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施工地用除尘空气净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815534发布日期:2021-04-27 13:48阅读:111来源:国知局
一种建筑施工地用除尘空气净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建筑施工地用除尘空气净化装置。


背景技术:

2.在城市建筑的施工中,不但会产生有机物、噪音这种我们闻得到、听得见的环境污染,也会产生一些我们看不到、听不见的环境污染,它就是粉尘。当人们吸入粉尘后可诱发多种疾病,会对人体的健康造成伤害,导致人的寿命下降。然而,粉尘扩散带给社会的危害远远不仅仅针对于人,由于粉尘自身带荷电,如果对粉尘处理不当,就可能因为它与空气混合物等适宜环境下的作用与反应而产生爆炸和火灾。尤其是对建筑单位来说,这种事故破坏建筑物,直接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3.目前,现有的粉尘收集装置存在一定的缺陷,粉尘收集装置收集完成后,没有对空气进一步净化,虽然将大部分的粉尘进行收集去除,但是还有一小部分粉尘并未去除,以及空气中的还存在细菌。这些粉尘收集或空气净化装置一般只是具有过滤除尘和杀菌除臭的单一功能。随着建筑施工人员对身体健康的重视,单一功能的粉尘收集装置或空气净化装置已不能满足要求。
4.专利cn 208575078 u,公开了一种土建施工粉尘收集装置,包括收集盖、收集机构、万向轮以及收集箱,所述收集盖下端面装配有收集箱,所述收集箱下端面安装有万向轮,所述收集箱内部设置有收集机构;所述收集机构包括收集孔、收集桶、固定架、隔尘板、粉尘收集口、圆孔、挡块、粉尘腔以及风机,所述收集盖下侧装配有收集桶,所述收集桶上侧左右端面安装有挡块,所述收集桶下侧设置有粉尘粉尘收集口,所述粉尘收集口下端面固定有固定架,所述固定架内部设装配有粉尘腔,所述粉尘腔下端面安装有隔尘板,所述隔尘板下侧设置有风机,所述收集箱环形侧面开设有收集孔,所述收集桶下端面开设有圆孔。
5.上述专利虽然可实现对建筑施工地的粉尘进行收集,但是,仅仅将粉尘进行收集,并不能同时对粉尘去除后的空气进行净化,部分粉尘并不能去除干净,还是会存在爆炸或火灾的隐患。同时,粉尘的残留以及未对空气进行净化,施工人员长期吸入后,可诱发多种疾病,不利于施工人员的健康。


技术实现要素:

6.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有效去除建筑施工工地粉尘,同时可对去除粉尘后的空气进行净化,有利于施工人员身体健康的建筑施工地用除尘空气净化装置。
7.本实用新型为实现上述目的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建筑施工地用除尘空气净化装置,包括用于先将建筑粉尘收集过滤的除尘机构,以及将除尘后的空气进行净化的空气净化机构,所述除尘机构包括外筒,设置于外筒内用于收集大粒径粉尘的收集内筒,以及在外筒与收集内筒上周向对应开设的多个收集孔,在收集内筒的底部设置有小粒径粉尘通过
的通孔,在收集内筒的下方设置有用于支撑收集内筒的支撑框架,在支撑框架内设置有多层用于收集过滤不同粒径粉尘的过滤板,所述过滤板通过支撑块与支撑框架滑动连接,所述支撑块与支撑框架固定连接,所述支撑块上设置有凸起部,在所述过滤板的两侧分别固定有滑块,所述滑块上开设有与凸起部适配的滑槽,在所述外筒的外壁上对应过滤板位置开设有用于将过滤板拿出清理粉尘的窗口,所述空气净化机构包括由不锈钢板围成的净化腔体,所述净化腔体为矩形,在净化腔体内沿净化腔体的高度方向设置有多个用于对过滤完成的空气进行净化的空气净化层,所述空气净化层靠近净化腔体的左侧面及右侧面设置为两组,在左、右两侧面上均开设有空气净化后输出的出气口,在所述出气口的外侧设有引风机,所述空气净化层与净化腔体的内壁滑动连接,所述外筒的横截面为圆形,所述外筒与净化腔体的上顶面螺纹连接。
8.进一步的,所述外筒上方设置有盖体,在盖体上设有把手。
9.进一步的,在所述净化腔体的上顶面上开设有与外筒直径相适配的开口,在开口的内壁上设有内螺纹,在外筒底部设置有外螺纹,所述内螺纹与外螺纹相适配,在所述净化腔体的底部设置有万向轮。
10.进一步的,在所述净化腔体的内壁上设置有横向滑槽,所述空气净化层包括过滤网框,沿所述过滤网框一周设置有凹槽及将过滤层的四周密封设置在凹槽内的密封胶条。
11.进一步的,每组所述空气净化层自内而外依次设置有高效过滤网、光触媒过滤网、活性炭过滤网和芳香过滤网。
12.进一步的,所述盖体与外筒处设置有连接铰链,所述外筒与盖体通过连接铰链转动连接。
13.进一步的,所述引风机通过导线与外接电源相连接,引风机的数量为2个。
14.所述外筒的顶部侧壁上周向设置有卡槽,所述收集内筒的顶部开口处的延边上向下设有可卡入卡槽内的凸棱,在收集内筒的顶部开口处的延边上设有提手。
15.本实用新型建筑施工地用除尘空气净化装置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除尘机构,可先将粉尘进行收集,然后对去除粉尘后的空气进行净化,避免了建筑施工人员吸入的建筑粉尘对人体造成伤害情况的发生。施工人员吸入经过净化的空气后,心情愉悦,更有利于提高施工效率及施工积极性。外筒与支撑框架螺纹连接设置,可轻松的将外筒从支撑框架上取出进行清洗。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可有效去除建筑施工工地粉尘,同时可对去除粉尘后的空气进行净化,避免爆炸和火灾的发生,有利于施工人员身体健康和心情愉悦,可提高施工效率,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剖视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主视结构示意图;
18.图3为本实用新型侧视结构示意图;
19.图4为a部结构放大图;
20.图5为b部结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22.如图1、2、3、4、5所示,一种建筑施工地用除尘空气净化装置,包括用于先将建筑粉尘收集过滤的除尘机构1,以及将除尘后的空气进行净化的空气净化机构2,除尘机构1包括外筒3,设置于外筒3内用于收集大粒径粉尘的收集内筒4,以及在外筒3与收集内筒4上周向对应开设的多个收集孔5,在收集内筒4的底部设置有小粒径粉尘通过的通孔6,在收集内筒4的下方设置有用于支撑收集内筒4的支撑框架7,在支撑框架7内设置有多层用于收集过滤不同粒径粉尘的过滤板8,过滤板8通过支撑块9与支撑框架7滑动连接,支撑块9与支撑框架7固定连接,支撑块9上设置有凸起部10,在过滤板8的两侧分别固定有滑块11,滑块11上开设有与凸起部 10适配的滑槽12,在外筒3的外壁上对应过滤板8位置开设有用于将过滤板8拿出清理粉尘的窗口13。外筒3的顶部侧壁上周向设置有卡槽27,收集内筒4的顶部开口处的延边设有可卡入卡槽27内的凸棱28,为了方便将收集内筒4从外筒上取出,在收集内筒4的顶部开口处的延边上设有提手。为了防止进入除尘机构1内的粉尘从收集内筒4的开口处溢出,在外筒3上方设置有盖体14,在盖体14上设有把手15。盖体14与外筒3连接处设置有连接铰链(图未示),外筒3 与盖体14通过连接铰链转动连接。本实施例中过滤板8设置为2个,过滤板8为不同孔径的冲孔板。
23.空气净化机构2包括由不锈钢板围成的净化腔体17,净化腔体17为矩形,在净化腔体17 内沿净化腔体17的高度方向设置有多个用于对过滤完成的空气进行净化的空气净化层18,空气净化层18靠近净化腔体的左侧面及右侧面设置为两组,在左、右两侧面上均开设有空气净化后输出的出气口19,在出气口19的外侧设有引风机20,引风机20的数量为2个,引风机20 通过导线与外接电源相连接。空气净化层18与净化腔体17的内壁滑动连接,外筒3的横截面为圆形,外筒3与净化腔体17的上顶面螺纹连接。
24.为了方便移动,在净化腔体的底部设置有万向轮21。为了实现外筒3与净化腔体17的上顶面螺纹连接,在净化腔体17的上顶面上开设有与外筒直径相适配的开口,开口为圆形,在开口的内壁上设有内螺纹,在外筒3底部设置有外螺纹,内螺纹与外螺纹相适配。当长时间使用后,方便外筒3与净化腔体17分离,实现对外筒3的清洗。在开口的下方设置有支撑板25,支撑板25的下方设置有支撑柱26,支撑框架7的底部与支撑板25固定连接。
25.在净化腔体17的内壁上设置有横向滑槽22,空气净化层18包括过滤层23,过滤网框24,沿过滤网框24一周设置有凹槽及将过滤层的四周密封设置在凹槽内的密封胶条。其中,凹槽和密封胶条,在附图中未示出。每组空气净化层18自内而外依次设置有的过滤层23为高效过滤网、光触媒过滤网、活性炭过滤网,还可设置一层芳香过滤网。在净化腔体17的前侧面上分别对应空气净化层18位置设置有便于取出过滤层23的清理口29。
26.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先打开引风机20,带有粉尘的空气从收集孔5进入至收集内筒4内,通过通孔6后,大颗粒留至收集内筒4的底部,小颗粒通过通过6后依次通过设置的多个过滤板8,定期对收集内筒4及过滤板8进行清理。当带有粉尘的空气通过过滤板8后,粉尘基本过滤干净,还有一小部分可通过空气净化机构进行净化干净。当空气通过空气净化层18后,粉尘、细菌及异味全部过滤干净,将洁净的空气通过出气口19释放至施工空间。本实用新型适用于在封闭空间施工的环境中。
27.上述实施例只是为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是在于让本领域
内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是根据本

技术实现要素:
的实质所做出的等效的变化或修改,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