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埋式循环沉淀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722573发布日期:2020-08-05 01:13阅读:109来源:国知局
一种地埋式循环沉淀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地埋式循环沉淀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现阶段建筑工程技术不断发展,市区商业工程项目场地越来越小,同时现阶段各个大型施工企业对施工现场的施工物资循环利用和安全文明施工质量要求越来越高,施工物资循环利用安全文明施工作为施工企业宣传的重要实物组成。在狭小施工现场的生产环境中,混凝土罐车难以有充足的空间完成清洗,无法满足施工现场要求。现有技术中的施工现场清洗净化装置使得施工场地利用率过低,且不具备较高的物资循环利用和安全文明施工质量。

因此,亟需一种清洗净化装置能够提高施工场地利用率、循环利用施工物资并实现节能节材施工。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地埋式循环沉淀装置,能够提高施工场地利用率、循环利用施工物资并实现节能节材施工。

为实现上述技术效果,本发明的地埋式循环沉淀装置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地埋式循环沉淀装置,包括:基座,所述基座设在地下,所述基座形成容纳腔;沉淀机构,所述沉淀机构可拆卸地设在所述容纳腔内,所述沉淀机构用于净化施工废水并将净化后的施工废水排出;进水机构,所述进水机构设在所述基座上,所述进水机构的一部分位于地上,所述进水机构用于将施工废水输入所述沉淀机构中。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沉淀机构包括:沉淀箱,所述沉淀箱底壁设有排水口,所述基座上设有与所述排水口对应设置的出水口;过滤件,所述过滤件用于净化施工废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沉淀箱的周缘上设有第一翻边,所述基座上设有与所述第一翻边搭接的第一台阶。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过滤件包括多个沉淀网,多个沉淀网沿竖直方向可拆卸地间隔设置在所述沉淀箱中。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沉淀箱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所述沉淀箱的底壁在远离所述第一侧壁的方向上向下倾斜设置,所述排水口设在所述底壁与所述第一侧壁的连接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地埋式循环沉淀装置还包括封闭件,所述封闭件为多个,多个所述封闭件可滑动地设在所述基座上,所述封闭件用于封闭所述容纳腔。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进水机构包括进水件,所述进水件设在所述封闭件上,所述进水件用于将施工废水输送至所述沉淀机构。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基座的两端均设有滑槽,所述封闭件上设有与所述滑槽配合的滑动件,所述滑动件为至少一个。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滑动件包括:连接座,所述连接座与所述封闭件连接;滑动部,所述滑动部可转动地设在所述连接座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滑动件还包括清洁部,所述清洁部沿所述滑动件的滑动方向设置,所述清洁部与所述封闭件连接,所述清洁部用于清理所述滑槽中的杂物。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基座设在地下使得地埋式循环沉淀装置能够充分地利用地下空间净化施工废水,节约了宝贵的地上空间,能够降低施工现场的占地面积。沉淀机构能够净化施工废水,降低施工现场的废弃物,使整个施工现场更加绿色环保。同时由于沉淀机构可拆卸地设在容纳腔中,使得沉淀机构能够自基座中取出并循环利用,还能回收位于沉淀机构中的混凝土浇筑的废弃石子、沙子,从而循环利用上述回收物,节约材料及成本。经沉淀机构净化后的废水能够排出并再次在施工现场在除尘防治等用水方面应用。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地埋式循环沉淀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基座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沉淀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封闭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中b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基座;11、第一台阶;12、滑槽;13、出水口;14、配合件;

2、沉淀机构;21、沉淀箱;211、箱体;212、排水口;213、第二台阶;22、沉淀网;221、网体;222、第二翻边;223、第二吊环;23、第一翻边;24、第一吊环;

3、进水机构;31、进水件;32、进水槽;

4、封闭件;41、封闭板;411、板体;412、配合口;42、滑动件;421、连接座;422、滑动部;423、清洁部;424、防脱部;43、防污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右”、“左”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下面参考图1-图6描述本发明实施例的地埋式循环沉淀装置的具体结构。

如图1-图6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的地埋式循环沉淀装置包括基座1、沉淀机构2和进水机构3。基座1设在地下,基座1形成容纳腔。沉淀机构2可拆卸地设在容纳腔内,沉淀机构2用于净化施工废水并将净化后的施工废水排出。进水机构3设在基座1上,进水机构3的一部分位于地上,进水机构3用于将施工废水输入沉淀机构2中。

可以理解的是,基座1设在地下使得地埋式循环沉淀装置能够充分地利用地下空间净化施工废水,节约了宝贵的地上空间,能够降低施工现场的占地面积。沉淀机构2能够净化施工废水,降低施工现场的废弃物,使整个施工现场更加绿色环保。同时由于沉淀机构2可拆卸地设在容纳腔中,使得沉淀机构2能够自基座1中取出并循环利用,还能回收位于沉淀机构2中的混凝土浇筑的废弃石子、沙子,从而循环利用上述回收物,节约材料及成本。此外,经沉淀机构2净化后的废水能够排出并再次在施工现场在除尘防治等用水方面应用。因此,本实施例的地埋式循环沉淀装置具有较高的使用效率和较多的重复使用次数,能够回收利用沉淀机构2内的材料及废水,具有节约材料和成本、有利于建筑企业节能减排的优点。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沉淀机构2包括沉淀箱21和过滤件。沉淀箱21底壁设有排水口212,基座1上设有与排水口212对应设置的出水口13。过滤件用于净化施工废水。

可以理解的是,施工废水通过过滤件净化后能从排水口212及出水口13排出,排出后的废水能够输送至施工现场并再次利用,从而实现了施工废水的循环利用。沉淀箱21能够从基座1中取出,将沉淀箱21从基座1中取出后即可回收位于沉淀箱21中的废弃石子、沙子,并对其回收利用,从而实现了沉淀箱21的一物多用。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图4所示,沉淀箱21的周缘上设有第一翻边23,基座1上设有与第一翻边23搭接的第一台阶11。

可以理解的是,沉淀箱21在使用过程中,第一翻边23与第一台阶11配合使得沉淀箱21能稳固的设置在基座1中;取出沉淀箱21时,使第一翻边23脱离第一台阶11即可将沉淀箱21从基座1中取出并回收沉淀箱21中的沉淀物。当然,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通过吊环吊钩等其他悬吊结构实现沉淀箱21与基座1之间的可拆卸配合,在此并不进行具体限定。

优选地,沉淀箱21上还设有第一吊环24,第一吊环24能够便于施工现场操作人员从地面将沉淀箱21吊出,提高了沉淀箱21的使用便捷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过滤件包括多个沉淀网22,多个沉淀网22沿竖直方向可拆卸地间隔设置在沉淀箱21中。

具体地,沉淀网22包括网体221和设在网体221上的第二翻边222。可以理解的是,多个沉淀网22的网体221分别设置具有不同钢目网片的网体221,不同网体221的网眼规格可根据施工现场废水处理标准确定。可以理解的是,沉淀网22能将含有废弃颗粒的废水的不同大小的废弃颗粒留在沉淀网22上,多个不同规格的沉淀网22的设置能够提高废水的净化效率,也便于废弃沙子石子的回收利用。

优选地,沉淀网22上均设有二吊环,第二吊环223能够便于施工现场操作人员从地面将沉淀网22吊出,提高了沉淀网22的使用便捷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沉淀箱21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沉淀箱21的底壁在远离第一侧壁的方向上向下倾斜设置,排水口212设在底壁与第一侧壁的连接端。

可以理解的是,废水经过多个沉淀网22后仅剩部分粒径较小的废弃颗粒,粒径较小的废弃颗粒能在废水中自行沉淀至沉淀箱21箱底。由于沉淀箱21的底壁倾斜设置,使得粒径较小的废弃颗粒将沉淀至具有较低位置的沉淀箱21底壁处,位于沉淀箱21中高处的废水则将含有可忽略不计的细小颗粒。同时,由于排水口212设在底壁与第一侧壁的连接端,使得排水口212位于沉淀箱21侧壁的较高位置,因此从排水口212中排出的废水将含有可忽略不计的细小颗粒,使得沉淀箱21最终完成废水的净化,并使净化完的废水可直接通过排水口212输出至施工现场进行循环利用,节约了材料和成本、有利于建筑企业节能减排。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图5所示地埋式循环沉淀装置还包括封闭件4,封闭件4为多个,多个封闭件4可滑动地设在基座1上,封闭件4用于封闭容纳腔。

具体地,封闭件4包括封闭板41,封闭板41包括板体411和设在板体411上的配合口412,操作人员能使用外部装置与配合口412配合带动封闭板41在基座1上滑动,以实现容纳腔的开启和封闭。可以理解的是,在废水净化过程中,多个封闭件4封闭容纳腔后能够使施工现场的操作人员利用沉淀箱21所占用的地下空间的地面场所,同时还能避免废水过滤产生的异味,从而提高了施工现场的场地利用率。

优选地,封闭件4还包括设在封闭板41上的防污件43,防污件43能够减少地面上的尘土杂物从封闭容纳腔的封闭件4处进入沉淀机构2中,既保护了容纳腔的内部环境,还提高了沉淀机构2的清洁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进水机构3包括进水件31,进水件31设在封闭件4上,进水件31用于将施工废水输送至沉淀机构2。

可以理解的是,将进水件31设在封闭件4上后能够直接与废水输入装置对接,使得施工废水能够直接通过进水件31输入至沉淀机构2中并完成净化和输出。

优选地,在施工现场地面上还设有进水槽32,进水槽32用于输入建筑废水,进水槽32上设有水篦子等过滤机构(未图示),排水槽的设置能够提高施工现场的废水净化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图5所示,基座1的两端均设有滑槽12,封闭件4上设有与滑槽12配合的滑动件42,滑动件42为至少一个。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滑槽12中还设有配合件14,配合件14能与滑动件42配合以提高滑动件42的滑动效率并避免封闭件4脱离滑槽12。此外,滑槽12设置为圆弧式轨道,能够便于操作人员清洁滑槽12内的杂物与尘土。可以理解的是,通过上述结构设置即可实现封闭件4封闭或开启基座1中的容纳腔,提高了地埋式循环沉淀装置的适用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图6所示,滑动件42包括连接座421和滑动部422。连接座421与封闭件4连接。滑动部422可转动地设在连接座421上。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滑动件42上还设有防脱部424,防脱部424能与配合件14配合并使封闭件4无法沿竖直方向脱离滑槽12,从而降低了封闭件4因意外而被掀起的可能性,降低了封闭件4的使用风险。可以理解的是,通过上述结构设置,即可实现滑动件42在滑槽12中运动并带动封闭件4运动以封闭或开启容纳腔,进而实现沉淀机构2在基座1中的可循环利用。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滑动件42还包括清洁部423,清洁部423沿滑动件42的滑动方向设置,清洁部423与封闭件4连接,清洁部423用于清理滑槽12中的杂物。

可以理解的是,滑动件42能够带动封闭件4运动,封闭件4能带动清洁部423运动,由于清洁部423沿滑动件42的滑动方向设置,使得清洁部423能在运动过程中将滑槽12内的杂物推出,使得滑动件42能在较为干净的滑槽12中运动,降低了滑动件42被杂物影响而无法顺利带动封闭件4运动的可能性,保证了封闭件4的稳定运行,提高了地埋式循环沉淀装置的使用寿命和使用效率。

实施例:

下面参考图1-图6描述本发明一个具体实施例的地埋式沉淀池装置。

本实施例的地埋式沉淀池装置包括基座1、沉淀机构2、进水机构3和封闭件4。

基座1设在地下,基座1形成容纳腔,基座1包括第一台阶11、滑槽12、出水口13和与滑槽12配合的配合件14。配合件14能与滑动件42配合以提高滑动件42的滑动效率并避免封闭件4脱离滑槽12。

沉淀机构2可拆卸地设在容纳腔内,沉淀机构2包括沉淀箱21、沉淀网22、第一翻边23和第一吊环24,沉淀机构2用于净化施工废水并将净化后的施工废水排出。

沉淀箱21包括箱体211、设在箱体211上的排水口212和第二台阶213,第一翻边23和第一吊环24均设在沉淀箱21上。沉淀网22包括网体221、设在网体221上的第二翻边222和第二吊环223。第一翻边23与第一台阶11配合以使沉淀箱21可拆卸地设在基座1上。第二翻边222与第二台阶213配合以使过滤网可拆卸地设在沉淀箱21上。沉淀箱21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沉淀箱21的底壁在远离第一侧壁的方向上向下倾斜设置,排水口212设在底壁与第一侧壁的连接端,排水口212与进水口对应设置。

封闭件4包括封闭板41、设在封闭板41上的滑动件42和设在封闭板41上的防污件43。封闭板41包括板体411和设在板体411上的配合口412,配合口412能与外部装置配合以带动封闭板41在基座1上的滑动以封闭或开启基座1的容纳腔。滑动件42能与滑槽12配合以使封闭件4可滑动地与基座1配合。滑动件42包括连接座421、滑动部422和清洁部423。连接座421与封闭件4连接。滑动部422可转动地设在连接座421上。清洁部423沿滑动件42的滑动方向设置,清洁部423与封闭件4连接,清洁部423用于清理滑槽12中的杂物。配合件14能与滑动件42配合以提高滑动件42的滑动效率并避免封闭件4脱离滑槽12。防污件43能够减少地面上的尘土杂物从封闭容纳腔的封闭件4处进入沉淀机构2中。

进水机构3设在基座1上,进水机构3的一部分位于地上,进水机构3用于将施工废水输入沉淀机构2中,进水机构3包括进水件31和进水槽32,进水件31设在封闭件4上,进水件31用于向沉淀机构2输入施工废水,进水槽32用于向沉淀机构2输入建筑废水。

本实施例的地埋式循环沉淀装置的使用过程如下:

地埋式循环沉淀装置在施工现场安装完毕后,施工废水通过进水件31输入至沉淀机构2中,建筑废水通过进水槽32输入至沉淀机构2中。施工废水和建筑废水进入沉淀机构2的沉淀箱21中后,废水中不同粒径的废弃石子沙子依次经过多个沉淀网22并被留下,过滤后的废水位于沉淀箱21中。同时,由于沉淀箱21的底壁倾斜设置,使得废水中的细小颗粒沉淀在底壁的较低位置,而完成过滤的废水则通过位于在底壁较高位置处的沉淀箱21的侧壁上的排水口212排出。排出的净化后的废水在外部装置的带动下运输至施工现场的蓄水池,并能实现施工废水的二次应用。

外部装置取出并清理沉淀机构2时,如外部装置具有直接取出沉淀机构2的能力,外部装置直接与第一吊环24配合并将沉淀箱21取出并回收利用其中的废弃沙子石子;如外部装置不具备直接取出沉淀机构2的能力,外部装置分别与过滤网上的第二吊环223配合,再与沉淀箱21的第一吊环24配合,以先回收利用沉淀网22上的废弃石子沙子,再回收利用沉淀箱21中的细小颗粒。沉淀机构2清理完毕后,外部装置再将沉淀箱21及过滤网依次运回至基座1中。此外,施工工程结束后能直接将基座1拆除,而沉淀箱21及过滤网等沉淀机构2可运输至其他施工现场再次安装利用,从而提高了整个地埋式循环换沉淀装置的利用率,并节约了材料及成本。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有些实施例”、“其他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内容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