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制油滤快洗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192513发布日期:2021-03-09 15:37阅读:108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制油滤快洗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是一种自制油滤快洗装置,采用高压空气“由内向外”进行吹扫清洗。属于油滤清洗装置领域。


背景技术:

2.随着机械的长期运行,油滤器的滤芯污染程度会逐渐增加。当污染情况恶劣到一定程度后,油滤前后压差过大,就会影响油量供给,最终导致机械无法正常运行。因而,运行维护人员需要清洗油滤,保持机械正常运行。
3.目前,清洗油滤方式一般为:超声波仪清洗和高压空气吹扫纸滤表面。但是使用超声波仪器对油滤进行清洗,耗时久,且不能完全保证油滤清洁干净。而用压缩气吹扫滤芯表面虽用时短,但清洁效果完全没有保证。本实用新型采用“由内向外”的吹扫方式,且在压缩气源较低时,能两端同时吹扫,保证油滤清洗效果。另外,本装置制作成本低,使用简捷。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自制油滤快洗装置,该装置能够解决超声波清洗油滤耗时长、污渍回流、清洗不净等问题。该装置还能根据压缩空气压力大小进行单端或两端吹洗切换功能,以提高油滤清洁度。该装置使用快插式气动接头,便于操作,提高清洗效率,且装置制作材料易取,加工成本低,兼顾了经济性和适用性。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与功能,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自制油滤快洗装置,包括快插式三通气动接头、阀门、堵盖、快插式气动接头、中心杆、固定螺母、软管,所述中心杆放置于油滤内侧,油滤两侧设有堵盖;所述快插式三通气动接头的两端通过软管与阀门连接,另一端与高压储气罐连接;所述阀门通过软管与快插式气动接头连接,两个快插式气动接头分别连接在中心杆两端,所述中心杆两端设置有外螺纹,与固定螺母、快插式气动接头通过螺纹连接;中心杆为空心,中间部分周圈开有多组锥型小孔;储气罐高压空气经过快插式三通气动接头后分成两路,经过软管、阀门、快插式气动接头,进入中心杆进行油滤吹扫清洗。
6.优选地,所述堵盖带有凸台,且其凹槽处设有第一密封o型圈,且堵盖中心设有略大于中心杆外径的通孔。
7.优选地,所述堵盖设有六角凸台。
8.优选地,所述中心杆中间与滤芯相等长度部分周圈设置有多组锥型小孔。
9.优选地,所述固定螺母设于堵盖外侧,与堵盖之间设置有第二密封o型圈。
10.优选地,还包括支杆和固定底座,支杆顶部与堵盖凸台固定采用锁紧螺钉,限制油滤横向串动;支杆底座为一滑块,可以在固定底座的凹槽内移动。
11.优选地,所述固定底设有锁紧螺钉,限制支杆左右移动,进而固定油滤位置。
12.本实用新型自制油滤快洗装置,是将储气罐压缩气源通过快插式三通气动接头后分为两路,分别经过阀门、快插式气动接头、中心杆。
13.支杆与固定底座、堵盖凸台均用锁紧螺钉固定。
14.所述固定底座配有两个可以固定支杆的锁紧螺钉。
15.所述支杆同样配有两个可以固定堵盖的锁紧螺钉。
16.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结构完整,制作成本低,操作简便,清洗效果好。此外本实用新型还能根据储气罐气源压力切换至单端或双端供气清洗。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自制油滤快洗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18.附图标记说明:
19.1-快插式三通气动接头、2-软管、3-阀门、4-快插式气动接头、5-固定螺母、6-堵盖、7-中心杆、8-油滤、9-支杆、10-固定底座。
具体实施方式
20.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油滤快洗装置,包括快插式三通气动接头1、软管2、阀门3、快插式气动接头4、固定螺母5、堵盖6、中心杆7、油滤8、支杆9、固定底座10。
21.所述油滤快洗装置,是将储气罐高压空气经过快插式三通气动接头1后分成两路,经过软管2、阀门3、快插式气动接头4,进入中心杆7进行油滤8吹扫清洗。
22.所述油滤快洗装置包括堵盖6,堵盖设有略大于中心杆外径的中心孔,方便快速拆装。另外堵盖凹槽处设有o型圈,以保证油滤两端密封性。
23.所述油滤快洗装置包括固定螺母5,固定螺母与堵盖凸台处设置有o型圈,强化油滤两端的密封性。
24.所述油滤快洗装置包括中心杆7,中心杆两端设有螺纹,和固定螺母、快插式气动接头进行螺纹连接。另外中心杆在油滤内部部分周圈设有多组锥型小孔,用以形成高速气流,吹扫油滤。
25.所述油滤快洗装置包括支杆9,支杆顶部与堵盖凸台固定采用锁紧螺钉,限制油滤横向串动。支杆底座为一滑块,可以在固定底座(10)的凹槽内移动。
26.所述油滤快洗装置包括固定底座1,底座设有锁紧螺钉,限制支杆左右移动,进而固定油滤位置。
27.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