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立窑燃烧室的煤粉烟气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413011发布日期:2020-12-25 08:20阅读:112来源:国知局
一种立窑燃烧室的煤粉烟气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烟气处理装置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立窑燃烧室的煤粉烟气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很多的建筑原料是通过对矿山进行开采并提炼,从中获取所需要的建筑原料,石灰石是其中一种重要的原料,通过提炼矿物来获得碳酸钙岩石,并经过对碳酸钙岩石进行处理,其中常用煅烧的方式,从而获得主要成分为氧化钙的生石灰,生石灰能够被广泛的应用。

现有公告号为:cn201144193y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燃气石灰立窑立窑及其节能系统,包括窑本体上面有料斗,下面有出灰装置,窑身上设有若干燃烧器;窑腔内有上、下两根带通孔的抽气横梁管,下抽气横梁管经高温引风机与燃气燃烧器连接;上抽气横梁管与热交换器的热进口连接,出口与上引风机连接;热交换器的冷进口与连接,出口与燃气燃烧器连接。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在对窑内进行加热处理时,由于岩石内存在各种杂质,燃烧后会产生对环境有危害的烟气,由于没有设置对烟气进行处理的处理装置,使得对岩石煅烧后的烟气会对环境造成危害。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立窑燃烧室的煤粉烟气处理装置,具有对燃烧室燃烧产生的煤粉烟气进行净化处理,从而减小燃烧产生的煤粉烟气对环境造成影响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立窑燃烧室的煤粉烟气处理装置,包括基体,所述基体一侧连通有导气管,所述导气管远离基体的一端连接有窑体,所述窑体内设置于与导气管远离基体一端连通的燃烧室,所述基体内设置有用于对煤粉烟气进行逐级处理的一级处理机构和二级处理机构,所述一级处理机构和二级处理机构之间连接有连接管,所述基体上还连接有排气管,所述排气管与基体连通的一端与二级处理机构连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导气管将燃烧室燃烧室燃烧产生的烟气导入基体内,在基体内的一级处理机构和二级处理机构分别实现对煤粉烟气进行初处理和精处理,从而实现对煤粉烟气充分的处理,使得从排气管中排出的烟气为对环境无污染的烟气,提高了整体环保生产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一级处理机构包括外框体、吸附层和净化层,所述净化层的两侧均设置吸附层,所述净化层和吸附层均位于外框体内,所述外框体与导气管之间连接有引气管,所述连接管与引气管分设在外框体背离基体内壁相互垂直的一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用来对煤粉烟气进行物理处理的吸附层和净化层均位于外框体内,使得煤粉烟气在通入外框体后能够被处理,实现对煤粉烟气内的大颗粒杂质能够被吸附清理,并且在外框体的作用下,煤粉烟气不易出现外溢现象。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吸附层采用内部具有通气孔洞的海绵材料制成,所述净化层为活性炭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吸附层为内部具有通气孔洞的海绵,使得煤粉烟气在通入外框体内后,大颗粒杂质能够被吸附在海绵内,在活性炭的作用下能够对煤粉烟气内的杂质更进一步的进行吸附净化。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二级处理机构包括处理管、阻流板、排污管、和若干雾化喷头,所述处理管一端与连接管远离与外框体连接的一端连接,所述处理管与连接管垂直设置,若干所述雾化喷头与处理管一侧内壁沿高度方向阵列设置,所述阻流板一侧与处理管连接雾化喷头相向的一侧内壁连接,所述阻流板朝向雾化喷头倾斜设置,所述排污管与处理管连接阻流板的一侧连通,所述阻流板远离与处理管连接的一端开设有通气口。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煤粉烟气经过物理吸附后,沿着连接管进入到处理管内,并从通气口进入到处理区域内,在雾化喷头喷淋处理液的作用下,实现对煤粉烟气进行进一步的净化处理,不仅能够将煤粉烟气内的小颗粒杂质去除,还能对烟气内一些有害杂质进行去除,处理后的污水通过排污管进行排出,从而实现对煤粉烟气进一步的处理,达到排出的烟气不易对环境造成污染。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二级处理机构还包括一侧开口的防护壳,所述防护壳开口的一侧与处理管内壁连接,所述防护壳罩设在若干雾化喷头外,所述阻流板远离与处理管内壁连接的一侧与防护壳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防护壳的作用下实现对雾化喷头进行防护的效果,使雾化喷头不易出现粘附煤粉烟气的可能,并且还能起到使煤粉烟气仅能从通气口进入到喷淋处理区域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连接管内设置有第一转动浮体。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连接管内设置的第一转动浮体能够对煤粉烟气进一步的进行处理,使得在进入二级处理机构中的煤粉烟气内杂质含量更进一步的降低。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处理管远离与连接管连接的一端内设置有第二转动浮体。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处理管内设置的第二转动浮体能够对煤粉烟气进一步的进行处理,实现对煤粉烟气排放前的最后吸附处理,进一步的提高煤粉烟气排放的无污染程度。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基体内还设置有用于分隔一级处理机构和二级处理机构的隔板,所述处理管远离与连接管连接的一端和排气管与基体连通的一端之间连接有干燥管,所述干燥管外绕设有对烟气干燥处理的加热管,所述干燥管位于隔板背离一级处理机构的一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隔板将基体内部分隔成两个腔室,二级处理机构和干燥管均位于基体的同一侧腔室内,提高了整体内部空间使用率;由于煤粉烟气经过雾化喷淋处理后的湿度增加,在干燥管内设置的加热管,实现对煤粉烟气进行干燥处理的效果,使得煤粉烟气排放时湿度降低。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排气管靠近与基体连接的一端内设置有单向气阀。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排气管内设置的单向气阀,使得煤粉烟气能够顺利的从基体排放至外界,但是不易出现外界气体进入基体内的情况。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通过导气管将燃烧室燃烧室燃烧产生的烟气导入基体内,在基体内的一级处理机构和二级处理机构分别实现对煤粉烟气进行初处理和精处理,从而实现对煤粉烟气充分的处理,使得从排气管中排出的烟气为对环境无污染的烟气,减小燃烧产生的煤粉烟气对环境造成影响的效果;

2.通过第一转动浮体和第二转动浮体能够进一步的对煤粉烟气进入下一步处理前进行净化的效果,提高对煤粉烟气的处理效率;

3.通过干燥管内的加热器对煤粉烟气进行加热,降低排放时的湿度。

附图说明

图1是体现整体结构中基体内部的剖视示意图。

图2是体现基体内一级处理机构和二级处理机构的剖视示意图。

图3是图2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4是图2中b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中,1、窑体;11、燃烧室;2、基体;21、隔板;22、排气管;23、单向气阀;3、导气管;4、一级处理机构;41、外框体;411、基框;412、盖板;42、吸附层;43、净化层;44、引气管;5、二级处理机构;51、处理管;52、阻流板;53、排污管;54、雾化喷头;55、通气口;56、防护壳;57、第二转动浮体;6、连接管;61、第一转动浮体;7、干燥管;71、加热管。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考图1,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立窑燃烧室的煤粉烟气处理装置,包括基体2,基体2一侧设置有窑体1,窑体1内设置有燃烧室11,燃烧室11内的助燃染料为煤矿,燃烧室11与基体2之间通过导气管3连通,燃烧室11燃烧产生的煤粉烟气通过导气管3导入到基体2内,基体2内设置有用于对煤粉烟气进行处理的一级处理机构4和二级处理机构5,一级处理机构4与二级处理机构5机构之间设置有隔板21,隔板21将一级处理机构4和二级处理机构5之间进行分离,基体2上还设置有用于对处理后的烟气进行排出的排气管22。

参考图1和图2,一级处理机构4包括外框体41、吸附层42和净化层43,外框体41包括一侧开口的基框411和封堵基框411的盖板412,基框411一侧与基体2连接导气管3的内壁连接固定,导气管3与基框411顶壁之间连接有引气管44,基框411内从上至下一侧分布吸附层42、净化层43和吸附层42,吸附层42采用内部具有通气孔洞的海绵,净化层43采用活性炭层,使得在引气管44的作用下将煤粉烟气引入基框411内,通过活性炭层和海绵层的双重作用下,能够大程度的对煤粉烟气内的大颗粒杂质进行吸附和过滤,实现对煤粉烟气的初次物理吸附处理,并且能够方便对基框411内部的吸附层42净化层43进行更换,从而提高对烟气进行初次物理吸附的效果。

参考图2,二级处理机构5包括处理管51,隔板21中穿设有连接管6,连接管6一端与基框411连接并连通,连接管6与基框411连接的一侧与基框411连接引气管44的一侧垂直,连接管6远离基框411的一端与处理管51连接并连通,处理管51与连接管6垂直,对煤粉烟气进一步的处理在处理管51内完成,连接管6内设置有第一转动浮体61,在煤粉烟气经过连接管6内时第一转动浮体61进行转动,从而进一步的实现对煤粉烟气的吸附处理,提高对煤粉烟气处理的效果。

参考图2和图3,二级处理机构5还包括阻流板52、排污管53、防护壳56和若干雾化喷头54,若干雾化喷头54与处理管51一侧内壁连接,雾化喷头54沿处理罐高度方向阵列设置,防护壳56罩设在雾化喷头54外并与处理管51内壁连接,使得雾化喷头54的喷口处从防护壳56中穿出,实现防护壳56对雾化喷头54进行防护的效果,阻流板52一侧与处理管51连接雾化喷头54相对的一侧内壁连接,阻流板52远离与处理管51内壁连接的一侧朝向雾化喷头54向上倾斜设置并与防护壳56一端外壁连接,阻流板52远离与处理管51连接的一端开设有通气口55,通气口55位于雾化喷头54的底部,阻流板52与处理管51连接的一侧外壁连接排污管53,排污管53与处理管51连通;

实现在煤粉烟气进入处理管51内后,经过通气口55进入到喷淋区域内,在雾化喷头54的喷淋作用下,对煤粉烟气内小颗粒杂质和有害物质进行处理,在排污管53的作用下将处理后的污水导出,从而达到对煤粉烟气进行净化处理的效果。

参考图2和图4,处理管51远离与连接管6连接的一端设置有第二转动浮体57,经过处理的烟气经过第二转动浮体57时带动第二转动浮体57转动,从而对烟气进一步的进行物理吸附,提高对烟气的处理效率。

参考图1和图2,处理管51远离与连接管6连接的一端连接有干燥管7,干燥管7外绕设有用于对烟气进行干燥处理的加热管71,干燥管7远离与处理管51连接的一端与排气管22连通,干燥管7位于连接管6的上方,煤粉烟气经过处理管51内喷淋处理后,整体气体的湿度增加,在经过加热管71的干燥处理,使得排放的烟气湿度降低;排气管22靠近与基体2连接的一端内设置有单向气阀23,在单向气阀23的作用下,使得在煤粉烟气排出时打开单向气阀23,在不排放烟气时,单向气阀23处于关闭状态,减小了外界气体倒进基体2内的可能,并且干燥管7、处理管51和连接管6在基体2内的排布方式提高了基体2内部空间的使用率,从而减小整个基体2的占地面积。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通过导气管3将煤粉烟气导致基体2内,位于基体2内的一级处理机构4实现对煤粉烟气进行物理吸附,将煤粉烟气内的大颗粒杂质进行吸附,在连接管6的作用下将煤粉烟气导入二级处理机构5中,二级处理机构5中的雾化喷头54实现对煤粉烟气的喷淋,从而进一步的煤粉烟气内的小颗粒杂质和有害物质进行处理,使得进入干燥管7内的煤粉烟气为无污染并不含煤粉的烟气,在加热管71的作用下使排出的煤粉烟气湿度降低,实现对燃烧室11燃烧产生的煤粉烟气进行净化处理,达到不易对环境造成污染的效果。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