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检测过滤器泄露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576760发布日期:2021-01-08 12:25阅读:98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效检测过滤器泄露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过滤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效检测过滤器泄露的装置。



背景技术:

由于《gb50346生物安全实验室建筑技术规范》,对于三级和四级生物安全实验室防护区内使用的所有排风过滤器应进行原位扫描法检漏,但是旧的结构中为人员手工拉伸调整拉杆,使等动力采样头对过滤器的边框及滤芯进行扫描检漏工作,但是由于排风过滤器安装在负压管道内,相对于大气的压力而言,扫描拉杆操作的空间是负压,并且由于生物安全的关系,手不得直接接触扫描拉杆,中间有pvc袋隔开;负压会将pvc袋朝向设备内部吸入,此时再通过pvc袋将使用操作拉杆左右拉伸的时候是极为困难的。对于现场大批量的排风设备而言,检测工作是巨大的,检测时间是漫长的。现有手动扫描装置,受制于检测人员的专业素养,若人员不按标准中的要求扫描速度以3~5cm/s匀速进行,则测出来的结果将是失真的。

因此,亟待一种高效检测过滤器泄露的装置的出现,装置结构简单易操作,保证了过滤器出风面所有区域皆可以等动力的进行扫描检测,通过测试仪器了解泄露情况,并且装置还可以自动扫描检测泄露情况,保证了操作人员的安全同时避免由于手动扫描操作不当,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高效检测过滤器泄露的装置,装置结构简单易操作,保证了过滤器出风面所有区域皆可以等动力的进行扫描检测,通过测试仪器了解泄露情况,并且装置还可以自动扫描检测泄露情况,保证了操作人员的安全同时避免由于手动扫描操作不当,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高效检测过滤器泄露的装置,包括:驱动组件、丝杆、联轴器和等动力扫描机,所述驱动组件通过所述联轴器与所述丝杆一端连接,所述丝杆另一端穿过所述等动力扫描机并与所述等动力扫描机传动连接,所述等动力扫描机上设有一组、二组、三组、四组或五组以上等动力扫描口。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高效检测过滤器泄露的装置,简单易操作,可以保证过滤器所有区域皆可以高效检测泄露情况,自动扫描检测泄露情况,可保护操作人员的安全,避免由于手动扫描操作不当,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还可做如下改进:

作为优选的方案,包括:第一过滤器边框、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所述丝杆另一端依次穿过所述第一过滤器边框、第一支撑板、等动力扫描机和第二支撑板。

作为优选的方案,所述丝杆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一过滤器边框并通过密封件与所述第一过滤器边框连接。

作为优选的方案,所述第一过滤器边框与所述第一支撑板连接。

作为优选的方案,包括:第二过滤器边框,所述第二过滤器边框与所述第二支撑板连接。

作为优选的方案,包括:第一导向轴和第二导向轴,所述第一导向轴和所述第二导向轴对称设置于所述丝杆两侧。

作为优选的方案,所述第一导向轴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撑板连接,所述第一导向轴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撑板连接,所述第二导向轴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撑板连接,所述第二导向轴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撑板连接。

作为优选的方案,包括:一组、二组、三组、四组或五组以上取样快接头,所述取样快接头穿设于所述第一过滤器边框上并与所述第一过滤器边框连接。

作为优选的方案,包括:气管支架和底部过滤器边框,所述气管支架设置于所述底部过滤器边框上并与所述底部过滤器边框连接,所述气管支架上设有一组、二组、三组、四组或五组以上气管。

作为优选的方案,包括:中央处理器和驱动组件控制器,所述中央处理器与所述驱动组件控制器电连接,所述驱动组件控制器与所述驱动组件电连接。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高效检测过滤器泄露的装置的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高效检测过滤器泄露的装置的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高效检测过滤器泄露的装置的流程图;

其中:1.驱动组件,2.丝杆,3.联轴器,4.等动力扫描机,5.等动力扫描口,6.第一过滤器边框,7.第一支撑板,8.第二支撑板,9.密封件,10.第二过滤器边框,11.第一导向轴,12.第二导向轴,13.取样快接头,14.气管支架,15.气管,16.底部过滤器边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

为了达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如图1-3所示,本实施例中的一种高效检测过滤器泄露的装置,包括:驱动组件1、丝杆2、联轴器3和等动力扫描机4,所述驱动组件1通过所述联轴器3与所述丝杆2一端连接,所述丝杆2另一端穿过所述等动力扫描机4并与所述等动力扫描机4传动连接,所述等动力扫描机4上设有一组、二组、三组、四组或五组以上等动力扫描口5。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高效检测过滤器泄露的装置,装置结构简单易操作,保证了过滤器出风面所有区域皆可以等动力的进行扫描检测,通过测试仪器了解泄露情况,并且装置还可以自动扫描检测泄露情况,保证了操作人员的安全同时避免由于手动扫描操作不当,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

在一些实施例中,包括:第一过滤器边框6、第一支撑板7和第二支撑板8,所述丝杆2另一端依次穿过所述第一过滤器边框6、第一支撑板7、等动力扫描机4和第二支撑板8。

采用上述实施例,其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驱动组件1驱动丝杆2回转运动,丝杆2将回转运动转化为直线运动将等动力扫描机4上等动力扫描口5从第一过滤器边框6带动到滤芯(未示出),再从滤芯(未示出)带动到第二过滤器边框10,保证了扫描测试范围的是满足对过滤器(未示出)的整个表面的扫描,并且等动力扫描口5往复扫描覆盖面是略有重叠的,可以真实有效的检查滤芯(未示出)与第一过滤器边框6和第二过滤器边框10之间的密封情况。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丝杆2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一过滤器边框6并通过密封件9与所述第一过滤器边框6连接。

采用上述实施例,其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高效检测过滤器泄露的装置扫描检测泄露的目的:检测过滤器本身是否有泄漏的风险,在过滤器本身无泄漏的情况下,当过滤器安装于装置时,确认过滤器四个边缘无渗漏发生,密封件进一步对装置整体起到密封作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过滤器边框6与所述第一支撑板7连接。

采用上述实施例,其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在一些实施例中,包括:第二过滤器边框10,所述第二过滤器边框10与所述第二支撑板8连接。

采用上述实施例,其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在一些实施例中,包括:第一导向轴11和第二导向轴12,所述第一导向轴11和所述第二导向轴12对称设置于所述丝杆2两侧。

采用上述实施例,其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第一导向轴11和第二导向轴12的使用,便于将等动力扫描口5从第一过滤器边框6带动到滤芯(未示出),再从滤芯(未示出)带动到第二过滤器边框10的导向扫描检测,可以保证过滤器所有区域皆可以高效检测泄露的情况。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向轴11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撑板7连接,所述第一导向轴11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撑板8连接,所述第二导向轴12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撑板7连接,所述第二导向轴12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撑板8连接。

采用上述实施例,其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保证了第一导向轴11和第二导向轴12的使用时的稳固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包括:一组、二组、三组、四组或五组以上取样快接头13,所述取样快接头13穿设于所述第一过滤器边框6上并与所述第一过滤器边框6连接。

采用上述实施例,其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保证过滤器(未示出)所有区域皆可以高效检测泄露情况。

在一些实施例中,包括:气管支架14和底部过滤器边框16,所述气管支架14设置于所述底部过滤器边框16上并与所述底部过滤器边框16连接,所述气管支架14上设有一组、二组、三组、四组或五组以上气管15。

采用上述实施例,其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保证过滤器(未示出)所有区域皆可以高效检测泄露情况。

在一些实施例中,包括:中央处理器和驱动组件控制器,所述中央处理器与所述驱动组件控制器电连接,所述驱动组件控制器与所述驱动组件电连接。

采用上述实施例,其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当高效检测过滤器泄露的装置运行时,中央处理器发送信号,经过后台运算后,解释信号,生成驱动组件转动信号发送至驱动组件控制器,所述驱动组件控制器控制驱动组件转动。

当高效检测过滤器泄露的装置运行时,中央处理器发送信号,经过后台运算后,解释信号,生成驱动组件转动信号发送至驱动组件控制器,所述驱动组件控制器控制驱动组件1转动,驱动组件1驱动丝杆2回转运动,丝杆2将回转运动转化为直线运动将等动力扫描口从第一过滤器边框6带动到滤芯(未示出),再从滤芯(未示出)带动到第二过滤器边框10,等动力扫描口5垂直于气流的方向匀速移动扫描检测,保证了扫描检测范围的是满足对过滤器的整个表面的扫描检测,并且等动力扫描口5往复扫描覆盖面是略有重叠的,可以真实有效的检查滤芯(未示出)与第一过滤器边框6和第二过滤器边框10之间的密封情况;通过驱动组件控制器控制驱动组件1转动,保证了扫描检测过滤器泄露的误差较小。

所述驱动组件1优选伺服电机或其它驱动组件。

所述等动力扫描口5呈矩形状或其它形状。

所述丝杆2优选滚珠丝杆。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高效检测过滤器泄露的装置,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简单易操作:所述驱动组件控制器控制驱动组件转动,驱动组件驱动丝杆回转运动,丝杆将回转运动转化为直线运动将等动力扫描机上的等动力扫描口从第一过滤器边框带动到滤芯,再从滤芯带动到第二过滤器边框进行扫描检测,保证了等动力扫描口扫描检测范围是满足对整个过滤器的表面进行扫描检测,并且等动力扫描口往复扫描检测覆盖面是略有重叠的,这样可以精确有效地扫描检测滤芯与第一过滤器边框和第二过滤器边框之间的密封情况,便于检测人员的操作。

2)提高数据真实性:由于是中央处理器直接读取高效检测过滤器泄露的装置的数据,并且高效检测过滤器泄露的装置的连接关系是机械连接,所以避免了因为操作失误和不了解标准要求导致扫描检测操作不规范问题的发生。

3)增加了泄漏点位置的读取功能:由于所述中央处理器与所述驱动组件控制器电连接,所述驱动组件控制器与所述驱动组件电连接,在扫描过滤器是否泄漏时,若检测到确实有泄漏的问题存在,那么等动力扫描机上的等动力扫描口可以自动捕捉泄漏的位置,便于对过滤器泄露处进行及时的修补和更换等工作。

4)扫描轨迹可涵盖过滤器的边框、角落、边框与密封件的结合处,保证了等动力扫描口扫描检测范围是满足对过滤器所有范围进行扫描检测泄漏情况的。

5)五组以上等动力扫描口,能够缩短过滤器进行扫描检测泄漏的时间。

6)该装置的由于采用了高精密的丝杆,并且所述中央处理器与所述驱动组件控制器电连接,所述驱动组件控制器与所述驱动组件电连接,控制驱动组件转动,所以等动力扫描机上的等动力扫描口扫描检测泄漏误差较小(小于10%)。

7)高效检测过滤器泄露的装置还可以自动扫描检测过滤器泄露情况,保证了操作人员的安全同时避免由于手动扫描操作不当,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

以上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