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制备PRP的离心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606132发布日期:2021-04-09 12:54阅读:567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制备PRP的离心管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的说,涉及了一种用于制备prp的离心管。



背景技术:

富血小板血浆(prp)技术出现于20世纪90年代,自1997年whitman等首先将富血小板凝胶(prg)局部应用于治疗创伤的研究以来,prg逐渐成为组织工程领域尤其是骨创伤缺损修复方面的研究热点,并在临床中得到一定程度的应用。

prp是将新鲜全血通过特定离心方式得到的含高浓度血小板的血浆,是一种血小板浓缩物。富血小板血浆凝胶是富血小板血浆加入激活剂后形成的胶冻状物,在其激活形成凝胶过程中,血小板通过脱颗粒作用,释放多种细胞生长因子,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胰岛素样生长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1和转化生长因子β2等。

prp制备基本原理是根据血液中各组成成分沉降系数的不同通过密度梯度离心法将prp从全血中分离出来。常用的制备方法有:

anitua法:1次离心,以160×g的力离心6min,试管里的全血分为3层,上层是上清液,下层是红细胞,两层交界处可见一薄浅黄层,即为富血小板血浆层。吸取上清液至交界面上3mm弃掉,再吸取全部上清直至交界面下约3mm(共6mm+),轻摇即得到富血小板血浆,其血小板的平均浓度约为433000/mm3

sonnleitner法:离心2次,第1次以160×g离心20min后,吸取全部上清弃掉,再吸取薄层血小板层和交界面6mm以上成分转入另一支离心管,再以400×g离心15min,移除交界面上成分,剩余成分振荡混匀,既得富血小板血浆。其血小板浓度甚至超过2000000/mm3,达正常血小板浓度的近10倍。

petrungaro法:采用2次离心,第1次1500×g离心6min后,吸取全部上清液至交界面下3mm,移至另一离心管,平衡后再次1000×g离心6min。离心管中液体分为两层,上层上清液为贫血小板血浆,下层为血小板浓缩物。吸取约3/4上清液弃掉,剩余成分振荡摇匀,即为富血小板血浆。

landersberg法:先以200×g离心10min,吸取全部上清液至交界面下3mm,移至另一离心管,平衡后以200×g再次离心10min;离心管中液体分为2层,上层上清液为贫血小板血浆,下层为血小板浓缩物,吸取约3/4上清液弃掉,剩余振荡混匀即为富血小板血浆。landersberg认为离心力超过250×g易导致过多血小板破坏,此法得到的富血小板血浆血小板浓度平均可达到687000/mm3

aghaloo法:成分转移方式同landersberg法,第1次以215×g的力离心10min,第2次以863×g的力离心10min得到富血小板血浆,其血小板浓度为1050000/mm3

经临床验证,应用landersberg法的离心条件制备prp的血小板浓度、活化率及生长因子浓度相对最为理想。

由上可知,一次离心法制备的血小板浓度低,而二次离心法需要人工操作转移离心管,无菌条件要求高。因此出现了多种套装,美国fda认证并商业化生产的prp制备系统有9种,其中部分制备系统能快速稳定地获得prp,但获得的prp在血小板回收率及浓度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如sequire系统血小板回收率仅为31%±15%,autologel和sequire系统制备的prp血小板浓度分别是生理浓度的1倍和1.6倍,均未达到prp发挥作用的“治疗浓度”。此外,这些prp制备系统价格较昂贵,不利于prp技术临床的广泛应用。国内制备prp应用较多的为韩国进口的prp离心套装,其价格昂贵,需要使用专用的离心机,制得的prp浓度不高且操作复杂。国内生产的prp离心套装价格也在7000-8000元,不利于临床推广,尤其无法适用于需要多次应用的慢性创面的治疗应用。

目前市场上用于二次离心制备prp的离心管多是在离心管的红细胞腔设置旋锁帽,一次离心之后,旋转红细胞腔旋锁帽,将血小板白膜层向上推,然后采用红细胞锁杆封堵锁死红细胞腔和ppp腔之间的连通口,颠倒后再次离心,但是,这种离心管不仅成本高、锁死过程困难,易漏液;而且红细胞少的情况下,旋锁帽拧到底后仍不能把白膜层推离红细胞腔;同时,必须使用专用离心机,设备成本高。

为了解决以上存在的问题,人们一直在寻求一种理想的技术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从而提供一种用于制备prp的离心管。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用于制备prp的离心管,包括硬质外管、设置于所述硬质外管内部的内管,所述硬质外管的顶部敞口设置顶盖,且硬质外管底部封口,所述内管为多段结构,包括位于上部的硬管段、位于下方的软管段、连接硬管段和软管段的中部连接件,软管段底部封口,所述中部连接件包括连接管和用于调节所述内管上下连通的阀门组件。

基于上述,所述内管的外径与所述硬质外管的内径相适应,所述连接管也为软管,所述阀门组件为对应所述连接管设置的夹紧件。

基于上述,所述硬质外管和所述顶盖螺纹连接。

基于上述,所述内管的高度和所述硬质外管相适应,所述顶盖内部对应所述硬管段的顶部设置软胶,所述顶盖外部对应所述软胶设置防尘防菌的封闭膜。

基于上述,所述顶盖顶面为平面,所述硬质外管的底部为球面,其形状与离心机离心套筒形状匹配。

基于上述,所述硬管段和所述软管段外径相同,所述连接管的外径小于所述硬管段,所述硬管段的下部和所述软管段的上部设置过渡部。

基于上述,所述中部连接件为双通鲁尔接头,中部连接件与所述软管段过盈配合。

本实用新型相对现有技术具有实质性特点和进步,具体的说,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制备prp的离心管,在一次离心后全血经分为上方的血浆、中间的血小板白膜层和下方的红细胞,轻轻挤压软管底部将白膜层推入硬管段内,关闭阀门组件后将内管和外管重新组装后,即可进行第二次离心,无需进行转移,操作简单,极大的简化制备工艺;同时,该离心管可用于常规离心机制备prp,无需专用离心机,降低设备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硬质外管;2.硬管段;3.软管段;4.连接管;5.阀门组件;6.顶盖;7.封闭膜;8.软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如图1所示,一种用于制备prp的离心管,包括硬质外管1、设置于所述硬质外管1内部的内管,所述硬质外管1的顶部敞口设置顶盖6,且硬质外管1底部封口,所述内管为多段结构,包括位于上部的硬管段2、位于下方的软管段3、连接硬管段2和软管段3的中部连接件,软管段3底部封口,所述中部连接件包括连接管4和用于调节所述内管上下连通的阀门组件5。

具体的,硬管段为ppp管,软管段为红细胞管。另外,离心管的规格可设计为5\10\20\50ml等,根据实验数据,血细胞和其他成分比例约1:4,但为了保险,上方硬管段可适当增大2ml。比如:5ml规格的离心管,抽血量为5ml,但管总容量为7ml,比例为下方软管4ml,上方硬管为3ml;10ml规格的离心管,抽血量为10ml,但管总容量为12ml,比例为下方软管8ml,上方硬管为4ml。

全血经离心后分为上方的血浆、中间的血小板白膜层和下方的红细胞,轻轻挤压软管底部将白膜层推入硬管段内,关闭阀门组件后将内管和外管重新组装后,即可进行第二次离心,无需进行转移,操作简单,极大的简化制备工艺;另外,上方硬管段中血清也可直接抽出。

进一步,所述内管的外径与所述硬质外管1的内径相适应,所述连接管4也为软管,所述阀门组件5为对应所述连接管4设置的夹紧件。

具体的,所述硬质外管1和所述顶盖6螺纹连接。

进一步,所述内管的高度和所述硬质外管1相适应,所述顶盖6内部对应所述硬管段2的顶部设置软胶8,所述顶盖6外部对应所述软胶8设置防尘防菌的封闭膜7。使用过程中内管位于外管内部,其上端和下端与外管底部和顶盖抵接,夹紧固定内管,进一步地增强了离心管的刚性,使内管在离心时不易损坏。具体的,初始状态外管和内管组装为一体,揭开封闭膜,通过软胶注入血液,进行第一次离心,离心后血细胞沉积于下方红细胞软管段内。取出离心管,旋转去掉外部硬管,轻轻挤压红细胞软管,位于其上层的血小板白膜可通过中间连接管进入ppp管内,夹紧锁扣后重新旋上外部硬管,二次离心。抽出ppp管中上方3/4丢弃,剩余的摇匀即得prp。

进一步,所述顶盖6顶面为平面,所述硬质外管1的底部为球面,其形状与离心机离心套筒形状匹配,可采用常规离心机制备prp,无需专用离心机,降低设备成本。

进一步,所述硬管段2和所述软管段3外径相同,所述连接管4的外径小于所述硬管段2,所述硬管段2的下部和所述软管段3的上部设置过渡部。

进一步,所述中部连接件为双通鲁尔接头,中部连接件与所述软管段3过盈配合。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依然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修改或者对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请求保护的技术方案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