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强力枇杷露生产的配液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449801发布日期:2020-12-29 09:51阅读:204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强力枇杷露生产的配液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混合装置领域,更具体地说是一种用于强力枇杷露生产的配液装置。



背景技术:

强力枇杷露属于一种清肺止咳化痰常用的中成药,临床上一般多用于治疗呼吸道感染引起的咳嗽,咳痰表现,具有养阴敛肺,镇咳祛痰的功效。在强力枇杷露生产过程中,需要将粉末状的物料(苯甲酸钠、蔗糖)与液体(强力枇杷露浓缩液、枸橼酸以及杏仁香精、杨梅香精、薄荷脑乙醇溶液液)按照工艺需求量配制成混合溶液,现有的配液装置不方便操作人员对原料的量进行精准把握,同时现有的配液装置对物料混合的效率较低且效果较差,同时现有的配液装置在使用完后需要人工进行清洗,浪费了大量的人力,清洗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强力枇杷露生产的配液装置,以解决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在本实施例中:包括混合筒,所述混合筒顶端两侧上方分别设置有加液筒和加料筒,所述加液筒侧壁由透明材料制成,加液筒侧壁上设置有刻度线,所述加料筒内底部设置有重力传感器,所述加液筒和加料筒底端均通过进料管与混合筒内部相连通,所述进料管上设置有进料阀,所述混合筒顶端中部安装有旋转电机,所述旋转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搅拌轴,所述搅拌轴远离旋转电机的一端贯穿混合筒顶壁后延伸到混合筒内腔底部,所述搅拌轴与混合筒顶壁接触设置有轴承,所述搅拌轴上设置有搅拌桨叶,所述混合筒内腔上部设置有环形管,所述环形管下端均匀设置有喷头,环形管左端固定连接有回液管,所述回液管与环形管相连通,所述回液管左端贯穿混合筒侧壁后固定连接有第一三通管接头,所述第一三通管接头左端固定连接有进水管,第一三通管接头底端固定连接有连通管,所述连通管上设置有化工泵,所述连通管底端固定连接有第二三通管接头,所述第二三通管接头左端固定连接有出料管,第二三通管接头右端固定连接有排料管,所述排料管远离第二三通管接头的一端与混合筒底部相连通,所述混合筒底部形状为半球形,混合筒内部两侧侧壁安装有电加热板,所述电加热板下方设置有温度传感器。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环形管右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远离环形管的一端与混合筒右侧侧壁固定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进水管、回液管、排料管、出料管和连通管上均安装有电磁阀,所述连通管上的电磁阀位于化工泵的上端。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混合筒右侧侧壁上安装有控制面板,所述控制面板分别与电磁阀、旋转电机、电加热板、温度传感器、化工泵和显示屏电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搅拌桨叶的数量有6组,沿着搅拌轴的轴向均匀分布,上端两组搅拌桨叶斜向上设置,中间两组搅拌桨叶水平设置,下端两组搅拌桨叶斜向下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混合筒的底部两侧安装有支撑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加液筒将液体原料加入到混合筒中,通过加料筒将固体原料加入到混合筒中,实现原料的添加精准掌握,通过旋转电机带动搅拌轴旋转,搅拌轴带动搅拌桨叶旋转,搅拌桨叶将原料混合均匀,提高了产品的混合质量,在搅拌桨叶搅拌过程中,通过环形管、连通管、进水管、出料管、排料管、电磁阀和化工泵的相互配合,既可以使得混合筒底部的原料不断循环流动,避免混合筒底部的原料混合效果差而影响产品质量,进一步提高了产品的混合质量,又方便用清水对混合筒内部进行清洗,清洗效率高,节省了大量人力资源。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环形管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混合筒1、电加热板2、控制面板3、显示屏4、喷头5、进料管6、加料筒7、进料阀8、重力传感器9、加液筒10、旋转电机11、轴承12、环形管13、进水管14、第一三通管接头15、回液管16、化工泵17、搅拌桨叶18、搅拌轴19、排料管20、支撑腿21、温度传感器22、电磁阀23、第二三通管接头24、出料管25、连通管26、连接杆27。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本部分的描述仅是示范性和解释性,不应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有任何的限制作用。

一种用于强力枇杷露生产的配液装置,包括混合筒1,所述混合筒1顶端两侧上方分别设置有加液筒10和加料筒7,所述加液筒10侧壁由透明材料制成,加液筒10侧壁上设置有刻度线,方便对液体原料的精准添加,所述加料筒7内底部设置有重力传感器9,方便对固体原料的精准添加,所述加液筒10和加料筒7底端均通过进料管6与混合筒1内部相连通,所述进料管6上设置有进料阀8,所述混合筒1顶端中部安装有旋转电机11,所述旋转电机11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搅拌轴19,所述搅拌轴19远离旋转电机11的一端贯穿混合筒1顶壁后延伸到混合筒1内腔底部,所述搅拌轴19与混合筒1顶壁接触设置有轴承12,所述搅拌轴19上设置有搅拌桨叶18,所述混合筒1内腔上部设置有环形管13,所述环形管13下端均匀设置有喷头5,环形管13左端固定连接有回液管16,所述回液管16与环形管13相连通,所述回液管16左端贯穿混合筒1侧壁后固定连接有第一三通管接头15,所述第一三通管接头15左端固定连接有进水管14,第一三通管接头15底端固定连接有连通管26,所述连通管26上设置有化工泵17,所述连通管26底端固定连接有第二三通管接头24,所述第二三通管接头24左端固定连接有出料管25,第二三通管接头24右端固定连接有排料管20,所述排料管20远离第二三通管接头24的一端与混合筒1底部相连通,所述混合筒1底部形状为半球形,将混合筒1底部设置为半球形,便于配置好的混合溶液排出混合筒1,混合筒1内部两侧侧壁安装有电加热板2,所述电加热板2下方设置有温度传感器22,其中一组温度传感器22作为备用,避免温度传感器22损坏而影响装置运行。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环形管13右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杆27,所述连接杆27远离环形管13的一端与混合筒1右侧侧壁固定连接,通过连接杆27的设置,起到支撑环形管13的作用,提高了环形管13的稳定性。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进水管14、回液管16、排料管20、出料管25和连通管26上均安装有电磁阀23,所述连通管26上的电磁阀23位于化工泵17的上端。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混合筒1右侧侧壁上安装有控制面板3,所述控制面板3分别与电磁阀23、旋转电机11、电加热板2、温度传感器22、化工泵17和显示屏4电连接,通过设置控制面板3实现了温度和重量的可视化,操作方便,实现了装置的自动智能化。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搅拌桨叶18的数量有6组,沿着搅拌轴19的轴向均匀分布,上端两组搅拌桨叶18斜向上设置,中间两组搅拌桨叶18水平设置,下端两组搅拌桨叶18斜向下设置,中间搅拌桨叶18实现了配置溶液的水平方向的搅拌均匀,上下搅拌桨叶18实现了配置溶液的竖直方向的搅拌均匀。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混合筒1的底部两侧安装有支撑腿21。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具体使用时,通过加液筒10将强力枇杷露浓缩液加入到混合筒1中,加料筒7将苯甲酸钠、蔗糖加入到混合筒1中,并调配到满足工艺需求量,启动旋转电机11和电加热板2,加热至100℃并保持20分钟,然后再通过加液筒10分别将枸橼酸以及杏仁香精、杨梅香精、薄荷脑乙醇溶液液加入到混合筒1中,冷却至60℃,旋转电机11带动搅拌轴19旋转,搅拌轴19带动搅拌桨叶18旋转,搅拌桨叶18将原料混合均匀,提高了强力枇杷露产品质量,在搅拌桨叶18搅拌过程中,通过化工泵17将混合筒1底部的原料依次经过排料管20、连通管26、环形管13和喷头5输送至混合筒1的上部,使得混合筒1底部的原料不断循环流动,避免混合筒1底部的原料混合效果差而影响产品质量,搅拌桨叶18搅拌一段时间后,可以将出料管25上的电磁阀23微开,用于检测强力枇杷露产品质量是否合格,当强力枇杷露产品质量满足工艺要求后,关闭化工泵17,将出料管25上的电磁阀23全开,灌装混合筒1中的强力枇杷露,此时可以将进水管14上的电磁阀23打开,用清水对混合筒1内部进行清洗。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