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垃圾焚烧废气高效净化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570170发布日期:2020-10-20 12:49阅读:109来源:国知局
一种垃圾焚烧废气高效净化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废气净化装置,具体涉及一种垃圾焚烧废气高效净化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对于生活垃圾的处理主要有两种方法:一为填埋法,然而填埋的垃圾并未进行无害化吹,残留着大量的细菌、病毒、以及沼气重金属污染;垃圾渗透液还会长久地污染地下水资源。这种方法潜在着极大危害,会给子孙后代带来无穷的后患。这种方法不仅没有实现垃圾的资源化处理,而且大量占用土地,还把污染源留存给子孙后代。二为焚烧法,垃圾焚烧的工艺简单,运行可靠,处理速度快且处理量和减容量大,有效地抑制了垃圾堆存的迅速增长,这对土地资源十分紧缺的大中城市而言尤为重要,同时在垃圾的高温焚烧过程中,垃圾携带的大量病原体被消灭,大大改善了城市的卫生环境,因此垃圾焚烧法是目前比较推崇的垃圾处理方式。但目前对于垃圾焚烧废气的处理技术尚不成熟,许多企业选择直接排放到空气中或者进行简单的水洗后排放,但垃圾焚烧废水中含有大量的粉尘、二恶英和有机物,如果不进行彻底清除,势必对大气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垃圾焚烧废气高效净化处理系统。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垃圾焚烧废气高效净化处理系统,包括依次相连的脉冲袋式除尘器、高温燃烧室、换热器、吸收塔、静电除尘器和烟囱;所述吸收塔还与废水处理装置相连;

所述脉冲袋式除尘器包括成一体结构的预处理室、除尘箱体和出料斗,所述预处理室位于所述出料斗的侧壁上,所述出料斗位于所述除尘箱体的下方;所述预处理室上设有除尘器烟气进口,所述预处理室内设有2个折流板,所述预处理室底部设有灰斗;所述除尘箱体内设有多个除尘滤袋,所述除尘滤袋上方设有喷吹管,所述喷吹管通过电磁脉冲阀连接气包;所述除尘箱体上还设有除尘器烟气出口,所述除尘器烟气出口位于所述喷吹管上方;

所述高温燃烧室包括双层结构的燃烧室本体,在所述燃烧室本体的底部设有燃烧室废气进口,顶部设有燃烧室废气出口,所述燃烧室废气进口连通设置在所述燃烧室本体内的多个气管,所述气管上方设有多个燃烧器;所述燃烧室本体内顶部还设有倒“v”字形导流板;

所述换热器换热管道的出水口和所述吸收塔的水箱相连;

所述吸收塔一侧底部设有吸收塔废气进口,顶部设有吸收塔废气出口;所述吸收塔内设有水喷淋装置,所述水喷淋装置通过管道连接所述水箱;所述水喷淋装置下方设有网孔板,所述网孔板上均匀排布有多个隔板将喷淋区域分隔成多个独立小空间,并且每个小空间上方对应设置有喷头;所述网孔板的下方为集液池,所述集液池连接废水处理装置;所述吸收塔废气进口位于所述网孔板和所述集液池之间。

优选的,所述2个折流板,其中1个位于所述预处理室的顶壁上,并且正对所述灰斗;另一个位于所述预处理室的底壁上,并且该折流板设置在所述灰斗靠近所述除尘箱体的一侧上。

可选的,所述预处理室底部设有激振器,所述激振器位于所述灰斗靠近所述除尘器烟气进口的一侧上。

优选的,所述吸收塔内顶部水平布置有导风板,所述导风板上设有多个通孔。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为:本实用新型将脉冲袋式除尘器、高温燃烧室、吸收塔进行结合,并对这三种装置的结构进行改进,使其能够更好的捕捉垃圾焚烧废气中的有害物,同时将换热器中的热水用于吸收塔中的循环喷淋水,热水喷淋可以增加废气中多种有害物在水中的溶解度,进一步提高吸收效率,同时提高对水的利用率。采用本实用新型的装置进行脱硝,废气中的颗粒含量低,未检测到二恶英。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垃圾焚烧废气高效净化处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脉冲袋式除尘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高温燃烧室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吸收塔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中,1-脉冲袋式除尘器,2-高温燃烧室,3-换热器,4-吸收塔,5-静电除尘器,6-烟囱,7-阀门,8-废水处理装置,9-预处理室,10-除尘箱体,11-出料斗,12-除尘器烟气进口,13-折流板,14-灰斗,15-除尘滤袋,16-喷吹管,17-电磁脉冲阀,18-气包,19-除尘器烟气出口,20-激振器,21-燃烧室本体,22-燃烧室废气进口,23-燃烧室废气出口,24-气管,25-燃烧器,26-倒“v”字形导流板,27-水箱,28-吸收塔废气进口,29-吸收塔废气出口,30-水喷淋装置,31-喷头,32-网孔板,33-隔板,34-集液池,35-导风板,36-控制泵。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还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可以是无线连接,也可以是有线连接。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所述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而不是限定。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垃圾焚烧废气高效净化处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包括依次相连的脉冲袋式除尘器1、高温燃烧室2、换热器3、吸收塔4、静电除尘器5和烟囱6;所述吸收塔4还与废水处理装置8相连,并且两者的连接管道上设有阀门7。将垃圾焚烧废气进行高温分解前先捕捉其中大部分粉尘,一方面是降低燃烧过程的反应复杂性,另一方面粉尘的存在会增加燃烧过程控制的难度。

如图2所示,所述脉冲袋式除尘器1包括成一体结构的预处理室9、除尘箱体10和出料斗11,所述预处理室9位于所述出料斗11的侧壁上,所述出料斗11位于所述除尘箱体10的下方;所述预处理室9上设有除尘器烟气进口12,所述预处理室9内设有2个折流板13,所述预处理室9底部设有灰斗14。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2个折流板,其中1个位于所述预处理室9的顶壁上,并且正对所述灰斗14;另一个位于所述预处理室9的底壁上,并且该折流板设置在所述灰斗14靠近所述除尘箱体10的一侧上。所述除尘箱体10内设有多个除尘滤袋15,所述除尘滤袋15上方设有喷吹管16,所述喷吹管16通过电磁脉冲阀17连接气包18;所述除尘箱体10上还设有除尘器烟气出口19,所述除尘器烟气出口19位于所述喷吹管16上方。此外,为了在预处理室9中更好的使颗粒较大的粉尘预先沉积,在预处理室9底部设有激振器20,所述激振器20位于所述灰斗14靠近所述除尘器烟气进口12的一侧上。

如图3所示,所述高温燃烧室2包括双层结构的燃烧室本体21,在所述燃烧室本体21的底部设有燃烧室废气进口22,顶部设有燃烧室废气出口23,所述燃烧室废气进口22连通设置在所述燃烧室本体21内的多个气管24,所述气管24上方设有多个燃烧器25;所述燃烧室本体21内顶部还设有倒“v”字形导流板26,该导流板一方面可以起到导流的作用,另一方面可以延长废气在燃烧室中的停留时间;此外,在导流板26和燃烧室本体21之间的空间温度最高,因此这儿的高温区可以促进垃圾焚烧废气更好的分解。

所述换热器3换热管道的出水口和所述吸收塔4的水箱27相连,将换热后的热水直接用于分解后废气的喷淋处理,可以使废气中的有机物更好的溶解吸收。换热器采用现有的大型工业换热器即可。

如图4所示,所述吸收塔4一侧底部设有吸收塔废气进口28,顶部设有吸收塔废气出口29;所述吸收塔4内设有水喷淋装置30,所述水喷淋装置30通过管道连接所述水箱27;所述水喷淋装置30下方设有网孔板32,所述网孔板32上均匀排布有多个隔板33将喷淋区域分隔成多个独立小空间,并且每个小空间上方对应设置有喷头31;所述网孔板32的下方为集液池34,所述集液池34连接废水处理装置8;所述吸收塔废气进口28位于所述网孔板32和所述集液池34之间。所述吸收塔4内顶部水平布置有导风板35,所述导风板35上设有多个通孔(图中未显示),导风板可以起到延长废气在吸收塔中停留时间的作用,同时在出气时达到均匀气流的目的。

所述静电除尘器5采用gd型静电除尘器,工作原理是利用高压电场使烟气发生电离,气流中的粉尘荷电在电场作用下与气流分离。主要包括以下四个相互有关的物理过程:(1)气体的电离。(2)粉尘的荷电。(3)荷电粉尘向电极移动。(4)荷电粉尘的捕集。静电除尘器与其他除尘设备相比,耗能少,除尘效率高,适用于除去烟气中0.01—50μm的粉尘,而且可用于烟气温度高、压力大的场合。实践表明,处理的烟气量越大,使用静电除尘器的投资和运行费用越经济。所述静电除尘器和所述plc控制器连接。

所述废水处理装置用于对吸收塔中喷淋后的废水进行处理,采用物理/化学处理方法来对该废水进行处理,其结构中包括处理罐、净化塔和循环水箱等结构,属于现有构件,这里不再详细描述。

采用本实用新型进行烟气处理的具体流程如下:

1)将垃圾焚烧废气先引入脉冲袋式除尘器中除尘,除尘后的废气进入高温燃烧室进行高温分解处理;

2)反应完成后,混合废气通过换热器进行降温,降温后的混合废气在进入吸收塔,与此同时,将换热器中的热水通过水箱引入到吸收塔中对混合废气进行喷淋处理,集液池中的废水进入废水处理装置中处理。

3)将从吸收塔出来的烟气进行静电除尘后从烟囱排出,达到净化目的。

采用本实用新型的垃圾焚烧废气高效净化处理系统,可以实现污染物排放浓度pm2.5小于5mg/nm3、二恶英为0mg/nm3,达到超低排放要求。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