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试验箱用除湿蒸发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450919发布日期:2020-07-10 17:43阅读:568来源:国知局
环境试验箱用除湿蒸发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环境试验设备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环境试验箱用除湿蒸发器。



背景技术:

环境试验箱是用科技的手段模拟出自然环境气候,对测试产品造成破坏,检测产品在该模拟环境下的老化程度。现有环境试验箱的除湿蒸发器是由多块相距布置的板式翅片和贯穿于板式翅片上的蒸发管道组成,蒸发管道采用逐层布置的方式,层数少、列数多,同一层上两相邻蒸发管道之间的间距小。现有除湿蒸发器在制冷量大的情况下,除湿量也大,导致测试产品有较大发热时,为了使温度恒定,除湿蒸发器将吸收大量热量,同时也将湿空气大量液化成水,相对湿度很难实现。因此,现有除湿蒸发器不能实现大热负载下的恒温恒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在大热负载下可实现恒温恒湿的环境试验箱用除湿蒸发器。

本发明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

环境试验箱用除湿蒸发器,包括具有过流通道的换热体以及多个在横向上相距排列的管路,每个所述的管路包括横向贯穿于换热体的直管部和用于连接两相邻直管部的弯管部,位于同一管路中的多个直管部在纵向上相距排列,两相邻管路之间的距离大于等于直管部的横向宽度。

过流通道沿换热体纵向延伸,水蒸气在过流通道内由下往上运动,位于同一管路中的多个弯管部将多个直管部依次串联。由于同一管路中的多个直管部在纵向上相距排列,且两相邻管路之间具有较大间隙,制冷剂进入上部的直管部后快速流到下部的直管部,位于上部直管部的温度较低,可使水蒸气凝结成水或结霜,但不会堵死两相邻管路之间的间隙;位于下部的直管部由于快速吸热使其温度高于水蒸气的露点(露点是水蒸气变为水的温度点),由于高于露点温度的面积大,可大量吸热,满足大热负载的需求,同时水蒸气不会冷凝成水,保证低温高湿的稳定实现。

在上述的环境试验箱用除湿蒸发器中,两相邻管路之间的距离大于等于直管部横向宽度的3倍。管路可以为圆管或扁平管等结构,当管路为圆管时,直管部的截面为圆形,此时两相邻管路之间的距离大于等于直管部直径的3倍。

在上述的环境试验箱用除湿蒸发器中,所述的换热体包括若干相互平行设置的板式翅片,两相邻的板式翅片之间形成上述的过流通道,所述的直管部垂直穿设在板式翅片上。

在上述的环境试验箱用除湿蒸发器中,位于奇数位/偶数位的板式翅片的高度高于位于偶数位/奇数位的板式翅片的高度,部分直管部位于偶数位/奇数位板式翅片的上方且贯穿在位于奇数位/偶数位板式翅片的上部,位于该部分直管部下方的其余直管部贯穿所有的板式翅片,该其余直管部的数量多于部分直管部的数量。

当位于奇数位的板式翅片的高度高于位于偶数位的板式翅片的高度时,部分直管部位于偶数位板式翅片的上方且贯穿在位于奇数位板式翅片的上部;当位于偶数位的板式翅片的高度高于位于奇数位的板式翅片的高度时,部分直管部位于奇数位板式翅片的上方且贯穿在位于偶数位板式翅片的上部。

在上述的环境试验箱用除湿蒸发器中,所述的换热体包括若干相互平行设置的第一翅片和第二翅片,所述的第一翅片位于第二翅片的上方,两相邻第一翅片之间的距离大于两相邻第二翅片之间的距离,部分直管部贯穿在第一翅片内,其余直管部贯穿在第二翅片内,贯穿在第二翅片内的直管部的数量多于贯穿在第一翅片内的直管部的数量。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环境试验箱用除湿蒸发器具有以下优点:

由于同一管路中的多个直管部在纵向上相距排列,制冷剂进入上部的直管部后快速流到下部的直管部,位于上部直管部的温度较低,可使水蒸气凝结成水或结霜,两相邻管路之间具有较大间隙,不会堵死两相邻管路之间的间隙;位于下部的直管部由于快速吸热使其温度高于水蒸气的露点,由于高于露点温度的面积大,可大量吸热,满足大热负载的需求,同时水蒸气不会冷凝成水,保证低温高湿的稳定实现。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除湿蒸发器的侧视图。

图2是本发明提供的实施例一的正视图。

图3是本发明提供的实施例二的正视图。

图4是本发明提供的实施例三的正视图。

图5是本发明提供的实施例四的正视图。

图中,1、换热体;11、板式翅片;12、第一翅片;13、第二翅片;2、管路;21、直管部;22、弯管部;3、输入管;4、输出管。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发明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的环境试验箱用除湿蒸发器,包括具有过流通道的换热体1和三个在横向上相距排列的管路2,每个管路2包括十条横向贯穿于换热体1的直管部21和九条用于串联两相邻直管部21的弯管部22,直管部21的截面呈圆形,位于同一管路2中的十条直管部21在纵向上相距排列,每个管路2中位于最上方的直管部21与输入管3连接,位于最下方的直管部21与输出管4连接。如图1所示,两相邻管路2之间的距离大于等于直管部21直径的3倍。如图2所示,换热体1包括若干相互平行设置的板式翅片11,两相邻的板式翅片11之间形成了过流通道,直管部21垂直穿设在板式翅片11上。

由于单个板式翅片11纵向延伸,过流通道又位于两相邻的板式翅片11之间,因此过流通道纵向延伸,水蒸气在过流通道内由下往上运动。由于同一管路2中的多个直管部21在纵向上相距排列,且两相邻管路2之间具有较大间隙,除湿制冷剂经输入管3同时进入到各管路2的最上部的直管部21后快速流到下部的直管部21,位于上部的直管部21(由上往下数的第1-3条直管部21)的温度较低,可使水蒸气凝结成水或结霜,但不会堵死两相邻管路2之间的间隙。位于下部的直管部21(由上往下数的第4-10条直管部21)由于快速吸热使其温度高于水蒸气的露点,由于高于露点温度的面积大,可大量吸热,满足大热负载的需求,同时水蒸气不会冷凝成水,保证低温高湿的稳定实现。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的结构原理同实施例一的结构原理基本相同,不同的地方在于,如图3所示,位于奇数位(1,3,5,7…)的板式翅片11的高度高于位于偶数位(2,4,6,8…)的板式翅片11的高度,部分直管部21(由上往下数的第1-2条直管部21)位于偶数位板式翅片11的上方且贯穿在位于奇数位板式翅片11的上部,位于该部分直管部21下方的其余直管部21(由上往下数的第3-10条直管部21)贯穿所有的板式翅片11。增大与易结霜的直管部21接触的板式翅片11的距离,防止结霜后造成过流通道的堵塞。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的结构原理同实施例一的结构原理基本相同,不同的地方在于,如图4所示,位于偶数位(2,4,6,8…)的板式翅片11的高度高于位于奇数位(1,3,5,7…)的板式翅片11的高度,部分直管部21(由上往下数的第1-2条直管部21)位于奇数位板式翅片11的上方且贯穿在位于偶数位板式翅片11的上部,位于该部分直管部21下方的其余直管部21(由上往下数的第3-10条直管部21)贯穿所有的板式翅片11。增大与易结霜的直管部21接触的板式翅片11的距离,防止结霜后造成过流通道的堵塞。

实施例四

本实施例的结构原理同实施例一的结构原理基本相同,不同的地方在于,如图5所示,换热体1包括若干相互平行设置的第一翅片12和第二翅片13,第一翅片12位于第二翅片13的上方,两相邻第一翅片12之间的距离大于两相邻第二翅片13之间的距离,部分直管部21(由上往下数的第1-2条直管部21)贯穿在第一翅片12内,其余直管部21(由上往下数的第3-10条直管部21)贯穿在第二翅片13内,贯穿在第二翅片13内的直管部21的数量多于贯穿在第一翅片12内的直管部21的数量。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