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水材料加工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467698发布日期:2021-03-30 20:01阅读:69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水材料加工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涂料混料加工装置领域,尤其涉及的是一种防水材料加工装置。



背景技术:

涂料属于建筑防护材料,涂料加工过程中经常需要将制备涂料的各种粉体物料进行混料如将石灰粉与各种辅料混料。由于混料的材料多为粉体物料,在加工过程中混料容易产生大量的粉尘,进而污染车间,有害人体健康。

而现有技术公开的混料设备多为无法在混料过程中保持混料设备的密封以及方便打开盖子加料。

同时现有技术公开的混料设备无法在混料过程中除去粉尘以及混料设备内的刺激性气味,造成车间内的工作环境不够环保。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了一种防水材料加工装置。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

一种防水材料加工装置,包括锥形混料器,所述锥形混料器啮具有锥形混料空腔;

所述锥形混料器的顶部设有顶盖部件;

所述顶盖部件包括固定连接在锥形混料器口部的环形凸缘,所述环形凸缘的顶部滑动连接有顶盖,所述环形凸缘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若干个气缸,所述气缸的活塞杆固定连接在顶盖的底部边缘部位;

所述顶盖的顶部中心装配有混料部件,所述混料部件用于混料物料;

所述防水材料加工装置还包括连通在顶盖上的除尘组件,所述除尘组件包括连通在顶盖上的除尘管道,所述除尘管道滑动连接所述顶盖;

所述除尘管道连通有矩形弯管,所述矩形弯管上连通有若干个左右间隔设置的除尘过滤件,所述除尘过滤件包括矩形除尘板,所述矩形除尘板内设有除尘腔体,所述除尘腔体固定连有若干个除尘件,所述除尘件均包括矩形框体,所述矩形框体内固定连接有除尘滤布;

所述除尘过滤件还包括固定连接在若干个所述矩形除尘板前后侧壁上的连接架;

所述连接架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若干个悬吊钩杆。

优选地,所述混料部件包括混料电机,所述混料电机固定连接有混料轴,所述混料轴上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与锥形混料空腔配合的第一混料件;

所述第一混料件包括混料锥,所述混料锥上固定连接有若干个环形分布的混料翅片;

所述混料轴上固定连接有第二混料件,所述第二混料件位于第一混料件的上方;

所述第二混料件包括固定连接在混料轴上的固定盘体,所述固定盘体上固定连接有若干个环形分布的搅料翅板。

优选地,位于左侧端部位置所述矩形除尘板上连通有矩形排尘管,所述矩形排尘管内装配有排尘风机。

优选地,所述连接架包括水平端,所述水平端上固定连接有若干个焊接在矩形除尘板侧壁上的分叉端。

优选地,所述混料电机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固定连接混料轴;

所述混料轴与顶盖转动连接。

优选地,所述气缸的活塞杆与环形凸缘滑动连接。

优选地,所述锥形混料器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架部件;

所述支撑架部件包括高度连接在锥形混料器底部的固定环体,所述固定环体的外侧壁固定连接有若干个环形分布的折形连杆;

若干个所述折形连杆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顶部环杆。

优选地,所述折形连杆焊接在顶部环杆的顶部;

所述顶部环杆通过若干个立柱固定连接有底部支撑环杆。

优选地,所述锥形混料器的底部连通有排料管;

所述排料管上设有阀门。

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防水材料加工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公开一种防水材料加工装置,包括锥形混料器,所述锥形混料器啮具有锥形混料空腔;所述锥形混料器的顶部设有顶盖部件;所述顶盖部件包括固定连接在锥形混料器口部的环形凸缘,所述环形凸缘的顶部滑动连接有顶盖,所述环形凸缘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若干个气缸,所述气缸的活塞杆固定连接在顶盖的底部边缘部位;所述顶盖的顶部中心装配有混料部件,所述混料部件用于混料物料;所述防水材料加工装置还包括连通在顶盖上的除尘组件,所述除尘组件包括连通在顶盖上的除尘管道,所述除尘管道滑动连接所述顶盖;所述除尘管道连通有矩形弯管,所述矩形弯管上连通有若干个左右间隔设置的除尘过滤件,所述除尘过滤件包括矩形除尘板,所述矩形除尘板内设有除尘腔体,所述除尘腔体固定连有若干个除尘件,所述除尘件均包括矩形框体,所述矩形框体内固定连接有除尘滤布;所述除尘过滤件还包括固定连接在若干个所述矩形除尘板前后侧壁上的连接架;所述连接架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若干个悬吊钩杆。

采用上述装置部件设计不仅能够有效进行混料,上述装置部件设计提高了混料效果,同时实现除尘,提高了车间的洁净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除尘件421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图1中的俯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图1中的前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锥形混料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混料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混料部件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图6中另一种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图5中另一种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作详细说明,本实施例在以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

如图1-9所示,一种防水材料加工装置,包括锥形混料器1,所述锥形混料器1啮具有锥形混料空腔;锥形混料器1的顶部设有顶盖部件3;通过顶盖部件3。

顶盖部件3的具体结构如下:

顶盖部件3包括固定连接在锥形混料器1口部的环形凸缘34,环形凸缘34的顶部滑动连接有顶盖31,环形凸缘34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若干个气缸33,气缸33的活塞杆固定连接在顶盖31的底部边缘部位;气缸33的活塞杆与环形凸缘34滑动连接,同时,气缸33的缸筒固定连接在环形凸缘34的底部。打开气缸33,气缸33顶起顶盖31,下述混料部件被顶高,锥形混料器1打开,便于加料。关闭气缸33,在重力下,顶盖31密封在锥形混料器1上,实现混料过程中降低粉尘进入车间内。

上述顶盖31的顶部中心装配有混料部件,混料部件用于混料。

上述防水材料加工装置还包括连通在顶盖31上的除尘组件,通过除尘组件实现上述混料部件混料过程中产生的粉尘从锥形混料器1上排出。

除尘组件的具体结构如下:

除尘组件包括连通在顶盖31上的除尘管道411,所述除尘管道411滑动连接所述顶盖31;在顶盖31上下移动过程中,顶盖31相对除尘管道411滑动。在除尘管道411的顶部连通有锥形管道,通过锥形管道连通有矩形弯管41,矩形弯管41上连通有若干个左右间隔设置的除尘过滤件。通过除尘过滤件实现将粉尘截留。

除尘过滤件包括矩形除尘板42,所述矩形除尘板42内设有除尘腔体,所述除尘腔体固定连有若干个除尘件421,所述除尘件421均包括矩形框体4211,所述矩形框体4211内固定连接有除尘滤布4212。除尘滤布4212为现有技术公开的用于截留粉尘的滤布。

相邻矩形除尘板42之间通过通管连通。

为了实现悬吊矩形除尘板42,上述除尘过滤件还包括固定连接在若干个所述矩形除尘板42前后侧壁上的连接架44(连接架44包括水平端,所述水平端上固定连接有若干个焊接在矩形除尘板42侧壁上的分叉端441,分叉端411焊接在矩形除尘板42上);连接架44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若干个悬吊钩杆45,悬吊钩杆45的端部具有弯钩部。通过弯钩部将连接架44悬吊。

同时,位于左侧端部位置所述矩形除尘板42上连通有矩形排尘管43,所述矩形排尘管43内装配有排尘风机(图中未画出)。其中,矩形排尘管43内安装排尘风机是现有技术中实现抽风的常规方式,排尘风机安装矩形排尘管43的方式为现有技术公开的常规方式。

在混料过程中,由于混料物在混料过程中具有刺激性气味,同时,部位粉体容易漏出,排放到空气中,采用上述结构设计实现打开排尘风机,将锥形混料器1混料过程中产生的异味以及粉尘排出,粉尘截留在除尘滤布4212上。

采用上述装置部件设计实现抽风、截留粉尘,提高了加工车间的洁净度。

为了实习充分混料,上述混料部件包括混料电机32,所述混料电机32固定连接有混料轴321(具体是,混料电机32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固定连接混料轴321;混料轴321与顶盖31转动连接),所述混料轴321上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与锥形混料空腔配合的第一混料件36。通过第一混料件36对锥形混料器1底部的物料混料,具体结构如下:

第一混料件36包括混料锥361,所述混料锥361上固定连接有若干个环形分布的混料翅片362。采用上述混料锥361(锥形设计)不仅能够有效的将锥形混料器1底部的物料进行馄料,且上述结构设计提高了混料效果。

为了进一步提高混料效果,上述混料轴321上固定连接有第二混料件35,所述第二混料件35位于第一混料件36的上方;第二混料件35包括固定连接在混料轴321上的固定盘体352,所述固定盘体352上固定连接有若干个环形分布的搅料翅板351。搅料翅板351的纵向截面形状为梯形,外端高度大于焊接在固定盘体352上的内端的高度。

上述锥形混料器1采用如下方式支撑:

锥形混料器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架部件2。支撑架部件2包括高度连接在锥形混料器1底部的固定环体21,所述固定环体21的外侧壁固定连接有若干个环形分布的折形连杆22;若干个所述折形连杆22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顶部环杆,具体是,所述折形连杆22焊接在顶部环杆的顶部;同时,顶部环杆通过若干个立柱22固定连接有底部支撑环杆24。锥形混料器1的底部连通有排料管11;排料管11上设有阀门。

采用上述装置部件设计不仅能够有效的将锥形混料器1底部的物料进行馄料,且上述装置部件设计提高了混料效果,同时,混料过程中通过气缸33驱动顶盖31顶起以及回落密封,有效降低了车间内的混料粉尘。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