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消毒液配置装置

文档序号:26123300发布日期:2021-08-03 13:07阅读:91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消毒液配置装置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新型消毒液配置装置。



背景技术:

在医院中,为了防范院内感染,需要规范落实各项消毒隔离措施,医护人员需要对院内的毛巾、体温计、雾化用品、便器、拖把等物进行一一消毒处理;而目前医院主要是将购置的消毒液按照一定的配比进行配置以满足不同待消毒物品的消毒需求的浓度即可。

传统的方法是:医护人员将消毒液按照配置比将消毒液倒入配置桶内,然后再搅拌即可;也有的采用注射器吸取定量的消毒液;其不仅存在配置精度低的问题,而且配置人员在配置的时候没有专门的配置空间,多在卫生间操作,易使得刺鼻的味道散发,使配置人员感到不适;

整个过程费时费力还易出现药液溅洒,护理人员的皮肤黏膜容易被动接触到药液,对个体健康不利;溅洒的药液也对环境造成局部污染,不符合安全环保规定。

综上所述,目前亟需设计一种克服上述技术问题的新型消毒液配置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了一种新型消毒液配置装置,无需人工直接接触消毒液且可根据不同的物品选择合适剂量的消毒液,该配置装置可实现配置过程消毒液量精确以及无刺激气味等目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消毒液配置装置,

包括一被中部镂空隔板隔成两层的存放柜,其顶层用于存放消毒液的消毒液瓶,底层用于存放配置桶;

所述消毒液瓶包括瓶体和与瓶体配合使用的漏斗状的盖体;

所述盖体包括顶盖和设于顶盖下的若干个容积不同的出液嘴;

各个出液嘴的顶端和底端均设有一控制阀门,用于控制消毒液的定量流出;

所述配置桶放置于底层上的一升降台。

如上所述的一种新型消毒液配置装置,其中,所述存放柜包括上柜体和下柜体以及设于二者中部的隔板;

所述上柜体内倒置消毒液瓶,所述上柜体的顶部设有排气扇,该排气扇外接排气管;

所述消毒液瓶的顶端从隔板上的开孔穿过,瓶身卡在隔板上端。

如上所述的一种新型消毒液配置装置,其中,所述升降台包括具有容纳槽的台面和设于台面下的升降杆;

所述升降杆为电动液压杆,其底部与设于下柜体底部的控制柜内的电机连接,用于控制升降杆的升降。

如上所述的一种新型消毒液配置装置,其中,所述控制阀门为手动阀门;

所述消毒液瓶和配置桶均采用透明材质的塑料制成;其上均设有水位线。

如上所述的一种新型消毒液配置装置,其中,所述出液嘴包括不同容积的圆柱,其分别为5ml、10ml、15ml、20ml;

每个出液嘴上分别印制有对应的容积数。

如上所述的一种新型消毒液配置装置,其中,所述上柜体和下柜体上均设有柜门,该柜门上贴附有配置标准表;

所述下柜体距隔板位置处为开口处,供控制阀门伸出所述存放柜;

所述柜门为透明材质的医用塑料制成。

如上所述的一种新型消毒液配置装置,其中,所述上柜体的高度为下柜体的高度的1/5。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产生的有益效果主要体现在: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新型消毒液配置装置,其将消毒液和配置桶放置于此存放柜内,整个配置过程可在该存放柜内进行,有效避免消毒液的刺鼻味道散发;同时该存放柜内的消毒液瓶为特质的与该存放柜配合使用,其特点在于顶盖下的出液嘴,各个出液嘴设置为不同的容积,配置者根据需要量取需要的容量即可。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新型消毒液配置装置,该装置可配合排气扇使用也可做简单的存放柜状使用,可根据医护人员的配置需要进行选择即可。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新型消毒液配置装置的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消毒液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隔板2、存放柜3、消毒液瓶

4、配置桶5、瓶体6、盖体

7、出液嘴8、控制阀门9、升降台

10、上柜体11、下柜体12、排气扇

13、排气管14、台面15、升降杆

16、柜门17、开关18、电源插头

19、万向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其效果,现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阐述。

如图1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新型消毒液配置装置,包括一被中部镂空隔板1隔成两层的存放柜2,其顶层用于存放消毒液的消毒液瓶3,底层用于存放配置桶4;所述消毒液瓶3包括瓶体5和与瓶体5配合使用的漏斗状的盖体6;所述盖体6包括顶盖和设于顶盖下的若干个容积不同的出液嘴7;各个出液嘴7的顶端和底端均设有一控制阀门8,用于控制消毒液的定量流出;所述配置桶4放置于底层上的一升降台9。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新型消毒液配置装置,其在使用的过程中:

作为实施例2,如图2所示,配置人员首先将该存放柜2进行放置至合适的位置,例如专门的配置间或者卫生间等地方;若选择普通的存放柜2则可随意安放;其无需接通电源即可开始配置即可;

若选择加装排气扇12的存放柜2则需要选择合适的空间安放且接通电源;如图1所示,此处实施例1以加装排气扇12的存放柜2为例来说明:

将存放柜2安装好,为其顶部的排气扇12来连接好排气管13;连接好电源后即可开始使用;配置者将合适大小的消毒液瓶3倒置于上柜体10的隔板1上,使其盖体6从隔板1中部的开孔穿过,然后将需要配置的配置桶4放置于下柜体11的升降台9上,配置者可根据配置桶4的体积旋转升降台9的升降高度;使得配置桶4的顶端与出液嘴7距离保持在2cm左右的位置;

医护人员可根据配置桶4内水的体积再根据配置表来计算出需要添加的消毒液的体积;然后开启对应的控制阀门8即可加入定量的消毒液;

在配置的过程中或者平时存放的时候,医护人员可开启排气扇12以吸走气味,保持配置室内空气流通。

如图1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新型消毒液配置装置,所述存放柜2包括上柜体10和下柜体11以及设于二者中部的隔板1;所述上柜体10内倒置消毒液瓶3,所述上柜体10的顶部设有排气扇12,该排气扇12外接排气管13;所述消毒液瓶3的顶端从隔板1上的开孔穿过,瓶身卡在隔板1上端。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新型消毒液配置装置,在存放柜2顶端加装排气扇12,可一定程度的保证配置过程中的空气流通;需要说明的是,消毒液瓶3包括不同体积的,一般为500ml的较为常见;其配合使用的盖体6带有多个出液嘴7,各个出液嘴7不仅用于量取液体的体积,而且用于控制滴入配置桶4内的消毒液量。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新型消毒液配置装置,配置折无需手部直接接触到消毒液,只需按压需要开启对应的控制阀门8即可。

如图1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新型消毒液配置装置,所述升降台9包括具有容纳槽的台面14和设于台面14下的升降杆15;所述升降杆15为电动液压杆,其底部与设于下柜体11底部的控制柜内的电机连接,用于控制升降杆15的升降。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新型消毒液配置装置,此处的升降台9上放置配置桶4,由于配置桶4的体积不同,故该升降台9必须为可升降的,以保证消毒液顺利滴入配置桶4内;当其为电动控制升降时候,柜体底部的侧面设有控制升降的开关17,且其还包括带有电源插头18的导线,用于连接电源之用。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新型消毒液配置装置,此处的升降杆15可为电动型或手动型均可;如图1所示,作为实施例1,其为电动型,则全程需要电动控制,则其可与有排气扇12的存放柜2为配套使用;如图2所示,实施例2,当其为手动升降型,则其手动操作即可无需带电控制,故其可与简易的存放柜2配套使用;当其为手动升降型时,其升降杆15为手动控制,其升降杆15上设有手动控制手柄20,其原理与升降椅类似,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

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新型消毒液配置装置,所述出液嘴7包括不同容积的圆柱,其分别为5ml、10ml、15ml、20ml;每个出液嘴7上分别印制有对应的容积数。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新型消毒液配置装置,上述作为实施例,其中的出液嘴7的容积不作为具体的限定,医护人员可根据需要选择合适容积的出液嘴7。

如图1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新型消毒液配置装置,所述控制阀门8为手动阀门;所述消毒液瓶3和配置桶4均采用透明材质的塑料制成;其上均设有水位线。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新型消毒液配置装置,此处的控制阀门8为常见的手动阀门,例如目前最为常见的水龙头使用的阀门即可;每个出液嘴7的上端和下端均设有阀门,未使用的时候,上下的阀门均处于关闭状态,在使用的时候,先关闭出液嘴7底部的阀门,保证消毒液充满整个出液嘴7,当需要放出其内部的消毒液的时候,关闭上端的阀门开启下端的阀门即可;放完定量的消毒液后再将底部的阀门关闭即可。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新型消毒液配置装置,该控制阀门8选用密封性极好的液体阀门。

如图1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新型消毒液配置装置,所述上柜体10和下柜体11上均设有柜门16,该柜门16上贴附有配置标准表;所述下柜体11距隔板1位置处为开口处,供控制阀门8伸出所述存放柜2;所述柜门16为透明材质的医用塑料制成。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新型消毒液配置装置,上柜体10和下柜体11上均设有活动的柜门16,该柜门16一侧与柜体通过合页连接,另一端通过卡扣连接;其结构类似常见的柜体;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出液嘴7处的控制阀门8的开启,出液嘴7对应的位置为镂空状,可便于出液嘴7上的控制阀门8伸出外部便于操作人员手动控制。

如图1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新型消毒液配置装置,所述上柜体10的高度为下柜体11的高度的1/5。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新型消毒液配置装置,由于上柜体10内的消毒液的瓶体5的体积一般都大于配置桶4,故上柜体10的高度小于下柜体11。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新型消毒液配置装置,该存放柜2的底部四个角上均设有具有刹车功能的万向轮19,便于其移动。

上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了进一步的叙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做出各种变化。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