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建筑施工用雨水回收喷洒降尘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809341发布日期:2020-11-04 04:30阅读:134来源:国知局
绿色建筑施工用雨水回收喷洒降尘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降尘设备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绿色建筑施工用雨水回收喷洒降尘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越来越多地认识到保护环境与的重要性,绿色环保的理念也渗入到人民生活与工业生产的各个方面。例如在建筑行业中,施工现场的空气中往往会漂浮大量的灰尘颗粒,这些灰尘不仅会遮挡工作人员的视线、影响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更会对环境造成破坏,因此施工现场往往会采用喷水的方式来实现降尘,以减少灰尘对施工的影响和对环境的破坏。

目前施工现场所喷洒的水基本都是自来水,且为了保证降尘效果,通常都是24小时不间断喷水,这就需要消耗大量的水资源,会造成严重的水资源浪费,不符合节约能源的理念。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减少施工过程中喷水降尘所耗费的自来水的数量,本申请提供一种绿色建筑施工用雨水回收喷洒降尘系统。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绿色建筑施工用雨水回收喷洒降尘系统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绿色建筑施工用雨水回收喷洒降尘系统,包括收集箱,所述收集箱为顶部开口的箱体,所述收集箱的顶部开口处设有过滤装置,所述收集箱的外壁设有喷水装置;所述过滤装置包括设置在收集箱的开口处的收集斗、设置在收集斗内壁上的过滤网、与收集斗的底端连接的输水管、与输水管远离收集斗的一端连接的沉降室,所述收集斗为底端封闭的漏斗状,所述收集斗的底部设置为水平面,所述收集斗的顶部开口的边缘设有折边,所述折边包括水平顶壁和竖直侧边,所述水平顶壁的下表面与收集箱侧壁的顶面贴合,所述竖直侧边的内侧壁与收集箱的外侧壁贴合,所述过滤网从上至下水平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过滤网的孔径从上至下依次减小,所述过滤网与收集斗可拆卸连接,所述沉降室的形状与收集斗的形状相同,所述沉降室的侧壁内设有沉降腔,所述输水管将收集斗与沉降腔连通,所述沉降室的顶部开口的外侧壁上开设有若干溢流孔,所述溢流孔将沉降腔与收集箱的内腔连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下雨时,雨水首先落入到收集斗内,在进入收集斗的过程中雨水会逐层穿过过滤网,雨水中携带的大体积杂质会被过滤网截留,经过过滤的雨水会落到收集斗的内底面并从输水管流入沉降室的沉降腔内,沉降腔内的雨水会携带少量小体积杂质,小体积杂质会沉降聚集在沉降腔的内部,随着沉降腔内雨水液位的不断升高,沉降腔顶部清澈的雨水会从溢流孔流入到收集箱内存放,从而实现对雨水的过滤与收集;当收集箱内收集到较多雨水后,工作人员启动喷水装置,喷水装置能够将收集箱内的雨水喷洒出,从而实现对施工现场的降尘;综上所述,本申请能够对雨水进行收集过滤,并能够将收集到的雨水用于喷洒降尘,因此本申请具有减少施工过程中喷水降尘所浪费的水资源的数量的效果。

优选的,所述喷水装置包括与收集箱连通的吸水管、设置在吸水管上的抽水泵、与吸水管连通的喷水管、设置在喷水管上的喷头,所述喷水管围绕收集箱设置,所述喷头在喷水管上设有多个,所述喷头的开口方向朝向背离收集箱的一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喷水时,工作人员启动抽水泵,抽水泵将收集箱内的雨水吸入到吸水管内,雨水从吸水管进入到喷水管,并从喷头喷洒至收集箱的四周,即可对收集箱附近的空气进行降尘。

优选的,所述输水管为可伸缩波纹管,所述沉降室的顶面与折边的水平顶壁之间设有能够对沉降室的高度进行调节的升降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沉降腔内的雨水能够从溢流孔流出需要满足收集斗内的液位高度大于或等于溢流孔的高度这个条件,当降雨量较少时,收集斗内雨水的液位可能出现低于溢流孔高度的情况,此时沉降腔内的雨水的液位也无法达到溢流孔的高度,因此无法对雨水进行收集;升降组件能够对沉降室的高度进行调节,当收集斗内雨水液位较低时,工作人员可将沉降室的高度调低,直至溢流孔的高度低于收集斗内雨水液位的高度,从而使沉降腔内的雨水可从溢流孔流入到收集箱内。

优选的,所述升降组件包括竖直设置在沉降室顶面上的连接杆、开设在连接杆上的若干卡槽、转动连接在折边的水平顶壁的上表面的卡条,所述连接杆的顶端贯穿折边的水平顶壁并延伸至水平顶壁的上方,所述卡槽在连接杆上设有多个,所述卡槽的开口朝向背离收集斗的方向,多个所述卡槽的开口方向互相平行,所述卡条的一部分位于其中一个卡槽内,所述卡条能够在水平面内转动;所述升降组件设有两组,两组所述升降组件的连线经过收集斗的中心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对沉降室的高度进行调节时,工作人员旋转卡条使卡条从卡槽内移出,然后上下移动连接杆,连接杆会带动沉降室上下移动,当沉降室移动到适当的高度后,工作人员转动卡条使卡条移动到对应的卡槽内,卡条与卡槽配合将连接杆和沉降室的位置固定,从而完成对沉降室高度的调节。

优选的,所述沉降室的外底面设置为锯齿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沉降室向下移动时,沉降室的底面可能浸在收集箱内的雨水中,锯齿状的外底面能够减少外底面与雨水表面的接触面积,从而能方便沉降室的底端插入到收集箱内的雨水内。

优选的,相邻两个所述过滤网之间设有活性炭层,所述活性炭层由活性炭颗粒组成,所述过滤网的网孔大小小于活性炭颗粒的大小。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活性炭层能够对雨水中的杂质进行吸附,起到净化雨水的作用;另外,活性炭颗粒之间的间隙较小,也能够对雨水中的杂质起到过滤的作用,进一步提高雨水的纯净度。

优选的,所述沉降室的外底面与沉降室的外侧壁为分体式结构,所述沉降室的外侧壁的底端设有凸边,所述凸边水平设置,所述沉降室的外底面的边缘与凸边的边缘对齐,所述沉降室的外底面的上表面与凸边的下表面贴合,所述凸边与沉降室的外底面上穿设有若干锁紧螺栓,所述锁紧螺栓上螺纹套接有锁紧螺母,所述锁紧螺栓和锁紧螺母将凸边与沉降室的外底面锁紧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沉降室的外底面与凸边可拆卸连接,工作人员可定期将沉降室的外底面从凸边上拆卸,然后对沉降腔内的杂质进行清理。

优选的,所述收集箱的外底面设有若干自锁万向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工作人员可将收集箱移动到不同的位置,从而对施工场地的不同位置进行喷水降尘。

优选的,所述收集箱的外侧壁上连接有注水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倘若长期未出现降水,工作人员可通过注水管向收集箱内注入自来水,然后使用喷水装置进行喷水降尘。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本申请通过设置收集箱、过滤装置和喷水装置,过滤装置能够对雨水进行有效过滤,过滤后的雨水进入到收集箱内储存,当需要降尘时,启动喷水装置,喷水装置能够将收集箱内的雨水喷出,从而对施工现场进行降尘,综上所述,本申请通过对雨水进行收集并能够喷洒雨水来实现降尘,因此本申请具有减少施工过程中喷水降尘所耗费的自来水的数量的效果;

2.本申请通过设置输水管和升降组件,升降组件配合输水管能够对沉降室的竖直高度进行调节,从而改变溢流孔的高度,使得当收集斗内雨水液位交底时沉降腔内的雨水依然能够从溢流孔流入到收集箱内;

3.本申请通过设置凸边、锁紧螺栓和锁紧螺母,实现了沉降室的外底面与沉降室的挖侧壁的可拆卸连接,方便工作人员将沉降室的外底面拆卸并对沉降腔内的杂质进行清理。

附图说明

图1是用于体现实施例中一种绿色建筑施工用雨水回收喷洒降尘系统的整体结构的示意图。

图2是用于体现实施例中一种绿色建筑施工用雨水回收喷洒降尘系统的内部结构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a部分的放大图。

附图标记说明:1、收集箱;2、收集斗;3、过滤网;4、输水管;5、沉降室;6、折边;61、水平顶壁;62、竖直侧边;7、安装边;8、沉降腔;9、溢流孔;10、吸水管;11、抽水泵;12、喷水管;13、喷头;14、连接杆;15、卡槽;16、卡条;17、活性炭层;18、凸边;19、锁紧螺栓;20、锁紧螺母;21、自锁万向轮;22、注水管;23、支撑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3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绿色建筑施工用雨水回收喷洒降尘系统,参照图1,包括用于储存雨水的收集箱1,收集箱1为顶部开口底部封闭的圆筒状箱体,收集箱1的顶部开口处设有用于对雨水进行过滤的过滤装置,收集箱1的外侧壁设有用于对收集到的雨水进行喷洒的喷水装置。

参照图1和图2,过滤装置包括收集斗2、过滤网3、输水管4和沉降室5。收集斗2设置在收集箱1的开口处,收集斗2为底端封闭的漏斗状,且收集斗2的底部设置为水平面,收集斗2的顶部开口的边缘焊接有呈环状的折边6,折边6包括水平顶壁61和竖直侧边62,折边6的水平顶壁61的下表面与收集箱1侧壁的顶面贴合,折边6的竖直侧边62的内侧壁与手机箱的挖侧壁贴合,折边6使收集斗2能够与收集箱1稳定连接,且使收集斗2能够从收集箱1上拆卸。

参照图1和图2,过滤网3水平设置在收集斗2的内侧壁上,过滤网3从上至下设有三个,且三个过滤网3的网孔大小从上至下逐渐减小。收集斗2的内侧壁上焊接有三个环状的安装边7,三个安装边7分别与三个过滤网3边缘的下表面贴合,每个安装边7的上表面开设有若干螺纹孔,过滤网3的边缘上穿设有若干螺栓,螺栓与螺纹孔一一对应连接,从而将过滤网3与安装边7连接,即可实现过滤网3与收集斗2的可拆卸连接。

参照图1和图2,收集斗2的底面连接有四根输水管4,四根输水管4围绕收集斗2底面的圆心均匀分布,沉降室5位于收集箱1内,沉降室5的形状与收集斗2的形状相同,输水管4远离收集斗2的一端与沉降室5的内底面连接,沉降室5的侧壁内开设有沉降腔8,输水管4将收集斗2与沉降腔8连通,沉降室5的顶部开口的外侧壁上开设有若干溢流孔9,溢流孔9将沉降腔8与收集箱1的内腔连通。

参照图1和图2,喷水装置包括吸水管10、抽水泵11、喷水管12和喷头13。吸水管10的一端与收集箱1的外侧壁的底部连通,另一端与喷水管12连通,抽水泵11设置在吸水管10上,喷水管12围绕收集箱1设置,喷头13在喷水管12上设有多个,且喷头13的开口方向超向背离收集箱1的一侧。收集箱1的外侧壁上焊接有用于支撑喷水管12的支撑板23,喷水管12与支撑板23的上表面接触。

参照图1和图2,使用时,雨水首先落入到收集斗2内,且雨水会依次经过三层过滤网3,三层过滤网3能对雨水进行三次过滤,且过滤精度逐渐提高,所以雨水中的大体积杂质会被过滤网3截留,最终雨水落到收集斗2的底面并通过输水管4流入到沉降腔8内;进入沉降腔8内的雨水在沉降腔8内沉降,雨水中的小体积杂质会沉降到沉降腔8的底部,随着沉降腔8内的雨水不断增加,沉降腔8内雨水的液位上涨至溢流孔9的高度,清澈的雨水即可从溢流孔9流入到收集箱1内储存。

当收集箱1内储存有一定量的雨水后,工作人员启动抽水泵11,抽水泵11可将收集箱1内的雨水吸入到吸水管10内,雨水从吸水管10进入到喷水管12,并从喷头13喷出,即可对收集箱1附近的空气进行降尘。

综上所述,过滤装置能够对雨水进行过滤,收集箱1能够对过滤后的雨水进行收集,喷水装置能够将收集箱1收集到的雨水喷洒至外界从而进行降尘,因此本申请能够减少施工过程中喷水降尘所耗费的自来水的数量,具有节约水资源的效果。

参照图1和图2,要想沉降腔8内的雨水能够从溢流孔9流出,需要满足收集斗2内的雨水液位高度大于或等于溢流孔9的高度。在某些时刻降雨强度较小时,收集斗2的雨水液位可能无法对达到溢流孔9的高度,因此沉降腔8内的雨水无法从溢流孔9流入到收集箱1内。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输水管4采用可伸缩波纹管,沉降室5的顶面与折边6的水平顶壁61之间设有能够对沉降室5的高度进行调节的升降组件。

参照图1和图2,升降组件包括连接杆14、卡槽15和卡条16。连接杆14竖直设置在沉降室5的顶面上,练级杆的顶端贯穿折边6的水平顶壁61并延伸至水平顶壁61的上方。卡槽15在连接杆14上开设有多个,卡槽15的开口朝向背离收集斗2的方向且多个卡槽15的开口方向互相平行。卡条16的一端与折边6的水平顶壁61的上表面转动连接,卡条16能够在水平面内发生转动,卡条16的一部分位于一个卡槽15内且卡条16的两端均位于卡槽15外。

参照图1和图2,升降组件设有两组,两组升降组件的连线经过收集斗2的中心轴。

参照图1和图2,由于卡条16嵌入到卡槽15内,因此卡条16能够对连接杆14和沉降室5起到支撑作用,使得沉降室5的位置保持稳定,当需要调节沉降室5的高度时,工作人员先保持连接杆14的位置不变,再转动卡条16使卡条16从卡槽15内完全移出,然后沿竖直方向上下移动连接杆14,即可改变沉降室5和溢流孔9的高度,当沉降室5调节到适当高度后,再转动卡条16使卡条16卡入到对应的卡槽15内,即可重新将沉降室5的位置固定,从而完成对沉降室5和溢流孔9高度的调节。

参照图1和图2,当收集斗2内的雨水液位高度低于溢流孔9的高度时,工作人员可调节升降组件使沉降室5的高度降低,直至溢流孔9的高度低于收集斗2内雨水的液位高度,则沉降腔8内的雨水便可从溢流孔9流入到收集槽内储存。

参照图1和图2,工作人员向下移动沉降室5时,收集箱1内可能已经储存了一定量的雨水,因此沉降室5的底端可能浸入收集箱1内的雨水内,沉降室5的外底面刚与雨水表面接触时会受到一定的阻力,因此沉降室5的底端不容易插入到雨水中,为了缓解上述问题,沉降室5的外底面设置为锯齿状。锯齿状的设置减少了沉降室5外底面与雨水表面接触的面积,从而使沉降室5的底端更容易插入到收集箱1内的雨水中,更加方便工作人员将沉降室5的高度调节降低。

参照图1和图2,相邻两个过滤网3之间设有活性炭层17,活性炭层17的厚度小于相邻两个过滤网3之间的距离,活性炭层17由大量活性炭颗粒组成,为了防止活性炭颗粒穿过过滤网3,活性炭颗粒的大小小于过滤网3的网孔大小。

参照图1和图2,雨水在穿过活性炭层17时,雨水中的部分杂质会被活性炭颗粒吸附,从而起到净化雨水的效果;另外,活性炭颗粒之间的间隙较小,也能够对雨水起到一定的过滤作用;综上所述,活性炭层17能进一步提高雨水的纯净度。

参照图2和图3,使用一端时间后,沉降腔8内会积存一定的杂质,因此工作人员需要定期对沉降腔8内的杂质进行清理,为了方便操作,沉降室5的外底面与沉降室5的外侧壁设置为分体式结构。沉降室5的外侧壁的底端焊接有凸边18,凸边18水平设置,沉降室5的外底面的边缘与凸边18的边缘对齐,沉降室5的外底面的上表面与凸边18的下表面贴合,凸边18与沉降室5的外底面上穿设有若干锁紧螺栓19,锁紧螺栓19上螺纹套接有锁紧螺母20,锁紧螺栓19和锁紧螺母20将凸边18与沉降室5的外底面锁紧连接。

参照图2和图3,由于沉降室5的外底面通过锁紧螺栓19和锁紧螺母20与凸边18可拆卸连接,因此实现了沉降室5的外底面与沉降室5的外侧壁的可拆卸连接,当工作人员需要对沉降腔8内的杂质进行清理时,可将锁紧螺母20从锁紧螺栓19上拆卸,再将沉降室5的外底面与凸边18分离,然后便可进行清理,整个过程操作简单方便。

参照图1,收集箱1的外底面连接有四个自锁万向轮21,四个自锁万向轮21围绕收集箱1的中心轴均匀分布。工作人员可通过自锁万向轮21来改变收集箱1的位置,然后可通过自锁万向轮21的自锁结构来将收集箱1的位置固定,因此收集箱1能够对施工现场的不同位置进行喷水降尘。

参照图1,由于施工场地可能长期未发生降雨,因此收集箱1内无法收集到足够的雨水来进行降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在收集箱1的外侧壁上连接有注水管22,当收集箱1内的雨水量不足时,工作人员可通过注水管22向收集箱1内注入自来水,然后利用喷水装置喷洒自来水来实现降尘。

本申请实施例一种绿色建筑施工用雨水回收喷洒降尘系统的实施原理为:使用时,雨水首先落到收集斗2内,并穿过过滤网3和活性炭层17,过滤网3能够对雨水中的杂质进行过滤截留,活性炭层17能够对雨水中的杂质进行吸附和截留,因此过滤网3和活性炭层17能够对雨水中的杂质进行初步过滤;雨水穿过过滤网3后会落到收集斗2的底面,并从输水管4流入到沉降腔8内沉降,沉降腔8内的雨水中的小体积杂质会沉降到沉降腔8的底部,且随着沉降腔8内的液位的不断升高,沉降腔8内纯净的雨水会从溢流孔9流入到收集箱1内储存,当收集箱1内储存一定量的雨水后,工作人员可启动抽水泵11使喷水装置工作,喷水装置将收集箱1内的雨水喷洒至收集箱1的四周,从而对施工场地进行降尘;

当收集斗2内的雨水液面高度低于溢流孔9的高度时,工作人员可通过调节升降组件来降低沉降室5的高度,直至溢流孔9的高度低于收集斗2内的液面高度,则沉降腔8内的雨水便可顺利从溢流孔9流入到收集箱1内;

综上所述,本申请能够对雨水进行过滤收集,并通过喷洒雨水来对施工场地进行降尘,因此本申请具有能够减少施工过程中喷水降尘所耗费的自来水的数量的效果。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