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清洗的油田开采油污过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155958发布日期:2021-05-25 12:40阅读:41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于清洗的油田开采油污过滤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油田开采油污过滤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便于清洗的油田开采油污过滤装置。



背景技术:

通过地质勘探,发现有工业价值的油田以后,就可以着手准备开发油田的工作了,任何一个矿藏的开发,都要讲究其经济有效性。即要能够实现投入少,产出多,最终采收率,高。作为对一个油田的开发来说,讲究其有效性的目标,就是尽可能地延长油田高产稳产,期,使得油田最终能采出最多的原油,有一个高的最终采收率及好的经济效果,但是实现这,个目标很不容易,目前市场上的油污过滤装置更好的适用于油田的开采,且更好的进行使用。

但是,现有的油田开采油污过滤装置还存在着拆装处密封效果较差和过滤时容易积攒大量油污影响过滤的问题。

因此,发明一种便于清洗的油田开采油污过滤装置显得非常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便于清洗的油田开采油污过滤装置,以解决现有的油田开采油污过滤装置拆装处密封效果较差和过滤时容易积攒大量油污影响过滤的问题。一种便于清洗的油田开采油污过滤装置,包括箱体,进液管,第一t型密封板,第一过滤板,第二t型密封板,第二过滤板,出液管,密封阀,第一连接管,套接密封壳结构和油污吸取罐结构,所述的进液管焊接在箱体左侧的上部;所述的第一t型密封板螺栓安装在箱体内部上方的左侧;所述的第一过滤板螺栓安装在第一t型密封板的下端;所述的第二t型密封板螺栓安装在箱体内部上方的右侧;所述的第二过滤板螺栓安装在第二t型密封板的下端;所述的出液管焊接在箱体内部右侧的下方;所述的密封阀一端与出液管螺纹连接,另一端与第一连接管螺纹连接;所述的套接密封壳结构安装在箱体的内部;所述的油污吸取罐结构安装在套接密封壳结构的内部;所述的套接密封壳结构包括斜坡块,套接槽,第一密封垫,套接板,第二密封垫,加密板和第三密封垫,所述的斜坡块焊接在箱体内壁的下方;所述的套接槽分别开设在斜坡块内部上方的左右两侧;所述的第一密封垫胶接在套接槽内壁的下部;所述的套接板分别焊接在套接槽内壁左右两侧的前后两部;所述的第二密封垫胶接在套接板的内侧;所述的加密板焊接在套接板和套接板之间,且加密板分别焊接在箱体内壁左右两侧的前后两部;所述的第三密封垫胶接在加密板的内侧。

优选的,所述的油污吸取罐结构包括储存罐,负压泵,第二连接管,支撑座,移动轮,排放管,排放阀和连接收集盒结构,所述的负压泵螺栓安装在储存罐右端的上部;所述的第二连接管一端与负压泵的上端螺纹连接,另一端与储存罐的右上部螺纹连接;所述的支撑座焊接在储存罐的下端;所述的移动轮分别螺栓安装在支撑座的下端四周;所述的排放管焊接在储存罐的左下部,且排放管的左端螺纹连接有排放阀;所述的连接收集盒结构安装在储存罐和斜坡块之间。

优选的,所述的连接收集盒结构包括进液盒,盒腔,横管,连接软管,上组装管,手动阀和下组装管,所述的进液盒分别焊接在斜坡块内部的左侧和右侧;所述的盒腔开设在进液盒的内部;所述的横管焊接在盒腔内壁的右侧;所述的连接软管一端嵌入在横管的前端,另一端嵌入在上组装管的上端;所述的手动阀螺纹连接在上组装管的下端和下组装管的上端。

优选的,所述的套接板与加密板组装呈u型,且套接板与加密板的内侧分别插接有第一过滤板和第二过滤板。

优选的,所述的第一密封垫、第二密封垫和第三密封垫分别采用橡胶垫,其分别设置在第一过滤板和第二过滤板的外侧。

优选的,所述的储存罐通过第二连接管与负压泵连接。

优选的,所述的支撑座下端的移动轮采用万向轮,所述的支撑座支撑起储存罐。

优选的,所述的盒腔内部的右侧设置有横管,所述的横管内部的左侧开设有三至六个通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套接板与加密板组装呈u型,且套接板与加密板的内侧分别插接有第一过滤板和第二过滤板,便于配合第一过滤板和第二过滤板进行安装使用,同时使用时,也避免了容易使第一过滤板和第二过滤板倾斜影响过滤的效果。

2.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斜坡块内部上方的套接槽设置有两个,所述的套接槽内分别插接有第一过滤板和第二过滤板,便于配合第一过滤板和第二过滤板安装使用。

3.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第一密封垫、第二密封垫和第三密封垫分别采用橡胶垫,其分别设置在第一过滤板和第二过滤板的外侧,进而增加了第一过滤板和第二过滤板安装处的密封效果。

4.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储存罐通过第二连接管与负压泵连接,更好的对储存罐内产生负压,从而吸取箱体内的油污进行收集。

5.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支撑座下端的移动轮采用万向轮,所述的支撑座支撑起储存罐,便于配合储存罐支撑并随之进行使用。

6.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储存罐左下端与排放管连通,同时排放管左端通过排放阀密封,便于排出储存罐内的油污进行清理。

7.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盒腔内部的右侧设置有横管,所述的横管内部的左侧开设有三至六个通孔,更好的吸取盒腔和箱体内的油污,从而避免了箱体内储存大量的油污,从而影响过滤的效果。

8.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下组装管外壁螺纹连接在储存罐上端的左侧,且下组装管延伸到储存罐内部的下方,更好的进行连通,并进行吸取油污的工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套接密封壳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油污吸取罐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连接收集盒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箱体;2、进液管;3、第一t型密封板;4、第一过滤板;5、第二t型密封板;6、第二过滤板;7、出液管;8、密封阀;9、第一连接管;10、套接密封壳结构;101、斜坡块;102、套接槽;103、第一密封垫;104、套接板;105、第二密封垫;106、加密板;107、第三密封垫;11、油污吸取罐结构;111、储存罐;112、负压泵;113、第二连接管;114、支撑座;115、移动轮;116、排放管;117、排放阀;118、连接收集盒结构;1181、进液盒;1182、盒腔;1183、横管;1184、连接软管;1185、上组装管;1186、手动阀;1187、下组装管。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

如附图1和附图2所示,一种便于清洗的油田开采油污过滤装置,包括箱体1,进液管2,第一t型密封板3,第一过滤板4,第二t型密封板5,第二过滤板6,出液管7,密封阀8,第一连接管9,套接密封壳结构10和油污吸取罐结构11,所述的进液管2焊接在箱体1左侧的上部;所述的第一t型密封板3螺栓安装在箱体1内部上方的左侧;所述的第一过滤板4螺栓安装在第一t型密封板3的下端;所述的第二t型密封板5螺栓安装在箱体1内部上方的右侧;所述的第二过滤板6螺栓安装在第二t型密封板5的下端;所述的出液管7焊接在箱体1内部右侧的下方;所述的密封阀8一端与出液管7螺纹连接,另一端与第一连接管9螺纹连接;所述的套接密封壳结构10安装在箱体1的内部;所述的油污吸取罐结构11安装在套接密封壳结构10的内部;所述的套接密封壳结构10包括斜坡块101,套接槽102,第一密封垫103,套接板104,第二密封垫105,加密板106和第三密封垫107,所述的斜坡块101焊接在箱体1内壁的下方;所述的套接槽102分别开设在斜坡块101内部上方的左右两侧;所述的第一密封垫103胶接在套接槽102内壁的下部;所述的套接板104分别焊接在套接槽102内壁左右两侧的前后两部;所述的第二密封垫105胶接在套接板104的内侧;所述的加密板106焊接在套接板104和套接板104之间,且加密板106分别焊接在箱体1内壁左右两侧的前后两部;所述的第三密封垫107胶接在加密板106的内侧。

如附图3所示,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的油污吸取罐结构11包括储存罐111,负压泵112,第二连接管113,支撑座114,移动轮115,排放管116,排放阀117和连接收集盒结构118,所述的负压泵112螺栓安装在储存罐111右端的上部;所述的第二连接管113一端与负压泵112的上端螺纹连接,另一端与储存罐111的右上部螺纹连接;所述的支撑座114焊接在储存罐111的下端;所述的移动轮115分别螺栓安装在支撑座114的下端四周;所述的排放管116焊接在储存罐111的左下部,且排放管116的左端螺纹连接有排放阀117;所述的连接收集盒结构118安装在储存罐111和斜坡块101之间。

如附图4所示,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的连接收集盒结构118包括进液盒1181,盒腔1182,横管1183,连接软管1184,上组装管1185,手动阀1186和下组装管1187,所述的进液盒1181分别焊接在斜坡块101内部的左侧和右侧;所述的盒腔1182开设在进液盒1181的内部;所述的横管1183焊接在盒腔1182内壁的右侧;所述的连接软管1184一端嵌入在横管1183的前端,另一端嵌入在上组装管1185的上端;所述的手动阀1186螺纹连接在上组装管1185的下端和下组装管1187的上端。

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的套接板104与加密板106组装呈u型,且套接板104与加密板106的内侧分别插接有第一过滤板4和第二过滤板6,便于配合第一过滤板4和第二过滤板6进行安装使用,同时使用时,也避免了容易使第一过滤板4和第二过滤板6倾斜影响过滤的效果。

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的斜坡块101内部上方的套接槽102设置有两个,所述的套接槽102内分别插接有第一过滤板4和第二过滤板6,便于配合第一过滤板4和第二过滤板6安装使用。

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的第一密封垫103、第二密封垫105和第三密封垫107分别采用橡胶垫,其分别设置在第一过滤板4和第二过滤板6的外侧,进而增加了第一过滤板4和第二过滤板6安装处的密封效果。

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的储存罐111通过第二连接管113与负压泵112连接,更好的对储存罐111内产生负压,从而吸取箱体1内的油污进行收集。

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的支撑座114下端的移动轮115采用万向轮,所述的支撑座114支撑起储存罐111,便于配合储存罐111支撑并随之进行使用。

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的储存罐111左下端与排放管116连通,同时排放管116左端通过排放阀117密封,便于排出储存罐111内的油污进行清理。

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的盒腔1182内部的右侧设置有横管1183,所述的横管1183内部的左侧开设有三至六个通孔,更好的吸取盒腔1182和箱体1内的油污,从而避免了箱体1内储存大量的油污,从而影响过滤的效果。

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的下组装管1187外壁螺纹连接在储存罐111上端的左侧,且下组装管1187延伸到储存罐111内部的下方,更好的进行连通,并进行吸取油污的工作。

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的负压泵112采用型号为tga-45dn24bl-p型负压泵。

工作原理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在使用时,通过进液管2对箱体1的内部注入油液,之后油污油液中的油污通过第一过滤板4和第二过滤板6过滤拦截,最后被过滤的油液通过出液管7和第一连接管9排出完成工作,在需要拆卸清理时,先打开手动阀1186,之后驱动负压泵112通过第二连接管113对储存罐111内产生负压,这样即可配合下组装管1187、上组装管1185、连接软管1184、横管1183和进液盒1181对箱体1内的油污进行吸取从而到达储存罐111内,完成油污的吸取后,随之打开排放阀117即可通过排放管116排出储存罐111内的油污,完成初步的清理后,分别拆下第一t型密封板3和第二t型密封板5上的螺栓即可取下第一过滤板4与第二过滤板6进行清洗维护。

利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技术方案,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启发下,设计出类似的技术方案,而达到上述技术效果的,均是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