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扰流结构及烟气脱硝混合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633902发布日期:2021-06-25 16:40阅读:121来源:国知局
一种扰流结构及烟气脱硝混合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烟气脱硝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扰流结构及烟气脱硝混合装置。



背景技术:

选择性催化还原脱硝技术(scr)是目前最为常用的一种烟气脱硝技术,其原理是将氨气通入含氮氧化物的烟气中,经过一定程度的混合后,氨气与氮氧化物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发生反应使氮氧化物被还原为无害的氮气和水。在现有技术中,用于混合烟气与氨气的烟气脱硝混合装置的烟道较短,无法保证氨气与烟气的混合均匀,容易影响后续的烟气脱硝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扰流结构,其能够对烟道内烟气和气体进行扰流,促进烟气与氨气的混合,进而提升烟气脱硝效率。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扰流结构,其包括设于烟道内的若干个扰流片,各所述扰流片相对于水平面倾斜设置,且各所述扰流片沿所述烟道的周向均匀排列设置。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烟道内设有用于引导烟气的导流板,所述导流板设有多块,所述扰流片每两个一组设有多组,各所述导流板与各组所述扰流片一一对应。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同一组的两个所述扰流片相互平行设置,相邻且不同组的两个所述扰流片镜像设置。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扰流片为圆形薄片。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扰流片采用金属材料制成。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烟道内还设有用于喷洒氨水的喷氨结构,所述扰流片位于所述喷氨结构的下方,所述扰流片与所述喷氨结构的距离为0.5-3m。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烟气脱硝混合装置,其采用了上述所述的扰流结构。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扰流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扰流结构,其包括设于烟道内的若干个扰流片,各扰流片相对于水平面倾斜设置,且各扰流片沿烟道的周向均匀排列设置。使用时,向烟道内通入烟气,烟气向扰流片流动并在到达扰流片之前经过喷氨结构,喷氨结构向烟道内喷洒氨水,氨水接触高温的烟气后蒸发形成氨气,烟气与氨气在烟道内进行混合,混合气体在烟道内流动并流至扰流片处,扰流片的设置能够使混合气体的流向发生变化并产生涡流,使得烟气与氨气得到充分混合,有利于后续脱硝的进行,提升了脱硝效率。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烟气脱硝混合装置,由于其采用了上述的扰流结构,因此同样具有烟气与氨气混合均匀、提升了脱硝效率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烟气脱硝混合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直管段的正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直管段的侧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氨喷枪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扰流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烟道;2、导流板;3、氨喷枪;31、喷嘴;301、固定段;302、喷氨段;4、扰流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中采用术语“前”、“后”等来描述各种信息,但这些信息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同一类型的信息彼此区别开。例如,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范围的情况下“前”信息也可以被称为“后”信息,“后”信息也可以被称为“前”信息。

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烟气脱硝混合装置,其包括烟道1、导流板2、喷氨结构以及扰流结构,其中,烟道1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设置的弯管段和直管段,烟道1的横截面设为圆形,导流板2设于烟道1内且位于烟道1的弯管段,用于引导烟气流向喷氨结构和扰流结构,喷氨结构包括固定连接于烟道1直管段的若干根氨喷枪3,氨喷枪3水平设置于烟道1的侧壁上并可向烟道1内喷洒氨水从而实现氨气与烟气的混合,各氨喷枪3沿烟道1的周向均匀排列布置,进一步的,氨喷枪3的下方设有用于促进烟气与氨气混合的扰流结构,扰流结构包括若干个沿烟道1周向均匀设置的扰流片4,各扰流片4均相对于水平面倾斜设置,倾斜角度为α。

基于上述结构,使用时,向烟道1内通入烟气,烟气在导流板2的引导下向扰流片4流动并在到达扰流片4之前经过氨喷枪3,此过程中多个氨喷枪3沿烟道1的周向全方位无死角的向烟气喷洒氨水,氨水接触到高温的烟气瞬间蒸发变为氨气,烟气与氨气在烟道1内进行混合,基于此,多个氨喷枪3扩大了氨水的覆盖范围,喷氨分布更加均匀,同时多个氨喷枪3对烟气喷洒氨水也增大了单位时间内氨水的喷洒量,提升氨水的喷洒效率;进一步的,烟气与氨气混合后形成的混合气体继续顺着烟道1流向扰流片4,由于扰流片4相对于水平面倾斜设置且沿烟道1的周向均匀布置,而混合气体顺着烟道1的方向流动,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的角度,基于此,扰流片4能够使流经扰流片4的混合气体的流向发生变化并产生涡流,使得混合气体在较短的烟道1内获得充分混合,为后续的脱硝打下基础,进一步提升脱硝效率。

如图1所示,由于导流板2设于烟道1的弯管段,为了保证并增强导风板的引流效果,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导流板2设为横截面呈“c”字形的弧形板,弧形导流板2的两端分别指向烟道1的进烟口以及出烟口,也即,导流板2的弧度与烟道1弯管段的弯曲角度一致。

进一步的,如图1和图4所示,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氨喷枪3包括设于烟道1内的喷氨段302和设于烟道1外的固定段301,固定段301用于与烟道1固定连接,维持氨喷枪3的稳定,喷氨段302设有若干个与氨喷枪3相连通的喷嘴31。基于上述结构,氨喷枪3可通过设于喷氨段302的喷嘴31向烟道1内喷洒氨水,实现烟气与氨气的混合;进一步的,为了保证喷氨效果均匀,不出现某一位置重复喷氨或某一位置的氨气浓度过低的情况,各喷嘴31在喷氨段302均匀布置,相邻两个喷嘴31之间的距离优选为0.3-0.5m;更进一步的,喷嘴31与氨喷枪3可拆卸连接,操作人员可通过增加或减少氨喷枪3上的喷嘴31改变烟道1内的喷氨强度,以适应各种浓度的烟气。

可选的,为了保证喷嘴31喷洒的氨水流线与烟气的流向保持一致,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喷嘴31垂直于水平面设置,指向烟道1的出烟口。

进一步的,为了提升导流效果,如图1所示,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导流板2设有两块以上,进入烟道1的烟气在多块导流板2的作用下形成分层气流,分层气流带动氨气快速的到达扰流片4处,同时由于分层气流的风速较高,在扰流片4的背风区形成大的涡流,使烟气在经过扰流片4后流动突然紊乱,扰动剧烈,从而使烟气和氨气充分混合。

具体而言,扰流片4与导流板2具有以下关系:扰流片4设有偶数个,且扰流片4两个一组设有多组,每组扰流片4都会与一块导流板2相对应,也即,扰流片4以组为单位设有多组,每一组扰流片4均与一块导流板2一一对应。基于上述结构,每个导流板2均有至少两个扰流片4与之相对应,多个扰流片4保证并提升了扰流效果,避免出现烟气与氨气混合不均匀的情况。

更进一步的,位于同一组内的两个扰流片4相互平行,相邻两个不同组之间的扰流片4呈镜像设置。基于此,所有的扰流片4均具有不同的倾斜角度,能够有效缩短扰流及涡流的持续距离,保证烟道1始终具有良好的进气效果,不影响后续烟气的通入,确保烟气脱硝的持续进行。

可选的,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扰流片4优选为圆形薄片。当然,扰流片4也可以设为其他形状,如三角形、矩形等,实际使用时,操作人员可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形状的扰流片4。进一步的,为了控制生产成本,扰流片4优选金属材料制成。

进一步的,如图2和图3所示,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扰流片4位于氨喷枪3的下方,氨喷枪3与扰流片4中心的距离为l,l优选为0.5-3m。基于此,扰流片4与氨喷枪3之间存在一定的距离,氨喷枪3喷出的氨水在下落至扰流片4之前就已经受高温烟气的影响蒸发形成氨气,避免氨水落在扰流片4上影响扰流效果,降低脱硝效率。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烟气脱硝混合装置,其包括烟道1、导流板2、喷氨结构以及扰流结构,其中,烟道1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设置的弯管段和直管段,烟道1的横截面设为圆形,导流板2设于烟道1内且位于烟道1的弯管段,喷氨结构包括固定连接于烟道1直管段的若干根氨喷枪3,氨喷枪3穿设于烟道1的侧壁上并可向烟道1内喷洒氨水,各氨喷枪3沿烟道1的周向均匀排列布置,扰流结构设于氨喷枪3的下方,其包括若干个沿烟道1周向均匀设置的扰流片4,各扰流片4均相对于水平面倾斜设置。与现有技术相比,该烟气脱硝混合装置喷氨范围更大,氨气分布更均匀,扰流结构结构简单、扰流效果出色,使烟气与氨气充分混合均匀,保证了后续脱硝工序的稳定进行,提升了脱硝效率。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替换,这些改进和替换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