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能源领域的生物质燃料加工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500262发布日期:2020-10-13 09:32阅读:91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能源领域的生物质燃料加工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新燃料加工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新能源领域的生物质燃料加工设备。



背景技术:

生物质燃料是指将生物质材料燃烧作为燃料,一般主要是农林废弃物(如秸秆、锯末、甘蔗渣、稻糠等)经过粉碎、混合、挤压、烘干等工艺,制成各种成型(如块状、颗粒状等)的,可直接燃烧的一种新型清洁燃料,随着国际原油价格不断攀升,化石能源面临着不可再生性,以及使用后产生的大气污染、温室气体排放等不良因数为各国所重视,而生物质能源开发利用是解决能源枯竭和环境问题的有效途径。而农林废弃物的粉碎过程是一个必不可少的过程,传统的农林废弃物的粉碎机结构复杂,功能单一,粉碎质量差,且加工效率低下,不能够满足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能源领域的生物质燃料加工设备,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新能源领域的生物质燃料加工设备,包括底座以及固定于所述底座顶部的加工机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工机体内设有第一研磨腔以及位于所述第一研磨腔后侧的第二研磨腔,所述第一研磨腔内转动配合连接有第一研磨辊,所述第二研磨腔内转动配合连接有前侧端与所述第一研磨辊后侧端动力配合连接的第二研磨辊,所述第一研磨腔和所述第二研磨腔的底部相连通设有出料管,所述第一研磨腔和所述第二研磨腔的右侧上侧相连通设有倾斜设置的第一送料槽,所述第一送料槽远离所述第一研磨腔和所述第二研磨腔一侧设有开口向上的第二送料槽,所述第一送料槽内转动配合连接有引导板,所述第二送料槽内转动配合连接有前后对称设置的破碎辊,所述第二送料槽的左侧设有前后延伸设置的第一内腔,所述第一内腔内设有用以控制所述破碎辊工作的第一联动控制机构,所述第一送料槽的下侧设有第二内腔,所述第二内腔内设有与所述引导板动力配合连接的第一锥齿轮以及与所述第一锥齿轮啮合连接的第二锥齿轮,所述第二研磨腔的后侧设有第三内腔,所述第三内腔内设有用以控制所述引导板工作的第二联动控制机构,所述第一研磨腔的前侧设有第四内腔,所述第四内腔内设有用以控制所述第一联动控制机构和所述第二联动控制机构工作的驱动控制机构。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加工机体的顶部固设有与所述第二送料槽顶部相连通设置的进料斗。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联动控制机构包括右侧端与所述破碎辊左侧端动力配合连接的第三锥齿轮以及前后延伸且转动配合连接于所述第一内腔内的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上固设有于所述第三锥齿轮啮合连接的第四锥齿轮,所述第四锥齿轮的前侧设有与所述第一转轴固定连接的第一带轮。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二联动控制机构包括前侧端与所述第二研磨辊后侧端动力配合连接的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的右侧设有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内花键配合连接有前后延伸设置的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的前侧延伸末端伸入所述第二内腔内且与所述第二锥齿轮动力配合连接,所述第二齿轮的前侧设有与所述第二转轴固定连接的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与所述第二齿轮之间固设有拉力弹簧,所述第二齿轮内设有截面为t型的第一环形槽,所述第一环形槽内滑动配合连接有第一滑块,所述第三内腔的后侧壁内相连通设有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槽内滑动配合连接有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槽的左侧壁内相连通设有第二滑槽,所述第二滑槽内滑动配合连接有与所述第一滑块固定连接的第二滑块,所述第二滑块内螺纹配合连接有前后延伸设置的调节螺杆,所述调节螺杆的后侧末端动力连接有固嵌于所述第二滑槽后侧壁内的第一电机,所述第一滑块的后侧末端固设有第一拉绳,所述第一拉绳的另一端伸入所述第一环形槽内且与所述第一滑块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驱动控制机构包括后侧末端与所述第一研磨辊前侧端动力配合连接的第三齿轮,所述第三齿轮的左侧啮合连接有第四齿轮,所述第四齿轮内花键配合连接有前后延伸设置的第三转轴,所述第三转轴的前侧末端动力连接有固嵌于所述第四内腔前侧壁内的第二电机,所述第四齿轮的前侧端面上固设有卡槽盘,所述卡槽盘的前侧设有与所述第三转轴转动配合连接的第二带轮,所述第二带轮的后侧端面上固设有与所述卡槽盘相对设置的卡齿,所述第四齿轮内设有截面为t型的第二环形槽,所述第二环形槽内滑动配合连接有第二滑块,所述第二滑块上固设有伸缩杆,所述伸缩杆的后侧动力连接有固嵌于所述第四内腔后侧壁内的伸缩器,所述第二带轮的右侧设有第三带轮,所述第三带轮内固设有前后延伸设置的第四转轴,所述第四转轴的前后延伸末端分别与所述第四内腔的前后壁转动配合连接,所述第三带轮的前侧设有与所述第四转轴固定连接的第四带轮,所述第四内腔的顶壁内相连通设有向上延伸设置的贯通槽,所述贯通槽的顶部末端与所述第一内腔相连通设置,所述第四带轮位于所述贯通槽的底部相对位置,所述第一带轮位于所述贯通槽的顶部相对位置,所述第一带轮与所述第四带轮之间动力配合连接有第一传动带,所述第二带轮与所述第三带轮之间动力配合连接有第二传动带。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三齿轮的宽度大于所述第四齿轮的宽度。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二研磨辊大直径大于所述第一研磨辊的直径。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通过第一齿轮带动第二齿轮的配合连接,从而实现自动控制引导板移动调节工作,通过第一电机控制调节螺杆转动,可实现自动控制第一滑块向前移动以及控制第二齿轮与第一齿轮的脱离工作,从而防止引导板发生偏移,当引导板与第一送料槽的后侧壁相抵接时,使第二研磨腔处于关闭状态,当引导板与第一送料槽的前侧壁相抵接时,使第一研磨腔处于关闭状态,从而实现不同研磨精度的切换加工工作,通过第四齿轮前侧的卡槽盘与卡齿啮合连接时,从而实现破碎辊的动力传输破碎工作,便于操作且提高了生产质量和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中一种新能源领域的生物质燃料加工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图1中a-a的剖视图;

图3是本发明图1中b-b的剖视图;

图4是本发明图2中c的放大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图2中d的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图1-5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为叙述方便,现对下文所说的方位规定如下:下文所说的上下左右前后方向与图1本身投影关系的上下左右前后方向一致。

参照图1-5,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一种新能源领域的生物质燃料加工设备,包括底座111以及固定于所述底座111顶部的加工机体110,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工机体110内设有第一研磨腔112以及位于所述第一研磨腔112后侧的第二研磨腔113,所述第一研磨腔112内转动配合连接有第一研磨辊114,所述第二研磨腔113内转动配合连接有前侧端与所述第一研磨辊114后侧端动力配合连接的第二研磨辊121,所述第一研磨腔112和所述第二研磨腔113的底部相连通设有出料管162,所述第一研磨腔112和所述第二研磨腔113的右侧上侧相连通设有倾斜设置的第一送料槽115,所述第一送料槽115远离所述第一研磨腔112和所述第二研磨腔113一侧设有开口向上的第二送料槽120,所述第一送料槽115内转动配合连接有引导板119,所述第二送料槽120内转动配合连接有前后对称设置的破碎辊130,所述第二送料槽120的左侧设有前后延伸设置的第一内腔128,所述第一内腔128内设有用以控制所述破碎辊130工作的第一联动控制机构,所述第一送料槽115的下侧设有第二内腔116,所述第二内腔116内设有与所述引导板119动力配合连接的第一锥齿轮117以及与所述第一锥齿轮117啮合连接的第二锥齿轮118,所述第二研磨腔113的后侧设有第三内腔123,所述第三内腔123内设有用以控制所述引导板119工作的第二联动控制机构,所述第一研磨腔112的前侧设有第四内腔122,所述第四内腔122内设有用以控制所述第一联动控制机构和所述第二联动控制机构工作的驱动控制机构。

有益地或示例性地,所述加工机体110的顶部固设有与所述第二送料槽120顶部相连通设置的进料斗(未图示)。

有益地或示例性地,所述第一联动控制机构包括右侧端与所述破碎辊130左侧端动力配合连接的第三锥齿轮131以及前后延伸且转动配合连接于所述第一内腔128内的第一转轴132,所述第一转轴132上固设有于所述第三锥齿轮131啮合连接的第四锥齿轮133,所述第四锥齿轮133的前侧设有与所述第一转轴132固定连接的第一带轮134,从而实现自动控制前后两侧的破碎辊130相对转动工作,从而实现快速破碎工作。

有益地或示例性地,所述第二联动控制机构包括前侧端与所述第二研磨辊121后侧端动力配合连接的第一齿轮124,所述第一齿轮124的右侧设有第二齿轮152,所述第二齿轮152内花键配合连接有前后延伸设置的第二转轴151,所述第二转轴151的前侧延伸末端伸入所述第二内腔116内且与所述第二锥齿轮118动力配合连接,所述第二齿轮152的前侧设有与所述第二转轴151固定连接的第一连接板163,所述第一连接板163与所述第二齿轮152之间固设有拉力弹簧164,所述第二齿轮152内设有截面为t型的第一环形槽153,所述第一环形槽153内滑动配合连接有第一滑块154,所述第三内腔123的后侧壁内相连通设有第一滑槽156,所述第一滑槽156内滑动配合连接有第一滑块157,所述第一滑槽156的左侧壁内相连通设有第二滑槽158,所述第二滑槽158内滑动配合连接有与所述第一滑块157固定连接的第二滑块159,所述第二滑块159内螺纹配合连接有前后延伸设置的调节螺杆161,所述调节螺杆161的后侧末端动力连接有固嵌于所述第二滑槽158后侧壁内的第一电机160,所述第一滑块157的后侧末端固设有第一拉绳155,所述第一拉绳155的另一端伸入所述第一环形槽153内且与所述第一滑块154固定连接,从而实现自动控制引导板119的移动调节工作。

有益地或示例性地,所述驱动控制机构包括后侧末端与所述第一研磨辊114前侧端动力配合连接的第三齿轮143,所述第三齿轮143的左侧啮合连接有第四齿轮144,所述第四齿轮144内花键配合连接有前后延伸设置的第三转轴139,所述第三转轴139的前侧末端动力连接有固嵌于所述第四内腔122前侧壁内的第二电机138,所述第四齿轮144的前侧端面上固设有卡槽盘142,所述卡槽盘142的前侧设有与所述第三转轴139转动配合连接的第二带轮140,所述第二带轮140的后侧端面上固设有与所述卡槽盘142相对设置的卡齿141,所述第四齿轮144内设有截面为t型的第二环形槽147,所述第二环形槽147内滑动配合连接有第二滑块148,所述第二滑块148上固设有伸缩杆149,所述伸缩杆149的后侧动力连接有固嵌于所述第四内腔122后侧壁内的伸缩器150,所述第二带轮140的右侧设有第三带轮126,所述第三带轮126内固设有前后延伸设置的第四转轴125,所述第四转轴125的前后延伸末端分别与所述第四内腔122的前后壁转动配合连接,所述第三带轮126的前侧设有与所述第四转轴125固定连接的第四带轮127,所述第四内腔122的顶壁内相连通设有向上延伸设置的贯通槽136,所述贯通槽136的顶部末端与所述第一内腔128相连通设置,所述第四带轮127位于所述贯通槽136的底部相对位置,所述第一带轮134位于所述贯通槽136的顶部相对位置,所述第一带轮134与所述第四带轮127之间动力配合连接有第一传动带135,所述第二带轮140与所述第三带轮126之间动力配合连接有第二传动带137,从而实现第一研磨辊114和第二研磨辊121以及第二联动控制和第二联动控制的驱动控制工作。

有益地或示例性地,所述第三齿轮143的宽度大于所述第四齿轮144的宽度。

有益地或示例性地,所述第二研磨辊121大直径大于所述第一研磨辊114的直径。

初始状态时,第一滑块157位于第一滑槽156内,此时,使第一拉绳155处于放松状态,同时,第二齿轮152受到拉力弹簧164的拉力使第二齿轮152与第一齿轮124处于啮合连接状态,此时,由伸缩器150通过伸缩杆149带动第四齿轮144与第三齿轮143的后侧段相连接,同时,由第四齿轮144带动卡槽盘142远离卡齿141。

工作原理

通过第二电机138控制第三转轴139带动第四齿轮144转动,进而由第四齿轮144带动第三齿轮143转动,此时,通过第三齿轮143带动第一研磨辊114、第二研磨辊121以及第一齿轮124转动,使第一齿轮124带动第二齿轮152以及第二转轴151转动,进而第二转轴151带动第二锥齿轮118以及第一锥齿轮117转动,使引导板119实现转动调节控制,当引导板119与第一送料槽115的后侧壁相抵接时,使第二研磨腔113处于关闭状态,当引导板119与第一送料槽115的前侧壁相抵接时,使第一研磨腔112处于关闭状态,从而实现不同研磨精度的调节工作,然后通过第一电机160控制调节螺杆161转动,进而由调节螺杆161带动第二滑块159以及第一滑块157向前移动,同时,由第一滑块157上的第一拉绳155带动第二齿轮152向后移动,直至第一滑块157与第二齿轮152相抵接,此时,使第二齿轮152与第一齿轮124实现脱离,同时,使第二齿轮152处于锁定状态,防止引导板119在设备运行时发生偏移;

通过伸缩器150控制伸缩杆149带动第四齿轮144向前侧移动,使第四齿轮144与第三齿轮143的前侧段配合连接,同时,使第四齿轮144带动卡槽盘142与卡齿141处于配合连接状态,此时,通过第二电机138控制第三转轴139转动,进而由第三转轴139带动第四齿轮144以及第二带轮140转动,由第四齿轮144带动第三齿轮143以及第一研磨辊114和第二研磨辊121转动,从而实现研磨工作,通过第二带轮140上的第二传动带137带动第三带轮126转动,进而由第四转轴125带动第四带轮127转动,此时,由第四带轮127上的第一传动带135带动第一带轮134和第一转轴132转动,同时由第四锥齿轮133带动第三锥齿轮131以及破碎辊130转动,实现快速破碎工作;

本设备在破碎完成后可通过第四齿轮144上的卡槽盘142与卡齿141脱离,可实现由破碎辊130破碎完成后的落入第一送料槽115内的剩余尾料进行单独研磨工作,使破碎辊130处于停止状态,减少设备运行能耗。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通过第一齿轮带动第二齿轮的配合连接,从而实现自动控制引导板移动调节工作,通过第一电机控制调节螺杆转动,可实现自动控制第一滑块向前移动以及控制第二齿轮与第一齿轮的脱离工作,从而防止引导板发生偏移,当引导板与第一送料槽的后侧壁相抵接时,使第二研磨腔处于关闭状态,当引导板与第一送料槽的前侧壁相抵接时,使第一研磨腔处于关闭状态,从而实现不同研磨精度的切换加工工作,通过第四齿轮前侧的卡槽盘与卡齿啮合连接时,从而实现破碎辊的动力传输破碎工作,便于操作且提高了生产质量和效率。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明确,在不脱离本发明的总体精神以及构思的情形下,可以做出对于以上实施例的各种变型。其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发明的保护方案以本发明所附的权利要求书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