其他的排出装置10部分不同。具体而言,不具有与外部容器13的颈部13d的上端面14e卡合的凸缘。但是,也可以具有凸缘。
200.如图24的(b)所示,内部容器14的颈部14d的外周面形成有连通原液收纳室sc与原液通道g的纵槽14i。内部容器14的颈部14d除了纵槽14i之外,与外部容器13的颈部13d的内周面嵌合。另外,在同时吹塑成型的情况下,有时内部容器14的肩部14c的外表面与外部容器13的肩部13c的内表面紧密接触而使原液c难以流动。由于在内部容器14中填充加压剂(气体)p,因此,通过在熔接外盖151时将内部容器14的颈部14d的上端压入外部容器13的颈部13d内而从颈部14d至肩部14c向下方变形,将内部容器14的肩部14c的外表面从外部容器13的肩部13c的内表面剥离,从而能够扩展为原液c的流道不易堵住。
201.如图24的(b)所示,所述内盖152由插入内部容器14的颈部14d内并嵌合的筒状的嵌合部152a、将嵌合部152a的上端的开口堵住的圆板状的盖部152b、以及从嵌合部152a的上端向外扩展的凸缘152c构成。也可以在嵌合部152a与盖部152b的根部设置熔接用的角焊。
202.所述外盖151具有熔接于外部容器13的颈部13d的上端面13f的圆筒状的外筒部151a、将外筒部151a的上端的开口堵住的环状圆板部151b、以及从环状圆板部151b的中央部立起的嵌合筒部15b1。内盖152的凸缘152c的外周以具有间隙的方式内插于外筒部151a。嵌合筒部15b1的下部的开口被底板15c堵住,该底板15c上设置有使用时开封的封闭部15d。封闭部15d的周围被环状的薄壁部或弱化线15f包围。弱化线15f为未开封时具有充分的密封功能且能够容易地撕裂的形状。在该实施方式中,弱化线15f由v槽形成。之所以将底板15c设置于比环状圆板部151b更靠上侧的位置而在下方形成空间,是为了使封闭部15d容易脱落或者向下变形。另外,在将外盖151熔接于外部容器的上端面13f时,将施加超声波振动的变幅杆推到环状圆板部151b上,但由于将底板的封闭部15d设置于比环状圆板部151b更靠上侧的位置,因此,超声波振动难以向封闭部15d流动,能够防止成为薄壁的封闭部的弱化线15f熔解。
203.封闭部15d的上表面侧设置有厚壁的受压部15d1以使在开封时不易挠曲。进而,为了在开封后防止封闭部15d脱落、游离,设置以横穿弱化线15f的方式沿半径方向延伸的连结部15g。另外,嵌合筒部15b1、封闭部15d也可以在成型时的冷却条件等下局部变硬,抑制开封时的延伸,从而容易撕裂。
204.所述嵌合筒部15b1的内周面是排出部件12的密封材料28抵接以防将封闭部15d开封时原液c漏出的部位,优选为平滑的圆筒面,也可以为向下缩径的锥状。但是,在嵌合筒部15b1的上部设置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凹槽15n。该凹槽15n的上端到达嵌合筒部15b1的上端。另一方面,凹槽15n的下端未到达底部15c,在嵌合筒部15b1的上下方向的长度的1/4~1/5左右的位置停止。即,在嵌合筒部15b1的下部未设置凹槽15n。这是为了在通过阀门21将封闭部15d开封时,已经成为通过密封部件28在嵌合筒部15b1与阀门21之间形成液密的密
封的状态。例如只要使凹槽15n的下端位于比阀门21最初与封闭部15d抵接的状态下的密封部件28的位置更靠上(下游)的位置即可。凹槽15n的数量既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两个以上。
205.在外盖151的外筒部151a的内周面与内盖152的外周面之间,设置有由供原液c通过的间隙构成的纵通道g1。外盖151的外筒部151a的高度为如下尺寸:在将内盖152及外盖151熔接于内部容器14及外部容器13之后,在环状圆板部151b的下表面与内盖152的盖部152b的上表面之间留有供原液c通过的间隙(横通道g2)。由上述纵通道g1和横通道g2构成原液通道g。
206.对向上述构成的双重加压容器11填充加压剂p及原液c的过程进行说明。为了向加压剂收纳室sp填充加压剂p,首先将内盖152盖在内部容器14上,从凸缘152c与内部容器14的颈部14d的上端面14e的间隙填充加压剂p。接着,将超声波熔接的变幅杆推到内盖152的上表面而将凸缘152c熔接于颈部14d的上端面14e上。由此,内盖152固定于内部容器14,加压剂收纳室sp被封装。
207.接着,将外盖151盖在外部容器13上,从外筒部151a的下表面与外部容器13的颈部13d的上端面13f的间隙向原液收纳室sc填充原液c。此时,原液收纳室sc扩展。接着,将超声波熔接的变幅杆推到外盖151的上表面而将外筒部151a的下表面熔接于外部容器13的颈部13d的上端面13f上。由此,原液收纳室sc被封装。此时,在外盖151与内盖152之间形成原液通道g(纵通道g1、横通道g2)。
208.在上述制造方法中,由于是将加压剂p填充至内部容器14,并进行将内部容器14密封的熔接,然后填充原液c,并进行将原液收纳室sc密封的熔接,因此制造工序简单且容易。特别是,由于外盖151具备内插于内盖152的外筒部151a,因此先熔接的内盖152和内部容器14不会阻碍外盖151与外部容器13的熔接。
209.外盖151和内盖152的材料使用与外部容器13和内部容器14的热接合性高的热塑性树脂。在通过熔接进行固定的情况下,优选使用与外部容器13、内部容器14相同的材料。外盖151及内盖152除了分别熔接于外部容器13及内部容器14之外,也可以利用粘接剂进行粘接。通过利用外盖151及内盖152将原液收纳室sc和加压剂收纳室sp封装,并固定于内部容器14或外部容器13的任意一方或双方,能够长期安全且无泄漏地保管内容物(原液c、加压剂p)。
210.参照图24及图25,对排出产品11a的使用方法进行说明。所述排出部件12具备与外部容器13的颈部13d的阳螺纹13e螺合的盖子(安装部)20d和通过该盖子20d保持的阀门(阀)21。阀门21的阀杆22上安装有具备喷嘴的操作按钮(图23的(a)的附图标记23、操作部)或利用操作杆进行排出的操作装置。盖子20d为有底筒状,内周面形成有阴螺纹。而且,在上底20a以向上突出的方式设置有收纳外盖151的嵌合筒部15b1的有底筒状的中央筒部20a1。中央筒部20a1的上端是保持阀门21的壳体24的阀门保持部20f。阀门保持部20f的上底20b1的中央形成有供阀杆22通过的孔20g。
211.开封部27上形成有开封后将壳体24内与原液通道g内连通的纵孔24c。纵孔24c可以为一处,但也可以设置多个。通过设置多个,即使一处堵塞,也能够从其他的纵孔24c排出原液。此外,纵孔24c也可以形成于开封部27的中心。
212.在开封部27的下端27a形成有与封闭部15d的上表面、即受压部15d1的上表面接近
或抵接的平坦的端面。通过使下端27a平坦,即使反复使用多次,下端也不易压坏。如图25的(a)所示,下端27a的位置是在使盖子20d与外部容器33的阳螺纹螺合1~2圈左右时与封闭部15d抵接的位置。因此,在出厂时,可以使盖子20d松弛地螺合而不使封闭部15d撕裂,从而在保持密封状态下进行使排出部件12与双重加压容器11结合的临时安装。
213.在流通、销售时,若如图25的(a)所示将盖子20d安装于外部容器13上并松弛地螺合而临时结合,则购买的消费者能够容易地进行开封操作。此外,如图23的(b)所示,也有时不将排出产品11a和排出部件12组装而作为成套产品进行销售、流通。
214.当使用者旋转盖子20d时,盖子20d整体及阀门21下降,如图25的(b)所示,开封部27的下端27a将封闭部15d压入,在弱化线15f处撕裂而开封。但是,由于在连结部15g未破裂,因而封闭部15d未脱落,呈从底板15c下垂的状态残留。因此,开封的孔等不易被封闭部15d堵塞。也可以取代设置连结部15g,仅在一处不形成弱化线15f、或者使v槽变浅。介由原液通道将壳体24内与原液收纳室sc连通。
215.原液收纳室内sc的原液c介由内部容器14被加压剂p加压,因此,当使用者按下安装于阀杆22的操作按钮23时,阀杆22下降而阀杆橡胶26挠曲,阀杆孔打开,原液收纳室内sc的原液c经由内部容器14的颈部14d的纵槽14i、纵通道g1、横通道g2、开封部27、壳体24、阀杆22以及操作按钮23被排出至外部。当停止按下时,阀杆22上升,停止排出。由于填充加压剂p的加压剂收纳室sp被内盖152关闭,不与外部或原液收纳室sc连通,因此加压剂p不会泄漏至外部。
216.可是,如上所述,外盖151具备凹槽15n。当密封部件28位于凹槽15n时,在与凹槽15n重叠的部分,盖体15(嵌合筒部15b1)的内表面和阀门21(壳体24)的外表面对密封部件28的压缩松弛。该状态也可以说是密封部件28的密封被凹槽15n局部解除。因此,原液c通过凹槽15n从原液收纳室sc漏出。漏出的原液c从盖子20d的内表面与外部容器13的颈部13d的外表面之间通过并向排出装置10的外部漏出。漏出的原液c由于是不猛烈而缓慢地漏出,因此不会向周围飞散,而是附着在想要拆卸盖子20的人的手上、或者能够目视确认。
217.密封部件28在松动(开始拆卸)盖子20d之前,即在将盖子20d完全安装于加压产品11a的状态下,位于比凹槽15n更靠下(上游)的位置。因此,原液c不会从凹槽15n漏出。另一方面,当将盖子20d松动(开始拆卸)时,阀门21整体向上移动,在盖子20d被从加压产品11a拆除之前(在盖子20d仍与阳螺纹13e螺合的状态下)密封部件28临近凹槽15n,原液c漏出(参照图25的(c)的箭头)。这样,上述构成的排出装置10具备通过因为松动(开始拆卸)盖子20d而产生的阀门21的移动将密封部件28的密封的一部分解除的部分解除机构re,因此,能够通过原液c的泄漏向使用者通知仍残留有原液c,从而能够抑制在原液c残留的状态下拆除盖子20d。此外,只要在注意到原液c的泄漏时再次重新拧紧盖子20d,则密封部件28位于比凹槽15n更靠下的位置,原液c停止泄漏,可以再次进行使用。
218.当原液c变少时,内部容器14扩展,原液收纳室sc收缩。然后,每次排出都以接近原来的形状的方式扩展,在全部排出之后,内部容器14没有褶皱或扭曲等,与外部容器13的内表面大致紧密接触。此时,由于外观从原液c变化为透明,因此,容易知道拆除排出部件12的时期。在该状态下将盖子20d从外部容器13拆除。双重加压容器11使用压缩气体作为加压剂p,因此,当原液c没有时压力变低至0.01~0.2mpa(表压)左右,但为了释放内部容器14内的加压剂p,优选在内盖152上设置排气用的被开封部。由此,能够将外部容器13内的加压剂p
安全放出,从而能够将外部容器13压扁进行减容、废弃。此外,拆除的排出部件12安装在新的排出产品11a上进行再利用。
219.在图26的(a)的双重加压容器11中,以薄壁部15f不呈环状连续的方式设置有多个连结部15g。连结部15g优选沿周向呈等间隔地设置。连结部15g比薄壁部15f更厚。
220.在使用了上述构成的双重加压容器11的排出装置10中,如图27的(a)所示,当利用开封部27向下压封闭部15d时,薄壁部15f撕裂,在封闭部15d的周围形成贯通孔15u。但是,连结部15g未撕裂,封闭部15d保持与底部15c相连的状态而不会脱落。特别是,由于设置有多个连结部15g,因此封闭部15d不会倾斜,开封部15d的上表面与开封部27的底面27a始终维持抵接状态。另外,连结部15g为弹性伸长的状态。因此,连结部15g具有恢复为原来的长度的复原力。因此,当拆除盖子20,开封部27向上移动时,伸长的连结部15g随着开封部27的移动而变短。当连结部15g恢复为原来的长度时,贯通孔15u自然而然被堵住(参照图27的(b))。另外,根据原液c的种类,存在由于受原液的影响使连结部15g的伸缩性降低等而导致连结部15g难以恢复为原来的长度的情况。然而,由于封闭部15d受到加压剂p施加的压力,因此连结部15g呈始终被朝向上方施力的状态,封闭部15d容易将贯通孔15u堵住。
221.这样,通过在封闭部15d的周围设置用于形成贯通孔15u的薄壁部15f,并且在封闭部15d的周围设置多个连结部15g,从而形成开闭机构,该开闭机构通过排出部件12的安装维持贯通孔15u的打开状态,通过排出部件12的拆除使贯通孔15u变为关闭状态或者使贯通孔15u的开口面积大幅缩小。因此,在上述构成的排出装置10中,即使在残留有原液c的状态下拆除盖子20,也可以抑制原液c漏出。
222.其他的构成与图17的排出装置10相同,故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省略详细的说明。
223.如上所述,本发明的各排出装置10、30、50、60、70、80、90具备抑制因为阀门21、121、221、321被拆除而导致所述原液c漏出的抑制单元(维持机构k、可动盖81、91、突起部520a向凹部513b之底513d的推压、部分解除机构re、棘轮机构ra、薄壁部15f和多个连结部15g(开闭机构)),因此能够有效地抑制原液漏出。
224.以上,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这些实施方式,能够在发明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形。例如,外部容器13与盖子20、120、320也可以不通过螺纹彼此螺合。例如,也可以为在外部容器13设置阳螺纹或槽,在盖子20、120、320设置多个突起,并以使突起沿着阳螺纹或槽的状态扭转盖子20、120、320来紧固的所谓扭旋盖结构。另外,只要是盖子20、120、320能够相对于加压产品11a拆装的安装方法,便能够采用公知的各种结构。
225.也可以将凹槽15n设置于阀门21,将密封部件28安装于盖体15。该情况下,凹槽15n朝下设置。通过松动盖子20,阀门21逐渐向上移动,从而使密封部件28临近凹槽15n,原液c介由凹槽15n漏出至外部。
226.另外,在图21及图22的排出装置10中,也可以在盖子20c设置槽部13j和卡定突起13k,在外部容器13a设置卡合突起20d。该情况下也起到同样的作用效果。
227.另外,图18和图20所示的外装部70与图3、图11、图13、图15、图17、图21、图24、图25、图27的加压产品11a能够自由地组合。例如,在图21的盖子20c的外表面,与盖子20a或盖子20b同样地设置第二爪部20c,利用盖子20c覆盖图18和图20所示的外装品70,则构成仅向一个方向共转的棘轮机构ra。若使共转的方向与从纵槽13j1朝向保持部13j3的方向相同,
则即使向从保持部13j3朝向纵槽13j1的方向(即拆卸盖子20c的方向)转动护盖部71也无法拆卸盖子20c,能够抑制从加压产品11a拆除盖子20c。另一方面,由于能够向从纵槽13j1朝向保持部13j3的方向转动护盖部71,因此,在将盖子20c和阀门21放入下筒部71a的状态下将外装品70盖在加压产品11a上,并转动外装品70时,能够将盖子20c安装于加压产品11a。另外,也可以将图21的盖子20c和外部容器13a适用于图17的排出装置10等其他的排出装置。
228.另外,盖体15熔接于内部容器14和外部容器13双方,但也可以仅固定于任意一方,而与另一方利用o型环等进行封装(密封)。另外,在所述实施方式中,将内部容器14和外部容器13同时吹塑成型进行制造,但也可以分别制造,然后将内部容器收纳于外部容器的内部,也可以在成型后的外部容器中吹塑成型内部容器。在所述实施方式中,使用圆柱状的开封部27,但只要是棱柱状等棒状即可。
229.附图标记说明
230.10、30、50、60、70、80、90:排出装置;11、511:双重加压容器;11a:加压产品;12、112、212、312:排出部件;c:原液;p:加压剂;13、13a、513:外部容器;13a:底部;13a1:接地面;13a2:圆顶部;13b:躯干部;13c:肩部;13d:颈部;13d1:支承部;13e:阳螺纹;13f:颈部的上端面;13g:环状突起;13h:倾斜部;13i:突片;13j:槽部;13j1:纵槽;13j2:横槽;13j3:保持部;13k:卡定突起;513a:卡合突起;513b:凹部;513c:引导部;513d:凹部之底;14:内部容器;sc:原液收纳室;sp:加压剂收纳室;14a:底部;14a1:凹陷部;14a2:圆顶部;14b:躯干部;14c:肩部;14d:颈部;14d1:圆筒状的上部;14d2:锥形部;14d3:圆筒部;14d4:扩径部;14e:上端面;14f:凸缘;14g:环状突起;14h:横槽;14i:纵槽;15、115、215、415:盖体;15a:封装部;15a1:嵌合筒部;15a2:圆筒部;15a3:锥状的下部;15a4:下端;15a5:下部筒部;15a6:连结部;15b:凸缘;15c:底部;15d:封闭部;15d1:受压部;15f:薄壁部(撕裂部、弱化线);15g:连结部;15h:卡合突起;15h1:切口;15i:卡合突起间的间隙;15j:突起;15k:凹部;15m:第一突起;15n:凹槽;15p:肋部;15q:切口;15r:环状壁;15s:宽幅的部分;15t:窄幅的部分;15u:贯通孔;16:容器主体;17:环状圆板部;17a:外筒部;18、118、218:阀门支架;18a:阀门保持部;18b:橡胶按压件;18c:凸缘;18d:(供阀杆通过的)孔;18e:卡合突起;18f:卡合突起间的间隙;18g:卡合突起(螺纹状);18h:螺纹牙间的间隙;18i:第二突起;20、20a、20b、20c、20d、120、320、520:盖子(安装部);20a:上底;20b:开口;20c:第二爪部;20d:卡合突起;20f:阀门保持部;20g:阀杆孔;20e:槽;520a:卡合爪(突起部);21、121、221、321:阀门;22:阀杆;23:操作按钮;24、124:壳体;24a:(壳体的)下表面;24b:(壳体的)底板;24c:纵孔;24d:插入孔;25:弹簧;26:阀杆橡胶;27、127:开封部;27a:(开封部的)底面;27d:加强板;27e:卡合突起;27f:安装部;28:密封部件;40、340:操作机构;41:内筒部;41a:卡合突起;42:护盖部;43:支承壁;44:操作杆;46:喷嘴;47:通道部件;70、70a:外装部;71、71a、71b:护盖部;71a:下筒部;71a1:第一爪部;71a2:卡合片;71a3:卡合突起;71a4:裙部;71b:上筒部;71c:盖部;71c1:卡合台阶部;71d:划分壁;71d1:贯通孔;71e:支承筒;72:喷嘴;72a:通道;72b:纵部;72c:横部;72d:喷射喷嘴;73:按钮;73a:按压部;73b:覆盖筒;74:可动部;74a:卡合孔;74b:连结部;81:可动盖;82:底部;83:侧壁部;83a:连通路径;91:可动盖;151:外盖;151a:外筒部;151b:环状圆板部;15b1:嵌合筒部;152:内盖;152a:嵌合部;152b:盖部;152c:凸缘;152d:凹所;152e:凹所的底板;h:贯通孔;h1:贯通孔的边缘;e:卡合单元;k:维持机构;r:卡
合解除部;re:部分解除机构;ra:棘轮机构;gp:气相部;g:原液通道;g1:纵通道;g2:横通道。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