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尾矿固体废物资源回收再利用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271614发布日期:2021-03-16 22:36阅读:72来源:国知局
一种尾矿固体废物资源回收再利用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尾矿治理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尾矿固体废物资源回收再利用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选矿是分选作业的产物之一,其中有用目标组分含量最低的部分称为尾矿,在当前的技术经济条件下,已不宜再进一步分选,但随着生产科学技术的发展,有用目标组分还可能有进一步回收利用的经济价值,尾矿并不是完全无用的废料,往往含有可作其他用途的组分,可以综合利用,实现无废料排放,是矿产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和保护生态环境的需要。

然而目前的用于矿固体废物资源回收再利用处理装置的结构设置单一,在筛选出小尺寸(颗粒直径≤30mm)的煤炭时,对其利用程度不足,容易浪费和污染环境,且由于现有的矿固体废物资源回收再利用处理装置体积大且笨重,在运输中也有很多不便,并且许多煤矸石山高度不同,需要耗费大量人工对其进行加料,尾矿固体废物资源利用程度有待提高。

因此,需要在现有尾矿固体废物资源回收再利用处理装置的基础上进行升级和改造,以克服现有问题和不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于解决现有尾矿固体废物资源回收再利用处理装置结构设计单一,在筛选出小尺寸(颗粒直径≤30mm)的煤炭时,对其利用程度不足,容易浪费和污染环境,且由于现有的矿固体废物资源回收再利用处理装置体积大且笨重,在运输中也有很多不便,并且许多煤矸石山高度不同,需要耗费大量人工对其进行加料,尾矿固体废物资源利用程度有待提高的问题,提供一种尾矿固体废物资源回收再利用处理装置,通过设置粉碎机、控制器、车轮、固定器和筛网a,使本装置结构稳定,通过控制器可灵活的调整传输带a的角度,以应对高度的不同的煤矸石山,使需要的人工劳动力大大减少,且粉碎机可粉碎小尺寸的灰分,使其尺寸减小到0.15mm,通过磁选机可精确的分出黄铁矿与灰分,大大增加了尾矿固体的利用程度,同时通过车轮可灵活地推动本装置,降低了运输成本,可靠性强。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尾矿固体废物资源回收再利用处理装置,包括箱体、传输带a和筛网a,所述传输带a位于箱体的顶端,且传输带a与箱体固定连接,并且箱体的顶端右侧贯通设有筛网a,所述箱体的顶端设有筛网板,且箱体与筛网板固定连接,所述箱体的右侧设有传输带b,且箱体与传输带b固定连接,所述箱体右侧的下端设有集装带,且箱体与集装带贯通设置,所述箱体的下端设有车轮,且箱体与车轮固定连接,所述箱体的内侧的上端设有粉碎机,且箱体与粉碎机连通设置,所述粉碎机的下端设有筛网b,且粉碎机与筛网b连通设置,所述箱体的内侧中端设有磁传输带,且箱体与磁传输带固定设置,并且磁传输带内侧均匀固定设有磁辊,所述箱体的左侧设有分料板,且箱体与分料板固定连接,所述箱体的右侧设有传输带c和支架a,且箱体与传输带c通过支架a固定连接,并且支架a的右侧固定设有鼓风机,所述箱体的外侧设有出料口,且箱体与出料口贯通设置,所述传输带a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支架b,且传输带a与支架b活动连接,并且支架b的一侧活动设有控制器,所述车轮的内侧设有车轮毂,且车轮与车轮毂固定连接,并且车轮毂的外侧活动设有固定器。

优选的,所述传输带a呈倾斜状,且控制器的数量设置为2个。

优选的,所述磁传输带内侧的磁辊之间的距离相等,且磁辊的形状大小均相同。

优选的,所述分料板呈个字状,且分料板左右两端的角均呈圆角。

优选的,所述筛网a与筛网b的网孔直径大小相差1.3cm。

优选的,所述传输带b为横向排列,且传输带b与箱体垂直。

有益效果:

(1)该种尾矿固体废物资源回收再利用处理装置通过结构的改进,使本装置在实际使用时,可通过控制器灵活的调整传输带a的角度,以应对高度的不同的煤矸石山,使需要的人工劳动力大大减少,且粉碎机可粉碎小尺寸的灰分,使其尺寸减小到0.15mm,通过磁选机可精确的分出黄铁矿与灰分,大大增加了尾矿固体的利用程度,同时通过车轮可灵活地推动本装置,降低了运输成本,可靠性强。

(2)该种尾矿固体废物资源回收再利用处理装置之优点在于:由于支架b的一侧设有控制器,可通过控制器灵活的调节传输带a的角度,对不同高度的煤矸石山调节相应的角度,加料方便可靠,且粉碎机对直径小于30mm的灰分进行磨碎,使其直径小于0.15mm,在直径小于0.15mm时黄铁矿可分离出来,使磁传输带更精确的分离黄铁矿与灰分,实用性强。

(3)其次:由于箱体底端设有车轮,可通过推动装置移动本装置,在煤矸石山被筛选后,移动本装置至煤矸石旁,解决了目前的尾矿固体废物资源回收再利用处理装置笨重的缺点,且通过在车轮毂加装固定器可固定车轮,使其稳定于地面不会移动,稳定性强。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箱体内部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传输带a局部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车轮局部示意图。

图1-4中:1-箱体;101-粉碎机;102-筛网b;103-磁传输带;104-磁辊;105-分料板;106-传输带c;107-支架a;108-鼓风机;109-出料口;2-传输带a;201-支架b;202-控制器;3-筛网a;4-筛网板;5-传输带b;6-集装带;7-车轮;701-车轮毂;702-固定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实施例:

参阅图1-4,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尾矿固体废物资源回收再利用处理装置,包括箱体1、传输带a2和筛网a3,传输带a2位于箱体1的顶端,且传输带a2与箱体1固定连接,并且箱体1的顶端右侧贯通设有筛网a3,箱体1的顶端设有筛网板4,且箱体1与筛网板4固定连接,箱体1的右侧设有传输带b5,且箱体1与传输带b5固定连接,箱体1右侧的下端设有集装带6,且箱体1与集装带6贯通设置,箱体1的下端设有车轮7,且箱体1与车轮7固定连接,箱体1的内侧的上端设有粉碎机101,且箱体1与粉碎机101连通设置,粉碎机101的下端设有筛网b102,且粉碎机101与筛网b102连通设置,箱体1的内侧中端设有磁传输带103,且箱体1与磁传输带103固定设置,并且磁传输带103内侧均匀固定设有磁辊104,箱体1的左侧设有分料板105,且箱体1与分料板105固定连接,箱体1的右侧设有传输带c106和支架a107,且箱体1与传输带c106通过支架a107固定连接,并且支架a107的右侧固定设有鼓风机108,箱体1的外侧设有出料口109,且箱体1与出料口109贯通设置,传输带a2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支架b201,且传输带a2与支架b201活动连接,并且支架b201的一侧活动设有控制器202,车轮7的内侧设有车轮毂701,且车轮7与车轮毂701固定连接,并且车轮毂701的外侧活动设有固定器702。

进一步的,传输带a2呈倾斜状,且控制器202的数量设置为2个,通过倾斜的传输带a2能使煤矸石由于受右下方的力稳定落入筛网b102中,且旋钮状的控制器202能在调节传输带a2角度时方便调节。

进一步的,磁传输带103内侧的磁辊104之间的距离相等,且磁辊104的形状大小均相同,通过设置等距和大小相等的磁辊104可使黄铁矿所受磁力稳定不变,精确地分离出灰分与黄铁矿。

进一步的,分料板105呈个字状,且分料板105左右两端的角均呈圆角,通过设置个字状的分料板105,能使灰分与黄铁矿精确的分离,且分料板的角呈圆角有利于灰分与黄铁矿流动。

进一步的,筛网a3与筛网b102的网孔直径大小相差1.3cm,通过设置网孔大小不同的筛网a3与筛网b102,可精确的分离出直径大于30mm的煤炭和直径小于0.15mm的黄铁矿,进而增强了本装置的精确性。

进一步的,传输带b5为横向排列,且传输带b5与箱体1垂直,通过设置横向排列的传输带b5,可稳定的传输直径大于30mm的煤炭,以避免直径大于30mm的煤炭调出本装置。

工作原理:

在使用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尾矿固体废物资源回收再利用处理装置时,先检查本装置各部件是否能正常工作,随后将本装置放置于水平干燥的地面,之后再在出料口套上集装袋6,然后通过传输带a2加入煤矸石,通过传输带a2的带动下落入筛网a3,筛网a3通过抖动筛选出直径大于30mm与之间小于30mm的煤矸石,直径大于30mm的煤矸石通过传输带b5传输出本装置,直径小于30mm的煤矸石通过筛网a3落入粉碎机101中,粉碎机101通过高速旋转磨碎煤矸石,当煤矸石直径小于0.15mm时可通过筛网b102落在磁传输带103上,由于受磁辊105影响,黄铁矿受磁力与重力的影响会掉入分料板105右端,而灰分由于受重力与离心力会掉入分料板105的左端,掉入右端的黄铁矿通过传输带c106向右移动,鼓风机108吹出向右的分,使黄铁矿精确的飘入出料口109进入集装袋6中,在使用完本装置时可通过推动装置移动到其他地方,再通过固定器702固定本装置,免去了后续需要大量劳动力移动本装置的弊端。

以上公开的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只是用于帮助阐述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实用新型仅为的具体实施方式。显然,根据本说明书的内容,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本说明书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从而使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能很好地理解和利用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仅受权利要求书及其全部范围和等效物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